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长宁区华阳街道提高社区服务“精细度”——电子日志:关心人一个也不漏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5日

  昨天陈敏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看“电子日志”,只见上面列有12个人名地址,包括4个独居老人、3名精神病人、2位老干部和3个户籍变动家庭,这是她责任范围内当天要走访慰问的特殊人群。陈敏是长宁区华阳街道华四居委会干部。她和同事们一样,日常工作跟着天天刷新、动态变化的“电子日志”信息,安排得井井有条。

  线下未“家访”线上亮“红灯”

  办公室工作告一段落后,陈敏开始一家一家的走访慰问。看看独居老人的身体情况如何?问问精神病人最近情绪有没有波动?了解户籍变化家庭有啥要帮忙的……一圈兜下来,基本情况都还稳定。只是有户居民要重新装修,不知哪里回收建筑垃圾,陈敏答应帮着打听。下班前,陈敏将走访情况整理汇总后输入电脑,发送到居委党支部书记那里。这样,各居委通过“电子日志”可以详细了解所在地区特殊人群的需要,及时给予帮助。

  “在地区人口管理中,我们利用实有人口库基础数据平台拓展专业数据平台,力争把社区服务‘精细度’做到极致。”长宁区华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宋慧向记者介绍。去年9月,街道开发“电子日志”,将社区特殊人群细分为残疾人、吸毒人员、刑释人员、精神病人、独居老人等9个类别近7000人一网覆盖。针对不同人群,列出居委干部工作“菜单”:残疾人隔10天走访一次;吸毒者每20天上门一次,重点关心有没有复吸情况;闲散青少年每周上门一次,了解求学求职进展、有没有夜不归宿;重症精神病人、高龄独居老人每天探望一次,了解服药情况、身体状况和监护人信息……走访日期、走访人员、被访者基本信息一一在线记录保存。一旦工作人员因疏忽或忙碌没有按时完成“家访”,电子日志会亮起“红灯”提醒。“有‘电子日志’规范日常管理,有‘虚拟网络’督促实际工作,我们大家都不敢懈怠。”陈敏深有感触。

  居委遇“难题”街道来“关照”

  家住长宁路52号的独居老人周阿婆年近八旬,每天上门探望的居委干部了解到老人生活存在不少困难,如有一次忘了煤气灶上烧的开水差点酿成大祸、因腿脚不便跌倒在浴缸里等等……征得子女同意后,由居委会和街道落实一家敬老院,让老人在那里安度晚年。

  有了电子日志,华阳街道“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暖心工作实现了特殊人群“全覆盖”:敬老节、外来嫂体检等活动,相关对象一个都不会遗漏。去年年底,华四居委会干部走访外来嫂鲁阿姨家时,发现她母亲来上海暂住,便提醒鲁阿姨要及时为她母亲办理居住证。可过了好几天都不见她们来办证,居委干部上门了解情况,得知鲁母突然得病住进了医院。鲁阿姨还有一个孩子在读书,面对昂贵的医药费一筹莫展。居委干部马上回去向街道申请补助,接着又一次上门看望鲁母并送上慰问金。

  宋慧告诉记者,街道负责人和相关科室可浏览21个居委会所有的电子日志。居委干部走访中如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可直接送到街道。华三居委会有一名大龄单身吸毒人员,因屡次吸毒被司法部门处理,长期无业,生活困难。在电子日志上,记者发现此人受到居委会和街道重点“关照”,满满几页都是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安排救助的记录,近几月就有13次。去年年底,居委干部在走访中发现他患上了传染性肝炎,可他不愿住院治疗。情况通过电子日志传到街道,街道出动禁毒社工和综治办工作人员,联络好社保、医院,反复上门做工作,终于让他放心地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15343/u21ai49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