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关于加快焦作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5日
  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建设,河南省焦作市成功构建了以“五大景区、十大景点”为代表的旅游产品格局,打造了“焦作现象”、“焦作山水”、“太极拳”、“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使得全市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和气势。但是,焦作的主要景区都在市区以外的县里,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依托的中心城区,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配套建设等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把中心城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方面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快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焦作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加快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堪称焦作市旅游业发展的“二次创业”,是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享誉国内外旅游名市和旅游经济强市的重要环节,必须以“建设精品和配套服务”为重点,围绕旅游的“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下大力进行项目规划和建设,再配以强力保障措施方能奏效,具体可概括为:做好一个规划、做强六大要素、营造一个氛围、强化三大保障。
  一、“做好一个规划”。即编制好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应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单位按照发展目标科学、区域划分合理、功能定位准确、整体优势互补的原则,尽快编制出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的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应基于中心城区发展旅游业方方面面的资源优势,以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拓展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竞争力,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大力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加快培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提升科技、文化、生态、创意等对旅游发展的支撑力度;应注重推动旅游发展模式转型,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规划还应与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穿城而过的“南水北调”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围绕实施旅游目的地建设,突出项目带动和政策配套;同时,制订年度发展计划、目标及具体实施项目,科学有序推进。
  二、“做强旅游六大要素”。在“行”方面,力求做到“舒适便捷”。加快郑焦城际铁路建设,以快捷便利的交通与交通枢纽郑州对接,方便游客出入焦作;加快旅游环线交通设施建设,在太行山前规划建设连接沿山所有景区的高等级旅游专用通道;在中心城区增设通往主要景区(点)的旅游公交巴士和“一日游”车辆固定始发车;积极协调增开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开往焦作的定时旅游列车、假日旅游专列和旅游包机,争取开通焦作至主要旅游客源地的始发车及过路车,提高游客在焦作的转运能力。 在“游”方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
  一是打造“太极焦作”品牌,开发太极拳文化游。快速建成城标式建筑——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并利用其交流、比赛功能扩大影响,形成旅游新亮点;请名家策划推出一台高品位的太极文化演艺节目,吸引游客逗留欣赏,延长游客在焦旅游时间;在城区旅游宾馆、饭店开展“免费学太极”活动,强化宾馆、饭店太极特色,增强城区吸引力;拍摄太极文化形象宣传片,在强势媒体广泛宣传推广。
  二是改造完善焦作影视城,发展影视文化游。不断丰富焦作影视文化内涵、完善影视场景,加快建设影视厅、演艺厅、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接待设施,把焦作影视城打造成焦作休闲城区的主要载体。
  三是依托煤矿历史文化,开发城区煤矿文化游。在焦东矿遗址建设焦作煤文化展览馆,加快焦作1898休闲街区建设,积极开发煤炭开采挖掘体验游,逐步形成煤矿文化游特色品牌。
  四是借助南水北调城区段工程,打造沿河休闲旅游观光带。规划建成南水北调工程纪念馆,在沿河两岸开辟观景平台和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低碳旅游专用通道,把南水北调城区段两侧建设成生态、观光、娱乐、体育健身等沿水观光休闲旅游带。
  五是利用怀药文化优势,开发怀药文化游。加强对怀药文化的研究,加大怀药原产地的品牌保护力度,在城区建成“怀药文化街区”。
 六是挖掘城区人文历史内涵,开发历史名人游。重点开发山阳古城(汉献帝谪居地)和许衡(元朝著名政治家、天文学家)文化苑,并与分布于县(市)里的司马懿、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向秀以及韩愈、李商隐、何瑭、朱载堉等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焦作历史名人文化游线路。
  七是依托城区宗教文化遗存,开发宗教文化游。完成对圆融寺、药王庙、圣佛寺等景点修复性开发,形成宗教文化新亮点,并与博爱月山寺、东大寺、沁阳天宁寺、二仙庙、温县慈胜寺、武陟妙乐寺等景点开发利用相结合,打造焦作宗教文化游线路。
  八是利用蒙牛(焦作)生产基地,开发工业参观游。
   在“住”方面,力求做到“舒心享受”。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全市旅游宾馆饭店建设步伐,快速增加星级宾馆饭店床位数量。按照“大力发展高档宾馆、合理发展中档宾馆、控制发展低档宾馆”的原则,不断推动旅游宾馆饭店上档升级,使中心城区所有旅游接待宾馆饭店达到星级化设施、星级化管理、星级化服务。
  在“食”方面,力求做到“美食荟萃”。加紧规划餐饮街区,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中华名优小吃街、餐饮娱乐街、特色风味街等,组织招揽焦作地方名吃和各地传统名吃进驻,使其荟萃中华名吃、融合东西方餐饮文化特色、突出焦作地方特色;积极筹办全国性的饮食活动,组织举办焦作地方传统特产和名吃展示、烹饪技艺大赛表演等活动,开发焦作菜肴新品、精品,做大焦作美食品牌;加快研发怀药养生食品和怀庆药膳,尽快推出“四大怀药”系列食品、饮品、药品以及焦作本地白酒、药酒、啤酒等系列产品,满足餐饮需求及市场供应,形成规模和品牌。
  在“购”方面,力求做到“优质特色”。尽快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大型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引导形成旅游购物街区;在各景区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网点;依托“四大怀药”、太极拳、历史文化名人、绞胎瓷等资源优势,加大焦作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力度,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游客最喜爱的焦作旅游商品纪念品评选活动,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新品种,并进入规模生产,不断推动旅游商品生产向特色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在“娱”方面,力求做到“身心愉悦”。规范、充实、完善传统的洗浴、歌舞、足疗、养生、健身等项目,大力开发建设温泉、高尔夫等新业态旅游娱乐项目,吸引各方面力量投资文化娱乐项目,开发具有焦作地方特色、吸引力强、游客喜爱的娱乐节目。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旅游娱乐街区,培育建设特色演艺场所,推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水平晚间娱乐演出剧目,满足游客及市民晚间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增加留宿、过夜游消费。
 三、“营造一个氛围”。即在中心城区营造出浓郁的旅游氛围。
  一是在迎宾大道适当位置规划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马踏飞燕”雕塑,树立焦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形象。
  二是规划建设焦作旅游服务中心(点)。在迎宾路焦郑高速焦作出口处、焦作火车站、解放区和山阳区适当位置规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点),为自驾车游客、散客提供咨询及旅游服务。
  三是推出一批旅游宣传公益广告。在高速公路、入市口、城市主干道、车站、商场、通往景区的道路口等游客集中场所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宣传公益广告牌,叫响一个主题形象鲜明的中心城区旅游宣传口号,营造旅游城市的良好氛围。
  四是坚持举办会展活动宣传造势。积极承办各种国际性、全国性和地区性展会,办好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培育国内外知名会展品牌并借以扩大影响。
  五是开辟城区旅游观光线路。合理编排中心城区观光线路,突出展现焦作人文历史及城市建设成就,将中心城区景点、亮点串珠成链,开通城区游观光巴士,引导游客观光、休闲、旅游,树立焦作休闲、开放、和谐的旅游城市新形象。
  六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不间断宣传,树立焦作山水、文化、休闲、宜居旅游城市形象;组织旅游市场主体举办旅游推介促销活动,注重整体旅游形象宣传和产品品牌宣传,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采取“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内大中城市、省周边城市及台港澳的联合互动与合作,促进旅游精品线路的对接,不断拓宽客源市场,尽快形成焦作多日游线路。
  四、“强化三大保障”。
  一要强化思想认识保障。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旅游产业愈来愈重视。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为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河南不久就指出,旅游业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要加快发展,加快转变。焦作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号召要用大思路谋划大动作,打造大品牌,拓开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目前,焦作市的旅游业已经进入到了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关键阶段,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必须由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区旅游业来支撑,同时需要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城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应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加快旅游发展大讨论,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发挥优势,谋划项目,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增强各阶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加快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的思想认识保障。
 二要强化政策保障。应制定优惠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旅游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水、用电、用气基本同价。对景区内的宾馆不予征收价格调节基金;按照市旅游发展规划经批准兴建的大型旅游设施,经相关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应实行激励发展政策。对进入年度全国“百强”、全省“十强”、全市“五强”的旅行社、星级宾馆饭店、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等旅游企业,当年由受益地方的财政部门按其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50%予以奖励;对建成并评上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的宾馆饭店、4A级以上(含4A级)的旅游景区、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的旅行社,获得国家等级称号的景区、旅游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对接待旅游专列、包机、大巴车队或在开拓入境游市场中成绩显著的旅行社,实行政府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拓展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强化机制保障。应建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市、区两级财政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且逐年增加,形成机制,主要用于扶持旅游开发、项目运作、宣传促销、旅游奖励等。应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将旅游工作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体系、统计核算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实行旅游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对每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要量化、细化、具体化,列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人,做到工作部署不漏项、工作标准不少项、工作质量不走样,以保证旅游工作的高效运转,不断推动中心城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hnta.cn/Gov/CityNews/2011-02/1816474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