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什么是现代服务业?所谓现代服务业,就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多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国民经济新领域。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现代服务业中,其实很多服务领域都有悠久的历史,但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被引入。比如说金融是现代服务业,但银行确有几百年历史。根据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对第三产业的划分,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精细化分工等需求。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红河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处于全国全省中等偏低的水平。由于我州仍然处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层次和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化水平不高,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落后,这是我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重工业、轻服务,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消除,对三次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不足,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视远不如工业,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这也是我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一、红河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红河州在近代历史上,是云南工业的摇篮,同时,也是现代服务业发祥地之一,云南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邮局都产生在红河州的蒙自,蒙自汇理银行也是云南省最早的银行之一。红河水道“大船三百,小船千艘,往来如蚁”,素有“小香港”之称。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红河人民多年的艰苦努力,红河州经济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在全省十六个州市中位居第四位,在全国三十个民族自治州中位居第四和第一。但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则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与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地位很不相称。基本状况是:
(一)规模总量小,比重较低,对经济拉动不强
2009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5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6亿元,所占比重为18.7 %,比上年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286.6亿元,所占比重为53.2 %,比上年增长10.8%;第三产业实现169.7亿元,所占比重为28.1 %,比上年增长15.2%。我州三产所占比重依次为二、三、一,第三产业比重低于二产业25.1个百分点。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 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 43%的平均水平;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我国是42.6%。我省是40.9%。北京最高达到75.8%,进入发达国家水平。广州60.97%、上海59.4%、昆明47.35%,我州只占28.1 %。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全国10713元,云南省5947元,红河州3820元。以上数据说明,我州服务业发展不仅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差距大,而且还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模总量小,比重较低,对经济拉动不强。
(二)发展速度慢,吸纳就业比例不高
我州第三产业长时期处于低速发展水平,在十?五时期,我州第三产业年均增长7.7%,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幅低于第二产业8.9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发展加快,但十一.五时期的2006、2007年两年,第三产业的增速低于二产的平均增速,2006年低5.4个百分点,2007年低0.6个百分点。2008和2009年这两年增速加快,增长速度分别为24.29%、17.12%,高于生产总值增幅4.5和8.3个百分点。由于我州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长期低于第二产业甚至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规模总量小,吸纳就业比例不高,2008年,我州服务业从业人员达478064人,占三产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21%,虽然高于第二产业8.6个百分点,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更低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水平。200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三产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全国是32.4%,云南省是23.63%,上海是54.11%,广东省是37.21%。我州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的比重仍然较低,服务业广泛吸纳就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传统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发展滞后
我州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商贸流通、对外贸易、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最为突出,国有经济逐步从这些领域退出,社会资本、州内外企业进入,形成了以个体、私营及股份制经济成分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在全州服务业中占有较大份额。2009年全州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687296万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0.5%,比2008年增长19.4%,增幅高于第三产业14.6%的水平。我州传统服务业市场开放度高,发展比较快,但集团化、规模化、上档次,高水平的服务企业少,多数是散、小、层次低的个体及小规模企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比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应对大的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的市场调控、市场保障能力比较低。
(四)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金融、保险、电信、广播、电视、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发展速度则相对缓慢或滞后。这些行业一是市场化程度不高,二是面临传统体制环境的约束,“制度性垄断”明显。形成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难以迅速发展和提升。比如银行业,我州现有的中行、建行、农行、农发行、工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富滇银行八大金融机构,除了近期设立的富滇银行、农村信用社外,都是国家控股的专业银行,在现有体制及运行机制下,州县支行信贷权限低,贷款审批手术比较繁锁。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及时贷到所需的贷款。有一些企业由红河州转移到昆明注册(或在昆明设立分支机构),为解决融资难是一大因素。由于我州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伴随着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而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科技服务、商务会展、创意服务、服务外包,虚拟经济、休闲服务等,有的刚起步,处于低水平、低层次、小规模经营,缺乏有影响、高层次的龙头企业。多数还处于发展空白。产业体系还没有形成。
(五)城乡、市县之间差距大
我州十三个市县,由于所处的区位及经济、地理环境不同,区域的经济定位、市场发育度不一样,现代服务业发展城乡之间、市 县之间差距大。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是河口,其次是开远,建水、蒙自、个旧,2009年分别达到56.4 %、39.6%、39.6%、34.3%、34.2%。金平、绿春、屏边、红河等比较低,在全州平均水平以下。从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看,个旧第一,开远第二。
城乡差距更大,现代服务业的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农村服务基础设施、技术、人才十分薄弱。比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机构设施不健全,广大农民缺医少药、文化娱乐单一,买难卖难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解决。
二、红河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重点
我州2009年人均GDP达1850美元,二产占GDP的比重多年都在50%以上,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当二产比重占到一半左右时,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州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和推进,为全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反过来,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又将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良好支撑。立足于州情,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红河州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红河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
(一) 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依托,积极发展与城市相匹
配的现代服务业。
要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功能齐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一要发展提升商贸、餐饮、宾馆、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优势,用现代化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业。二要拓展新的服务业态,引导发展家庭、维修、接送、养老、幼托、保健、文娱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三要规划建设一批上规模、有档次、管理服务水平高的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购物中心、连锁经营店、大型超市、宾馆、餐饮、物流配送、仓储运输服务等,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辐射和吸纳功能。特别是个旧、开远、蒙自城市群。作为滇南中心城市,其仓储运输、物流配送、专业批发市场、大型购物中心规划建设不仅要满足服务红河州生产生活需要,还要满足对内服务云南省及大西南,对外服务东盟的需要。
(二)以四个工业园区建设为基础,工业产业发展为龙头,加速发展以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 。
我州现有红河工业园区、建水工业园区、弥勒工业园区、泸西工业园区四个工业园区,集中了红河州大部份工商企业。我州工业企业多数是两头在外(原材料、市场)企业,特别是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等企业最为突出,外向度达80%。据初步测算,我州工业企业形成的物流在8000万吨以上。为发展现代物流、仓储创造了条件。要以四个工业园区建设为基础,工业产业企业为服务对象,加速发展我州现代物流、仓储服务产业。还要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法律、会计、信息、咨询、培训、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广告等与工业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互补联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以红河州旅游第二次创业为契机,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
红河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州内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众多。泸西阿庐古洞、建水燕子洞、弥勒白龙洞曾经掀起了短暂的红河旅游热潮,但后期由于投入不足,更多的旅游项目没有开发出来,旅游服务项目单一等原因,红河旅游的品牌始终没有打响。现在,州委州政府提出了红河旅游第二次创业的战略决策,州级有关部门、市县党委政府积极贯彻州委州政府战略决策,从政策、资金、工作上加大了力度。加上红河州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诗如画的哈尼梯田、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名胜、河口热带雨林风光和异国风光、具有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及丰富的历史人文、民族风情等。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为红河旅游第二次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要抓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行景观开发、商贸服务、特色小吃、住宿餐饮、人文发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我州旅游产业开发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红河旅游健康协调发展。
(四)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契机,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境外工程、技术承包。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年一月一日正式实施,东盟国家是红河州的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与我州山水相联的越南,2009年,我州对越贸易额占红河州进出口总额的55.5%。我州对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合同金额为4090万美元。红河州企业实施 “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企业、进行工程技术承包,主要集中在东盟国家。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土地、市场等资源,而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相对薄弱,红河州在冶金、有色、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上领先的生产技术、富余的生产能力。双方经济互补性强,相互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和交流的愿望强烈,近几年双方鼓励企业扩大双边贸易、进入对方国家投资办企业、工程技术承包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工作。要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东盟国家贸易投资政策、商品市场的研究,从品种、数量、质量上加大对东盟进出口贸易。引导、鼓励、支持外边贸企业、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对东盟的贸易。同时,利用我州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进一步开拓对东盟国家的工程、技术承包。实现我州对外工程、技术承包的新突破。
(五)围绕两个国家级口岸,积极发展口岸服务业
我州现有河口、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河口口岸2009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210万吨,货值60653万元,出 入境人员343万人次,多年来已经成为云南省吞吐量最大的陆路口岸。为了进一步加快中国红河与越南老街的全面合作与交流,双方签订了构建中国红—越南老街经济合作区的协议,已经报双方政府待批。围绕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越南老街省投资26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62平方公里的老街国际口岸区、金城商贸区,以及腾龙工业区、贵沙矿区、老街新坡东南方工业区、老街北沿海工业区。这些经济区已经申报越南政府批准,享受越南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红河州2.85平方公里的河口北山片区的开发正在加快实施。金水河口岸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越南莱州省在马鹿塘口岸(金平金水河口岸对面)也在设立建特区,加大其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中、越双方口岸建设力度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功能全面改善,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给口岸服务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商机。河口、金平两县,要围绕国家级口岸作好口岸服务业发展的文章,进一步发展商贸、旅游、物流、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边民互市等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我州还有8条经云南省政府批准的边民互市通道。既河口县老卡、新店、坝洒;金平县马鞍底、十里村;绿春县平河、新寨、二甫通道,国家对边民互市有每人次8000元免交关税进口环节增殖税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国家边民互市的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好边民互市市场,扩大边境贸易,实现稳民、富民、固边的目标。
(六)以解决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农村基本保障服务。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居民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目前,我州市县城镇社区社会化服务功能在逐步发展,但远远不够。社区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要围绕社区居民食、购、行、医、养、休闲、娱乐需求,大力开拓特色小吃、医疗、家政、维修、接送、养老、幼托、保健、文娱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一方面满足了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城镇居民就业压力。
农村广大农民的基本保障服务。一是要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政府在实施村村通工程,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其次,要在蔬菜、水果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专业或综合批展市场,为农民的农产品交易提供良好交易场所。第三,政府对由生产(养殖)经营能手、专业户组建起来的蔬菜协会、水果协会、养殖协会等民间群众组织给予积极的扶持和帮助,促使其积极有效开展工作,这是农村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经纪人的雏形,他们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动一村一社农村经济发展。二是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极大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基本达到小病不出村,小手术不出乡的目标。三是解决农民科技、文化、教育等问题。解决农村教育设施简陋、教育设备欠缺、教师水平偏低等问题。
三、促进红河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服务型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方向,现代服务业不仅是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的助推器,而且,服务型经济是质量最高,耗能最低,效益最好的经济。据测算: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用电量、占用资本为工业的15%和60%。造成的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到工业的6%和7%。目前服务业形成的税收约70%留地方,而其它产业形成的税收只有30%在地方财政。去年,红河州服务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是30.2%,人均服务业增加值3820元,处在云南省中等偏低的位置,与红河州整体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现代服务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认识和重视我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差距 。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快现代服务发展步伐,促进红河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化发展、城镇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等相辅相成相互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与工业产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相协调,才能发展得好,发展得快。而且现代服务含盖的范围广,涉及的产业多。因此,红河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有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服务业,如现代物流、商业贸易、旅游等要制定专门的产业发展规划,政府根据发展规划实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制定政策措施支持重点服务业的发展。
(二)设立现代服务业组织协调机构
按照现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现代服务业涉及若干个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形成多头管理或者无部门管理,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形不成合力,不利于我州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因此,建议成立红河州现代服务业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州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协调领导小组组长,政府各相关部门、州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最少一年召开一次现代服务业发展协调会,研究解决全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建议设在州发改委,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三)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我州现代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如现代物流、商业贸易、金融保险、旅游等产业,要实现大的突破,大的发展,必须引进大企业,实施大项目,实行集团经营、规模经营、连锁经营,才能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加大我州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特别是重点行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是发展我州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
(四)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靠市场引导,但政府的引导也不可少。对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行业,政府通过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给社会发出明确信号,哪些行业是政府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这个领域,发展这个行业。政府的扶持引导资金能起到四俩拨千斤的功效。因此,建议设立红河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两个专项基金,一是企业信贷担保基金,金额1000万元,二是服务业项目扶持发展资金500万元。分别由财政、业务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规章监督使用。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zhanyi.mofcom.gov.cn/column/print.shtml?/zhongyaozt/201005/201005069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