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位于合陈镇,集粮食仓储、物流配送、精深加工、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择。如何科学决策,创新机制,避免盲目性,降低风险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建设,加快我市东部乡镇经济发展步伐,促进我市从粮食资源大市向粮食产业强市转变,作此调查与思考。
集聚区建设必要性分析
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集聚发展粮食产业,壮大粮食经济规模,提升粮食经济质量,是我市粮食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潜在的加工产业优势、较强的粮食仓储能力、突出的粮食购销资源,这些都为我市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设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是集聚发展粮食产业的现实要求。我市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市、粮食加工大市、商品粮集散地,连续11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2亿公斤以上,年粮食加工量在200万吨以上,粮食商品化率达80-90%。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从粮食生产、购销、初深加工到粮油质量检测的粮食产业体系,拥有粮食加工企业128家,日加工小麦2500吨、稻谷8500吨、油料400吨,优质小麦、啤酒大麦、稻米加工三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但我市粮食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强势。兴化粮食交易市场大米加工企业的日加工能力达5000吨,其中日加工400吨以上的仅有2家,其余50多家都为不超过100吨的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少相对集中的精深加工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牌产品,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投资建设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依托丰富的粮食生产和加工资源,引导粮食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提高粮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市建设粮食强市的必由之路。
——建设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是加快发展粮食物流的内在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粮食物流发展需求强劲。一是从粮食流量看, 2009年,全市共购进粮食299万吨,销出293万吨,粮食总流量达610万吨。其中省外购进8224吨,销出省外133万吨,粮食流入主要是安徽、河南、山东的小麦,黑龙江、吉林的稻谷、玉米、大豆,流出的是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这一流量和规模,使我市建立快捷、高效的粮食物流成为可能和必然。二是从仓储能力来看, 2007年以来,我市共投入仓储维修建设资金3451.4万元,新建仓容2.8万吨,维修仓容22.36万吨。2009年底,全市总仓容达66.6万吨,散粮接收能力达到2210吨/小时,散粮发放能力达到1945吨/小时,我市粮食仓储设施条件的大大改善,为我市粮食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夯实了基础。三是从购销主体来看,全市46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今年夏粮收购总量66万吨,其中外购30万吨,连续6年全省第一。2009年,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的经营者达1637家,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进一步活跃了粮食流通。我市粮食物流的强劲需求在推动粮食物流快速发展的同时,迫切需要粮食物流提速提质,特别是提高粮食现代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实现粮食产、销、加的顺畅衔接与市、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物流大通道的无缝对接。但总体而言,我市粮食物流正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由自发型向引导规范型发展方式转型的时期,流通手段、装卸方式以及信息处理等还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储运、加工、配送、市场、供应等相互独立和分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需求。作为现代粮食物流的重要载体,建设高效、便捷、安全的粮食现代物流集聚区,促进我市粮食物流大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建设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是策应沿海开发开放的有机构成。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选址在合陈镇,紧贴近沿海地区,临近204国道和沿海高速。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的建设和功能,与国家正在实施的沿海大开发是异曲同工、遥相呼应,集聚区与沿海开发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其交通物流、资源供应、战备需要特殊作用。对此,一方面要积极包装项目向上争取政策,力求从名义上正式进入沿海开发的总盘子,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发展;一方面要加快集聚区的工程建设,以实际实力使其扩大在沿海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集聚区实际必将成为沿海开发与兴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棋子”。
集聚区建设可行性思考
——交通优势。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东临204国道及沿海高速,西连宁靖盐高速公路,昌合一级公路贯穿其中,新长线铁路在内经过,水路有5级航道串场河,可通行300吨级船舶。新长铁路兴化段1999年完成铺轨,2002年全线建成,2004年11月兴化火车站客站开通,由于客流量小,2005年3月关闭。兴化货站至今没有开通。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我市承担了房屋拆迁、压废挖废补偿等责任,总投资在7000万元以上。巨大的投资至今未能对我市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效应,引起了全市各界的广泛关注。集聚区建成后,将能充分利用新长铁路货运站资源,实现水路、公路、铁路联运,进一步放大火车站效应,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政策优势。为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央、省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着力抓好现代物流等十大重点行业。我市提出一手抓传统服务业提升,一手抓新兴服务业培植、生产服务业发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把建设包括粮食产业物流板块在内的服务业6大板块作为“十二五”重点任务之一。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的规划建设与国家、省、市发展政策相吻合,有利于包装上争进入国家、省、市项目建设盘子,争取资金和用地指标。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一期工程已经由省发改委作为上争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列入拉动内需项目。在今年7月份,获得中央预算投资扶持资金450万元。
——区位优势。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3平方公里,地处大丰、东台、兴化三市交界。苏中、苏北特别是兴化、东台、大丰一带,是粮食的主产区,而这一带却没有一个设施配套的粮食物流集聚区,区位优势明显。另外,戴窑粮食市场作为兴化粮食物流集聚区重要组成部分,将与集聚区核心区区位上相互呼应,功能上相互补充。在为戴窑粮食市场提供稳定货源的同时,以先进的营销方式实现产品快速流通,使戴窑粮食市场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更快捷、安全地销出去。并能够引导将目前散落于兴化乃至泰州市的粮食仓储、加工、研发资源向集聚区合理流动和集中,形成上下游配合的产业链。
集聚区建设亟待破解的难题
目前,一期工程粮食仓储项目自2009年12月举行开工奠基仪式以来,正按序时进度实施。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80亩,建设60米×21跨拱板结构平房仓10幢仓容5万吨、3座500吨专用码头、检测中心以及道路、货场等附属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15438平方米。市粮食局作为实施单位,自筹2000万(含上争国家发改委资金450万),银行贷款3000万元,预计今年底前建成。但一期工程只是集聚区建设的第一步,整个集聚区建设是一项时间跨度长、工程浩大、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每发展一步都会遇到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主要有:
——推进机制没有建立。市粮食局只是一期工程仓储项目的实施主体,整个集聚区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职能不明确,推进集聚区建设的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目标管理、工作考核等推进机制还无法建立。
——建设资金无从落实。缺乏科学的集聚区建设详规,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只是纸上谈兵,特别是目前水、电、路、气、通信等“五通一平”建设资金从何来、怎么来成为棘手的问题,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政策扶持亟待明确。对集聚区建设的扶持还停留在大的概念上,没有细化完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扶持政策措施,在产业招商上缺乏竞争优势。
——项目包装上争滞后。在积极包装,用足用好国家、省扶持政策,上争政策资金,努力进入国家和省、市“笼子”上重视不够,特别是争取点供、独立选址上缺乏研究和超前意识。
把集聚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建设涉及到铁路货站的开通、码头仓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专业化物流企业及粮食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和服务,是一项长期的、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发展项目,必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完善配套、优质服务”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运作主体,明确政府的引导功能,统筹运用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搭建组织框架。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高效的原则,优化职能配置,切实加强对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建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正科级建制,由合陈镇主要负责同志兼任管委会主任,对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负总责,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负责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政策制定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建立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领导牵头,明确市粮食局、发改委、服务业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责任,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集聚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
——科学定位目标。对照规划的宏伟目标和庞大的投资计划,我们还需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定位,进一步研究建设规模、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编制好建设详规,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兴化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建设。建议在第一个阶段,把重点放在粮食运输和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同时建好联运中心、信息中心和粮食检验检测中心,为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在第二个阶段,重点放在集聚区功能的完善和拓展上,大力发展粮食的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和优化集聚区的粮食产业链条。同时,开辟粮食以外的物流业务,开展综合物流服务,建成以粮食产业为主导,其他相关产业为支撑的、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服务一流的集聚区。
——坚持市场运作。采取市场化运行体制,成立以营运管理为主要职能的经营管理公司,股东为投资商,单独或合作从事项目投资,是集聚区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在经营运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集聚区前期设施如码头、主干道、铁路货站的开通建议由市镇两级财政安排必要资金,启动建设,拉开框架,筑巢引凤,由管委会具体负责。初具雏形后,根据入区项目需要,实行滚动开发,配套实施水、电、路、气、通信等“五通一平”建设。
——强化项目支撑。项目承载投资、支撑发展,没有企业的入驻,集聚区无从谈起。围绕产业招商,开展“大招商”活动,加快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重点谋划和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搭建招商选资平台,主动承接项目转移,部门和其他乡镇招引的粮食产业项目必须入驻集聚区,并享受“飞地招商”的有关政策。正确处理好集聚区核心区与兴化粮食交易市场的关系,引导周边地区的粮食加工业向集聚区合理流动和集中,避免重复建设,形成上下游配合的产业链。注重培育粮食加工的龙头企业和品牌,扩大集聚区在地区及全国的影响。
——加速要素集聚。加快发展集聚区,必须加快集中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保障资源配置。在资金上,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拓宽投资渠道,吸引战略投资合作者、外资、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土地出让收益资金等财政资金,重点向集聚区倾斜。在土地上,用好政策,积极包装,争取点供。按照投资强度、投入产出率、科技含量等控制指标,优先用于集聚区建设。在技术上,抓好集聚区研发中心(粮食检验检测中心、粮食物流技术研发中心、粮食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加强科研院所与集聚区产学研联合,加快技术改造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在人才上,制定引才计划时重点向集聚区倾斜。
——全力做好服务。牢固树立“企业至上”、“项目至上”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项目引进审批“一站式”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为集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市发改委、服务业局、粮食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要对该项目进行包装,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市交通运输局要加快集聚区出口主通道以及内河港口与码头连接工程建设,协调好兴化火车站货站的开通。市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重点项目跟踪管理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重点项目按序时进度顺利实施,实现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的目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 http://www.xinghua.gov.cn/art/2010/12/2/art_27_36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