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标志和主导产业,其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及多方面的社会发展目标直接相关,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从世界经济看,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现代服务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正在深入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当前宁波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进入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在新形势下加快服务业发展与提升,对我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进企业产分离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当前提升服务业发展速度、质量、能级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支撑。
一、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积极贯彻国家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今后五年宁波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服务业发展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服务业的配套政策措施。总体看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服务业正进入加速发展期,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增速与全省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3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196.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600.01亿元,增长11.0%,高于二产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5%、53.68%和44.47%。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二是第三产业财政收入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不断提升。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0.9亿元,增长12%。全市第二产业税收完成478.5亿元,同比增长5%;第三产业税收完成280.8亿元,同比增长16.1%,高于二产11.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部分完成175.4亿元,增长21.2%,高于二产11.8个百分点,对地方财政贡献度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各主要税种中,营业税完成114.1亿元,增收22.1亿元,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占同期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可见随着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提升,对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三是我市现代服务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近年我市实施“中提升”战略,注重依托自身优势,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建设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推进东部新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三大平台的建设,为相关服务产业的培育发展创造基础。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加快和丰创意广场等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吸引国内外创意设计机构来甬落户。组建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网络物流服务业。建设梅山保税港等功能区,完善保税网络服务平台,为本地和外地出口企业提供保税、仓储、加工等服务。支持国家高新区内的研发园区的建设,鼓励企业的科研机构向研发园区集聚发展,提高科技资源集约共享度。
四是服务业区域经济特色日趋明显。各县市区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江东区近年实施“服务立区”战略,金融、会展、物流、文化创意、信息科技、中介服务等都市产业加速发展,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70%,服务业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5%以上,服务业已经成了江东区的支柱产业。鄞州南部商务区已成为我市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业的中心之一。
(二)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规模总量还偏小,结构还不合理,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不足
一是服务业发展与总体目标还有差距。虽然近几年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不快。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1%、40.3%、40.4%,均低于当年全省40.4%、40.7%、41.0%的平均水平。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比较来看,我市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九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第十四位。
二是服务业产业结构尚待优化。近年我市服务业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但服务业内部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如2008年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相对传统业态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到63.6%;而体现现代化港口城市功能、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紧密关联并与外向经济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几年虽有发展,但仍处于起步提升阶段,特色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科技信息业、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基础比较薄弱,服务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尤为缺乏。
三是服务业发展质量水平有待提高。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少,综合竞争力相对不强。如目前从事科技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企业数量虽在增加,但从质量看,与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还不相适应。研发设计、技术检测、营销物流等许多生产性服务业层次还不高,制约了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三)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有序推进
积极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将一般生产加工环节有序转移,分离发展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现代产业链,促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市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提升制造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当前我市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已有良好基础,到2009年5月底止,全市已有被分离企业53户,分离后新成立企业59户,分离后预计可以新增税收1541万元;目前有分离意向企业116户,正在分离企业5户。很多大型企业已具备主业与服务业分离发展的条件和规模,如杉杉集团随着企业展业规模的发展和外向型经营的需要,将原对外贸易部分离成立了宁波杉杉博莱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出口的业务职能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拓展。
二、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途径
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深入实施“创业创新”战略的有力举措,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升级的重要方式,是经济发展中专业化分工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提升制造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进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制造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推进制造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对实现税收可持续增长提高地方可用财力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发展的关系,以第二产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带动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按照《今后五年宁波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我市到2012年,建成全国进出口大港和运输物流大港,形成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创新服务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城市,进一步形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依托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推动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港口进出口贸易、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工业发展能级与服务业发展规模,使二三产之间形成良性发展的互动机制。
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依法推进、创新推动原则。要依法行政,避免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创新企业分离发展的模式。二是企业主导、政策引导的原则。应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用合理的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分离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各地区、各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分阶段分行业逐步推进条件成熟的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四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根据各地产业集聚情况,优先扶持符合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发展。培育有示范作用的典型企业,带动相关企业的分离发展工作。
三、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要统一思想,集各方力量,把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政策引导,只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当务业、文化和网络服务业等加速发展,才能使传统制造业真正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实现创新带动工业升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
(一)突出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重点
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当前我市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是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将产业链中营销、采购、物流、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做大,使分离出来的企业成为独立运转的专业生产性服务公司,在为母体企业服务好的同时为社会服务,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分离发展科技服务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将技术中心、研发机构或设计院所组建成专业化的具有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等功能的服务业企业,既能为自身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科技支撑,又能为社会提供科技技术服务。
二是分离发展国际贸易服务企业。进出口,贸易服务业在宁波具有比较好的基础,也是我们区别于杭州等其他内陆城市的特色和优势。依托港口、产业和区位等条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离成立进出口贸易服务公司,在为自身企业开展外贸业务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外贸代理服务。促进各类进出口贸易服务企业的产业集聚。
三是分离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充分利用我市港口城市的优势,围绕建设全国运输物流大港的目标,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利用现有的仓储能力和运输能力等资产,组建独立的物流公司,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效率,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培育和壮大。
四是分离发展创意设计服务企业。把握知识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网络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充分盘活闲置的土地、厂房等资源,引入培育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等设计创意产业,鼓励文化创意服务企业向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等都市产业区域集聚。
五是制造企业分离发展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企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售后服务、安装维修、后勤物业和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分离,整合组建可以面向社会的专业服务企业。
(二)政策保障,为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就市场准入、税费、用地、价格、产权变更等方面制订有关政策措施加以扶持。要鼓励工业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要加强对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投资示范引导,并积极鼓励引导民资和外资投向服务业。税务部门应对企业分离发展中的纳税环节开展优质服务,积极宣传服务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分离后的税负进行分析平衡,财政部门可对超过原税负的部分给予适当补助,以增强企业分离发展的信心和实力。
(三)强化服务,创新思路,精心组织开展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有关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对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分离发展的基本流程,简化各级政府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政策申请等工作程序,为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提供最大便利,以减少企业成本。
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应密切配合,进一步优化服务,积极宣传支持制造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切实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研究分析分离发展过程中的政策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充分发挥财税优惠政策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合理进行分离发展。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中介机构在企业策划、税务咨询、会计核算、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也可进一步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自身发展。对帮助企业成功分离的中介机构,各级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服务业地位作用、扶持政策、发展环境和典型示范案例等方面的宣传,及时报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成功案例,更好的营造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五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各地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进行考核,纳入年度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对工作成效良好的地区给予表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nbcs.gov.cn/art/2009/9/21/art_1837_2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