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3日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运营的发展趋势。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之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对于提升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任务。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基础服务、生产性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四个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管理等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其范围主要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分析起来,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发展迅速,且不断呈现新的生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服务业总量还偏低,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直接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
  2.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
  应顺应世界服务业发展规律,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既要根据国际服务业发展趋势,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又要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延伸其价值链,从而形成合理的产业地区分工格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各地服务业的良性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对于提升第一、二产业的竞争力。如果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紧密互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成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一定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轮驱动的突破点。
  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注重制度环境建设与体制创新。
  发展服务业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应该要把这样一个制度环境建立起来,它包括市场门槛、信用制度,也包括投融资、土地、税费、价格、创业、消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努力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当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重生产、轻服务”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1.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行业经济发展还不完善,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小而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垄断行业、大型企业服务外包意识不强,许多服务如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需求还是通过内设部门或下属子公司提供。可以通过专业化企业从事的服务活动内部化。
  2.不同行业、地区间服务发展不平衡。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的服务业比重还相对较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刚刚起步,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普遍存在技术标准滞后、服务功能薄弱,管理职能脆弱,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在一些边远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3.发展还面临着体制障碍。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行业,服务标准不明确,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手段。不同于发达国家,早先服务业的价格大多由国家制定,价格水平很低、很不合理,甚至某些行业的价格是扭曲的,约束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些服务业企业依托政府部门而生存,非经济竞争因素严重。
  4.服务业内部自律机制亟待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行业自律能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等。缺少具备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缺乏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大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同时,还有很多人在观念上将服务业定性为一个享受、奢侈的行业,对它的发展根本不予重视。
  三、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着力发展。
  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律,制定系统、详细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确立服务业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建议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软件研发等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性服务业,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实施分类引导战略,实现从“引资”向“引产业”转变。以为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业导入为契机,带动资产评估、投资咨询、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服务外包承接体系。
  2.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业态。
  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推动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配送等行业发展。
  3.大力培育产业链和行业链,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发展。
  对物流群、商务服务集群都可以实行产业倡导,政府要集中有限的财力,为这些产业提供发展提供支持。生产性服务产业具有在中心城市及产业园区域高度集聚的特征,以高新技术园区为载体和平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当地优势工业的互动共生,形成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发展。
  4.建立公平、规范的服务业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大力吸引外资生产性服务业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cndca.org.cn/performDuties/participation/suggestion/201009/t20100925_6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