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关于发展提升浙江上虞市商贸服务业的调研思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6日
  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上虞正进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既是一项战略任务,关系到上虞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更是一项当务之急,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品位、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目前资源紧缺、要素制约的宏观环境下,如何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不仅是各级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商贸活市”战略,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激励的力度,有力促进了城市繁荣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骨干商厦为支柱、中小店铺为基础、专业市场为特色、批发零售为主业、新型业态为亮点的发展格局。 
  一是经济总量日益做大。商贸服务业曾是上虞经济的短腿,通过近几年的培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贸经济总量增长迅速。截止2006年,全市有各类商业网点20000余个,去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0.7%。2006年三次产业构成为7.6:61.7:30.7。全市目前有三产服务业企业2252家,个体服务业主21679家。 
 
  二是发展作用日趋重要。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安置城乡就业的主渠道和增加地方财力的重要来源。目前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11万人,三产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仅上虞一百和大通商城两家商贸龙头企业就吸纳就业人员3000人,今年新开张的大润发超市和上百万和城累计吸纳就业人员近5000人。去年三产服务业上缴税收4.66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7%。 
  三是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加快培育商贸服务业新型业态,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批发零售为主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以百货业为主向多种业态并存转变。如大通医药公司已发展连锁门店38家,去年实现销售5.06亿元;大通超市公司已发展农村“放心店”420多家,乡镇连锁超市18家;信诚物流中心为400多家市内中小企业搞好配套服务,节约运输成本30%以上;其他如典当、拍卖等新兴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是专业市场发展迅猛。这几年,我市一直注重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市场,至今,已有上虞国际商贸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服装市场、中国伞城、粮批市场等具有一定交易规模的14个专业市场、8个小商品市场和43个农贸市场。2006年市场成交额达64.57亿元。 
  五是重点项目加快集聚。结合区域发展态势,在修编完善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等一揽子规划的基础上,强化项目推介招商,切实加快项目集聚。城东区块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已集聚汽车机电广场、国际家居广场、农批市场等建筑体量超过100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城北商业核心区块集聚了上百·万和城、国际时代广场、大通购物中心等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三个大型商场。  
 
  虽然我市商贸服务业已经成为一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特别是与周边一些地区相比,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整体质量不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一是比重偏小。2006年我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0.7%,远低于绍兴市34%的平均水平,比诸暨高0.5个百分点,比新昌、余姚低3.5个百分点,比嵊州低1.7个百分点,比慈溪低2.1个百分点。 
   二是速度偏缓。去年我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是14.7%,纵向比还可以,但是横向比远落后于周边县市,诸暨是16.0%,慈溪也是16.0%,绍兴县是16.7%,余姚是17.3%。相对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三是层次偏低。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仍占较大比重,而且相当一部分商贸流通企业还处在粗放经营、功能单一的状态,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为工业经济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 
  四是特色不明。横向比较,我市目前商贸服务业尚未形成明显的发展特色。而义乌、绍兴、桐乡、海宁、诸暨等县市突出重点,依托市场发展第三产业;新昌、诸暨等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市则依托旅游资源,进而带动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我市发展提升商贸服务业面临的机遇 
  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一次人代会上,市委、市政府第一次把“商贸活市”战略列入了指导今后五年我市发展的五个主要战略之一,提出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全面繁荣城市经济,打响上虞购物休闲品牌,切实增强城市的实力、活力和支撑力。而且从各方反映的情况看,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正进入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机遇之一是区位条件良好。我市素有“九县通衢”之称,是连接杭甬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境内铁路、高速、国道一应俱全。随着嘉绍跨江通道的即将建设,以及口门大闸、滩涂开发、杭甬运河、上虞新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陆续实施,必将使上虞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形成一个大“十”字的交通架构,完全有条件在长三角的城市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更是一大机遇,有助于扩大辐射圈,形成集聚效应,使我们期盼多年的特大型服务业项目的开发建设有了现实的可能。 
  机遇之二是产业基础坚实。商贸服务业的兴起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又推动着工业经济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上虞工业经济已形成一定规模,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682亿元,化工、机电、轻纺等三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建筑产业发展尤其突出,工业企业对技术培训、金融保险、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而且从市域范围来看,我们的城区刚好处于整个城市的中间,“南闲、中城、北工”的总体布局,完全有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集聚优势。 
  机遇之三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随着城市框架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日益提升,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建成区面积已由三年前的19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1.5%,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时,随着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区主要道路和县乡道路的加快建设以及乡村康庄工程的全面完成,将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的加速流动,为商贸服务业的更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机遇之四是消费能力较强。2006年我市人均GDP已达4300美元,进入了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进入上述阶段后,城乡结构、消费结构都将发生变化。消费结构的升级,使得人民对商贸服务业的需求持续增加。从现实情况看,我市居民对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住房汽车、教育培训、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信息通讯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发展提升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加快上虞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的思路,强化政府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管理、环境营造、规划引导等方面的职责,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奖励先进等措施,抓住发展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商贸发展步伐,做大做强上虞商贸。 
  1、依托项目优势,全力打响区域性商贸品牌。商贸经济实际上就是知名度经济,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服务业发展态势,搞好宣传推介十分重要。根据城区几大重点商贸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要提前策划,依托主流媒体,创新宣传手段,扩大宣传半径,提高宣传成效。要依托上虞的区位、资源和集聚优势,大力推介上虞的商贸业优势,集中宣传推介我市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优惠政策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切实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要用营销的手段来发展商贸服务业,对确定了的品牌,要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加大宣传,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精心设计载体,通过举办大型购物节和家居建材博览会,集中力量建设区域性商贸业高地,打响购物休闲品牌,全力打造上虞商务休闲和品牌消费的“黄金地段”。 
  2、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互动型专业市场。工业经济始终是商贸经济的重要依托,是促进三产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要结合上虞实际,认真加以谋划,要以“创新创业年”、“优化环境年”活动为抓手,按照“以产业建市场、以市场带产业”的总体思路,依托市内的照明电器、伞件、手套袜业、铜管、童装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专业市场。特别是崧厦伞件市场、石狮商贸城、汽车机电广场和农批市场要通过工贸互动,考虑把上虞生产的工业产品带动起来,做好产业结合文章,增强几大专业市场的产业带动力。包括今后推出的重要商贸地块,要认真调研,强化论证,重点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的商贸项目。 
  3、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态。上虞区位优势明显,制造业也比较发达,但是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仅仅局限于在资源驱动型的一二产业内摸爬滚打,尚未向智慧驱动型的现代服务业方面发展。要以嘉绍跨江大桥、曹娥江口门大闸、杭甬大运河、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一些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是加快编制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大桥物流、运河物流和港口物流,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和虚拟物流,努力把上虞建设成为绍兴地区的物流基地,提升对制造业的服务功能。 
  4、依托平台优势,努力发展统筹型城乡商贸。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要使城市化的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相协调,一方面要利用城市化的推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农村的广阔腹地,为城市化提供支撑。要充分依托农村这一广阔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农资连锁经营、标准化菜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构建覆盖全市的商贸服务网络体系。要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布局,继续抓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快实施“超市下乡”战略,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要鼓励商贸服务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农业项目,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使农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sydx.gov.cn/gbbx_2007zqb/zqbzt_bg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