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星桥街道提出了“打造副城亮点,构筑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今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助推器,作为实现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破解“七难”、缓解“三农”问题新的转机。随而,面对目前星桥街道现代服务业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打造副城亮点,构筑和谐社会”?依据是什么?亮点是什么?优势是什么?出路在哪里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根据星桥街道的特点,结合经济普查后的一些相关资料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如何发展星桥街道今后现代服务业进行理性思考和初步探讨:
一、星桥街道的基本情况:
星桥街道位于杭州临平副城的西南面,处于新老城区的结合部,320国道、09省道、临丁公路等道路穿境而过,东与临平老城区相连,南接乔司编组站,西与杭州江干区丁桥镇连接并靠近绕城公路,北有320国道和曙光路,临近地区交通设施主要有沪杭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绕城公路、石大线和笕桥机场,交通十分便捷。街道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1个社区,常驻人口1.5万人,暂住人口近万人,是我区新兴的副城新区。2004年,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街道内现有服务业(按行业分,包括企业法人和工商个体户):交通运输业237家,批发零售业449家,居民服务业158家,房地产业14家,电信业2家,娱乐业17家,餐饮住宿业75家,公共管理业17家,商务服务业21家,金融、社会福利、教育、公共设施管理等共24家。2004年三产增加值8636万元,在GDP中的比重为40%。
二、星桥现有服务业的特点及原因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起来的,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服务的新兴产业。从内涵上分析,现代服务业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战略性服务业。其中包括科技、教育等服务门类。它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第二类是经济性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保险、信息商务等服务门类。直接影响经济成本和运行的效率。第三类是泛指的非经济性服务业。其中包括商业、文化、旅游、房地产、个性化生活服务等服务门类。是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的直接因素。目前,我们星桥现代服务业从行业分布结构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战略性服务中,科技含量严重不足,教育服务质量档次偏低;经济性服务业功能单一;非经济性服务业不成规范,行业类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造成目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城市化滞后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形成。
星桥街道以2001年8月撤镇建街,在这以前,该街道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由于基础差,低子薄,城市集聚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转移,使得工业规范经济和城市集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经济难以实现持续增长,城市化滞后,形成了具有很长持续性的城乡断层,直接影响了市场容量扩大,影响投资的增长,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而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以分散为特征的农村工业化,对于拉动要求服务对象相对集中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很有限的。第三产业不发展,削弱了产业转移过程中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阻碍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城乡二元结构使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城市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竞争,造成就业难与岗位空缺并存,影响农村更快的发展。
城市人口增长缓慢,阻碍了扩大农产品市场容量。农村人多地少,阻碍了农业技术进步、实行规范集约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也难以得到较快提高。加剧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农村工业化和“村村像城镇、处处像农村”的分散化现象,不仅制约了乡镇工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浪费大量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二是产业结构失调严重制约现代服务业形成。
星桥街道建街发展以来,始终坚持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的发展理念,根据规划,在安排落实企业进园区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落户企业52家,总投资6.1亿元,其中外资企业20余家,总投资2000余万美元。园区内已有规模以上企业43家,初步形成了服装、纺织、化妆品、印刷、机械、仪器等多行业的生产格局。从表面数字来看,第二产业占整个街道的生产总值比例已经很高,但是问题在于技术弱、质量低、品种少、效益差的现实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能源、原材料严重短缺以及制造业中一般技术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产业结构的变动严重滞后于需求的变化。
由于产业结构中技术水平低下,行业分散化和小型化,难以形成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企业生产规模过小,分工协作差,产业之间关联程度低,必然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从而产生了主导产业不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先进技术难以在产业间迅速转移以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这种技术上的欠融合性也使产业整体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水平大大降低,影响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三是基础设施差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形成。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商业、金融、教育等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仅管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按照星桥建街发展的总体规划,街道以五条城市主干道:星星路、星桥大道、天都大道、星都大道、学前路为重点,总投资8000多万元,累计总长度8000多米,打通了走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命脉。目前,星星路、星桥大道、学前路已建成通车,连接临平副城的藕花洲大道、星发街和连接杭州主城的临丁路都相继贯通,下一步街道将要完成星都大道、天都大道、欢乐大道等几条城市道路和南永线贾家段的建设,做好星韵路、星源路二条城市次干道前期工作,配合区政府做好临丁路二期征地拆迁和建设,构筑完成城区道路建设主体框架。可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仍然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以天都城为例,自99年项目的进入,到目前已完成商品住宅房30万方,尽管房产上市后前景看好,大都数房子已出售,但由于基础设施(如供水、道路、医疗卫生、教育等)未能配套,到目前,30万方的房产仍然是一个空心城,与城市规划,近期2000年至2005的,远期2006年至2020年。人口规模中期为7.5万人,远期为13.56万人。以及南部天都城居住区,规划居住人口6.5万人;其他居住用地规划居住人口5.7万人;农居用地近期按照联立式布置,远期按照公寓式布置,规划农居人口1.36万人,占地9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中学4所,小学6所,总占地32.7万平方米的建设目标相去甚远。
三、发展第三产业的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何发展星桥的现代服务业,笔者认为:应该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重点在“六大领域”进行突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一是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区域物流辐射强度为重点,培育具有扩张能力和充满活力的区域物流转换中心。二是发展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巩固商贸流通业在杭州都市圈的中心地位,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建成辐射力较强的区域商贸中心。三是发展旅游会展业。依托天都房产和四季公园这一基础,挖掘存量资源,如黄鹤山古迹、道古寺、佛日寺和南星村老八队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发达的会展经济。四是发展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区域内的金融资源优势,建立体系较为完善的区域金融中心。五是发展信息服务业。把信息服务和科技研发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打造信息化水平居全区领先地位的区域信息服务中心。六是发展其他潜力大的服务行业。把文化体育、房地产、社区服务、教育卫生等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服务行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大力发展。着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化发展。我们将全力打造现代物流、科教创意、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商务商贸等5大服务业集聚区,积极推进旅游、体育、休闲、商务、会展产业链建设。加快现有市场布局结构调整,重点培育特色街区,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大市场。
一是编制发展规划。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星桥街道重点将按照星桥发展总体规划,结合第三产业近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高起点编制好《星桥街道“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好服务业规划与街道总体规划的对接,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围绕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交通、土地、生态等各类许可利用作出科学安排,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定位、设施规模、整体设计等方面进行超前规划,提高各类服务设施的集约化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提升与合理分布。
二是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以320国道、09省道、临丁公路、乔同编组站和上塘河等道路(水运)为依托,在沿线布点建设临平综合物流园区,与余杭工业开发区物流中心相配套,为推进产业带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保障。以工业主导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运、管道“四通汇流”的优势,加快推进传统运输、仓储等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向第三方物流发展。
三是落实激励政策。按照星桥街道现代服务业的现状,我们在护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将采取“筑巢引凤,政策拉动,放水养鱼”的办法,减化手续、优惠税收、减免规费、财政扶持、价格支持、培养人才和规范管理、改革开放政策。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加大政策宣传和社会监督的力度,促进地方和企业了解政策、用足政策、用好政策。把政策的落实作为服务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是推进重大项目。按照区委、区政府“1525”计划,天都城旅游项目是我区“15”计划中重点项目,为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天都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推动星桥现代服务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对重大项目进行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加快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数据库,推进重点建设的滚动发展。加强引导资金的配套,发挥影响大、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贴息或补助。
五是抓住重点,搭好平台。以销售市场为重点,加快发展商品批发市场。加强对现有批发市场建设的统一规划,重点发展依托当地制造业、加工业基础,向区外、省外甚至国外辐射的规模化销售市场,通过市场集聚带动产业集聚。加快对现有市场的提档升级,根据“商场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加速引入知名品牌连锁企业,逐步向中高档的大型购物中心发展。 以连锁经营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我们将以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为抓手,促进传统商贸业水平提升;以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同时,运用多种灵活的优惠政策,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将地区总部、采购中心,发展总部经济。以会展经济为重点,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以打造国际国内会展品牌为主攻目标,重点建好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展馆;进一步完善各项商务配套服务;重点培育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不断扩大国内外知名度;设立协调机构,统筹会展业发展。加大商务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引导国际著名的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投融资机构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商务服务业主体。以做大做强为重点,加快发展民营服务业。鼓励民众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创业的重要领域,破除一切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进入新兴服务业领域。加快培育民营服务企业排头兵,重点扶持5家民营服务企业,发挥带动效应。
搭建好货运交易、仓储式采购分销贸易、信息三个平台。第一、充分利用好现有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资源,加快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货运交易平台,实现“三个服务”,形成“三大集聚”,即通过有形服务、无形服务和增值服务,形成公路干线运输集聚地、城市配送集聚地和货运信息集聚地。第二、建设专业化商品流通为主的仓储式采购分销贸易平台,为商品流通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简单加工、商品交易等增值服务。第三、加强综合信息交易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新系统将有效地把上游供应商、下游流通及制造企业结合起来,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及其他物流服务商的连接,为企业提供快捷通畅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以上三个服务平台,以特种运输包括危险品运输、集装箱车辆运输以及贸易平台内的专业货物运输为重点,采取与国际上知名物流企业合作的形式,大力发展国内、国际第三方物流服务。重点为进驻余杭地区的大型知名制造企业,提供全程物流服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yuhang.gov.cn/class/class_811/articles/2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