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作为芜湖的中心城区,承载着全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镜湖区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其实就代表了芜湖市三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目前,镜湖区三产服务业比重已经达到80%,剩余的20%的工业也在不断退出,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让渡出更大的空间。可以说镜湖区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要充分看到,我们的三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还是偏低。在下阶段发展中究竟应该如何把握机遇,打造现代服务业的高地,形成我区的核心竞争力。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一、抓商圈建设
1、核心商圈做大做强:芜湖市是一个典型的单核城市,未来很难像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一样形成若干个中心商业圈。我们现在提出的一街五圈的概念,是在现有步行街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城市的扩张和新商业的布局,提出的以步行街为核心,再打造五个城区次商圈的设想(分别是中山北路商圈、滨江商圈、华强城北商圈、北京东路商圈、弋江中路商圈)。目前的商业格局,就像下围棋一样,重要的星位节点已经占据。但究其实,这五个商业节点要真正成为五个次商圈,还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分散精力去打造五个次商圈,不如以步行街为核心,将核心商圈做大做强。为此,提出以“中和路小学-机械学校-市委党校”这一项目为连接点,将步行街商业往吉和南路引,和滨江商圈连为一体,打开从镜湖到长江的通道,从而真正实现从镜湖文化走向长江文化。此外,在北边,改造鸠江饭店和现有供电局明远宾馆,将步行街商圈延伸到美食街,即中山北路商圈。再通过美食街的连接,向西通过改造原芜纺地块,四职高地块延伸至长江。向东环过环赭山地块、仪表厂地块,再顺着北京东路回到鸠兹广场连接上步行街。在这条环线上,环赭山的商业、仪表厂的商业、联盛广场的商业、两站广场的改造、世界500强超市乐购、大润发、伟星的东郊路项目、原中江广场的重建项目、金科小九华项目、原镜湖小学项目这些重要商业节点都能连接互补,成就镜湖区的核心商业航母,而一些大型百货如大洋、天虹、磐基、南京中央商场、华地等都能在这个区域布点。核心商圈做大做强后的规模效应将真正实现立足芜湖,服务皖南,辐射皖北的战略蓝图。
2、具体项目差异互补:对核心商圈中引进的具体商业项目,要充分考虑现有市场的容量、未来消费的增长、商业链内在的生态互补、业态之间的差异性经营。力争引进一家繁荣一家,不仅引得进,留得住,更能在芜湖做大做强。
3、精心选商提高档次: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用在商业上也同样适合。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的开发,对镜湖区来说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对高端地产的引进,可以着力打造一批高端住宅和高端商业载体。高端住宅能够吸引高端人士的置业,形成高端消费的基础。而高端商业地产又可以有足够的能力承载高端的商业品牌,引导和满足高端消费需求。所以应该真正形成选商的机制,而不是单纯的以高地价论英雄。另一个方面来看,作为城市中心区,未来的土地资源稀缺,而适合做高端地产和高端商业的更是稀缺,做一块少一块,如果一流的资源没有和一流的企业结合,就无法发挥出最佳的组合效应。所以经营城市就应该科学规划出核心的节点,在这些重要的节点上面,哪怕牺牲一些眼前利益,真正选好商,选名商,让1+1大于2。当这些重要节点做的足够闪亮,其他的地块就能自然升值。在有取有舍之后,也就真正达到我们经营城市的初衷。
二、抓特色专业街建设
1、从专业要走向特色: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发展经济首先是集中精力发展沿海地区,建立特区。城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也是先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开发区。中心城区发展三产服务业,除了重点抓核心商圈外,也要借鉴上述成功经验,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专业街。在特色专业街的建设上先是要专业,一般来说,一条街上集中了60%以上的专业门店,就可以称为专业街。比如说现在的美食街,就可以称为一条专业街,但距离特色还有一些距离。如果说美食街上再有60%以上的特色餐饮,就能实现从专业到特色的跨越,就能真正形成城市的亮点。
2、做细分要立足现实:做特色专业街其实就是在做某个领域的细分市场。做什么样的街,首先要考虑这个细分出来的市场能否有基本的消费基数,细分出的人口数和人均消费能力能否支撑这条街的发展。所以在设计做特色街时,一定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避免盲目决策。或者说简单的给现有的一些经营某个门类的商品街面进行简单的命名。
3、做规模要考虑辐射:专业街不能仅考虑满足本地的消费,更多的还要考虑辐射的面有多大,否则就无法发挥特色街的规模效应,也无法发挥支撑地域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在镜湖区做特色街首先要能辐射三县四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辐射皖南,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能够辐射更大的区域更好,但仍然要立足现实,逐步发展。
4、做风格不拘一格:在特色街的建筑风格上要结合地域的历史、文化和具体区情。而不是看别人做仿古、做欧式、做现代,我们不加选择,也一窝蜂跟进模仿。其实适合才是最好,只有适合,才有生命力。
三、抓高端市场的建设
要结合镜湖区的实际,着力建设一到两个高端专业市场。如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其影响力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如果在我区能建设成在皖南甚至在全省有影响的专业高端市场,其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将不可估量。
四、抓高附加值企业的积聚
在完成完善上述产业布局的同时,还要着力吸引并形成区域总部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企业在我区的积聚。特别是要重点培育能代表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企业的孵化,这极有可能是我区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五、在招商战术上要划行业、分区域、建渠道
首先要锁定重点行业招商,根据我区产业特点和招商方向,划分出高端地产业、零售百货业、酒店餐饮业、家电数码业、休闲文化业、教育培训业、金融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等十大行业,并对这些行业中的知名企业进行精心分析和筛选,提高对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锁定重点区域招商,研究目标企业分布区域,重点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契机,精选与我区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城市,锁定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杭州、深圳、广东、香港等重点城市,实行区域负责制,由专人进行拉网式高密度拜访,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后要在招商渠道的建设上创新。企业销售产品首重渠道建设(一般通过在各地建立销售公司、选择代理商和批发商等方式)大建设提出了点线面的建设思路。招商渠道建设也要有点线面的考虑。招商局相当于企业的全国销售总公司,是核心的点;十二个小分队相当于企业的驻地销售分公司,可在全国划分大区,各负其责,这是线;各销售分公司再在各自的大区内发展代理商,并对其进行管理考核,这是面。渠道建的好,就相当于在全国撒开了一张招商的大网,就能将各地优质商业资源通过这个渠道汇聚到镜湖来。特别是与代理招商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一定要在项目落地后坚决兑现奖励,否则渠道建设也将成为空话。
六、要进一步完善用人、培训、考核以及奖励机制
鉴于我区三产服务业招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建议在全区或全社会,公开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招商队伍,并划区域、分行业,明确责任外出招商。同时实行业绩考核,对业绩优秀的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奖励,对任务完成不佳的及时调整退出,建立一支能进能出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始终充满活力的招商队伍。同时要加强对招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服务业招商的需要。完善现有招商奖励政策,区别招商机构、职业经理、社会团体及个人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奖励标准,更好的发挥政策奖励的激励作用,更有效的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wuhunews.cn/zhengwu/2010/201001/21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