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晋城服务业发展条件与环境研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4日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目前,服务业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程度和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有必要全面系统地了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国内外服务业发展走向和趋势,明确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环境和条件,这对于我们研究制定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服务业及其发展趋势
 
  (一)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
  服务业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理论界尚没有形成一致的理论概述。为了便于研究过程中资料收集和分析处理,我们把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
  根据服务业的特点、性质,可以分许多种类型,我们在概念上已经把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作为同一对象研究,那么在行业类型上我们就按目前统计部门第三产业的统计类别进行分类。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商贸业和餐饮业等;第二层次是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部门: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部门:科研、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第四层次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
  (二)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之中,通过科技研发、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通讯、商务贸易、经营管理等等,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有效地协调经济发展各方面关系,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有效地提高经济运行的水平和质量,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与引擎作用日益突出。其次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服务业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主要是因为其产业门类多,需求范围广,与第一、二产业比较更适宜各类知识、技能、体能等人群进入,没有特别的性别要求。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服务业就业主渠道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第三发展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推进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服务业在通过科研、技术、金融、物流、贸易为生产企业提供中间服务的过程中,对生产企业产生直接影响,促进生产企业提升技术水平,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转型发展。
  (三)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从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第一次提出第三产业概念到现在,服务业作为产业历经了70多年发展历史。此期间世界发达国家服务业快速发展,2002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美国达到了75%。世界平均水平2001年也达到68%。纵观国内外服务业发展,大体上呈现出这样几个趋势:
   1.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2002年世界发达国家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已占三分之二以上,中等收入国家达到57%,低收入国家也已达到46%,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相对比较落后,但改革开放以来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将近35%。
   2.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方式不断涌现。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下,服务业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新的业态不断出现,服务方式不断有新的创新,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仅社区服务就不断增加了社区清洁、家电维修、上门送报、社区保安、房屋维修、家教、看护小孩、陪伴老人、服侍老人、学生送饭、接送小孩、送餐送菜、代人购物等服务方式。
   3.制造产业不断“服务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制造产业服务化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越来越依靠服务平台和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和组织生产。据有关资料显示,制造业中的财务会计、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调研、设备维修等19项服务职能都有外购化倾向。目前发达国家中,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0%,而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也在70%以上,制造业的“服务化”倾向显而易见。
   4.服务业向中心城市和中心区域集聚。由于中心城市以及由中心城市形成的中心区域交通通讯、金融保险、科技人才等资源的相对集中,服务业向中心城市及其中心地区积聚已成为基本趋势。世界最有影响力的3个城市,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他们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在80%以上,就在我国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重庆,200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51%、62.2%、47.1%、55.7%、44.4%、42%,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业在大城市的集聚是非常明显的。
   5.服务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网络化、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企业和银行业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运作、发展和监督的条件和可能,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化、网络化、一体化正在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到目前为止,80%的现代服务业业务由大型跨国公司进行。过去这些大型跨国公司通常用建立分支机构、股权合作等方式,而现在则大多通过网络,利用特许经营、合同管理、连锁经营等方式,利用这些公司的市场信誉、品牌形象、管理经验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益。
 
  二、晋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基础
 
  建市以来,随着全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长与变化,晋城服务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产业基础。
  (一)晋城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985年以来晋城服务业经历了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5年到1991年,是晋城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以1985年晋城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为标志。这一阶段服务业增加值从2.36亿元增长到9.44亿元,年均递增快于GDP增速10个左右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从17.11%增长到32.08%,提高了14.97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从129.67元增加到485.6元。就业人数从17.5万人增加到21.8万人。这一阶段虽然发展的主体仍然是国有、集体企业,但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从1992年国务院作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到2000年,晋城服务业处于一个持续发展阶段。该阶段服务业增加值从9.44亿元增长到57.02亿元,占GDP的比重从32.08%增长到39%,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从591.67元提高到2638.59元,就业人数从21.8万人增加到31.9万人。这一阶段服务业同全市经济保持了同步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随着国有、集体服务企业改革的深化,多种经营主体进入,改革开放的动力和活力得到更大释放。
  第三阶段从2001年到2007年底,晋城服务业处于一个波动性增长时期,也是晋城服务业蓄势待发时期。服务业增加值从65.61亿元增加到132.79亿元,年均递增速度由上一阶段的18.07%下降到了10.22%;占GDP的比重从40.54%下降到31.62%,下降了将近9个百分点;就业人数从32.3万人增加到38.4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从30.7%上升到32.37%,年平均上升是三个阶段中最低的。到2007年底,服务业发展止落回升,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30.95%上升到31.62%。虽然比重上升不到1个百分点,但却是6年以来的首次回升。随着政府支持扶持力度的加大,晋城服务业在新的层次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显现。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我们从服务业内部四个层次的变化来观察晋城服务业的发展变化。
  第一层次1985年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72.42%,到2007年变为53.56%;下降了18.64个百分点;1985年第一层次就业人员为21221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13.49%,2007年底为29323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下降到12.04%,下降了1.45个百分点。
  第二层次1985年占服务业增加值的9.29%,2007年提高到23.42%,提高了14.13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73%,2007年提高到5.84%,提高了将近2个百分点。 
  第一层次增加值和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的下降和第二层次所占比重的上升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变化,是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三四层次的发展和服务业发展相关性不明显,因而不作具体分析。
  (三)晋城服务业发展与全国及相关地区的比较
  与全国及相关地区比较,晋城服务业增加值1985年增长速度为21.27%,比中部六省平均增长速度低9.43个百分点,1985年以后一直到1997年晋城服务业要比中部平均增长速度快,但1998年以后发展速度低于中部平均水平。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比较,1985年中部平均489.87元,晋城只有129.4元,1995年以后超过中部平均水平,到2007年底超过中部673.8元。但晋城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水平一直低于东部地区,1985年的差距是758.52元,到2007年底差距扩大到7391.5元,不足东部地区的一半。
  从服务业内部各层次比较,晋城的特点非常鲜明。第一层次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1997年全国为43.2%,中部六省为47.88%,晋城为54.16%,晋城高于中部6.2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近11个百分点;到2003年,晋城为48.88%,全国(2002年)为41.3%,中部为47.17%,晋城缩小了与中部地区的差距,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8个百分点。证明晋城服务业发展还停留在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低层次阶段。
  第二层次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85年全国为38.7%,中部为30.24%,晋城为25.68%,分别低于全国和中部六省13.02和4.56个百分点,到2003年,全国所占比重基本维持1985年水平,中部六省降低到28.83%,晋城提升到26.36%。较之全国和中部六省,晋城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始终处于提高状态,但仍低于全国和中部六省平均水平。
  第三层次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85年全国为9.5%,中部六省为11.01%,晋城为8.48%,2003年分别达到11.5%、13.43%和9.93%,晋城同全国和中部六省一样都取得了发展,但晋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和中部六省
  第四层次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7年全国为8.7%,中部为10.87%,到2003年基本保持这样的水平;晋城这一比重较全国和中部地区要高3个多百分点,而且不断增长,从1997年的11.68%上升到2005年的16.18%,上升了4.5个百分点。
  (四)对晋城服务业产业基础的基本估价
  第一,1985年以来,晋城服务业整体上发展变化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层次逐步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在增强。这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就业人员等指标的变化都可以得到证明。在服务业内部,流通部门呈下降趋势,生活和生产服务部门以及为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部门显著上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2年开始增强,从32.8上升到2007年的36,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从2000年的3.5提升到2007年的5.8,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力也分别从2000年的46.5和3.5提高到57.4和9.2。
  第二,晋城服务业已具备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01年突破40%以后,服务业经历了5年的持续下滑,2007年已开始止落回升。其间晋城服务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传统服务业在现代科技影响下有了新的飞跃,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对服务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外包的发展,政府新的产业指导和资金扶持,都使晋城服务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第三,晋城服务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晋城服务业中流通部门占整个服务业的将近一半,这并不是流通产业兴旺发达,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比较低,预示着晋城服务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国内外人均GDP水平的经验数据,晋城服务业有10%左右的上升空间。随着生产生活服务业与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整个服务业内部结构将趋向科学合理,势必走上更高层次。
  第四,晋城服务业今后发展的重点是生产生活服务业和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业。晋城生产生活服务业和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业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比较落后,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整个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科研设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关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福祉的现代服务业,必须加快发展。
  第五,有序推进结构调整是服务业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要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和重点,有序推进结构的优化升级。现阶段既要抓好流通服务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又要抓好生产生活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三、晋城服务业加快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环境
 
  实现晋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但服务业的发展同其它产业一样,都需要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是服务业发展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主要指区域经济条件、城镇化条件、工业化条件、需求条件、购买力条件等;另一方面是引导支撑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有制度环境、人才环境、政府服务环境等。
  (一)区域经济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低,各类服务业需求层次就比较低,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也就比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高,各类服务需求层次就比较高,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服务要素含量高、需求量大,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也必然高。因此,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据我国著名服务业研究专家李江帆教授研究,当人均GNP达到500美元(1982年美元汇率)时服务业在产业构成中的比重应达到46.2%,2000美元时达到51.7%,10000美元时达到56.3%。照此计算2007年晋城服务业比重应达到50%以上。另据他提供的第三产业产值方程计算(Y=4.279X0.235,X是2003年可比价人民币人均GDP),2007年晋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应达到43%。两种方法计算,晋城服务业发展实际要比一般的经验数据测算分别低20和10个百分点。
   1985年晋城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为17.11%,1995年达到34.12%、2000年达到39%、2007年降为31.62%。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区域经济结构过于趋向第二产业,特别是煤炭产业比重愈益加重,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信息、科研、中介等新兴服务业缺乏应有市场需求和刺激,从整体上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区域经济社会条件是晋城加快服务业发展一项长期任务。
 (二)城市化条件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发展服务业的基础条件越好。服务业向大城市集中的发展趋势充分证明了这一基本原理。
  晋城是一个新兴城市,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建成区面积仅45.3平方公里,市区常驻人口3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比重2000年达到34.2%,到2007年底达到了43.2%,这一水平在中部六省居中上水平,但低于全省、全国水平。按城市规模20-5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人员应当达到326.68万人,每万人拥有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人员430人,而晋城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人员仅2万多人,每万人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人员不足120人。城市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是制约晋城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为晋城加快服务业发展营造更好的条件。
  (三)工业化条件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新型工业化的提出,不仅要求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同时要求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这是新型工业化对服务业提出的新要求,要求在发展新兴工业的过程中同时发展服务业,而且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服务业水平。要求服务业必须向现代工业提供现代通讯服务、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服务、科技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等等。这种新的要求必然推进以现代科技含量高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晋城工业比重高,但层次低,结构不合理。2007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8.3%,高于全国(43.02%)、全省(54.8%)的比重。但是由于晋城工业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炭采掘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3.1%。制造业在工业结构中仅占26.9%,在GDP中的比重不足10%。这种工业发展水平的低层次也是严重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既是晋城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四)需求条件
  需求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有购买欲望、有购买能力的现实需要。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刺激发展,有效的服务需求对服务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服务需求一般分为消费者服务需求、生产者服务需求、政府服务需求和国际服务需求。各种需求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生活者消费需求向商品生产者提出要求,同样生产者消费需求不断向生活服务企业提出新的服务要求,生活消费需求和生产消费需求又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新要求,公共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不断满足生活服务者和生产服务者提高文化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发展服务业的时候一定要重视需求的发展和变化。
  扩大需求关键是增加收入,没有收入就谈不上消费。晋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85—1995年均增长20.53%,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8.17%。1995—2007年收入年均增长11.19%,增幅降低9.34个百分点;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0.15%,增幅下降8.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85—1995年均增长15.45%,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增长12.54%。1995—2007年收入年均递增9.14%,增幅降低6.31个百分点;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增长10.02%,增幅降低2.52个百分点。晋城城乡居民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涨落同步,验证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生活消费支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扩大消费促进增长首要的是增加居民收入。
  (五)制度环境
  制度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契约,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能调整各方利益,节约生产交易成本,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保证行业正常运行。这里的制度包括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制度,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利益分配制度,保护资产收益的产权制度,宏观管理的财政、金融、税收、工商、贸易等各种制度,以及微观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等等制度安排。因此,服务业发展需要考虑的制度环境涉及许多方面。
  从晋城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近期主要是要改善公平竞争环境、公共服务环境。公平竞争环境包括市场准入环境和竞争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主要是支持环境。市场准入环境主要是身份限制、规模限制和行业经验限制。市场准入环境严重制约了非公有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吸纳更多的非公有经济进入服务领域,营造更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六)人才技术条件
  服务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产业发展高级化要求必须有高技术人才作支撑;另一方面传统服务业的不断现代化也大大增加了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也要依靠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来完成。比如:国际知名中介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同时具有工商、法律等两种以上专长。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晋城服务业人才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其表现一是规模小发展慢,二是结构不平衡。全市专门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的人员不足100人,2001年93人,2007年96人,七年间仅增加了3人;科学家与工程师不足50人,2001年40人,2007年47人,七年增加了7人。不平衡问题更为严重,根据2008年晋城统计年鉴资料分析,200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25.53%,而技术人员仅占1.8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只占2.04%;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到了全部服务业的79.66%。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为晋城服务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jconline.cn/Contents/Channel_6562/2010/0719/378794/content_378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