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加快绍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5日
  生产性服务业是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吸纳人口就业的重要领域,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绍兴要将之作为下一轮发展的重点,像规划城市建设那样规划生产性服务业,像抓工业发展那样扶持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像抓工业园区建设那样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像加强工业发展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一样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 
  明确发展目标 
  绍兴发展现代服务业,总的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业创新、走在前列”的要求,突出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并进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投入发展公共性服务业,整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绍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业化为导向、市场化为手段、城市化为契机、信息化为支撑、法制化为保障,以现代金融、科技信息、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配套型、承接型、延伸型、互补型、深化型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上,要处理好近期、中期与远期的关系,宜从长计议,由近及远,突出近、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到2010年,重点要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和培育一批集聚区、一批重点市场、一批服务品牌、一批骨干企业和一批优秀人才,努力使绍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跟上无锡、苏州、杭州等周边先进城市的步伐。中期目标:到2015年,绍兴要努力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吻合、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把绍兴建设成为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业高地。 
  找准发展策略 
  绍兴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路径、原则和策略上,要坚持“五策并举”:一是产业融合、配套发展策略。注重需求导向,依托现代纺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制造业发展优势,以延伸重点领域产业链为切入点,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渗透延伸,加快构建有利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二是竞合统一、承接转移策略。绍兴具有区位、交通、文化和制造业基础等优势,因而有可能成为国际服务业大公司在上海、杭州投资的延伸承接地。我们要加强区域合作,主动承接转移,大力发展流量经济,努力形成开放型服务体系。三是合理布局、集聚发展策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区位布局,强化区位主体服务功能,加速形成产业集中、资源集约、服务集成的集聚效应。四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策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块、重点品牌、重点项目的建设。五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策略。在现阶段注重加大政府支持推进力度,同时积极培育市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共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突出发展重点 
  根据绍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策略、资源条件和产业需求,要突出“四个重点”:一要创新发展现代金融业。要做大做强绍兴“上市板块”,既要继续扩大数量,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引导上市企业强化扩张意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再融资,加强股值管理,全面发挥上市作用。注重一企一策,研究出台扶持措施,加快推进市直企业上市步伐。要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培育各类投资主体,加快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政府要强化“引导第一、赚钱第二”的理念,抓紧设立并用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向那些有利于促进绍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正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阶段的项目或企业,促进国内外优质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集聚。要做大做强本地金融机构,积极吸引外资银行、外地银行和跨国保险机构等来绍设立分支机构。二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加快构建枢纽式的物流体系,抓住嘉绍跨江大桥、杭甬运河、绍诸高速、沪杭甬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加快规划建设与绍兴区域经济发展与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要加快构建“东出(接轨宁波港、舟山港等出海口)、西进(接轨杭州,充分利用杭州萧山机场这一国际口岸)、南拓(接轨温台、金华、义乌等)、北接(接轨上海及杭州湾北翼地区)、中畅(畅通市内运输网络)”的物流通道,全面融入长三角物流体系和环球供应链体系。要加强物流基地建设,依托绍兴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运输、加工、分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要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重点要加快建设综合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化,促进物流网络互联互通和物流信息资源共享。要大力引进和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积极培育物流龙头企业。三要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重点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会展业、中介服务、市场服务和创意产业。要尽快启动行政中心异地新建工作,加快推进越州新城建设,加快完善商务配套,充分发挥行政中心搬迁效应,带动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四要优先发展科技信息业。要围绕绍兴纺织、医药、机械等主导产业,选择若干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科技服务平台,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当前重点是要加快中国纺织研究院江南分院、北京大学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建设,切实把这些平台建设成为绍兴主导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中心、推广中心、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中小企业从市场上购买技术服务。要加快发展公共政务、金融、物流、文化等领域的信息服务。要大力扶持发展与绍兴产业特点紧密结合的软件产业,开拓软件外包市场,接受上海、杭州服务外包溢出转移。
 
 优化发展布局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立足现有基础,结合功能定位,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空间布局。 
  一是在布局原则上,要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产业空间布局等有关规划布局相衔接,注重集聚园区发展,注重差异化竞争发展,注重融合互动发展。二是在布局架构上,根据绍兴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产业市场基础等实际情况,建议构建“1610”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架构:即“1个高地(核心区)”,就是绍兴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高地,包括“四大组团+镜湖绿心”,这一区域是绍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区域,要努力成为绍兴市域内产业最为集中、层次最高、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效应的高地;“6条发展轴带”,就是充分利用沿路、沿江、沿河、沿桥优势,规划构筑柯海线、329国道(柯袍线)、杭甬运河(104国道、铁路)和上三高速(嘉绍跨江通道)、绍诸高速、杭金衢高速这“三横三纵”的6条服务业发展轴带,这是绍兴大城市连结各县(市、区)服务业和服务业集聚区的纽带,也是绍兴对接周边城市的主要通道;“10个集聚区”,就是绍兴、诸暨、上虞、嵊州、新昌这5个县(市)的城区和绍兴大城市的越城、袍江、镜湖(越州新城)、柯桥和江滨组团这5个组团,各规划建设好1个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三是在集聚区规划建设上,要抓紧制定绍兴市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和建设意见,加强规划指导,明确具体布局和扶持措施。重点要按照凸显优势、错位发展的要求,明确越城、袍江、镜湖(越州新城)、柯桥和江滨组团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和主要业态。对经认定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区内服务企业要享受同工业企业基本相当甚至更为优惠的有关政策。四是在重点项目建设上,要完善项目生成、推进和保障机制,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包括产业带动性强的功能性服务业项目和提供发展载体的基础性设施项目。 
  强化发展保障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强势推进,切实强化各方面的支撑和保障。重点要做到“五个优”: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按照在权限范围内“轻税薄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加快清理一批不合理的政策,切实落实好一批正在实行的有效政策,制定一批在财税、用地、融资等方面支持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二是集聚优秀人才。从现代服务业对人力资本要求更高的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形成优秀服务人才“育得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良好环境。三是培育优势企业。通过主辅分离一批、联合重组一批、改革创新一批、招商引进一批等途径,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四是营造优良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生活环境和舆论环境。五是实施优质管理。加强组织领导,要抓紧制定绍兴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抓紧出台一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选择几个重点集中精力、集中要素重点攻关,带动面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监督检查,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确保各项规划、政策意见和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统计工作,建立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zj.xinhuanet.com/website/2008-09/24/content_14483168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