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常州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呈现出以下特点: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主导力量,2009年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58.5%;民营经济投资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民营经济品牌战略进一步加强;积极倡导节能减排,提高绿色竞争力,形成了天合光能、亿晶光电、新誉集团、卡特新能源等一批全国领先的民营企业。
一、亟待破解的常州民营经济发展瓶颈
1.融资难仍是制约我市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产抵押,虽然现在银行和融资机构对企业融资品种不少,但是融资条件的复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
2.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劳动成本提高使得民营企业竞争压力加大,部分企业利润下滑或出现亏损。一方面,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新劳动法的普遍实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部分企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行业结构调整艰难,在目前情况下就显得非常被动;不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丧失使企业生存与发展缩小。
3.发展环境还不够完善。一些民营企业反映较多的是软环境和服务质量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或是职能部门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宣传力度和广度还不够;二是一些政府部门到民营企业了解情况的多,但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三是对企业事后罚款多,事前宣传、指导和事中监督纠正少;四是现行的对外来投资企业户口和居住证办理方面的限制,影响了企业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
4.企业招工困难,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企业订单大幅度增加,部分企业出现招工困难的现象。尽管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稳步提高,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生产技术和职业培训意识,企业招用后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而且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这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5.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缺乏竞争力。尽管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品牌建设有所进步,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讲,其生存和发展主要还是靠要素的投入和投资的拉动,而不是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等来实现。与此相对应,民营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名牌产品相当匮乏。这就使其在市场环境出现剧烈波动时,缺乏竞争力。
6.企业管理水平仍不高,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应变能力不足。常州市民营企业大多数由第一代企业家担任,但这些企业家仍以家族式管理为主,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家素质并不高,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多数民营企业在复杂经济形势面前缺乏正确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缺乏宏观分析和长远战略规划能力。而且第一代企业正处于退休年龄,培养第二代接班人队伍显得更为紧迫。
二、“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常州民营经济的对策思考
1.政策导向的“突破”。“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既要充分考虑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存在的差距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又要着眼于“十二五”国家一系列战略目标和要求,与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创新能力等目标相衔接,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规划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重点任务、产业导向、发展空间和重要政策,着力破解关系民营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确立“十二五”民营经济的总体发展方向。
2.发展环境的“突破”。要细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有关部门要经常了解民营企业的政策需求,积极借鉴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及时研究制定符合常州实际的民营经济新政策、新措施。应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融资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大银企合作力度,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全民创业,紧贴企业需求、整合培训资源、打造培训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精心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进一步完善小企业创业基地的服务标准;努力推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周到和规范的服务,不断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
3.结构优化的“突破”。加大民营经济有效投入,推动民营经济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省、市产业发展导向,准确把握保投入与调结构的关系,把技术改造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品结构结合起来,引导民营企业向五大产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向发展,重点扶持创新型、服务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等民营企业,优化投入结构,努力提升投入质量。政府部门可增加节能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4.企业转型的“突破”。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提高企业集聚度,着力引导发展一批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行业小巨人企业的培育,通过专业化咨询服务机构,帮助民营企业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上市企业辅导和培育项目库,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5.科技引领的“突破”。要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外资企业来常州设立研发中心,吸引更多的国家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在常州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民营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建设依托特色产业基地、面向基地内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等服务平台。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
6.领军企业的“突破”。全方位支持民营领军企业跨越发展,研究制定促进民营领军企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认定并公布一批常州市民营领军企业,实行动态滚动管理。专项扶持资金和信贷、土地等资源,要集中用于支持民营领军企业扩大规模、创新技术、培育品牌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人才支撑的“突破”。全面启动民营企业高级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工商管理总裁班等高层次培训项目,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要做好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管理培训工作,扶一把、推一把,使其能够顺利地“接班”,更好地引领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壮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czskl.org/science/magazine/shekeshidian/2010/1216/1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