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取向及对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3日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各类服务业态。从内涵上看,现代服务业基本涵盖了第三产业的所有业态:一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商贸流通部门;二是金融保险、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三是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四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从开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看,2007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3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六点五个百分点以上。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及现代化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尺。因此,如何科学地选择并确立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合理的战略目标取向,探寻促进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对策,对于推进开化顺利实施经济结构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当前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较为突出,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休闲旅游业等传统服务业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不仅规模较小,而且经济效益也不十分明显;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与发展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充分满足当地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求。二是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虽然政府出台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也编制了“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但是,在政策措施的落实和规划的有效实施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专业市场建设比较滞后,全县销售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仅仅只有开化龙顶茶专业市场;四是发展服务业的各类人才极度短缺。
  为此,我们必须立足开化的县情,努力抓住国家实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开化的特色产业优势,审时度势,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一)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契机,确立符合开化县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思想
  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国际化不断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的现实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民生的改善,这客观上要求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趋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发展特色产业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着力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服务业综合实力,加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力度,高度关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促进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牢固地确立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着眼于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两大战略和“基本建成生态县、与全国全省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大投入,区域联动,错位发展,构建“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服务业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开化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二)合理确立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十一五”时期,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力争到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超过40%,第三产业实现的地方税收占全县地方财政税收收入比重达到50%以上,三产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数中的占比接近30%。努力培育浙赣皖三省七县边际物流中心及生态休闲旅游集散中心。
  发展重点。“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服务业“7+4”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休闲旅游、金融服务、房地产、职业培训、交通运输等7个优势行业,培育发展信息服务、文体服务、中介服务、社区家政服务等4个新业行业,争取这11个重点行业率先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配套体系。
  为此,要优先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为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大投入、鼓励创新,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建立“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二、三产业共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努力培育三省边际物流中心、生态休闲旅游集散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特色产品展示交易中心。
  一是结合专业市场建设,发展现代物流设施和服务。加快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的培育提升,改变城区市场档次低的局面;根据城区人口集聚的需要,在岙滩新区培育一个生活消费品市场;重视培育无形市场,发展网上交易。争取在2010年前我县市场现状有较大改善和提升。突出重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引导传统物流企业的重组改造,扶持和培育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使之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构筑合理的物流空间结构,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和仓储基地。结合九景衢铁路下田坞货运站建设,规划在华埠镇建设一个现代物流中心,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依据开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结合交通规划、工业布局及各类物资运输流向,规划建设一批仓储设施。
  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便捷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构建由黄衢南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一纵一横”主骨架与205国道、17省道及重要县乡公路共同构成我县“两纵两横九连”的公路网骨架,构筑三省七县边际地区便捷交通网;完善公路场站建设;充分利用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运输网络建设,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拓展运输半径。培育壮大道路运输市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以资质管理为手段,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大道路运输企业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市场集约化、组织化的程度。规范运输市场管理,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车辆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车辆市场退出制度;强化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动态监控;提倡文明经商,提高诚信度和信誉度,规范市场有序发展。
  三是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以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为主体的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健全基础设施网络,努力促进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网络化的物流业务往来。完善物流发展环境,加强对开化县物流资源的整合,理顺相关管理机制,形成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和企业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
  四是创立开化特色休闲旅游品牌。生态休闲旅游业要紧紧围绕“精品和特色”,重点突出“根雕产品和根雕文化、开化龙顶和龙顶茶文化、钱塘江源头以及生态休闲养生”等特色,力求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重点建设好高品位的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中国龙顶茶文化博览园和森林博览园,在此基础上基本确立起“品开化龙顶,论根艺之道,游钱江源头、赏森林美景、享天堂之乐”这一在中国乃至全球都独树一帜的休闲旅游品牌,使开化真正成为国内外休闲旅游者趋之若鹜的集观光、度假、养生、修性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后花园,把生态休闲旅游业培育成未来能够支撑开化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性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建成交通便捷、景区基本完善、接待设施高档、旅游产品丰富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使休闲旅游业真正成为开化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要注重绿色和环保,突出特色,形成规模,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打响开化“十大特色名菜”品牌;大力营销,打造品牌,加快旅游商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加快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要设立开化县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在县级财政预算支出中,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重点服务业的发展和国家、省级部门安排项目的地方资金配套。
  (二)制定能够有效扶持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对我县现代服务业拟重点发展的现代物流、商贸市场、职业培训、金融服务、休闲旅游、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主导行业要及早制定或完善具体的扶持政策。对《关于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等已经出台的政策要切实加大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效用。
  (三)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发挥开化县地处三省七县(市)边际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强服务业区域合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公共服务功能齐全的服务业发展平台,加强与周边县市或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形成开放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提高服务业发展档次和水平。
  (四)加大重大项目支撑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及外资等各类资本投资服务业,有序建设一批诸如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中国龙顶茶文化博览园、森林博览园以及开化国际大酒店等重大支撑项目,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抓好黄衢南、杭新景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工作。做好钱江源、南华山、古田山及县城周边景区景点等生态旅游项目的改造和提升;抓好农村信息化体系、通讯网络等一批科技项目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开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济综合部门。在各镇乡、社区(街道)设立服务业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重大问题的解决,建立相应的工作联络机制,加强我县发展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县领导联系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根据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情况和重点发展行业需要,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项目职责部门,推动我县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六)建立监测、预警、预测和考核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改进统计制度和方法,建立和充实服务业统计工作机构和网络,加强各级服务业统计工作队伍,提高县级服务业统计工作水平。根据开化县的实际情况,建设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业发展监测、预警、预测指标体系,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服务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挥信息导向作用。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增加服务业发展考核指标,将服务业工作列入各部门、各乡镇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我县服务业发展。
  (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围绕开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切实做好选商选资工作。立足开化区域,着眼三省七县边际市县乃至长三角地区市场,做大服务业、培育大产业。建立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库,每年推出一批招商项目。主动承接国内和发达地区服务业转移,吸引外来企业、市场中介机构等来我县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和品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qz001.gov.cn/jpm/portal?action=infoDetailAction&eventSubmit_doInfodetail=doInfodetail&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