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商贸流通业历经了经营机制转换、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创新发展锐意进取,商贸流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商贸流通总量规模、商业设施改造建设、新型业态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今年1—7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63.6亿元,同比增长21%,预计到年末将达106亿元,同比增加18%。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我们正面临着进入“十二五”规划战略发展期,商贸流通业如何抓好这个战略发展机遇期,发挥领军作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商贸流通业的地位作用,努力开创商贸流通业发展新局面,实现发展新跨越。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服务社会,保障民生,吸纳社会就业,增强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流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市场经济是以消费需求决定和带动生产的,流通带动生产,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化流通带动现代化生产。没有商业流通环节的附加劳动和传导作用,任何生产活动的价值都无法实现,商贸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市全域城市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面海发展,瓦长互动,确定“两轴一带三园四区”发展空间和布局,这对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商贸流通业要顺应城市发展走向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特点,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先导产业的作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有利形势,紧紧抓住发展的有利契机,按照“两轴一带三园四区”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布局和架构,做到经济发展的空间拓展到哪里,现代商贸流通业网络就要覆盖到哪里,最大限度地凸显我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作用,实现全市经济发展的新跨跃。
二、科学规划,实现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规划是商贸流通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前题和基础。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两轴一带三园四区”的发展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全市商贸流通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的逐步到位,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把发展商贸流通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搞好各类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重点,落实好发展的具体措施,切实把商贸流通业发展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窗口,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一张名片。“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做为工作重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积极引导产业由城区向中心乡镇辐射,再由中心乡镇向一般乡镇辐射,乃至辐射整个乡村。为此,各乡镇办事处要把本辖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编制之中,落实具体发展措施。复州城、老虎屯、永宁、许屯、松树、元台等中心乡镇和重点乡镇要因地制宜,围绕本乡镇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认真做好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为第三产业预留发展空间。同时,要把沿海经济区、太平湾临港经济区、龙门旅游度假区、红沿河循环经济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纳入全市规划之中。要注重全市规划与乡镇规划的有效衔接,总体规划与专业规划的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
1、大力发展新业态。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和更大的范围上扩大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和发展连锁经营,提高引进的规模和档次,瞄准世界500强,抓住大型知名企业向三线城市扩张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际国内知名现代化大型流通企业、知名品牌落户我市,提升品位和档次,营造区域性购物中心,引进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盛、百联、大商等知名连锁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并逐步向中心乡镇延伸,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以此逐步改善我市商贸流通业结构,向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连锁化方向发展,培育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和领军企业,同时要以这些知名连锁企业为依托把我市的地工产品更多进入这些大型商业的销售网络。
2、大力发展物流业。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均已确定大连为东北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作为大连最重要的卫星城,我市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我市沿海港口、公路、铁路、沈大高速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工业物流、农业物流、商业物流的发展。一是要结合大连市正在编制的大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做好我市物流业规划;二是加快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物流园开发建设的步伐;三是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重点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四是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为物流业发展创造环境。五是完善龙山物流广场,大连瑞华景年物流有限公司服务功能,扩张农产品直采基地,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乡镇办要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围绕周边产业集群,大胆设想、大胆创新,做好物流业的招商引进工作。
3、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已成为解决城乡二元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一是抓住农村城市化改造契机,大力推进四区和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等工程,引进培育一批资金雄厚、辐射力强的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拉长现代商业辐射半径,解决农村商业网点匮乏,农民消费水平过低,农产品流通不畅,生活不便,消费不安全等问题。今年大商炮台、老虎屯NTS购物中心要开业。二是巩固提升千村百镇市场工程,扩大农家连锁店,农资连锁店的覆盖面和经营内容范围,完善功能,服务于农村、农民,满足农民需求。三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建设服务于农业、工业的专业市场,围绕水果、蔬菜、水产品、粮食谷物、农作物等特色农业,建设一乡一品的特色专业批发市场。围绕服务于轴承和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建设辅助材料专业市场,大连市今年确立了十大市场建设工程,我们也要积极争取这方面政策,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4、突出重点,打造高端商业集聚区。按照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的要求,瓦房店要在3-5年的时间,努力建设和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新兴工业城市成为大连一个新的增长极,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内容。今后一个时期,在主城区,要规划建设以长信购物广场为中心、以西长春路南侧为中心、以旺角商贸区为中心的西部商圈。规模和风格要有前瞻性,路街环境要特色化,设施要超前化,管理要现代化,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建设集会展、商务、洽谈、餐饮服务、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化商务中心和大型品牌专卖店、连锁店,下一步要加大招商力度。今年远洲大酒店、大商新玛特购物广场及二期、胜利时尚地下商业广场整体开业,要重点推进站前翰林商业项目、原轴百改造项目、昌盛经典、远洲国际城商业配套项目等工程进度。加快以站前、元台镇为中心的城市东部商圈布局和建设。同时立足于沿海优势,坚持全域谋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沿海新城区主要加强调研论证高标准提出商贸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设想,加大招商引进的力度,布局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竞争力的现代商贸服务业项目,打造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
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实现消费的持续增长。
商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能积极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消费;二是投资;三是进出口净值。如何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就需要不断的扩大消费、刺激消费。为此,在未来我们要有的放矢,采取有利措施,全面拉动消费,提高消费在全市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
一是继续落实好国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相关扶持政策,拉动消费,拉动需求。今年要完成家电下乡销售量30000台件以上 ,销售金额达7000万元以上,汽车销售量2000台以上,同时争取国家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并逐步全面推广。
二是开辟拓宽新的服务领域,引导、引领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开发高端,满足中低端需求,按照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开辟家政服务、美食、快餐店、洗染保洁、美容美发、医疗保健、卫生文化服务、信息服务、社区生活便利店等服务内容。2009年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30亿元,同比增加26.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50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420元,同比增加13%,潜在消费有待于开发挖掘,空间还是很大的。
三是开发生产性新兴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专业化越来越强,分工越来越细,围绕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开发服务外包、科技研发、物流等,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
五、加强商业企业自身建设,提升整体商贸业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重点围绕优质服务,商业职业道德,诚信体系,商业高端人才,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打造载体和平台,名扬老字号,打造商贸流通业品牌,以此塑造企业形象,塑造企业特色风格,提升全市商贸业档次和窗口形象。
六、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和引导。
当前,我市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引导商贸流通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发挥其引擎作用,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实施政策倾斜、推动、引导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的扶持政策,把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同时协调地方各有关部门和金融等部门为商贸服务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政策,引领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领导力量上,各乡镇办要设立一名专职商贸服务业工作助理,要明确一名专兼职主管领导,专抓商贸流通业工作,完善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mxwz.com/comp/view_xx.aspx?ID=60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