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和市场建设快速发展,预计2009年底旅游接待总人数将突破600万人次,特别是乌镇景区年游客接待人数将超过350万人次。为充分发挥乌镇旅游与专业市场的互动作用,我们开展了调查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客观评价乌镇旅游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1、景区规模发展壮大,知名度不断提升。从199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来,2001年乌镇一期东栅景区对外开放,面积0.46平方公里;2007年,投资近十亿元的乌镇二期西栅景区对外开放,面积近3平方公里。在乌镇景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知名度不断攀升。乌镇景区古镇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成功之路被联合国誉为“乌镇模式”,获得联合国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连续七年进入“全国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信息定点播报单位”,荣获“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景区”和“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称号。“风雅桐乡 水墨乌镇”,让世界知道了乌镇,也关注了桐乡。
2、经济效益明显,社会贡献突出。从1999年6月成立桐乡市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来,乌镇景区在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等方面贡献突出,截止2008年底整个乌镇景区内已拥有产业活动单位49个,吸纳就业人员1533人。从全市景区旅游的角度来看,乌镇旅游可谓是“一枝独秀”,2008年乌镇景区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占全市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92.8%。2009年1-11月,乌镇景区共接待游客321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的55.6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4.49万元人次,占全市入境游客的74.3%;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门票收入1.54亿元,上缴税金3492万元,利润达到1.18亿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支持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3、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乌镇景区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品牌建设日益提升,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景区,并已通过国家AAAAA级景区评审,被评为国家弛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2009年度),成为我市首个全省服务业名牌产品。品牌效应的直接体现表现在吸引了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知名人士来乌镇参观考察、指导工作,也深受APEC会议嘉宾亲睐,光临惠顾。乌镇景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推进乌镇城镇建设、繁荣商贸、带动酒店宾馆、餐饮娱乐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同时乌镇旅游效应,带动了乌镇及全市的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等制造业的发展,旅游工业产值不断增长,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二、制约乌镇旅游带动战略的因素分析
乌镇旅游的开发成功及迅速发展,对全市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成效显著。同时,如何顺势而为,更好地促进乌镇、全市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值得深入研究与分析。
1、强势乌镇旅游发展模式对实施带动战略的影响。乌镇强势旅游的发展模式造就了今天知名全国、甚至世界的“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就此而言应当充分肯定,但从强势的另一面来看,强势乌镇实施了本地旅行社与外地旅行社门票内外有别,影响本地旅行社地接业务的提升扩展,制约了本地旅行社的做大做强;数百万游客资源未与相关专业市场购物点充分互动,丰富的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共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商旅综合体发展模式对实施带动战略的影响。纵观西栅景区的开发,已经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商旅综合体发展模式,全封闭管理模式对景区发展十分有利,但对镇区发展制约较大。由于西栅景区停车场都纳入景区内置封闭管理,游客资源得不到共享,造成已经开发的乌镇黄金水岸、乌镇第一坊等商业项目不温不火,也客观影响着镇区商业、房地产等产业联运,大大制约了镇财政的快速增长,导致镇财政贫乏,难以加快镇区配套建设,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3、交通条件改变对实施带动战略的影响。申嘉湖杭高速未开通前,大多都走高桥口或屠甸口下高速进入市区,再到乌镇景区旅游,对宣传桐乡和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也有一定的促进。由于申嘉湖杭高速开通后,大多数游客都走申嘉湖杭高速乌镇口出入乌镇景区旅游,由此更进一步弱化对市区的带动作用,游客资源与其他景点、市场的互动更显得薄弱。
三、实施乌镇旅游带动战略的主要对策
旅游和市场作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其发展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从旅游的发展方向来看,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商务旅游和购物旅游将是重点之一。围绕乌镇旅游这篇文章,在继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将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做大做强乌镇旅游,挖掘开发动感旅游。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乌镇旅游的提升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在不断推进乌镇一、二期景区硬件环境建设,优化软环境,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同时,要适时启动乌镇景区的三期开发和古镇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充分利用乌镇景区独特的会所、民居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商务会务经济,优化改善收益结构,提升景区综合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快上市的推进步伐,扩大融资规模,做大做强乌镇旅游。与此同时,要充分把握我市区位优势,深入调查研究,挖掘开发一个大型的动感之都,在高铁新区或庆北区域或梧桐与濮院交界处,规划一千亩左右,通过招商引资,采取房产捆绑动感之都的模式,如可以引入类似韩国乐天世界、芜湖方特欢乐世界等主题乐园,丰富旅游内容、发展多日旅游,进一步完善提升我市的旅游发展水平。
2、把握优质资源优势,实现互动良性发展。当前,我市旅游购物市场资源分散,有濮院毛衫品牌中心、崇福皮草大世界、桐乡鞋业皮革城、浙北旅游用品市场、桐乡世贸中心等五个大型旅游购物点,各个市场单打独斗,分散营销、拉客,使有限的购买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进一步整合全市的旅游产品资源,包括羊毛衫、皮鞋、皮草、蚕丝被、杭白菊、榨菜等特色产品,打造大型旅游购物平台。同时,引导支持创意产业发展,开发丰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每年来乌镇旅游的数百万游客资源,制订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引导,更好地促进乌镇旅游与专业市场购物游互动的有机结合。
3、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分析旅游与市场互动不够充分原因,纵然存在许多客观因素,但主要还是我们在主观思想上,认识不到位,上下不统一。因此,建议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推进小组,深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强势推进。各级各部门、各镇街道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与市场充分互动的重要性认识,要从着眼于全市长远发展、有利于经济转型的战略高度,切实研究解决这一产业链上的关键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合力推进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促进服务业从量变转向质变,为产业经济立市夯实基础。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txtx.tx.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