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业——关于加快沂源县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5日
  生态资源是我县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我县参与区域竞争的最大资本。如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化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仅就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课题作粗浅探讨。
  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县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我县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系当前,影响长远,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目前我县三次产业的发展看,旅游业最能发挥生态优势,发展潜力最大,前景最广阔。首先,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要素制约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实现突破的难度很大。工业是我县经济主体和财政的主要支撑,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为55%。但我县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占近70%,万元GDP能耗、水耗高于省市平均水平,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科学发展的日趋完善和具体化,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发展环境非常严峻。我县不通铁路,远离机场、港口,受土地、人才、资金、信息及发展大环境等诸要素制约,引进高技术、低消耗大企业,发展大工业,实现大跨越的难度非常大。第二,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我县是农业大县,近些年来,通过挖掘农业潜力,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以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低,并呈下降趋势,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有限。第三,靠发展传统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可能很小。目前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60%,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我国为40.2%,而我县仅为34%,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传统服务业当中的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行业很难做大,新型服务业态当中的信息咨询、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等也很难做强。而在新兴服务业中,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因其具有产出率高、关联度大、能耗低、就业容量大、财政贡献率高等特点,最具发展活力。据资料介绍,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相关产业收入就能增加5-8元;就业弹性系数是工业的3-4倍,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其他行业就会增加5个就业人员。可以说,旅游兴,则服务业兴。因此,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县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二)丰富独特的资源为旅游业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旅游资源。我县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特”在生态环境,“独”在文化遗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舒爽宜人的气候环境。我县地处鲁中山区,平均海拔400多米,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山东屋脊”;由于处在暖温带季风区域,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11.9℃,年均日照时数2592.7小时,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与日照时数与春城昆明相近;全县年平均降水量690多毫米,相对湿度63%,这样的气候环境最适宜人们生活居住和度假疗养。二是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境内有大小1600多条河流,118座大中小型水库,水源洁净;地下水静储存量3.4亿多立方米, PH值在7.3-8.2之间,为弱碱性水,最适宜饮用。我县是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山区县,地貌类型多,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大小2000多个山头;全县植被良好,植被总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有50万亩森林资源和70万亩林果大观园,森林覆盖率达到46.9%;山川田园风光秀美,非常适宜人们休闲度假和生态游。三是独特典型的地质资源。境内地质遗迹分布时间跨度大、完整、典型、稀有,是难得的古地质环境变化信息库和科研基地。尤其是溶洞,数量多,分布密,品味高,被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正式确定为“中国北方溶洞之乡”,其中九天洞被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花洞穴”、“天下第一石花洞”,既适宜旅游观光,又可进行考察研究。四是丰富久远的人文遗产。“沂源猿人”是最早的山东人,也是黄河中下游最早的古人类;织女洞、牛郎庙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在中国所能找到的唯一一处与实地实景相对应的文化遗存,被专家认定为“牛郎织女的故乡,中国爱情文化源地”,加上颇具特色的宗教和民俗文化,为原生态资源赋予了文化内涵。这些资源为我县做大做强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消费理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旅游休闲度假消费需求呈快速上升态势。据《2007-201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预测,未来几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旅游市场十分活跃,潜力巨大,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可谓是应时而生。今年十月,济青南线高速公路通车, 2小时车程可辐射到济南、青岛、泰安、曲阜等十余个大中城市,覆盖大半个山东,形成2小时旅游经济圈,据测算,该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5 %以上,城市人口1300多万人,拥有一个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同时,该旅游经济圈涵盖了我省旅游精华中的“一山一水一圣人”,三地年吸引国内外游客3500万人次以上,如果宣传推介对接到位,其中相当一部分可成为我们的旅游消费群。因此,从市场角度看,我县面临旅游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四)我县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性工作扎实有效,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一是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统一。县委、县政府把旅游带动确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全县上下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发展氛围良好。二是景点景区打造和品牌创建工作初见成效。近几年,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因景治水、因景植绿工程使生态环境和品位不断提升。目前,已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2处,国家2A级旅游区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地质公园各1处、市级风景名胜区2处。目前牛郎织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沂源国家地质公园、唐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三是配套设施日渐完善。已发展旅行社3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二星级1家,旅游定点接待单位8个,年接待人数近50万人。
  二、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思路和几个关键环节
  总体思路是:立足我县资源比较优势,以“山东屋脊,生态沂源”为主题,以打造旅游龙头培育核心竞争力为抓手,以加强创意策划创建知名旅游品牌为重点,加快绿化美化步伐,不断推进机制创新,将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旅游制高点和旅游目的地。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确定发展定位,精心搞好规划设计。发展大旅游,科学定位是基础,高端规划是关键。一要明确旅游业发展定位。1、市场定位。根据我县目前实际,旅游市场应本着由小渐大,由省内向省外,逐步推广的原则,先从2小时旅游经济圈入手,经过3-5年的发展阶段,逐渐拓展面向全国。2、目标人群。从旅游业发展趋势看,大部分居民只能选择周末、假期外出旅游,可以利用的长假期只有三个黄金周,而大周末每年却有50多个,随着私家车普及率的大幅提高,周末在区域内进行近距离的休闲游将成为发展趋势。高速路开通后,我县与周边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大为缩短。因此,当前主要目标人群应集中在城市中上收入的居民。3、产品定位。都市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需求增强,基于我县资源特点,主要应发展生态游、休闲、度假、疗养、会务五类旅游产品。二是抓好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承载着产品,连接着市场,决定着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说,规划做得多大,旅游发展就有多大,因此要走高端规划的路子,大手笔精心搞好旅游总体规划设计。要以生态游为特色,以文化游为内涵把全县旅游搞成一个大规划,彰显山水生态特色,承载生命爱情文化,实现旅游产品形和魂的有机统一,以适应人们游“独”游“特”的消费心理;要集中抓好对龙洞湖、鲁山、织女洞等黄金景点的规划,使之成为规划中的精品。规划应具前瞻性和独特性,具有长久生命力和活力;要特别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遵循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资源的大原则,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规划搞好衔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立足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打造黄金景点。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当前应重点围绕“山、水、文化”特色打造三个黄金景点景区,选择培育一个旅游龙头。一是建设龙洞湖休闲度假城,吸引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居住、休闲、度假、疗养,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县城城市品位。龙洞湖库容1.3亿立方米,常年水面5.15平方公里,南靠龙洞山,北依塔山,湖光山色,适宜建设集居住、度假、疗养、会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区。可借鉴江苏天目湖开发经验,在龙洞湖为核心的10-20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休闲度假城,吸引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居住、休闲、度假、疗养、娱乐、消费,带动服务业发展。通过龙洞湖开发拉大县城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把龙湖洞休闲度假城作为全县旅游龙头培育,规划建设龙洞湖旅游开发区。二是建设鲁山休闲度假区,以鲁山溶洞群洞穴景观和鲁山森林公园山林风光吸引外地游客观光旅游。鲁山溶洞群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成雏形。今后的发展上,重点要挖掘鲁山蕴藏的生命文化、洞穴文化和生态特色,在“人类发源地”、“天然氧舱”等卖点上做文章,挖潜力,抓细节,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内涵。规划建设鲁山旅游度假区。三是建设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源地景点。织女洞景点的卖点在文化,开发上要以爱情文化为主题,以“天上人间”为立意,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爱情文化载体,丰富沂源旅游的文化内涵。
  (三)实施一流创意,加强宣传推介,创建知名旅游品牌。我县旅游资源中,自然资源丰富,但极品景点少;人文资源特色突出,但文化积淀不深。要创知名品牌,必须坚持创新前卫的理念,打造特色卖点。一是大创意策划包装。众所周知,桂林山水因“印象刘三姐”而更美丽,西安因“大唐英蓉园” 而更生动,这些旅游目的地除了资源特色外,其共同点就是重策划、重创意,为原生资源赋予了新内涵,从而打造了新卖点,创造了新价值。策划包装过程中,要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北方溶洞之乡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围绕“借鉴、移植、放大、升华”八个字做文章。如在鲁山景区,可策划鲁山东方生命谷地下探险游,在织女洞景区,可以策划互动式文艺演出类产品,丰富旅游内容。二是全方位搞好相关配套。要围绕吃、住、行、购四个环节,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旅游景区道路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络;抓好宾馆、酒店等食宿设施建设以及停车场等重点辅助设施建设;要做精特色农产品,培育形成高质量的沂源旅游农产品精品系列,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大力度做好宣传推介。借鉴天目湖、沂水大峡谷等旅游景点的成功经验,加大宣传推介投入,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要以济南、青岛、淄博等周边大、中城市为主攻目标市场和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制定旅游促销方案,综合运用电视、报刊、因特网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增强区域合作理念,推行县外旅游代理商制度,加强与省内外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区,特别是旅行社的促销协作和接轨运营,联手打造平台,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
  (四)以绿化美化为切入点,抓好旅游环境建设。生态优势,载体在山,靓点在水,而关键在林,在于绿化。只有让荒山绿起来,沂源生态旅游的招牌才能打出来。因此,要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要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权制度;要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继续实行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合市直部门包荒山绿化制度,鼓励企业、民间资本投入荒山开发,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实现借力发展;要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营林模式;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护林力度,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要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当前集中抓好旅游景点及周边、公路两侧山头等位置的绿化。
  (五)明确投资主体,加快资源综合开发。旅游开发不同于房地产开发,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性较高。目前我县正处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因景修路、治水、植绿以及旅游开发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为此,一要按照“资源资本化”的理念,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搭建投融资平台,把旅游资源变为旅游业发展的资本。引入有实力的旅游投资主体,引进大的旅游资本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可以采取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把旅游资源区的土地使用权及开发经营权,通过招拍挂出让给投资开发主体,然后由开发商先期投入,经过一定年限的开发后,发展收益由开发商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成。对鲁山、龙洞湖等大项目开发,要组建旅游集团作为开发经营主体;积极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县属企业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作为投资主体实施开发。二要研究出台旅游开发政策,为我县大旅游开发注入活力,形成聚集旅游资本的“洼地”,为加快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步伐提供支持。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yystny.gov.cn/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