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产业市场规模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筱原基准、动态比较费用基准、瓶颈效应基准、比较优势基准等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标准,构建了具有五个层面八个指标的支柱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结合,把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物流服务、科技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等五个行业作为CQ区域服务行业的支柱产业,并对各个支柱产业提出了发展对策。
(中经评论·北京)本文将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以研究案例--CQ区域的服务业支柱产业为基础进行选择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服务业行业支柱产业选择方法,提出区域服务行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一、支柱产业选择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1.支柱产业选择的标准。所谓支柱产业是指在生产规模、发展速度、技术状况等方面对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就业率、技术进步等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当前和未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产业。
由于支柱产业对于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国家都对其选择和成长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措施,一些经济学家也从理论上对这种行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予以了论证。
根据李洪伟等人的总结研究,支柱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众多,比较典型的有1957年日本经济学家悠原三代平提出的“悠原两基准”,即收入与弹性基准以及生产率上升基准和1958年赫尔希曼提出“关联效应”理论,即区域支柱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有较大的投入产出联系。除此之外,还有不平衡增长理论、后发优势论、领先论等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布局进行了系统描述。
综合考虑上述理论,对于支柱产业选择的具体标准,我们大致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描述:(1)能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禀赋,且产品市场潜力较大,市场扩张能力能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2)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3)具有较强的行业关联度;(4)有利于劳动力的就业安置;(5)产品的技术比较成熟,同时对高新技术的吸纳能力较强等。
2.支柱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从五个层面进行考察,科学建立支柱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
(1)产业市场规模。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决定某一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产业产值贡献率;需求收入弹性和增加率之间的比值三个方面:
产业产值贡献度 X1 产业产值贡献度主要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某一产业的产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需求收入弹性 X2 所谓需求收入弹性,即在其他条件(如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按可比价格计算,需求增加率(产业增加值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
(2)产业关联度。支柱产业必须具有强大的延伸效应,通过产业链的扩散以带动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因此,本文将产业关联度细化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两个指标。
感应度系数 x3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
影响力系数 x4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某一个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3)产业比较优势。区域支柱产业的利税是地区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也是其他产业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鉴于此,本文将产业比较优势细化为比较劳动生产率系数和比较利税率系数等两个具体衡量指标。
(4)产业技术进步。产业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中与其对应的指标是产业技术进步贡献度(代码X7),体现技术进步在该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5)社会就业。支柱产业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还应兼顾社会效益。我们以综合就业系数(代码X8)作为支柱产业选择的社会就业基准的衡量指标。
比较劳动生产率系数 X5 比较劳动生产率系数是某一个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总体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比值
比较利税率系数 X6 该指标是某一产业的利税率与总体产业的利税率的比值,反映的是产业的获利能力,是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二、区域现代服务行业支柱产业的选择
支柱产业选择的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支柱产业的选择提供定量研究的基础与条件。本文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分析原理与评价步骤,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具备支柱产业条件的产业部门,并结合各种影响因素,最终确定在当前经济运行中能够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支柱产业。
本文对支柱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与数据均来自具体研究案例的经济年鉴:《CQ区域统计年鉴》(2007~2009),产业部门设置以《中国投入产出表》(2008)为基础,结合CQ区域的实际情况,剔除服务行业中的落后产业,列入考虑范围的产业个数为20个,标准化处理后数据见表4。
基础数据标准化处理的计算公式为:
X'i=Xi-Xmin/Xmax-Xmin
1.数掘的预处理。采用因子分析的步骤包括:构造原始数据矩阵、数据标准化、求相关矩阵、求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根据因子贡献率选取主因子、求正交因子解、构造因子得分模型并实现样本综合排名等。
运用SPSS15统计分析软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计算得出相关系数矩阵、因子载荷矩阵等,最终求得综合评价值,并排序。从相关系数矩阵中可以直观地发现部分指标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KMO抽样适度测定,其值为0.503,大于0.5,因此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求R的特征值以及贡献率。首先收集CQ区域20个服务行业发展8个具体分析指标2008年的相应数值,并采用数学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并得到其特征向量。利用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得出R的特征值和贡献率。本文3个公因子(主成分),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541%,大于80%,可以认为,这3个公因子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用于评价的综合指标,评价的可信度为82.541%。
3.综合得分的计算与排序。为求得一个能够反映CQ区域20个服务行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本文以三个主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定义CQ区域20个服务行业2008年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
将标准化的数据代入前式可得出CQ区域20个服务行业2008年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及排序;一般来说,综合得分越高,发展程度就越高;得分大于0意味着该服务行业发展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反之则在平均水平之下。
最后通过计算得出20个服务行业2008年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及排序结果如下表5所示。
三、区域现代服务行业支柱产业的选择
通过计算获得了CQ区域现代服务业行业的综合指数和名次,根据排名就可以选择支柱产业,如金融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道路运输业、教育事业、商务业分列综合指数表的前5位,原则上应该选取这5个行业作为CQ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但是鉴于服务业的特殊性,应充分考虑其具备的不同特征作选择:其一,一般理论将现代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和公共服务性;其二,公共服务性质的服务业应该保证其有序发展。
结合目前此类服务业以服务性而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为主,为切实保证公共服务业合理、有序发展,应将生产营利性的服务行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基础,同时将公共服务业列为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分块分批有计划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根据此原则,CQ区域支柱产业的选择,前5位分别是金融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道路运输业、商务业和房地产业,次5位重点发展的产业分别是信息传输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餐饮业、水上运输业和旅游业。
结合2008年以来现代服务发展的新趋势、理论界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的最新趋向以及现实中现代服务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在产业整合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对上述遴选出的10个行业进行整合,因此,本文建议的CQ区域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为:现代金融业;以商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为主的现代商务贸易服务业;以道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以信息传输业、软件业和专业技术及科技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科技信息服务业;以都市核心区旅游和近郊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现代旅游业。
四、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根据已经提出的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本文提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构想和布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构想和布局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尽快出台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根据遴选的支柱产业和前述产业布局建议,指导相关产业在本区域的定位和快速、健康发展,促使其尽快形成产业集群;(2)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因此要加强区域内的工业产业布局和快速发展;(3)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道路、能源、市政、公共信息基础设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都将为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提供支撑和保证;(4)加快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的同时,借鉴区外的优秀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服务业技术、标准和知名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挥;(5)加大人才工程的建设力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匮乏,要加强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大力挖掘具体区域内的学校人才优势,培养本地人才,抓好在职教育和再就业教育;其六,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在重点支柱产业中,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gygov.gov.cn/gygov/1442575838578081792/20110118/27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