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调整振兴的一系列重要举措,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逐步增强,保证了我市经济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9% ,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坚持不懈地抓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素质是分不开的。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普遍把强化管理作为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采取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为确保“十一五”企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原市经委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全市工业企业实际,下发了《全市工业企业加强管理,推进制度创新工作意见》(辽经济字[2007]32号),《意见》中明确了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企业要以“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为核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经营机制,加强基础管理,突出专项管理,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做了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我们先后对40余户企业开展了调查研究,侧重了解企业管理工作的现状,帮助企业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改进措施、下步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二是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致力于建立灵活、高效、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的企业经营机制,着重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收入分配机制、岗位用工机制、企业内控机制、市场反应、竞争机制、结构优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培育、创新和提高。
三是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抓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做大做强一批企业。
四是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帮助企业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各项工作逐步向科学、规范、合理、实效方向发展。加强基础管理,强化专项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岗位测评、定员定额和考试、考核制度,抓好标准化管理和体系建设,强化各项专项管理。
五是开展对标竞赛,提高企业竞争力。确定了10户重点企业开展对标活动试点。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分析存在问题,选定标杆,研究改进内容和措施。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企业现状分析、选定标杆、对标比较、最佳实践、持续改进等五个阶段的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六是抓好培训,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千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目标任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全市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企业家队伍,进一步改善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
七是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信息,帮助企业推进现代管理方法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采取典型引路方式,培育、评选一批典型,带动和推进全市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上述工作重点和保证措施的实施,使全市工业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现就“十二五”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企业管理是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快慢、好坏和长久。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执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只有着力进行管理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加强企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任务非常艰巨。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任务和目标,保证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 加强企业管理是当前对企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市企业管理总体上与当今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突出体现在大企业战略管理意识淡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基础管理不扎实等等。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企业管理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进一步明确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企业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全面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突出企业的安全、节能和技术、质量等基础管理,全面优化现场管理和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5.加强企业管理工作要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和管理相结合,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实现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坚持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搞好节能减排,实现安全生产;坚持全面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着力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坚持自主创新与博采众长相结合,在善于学习、借鉴和采用国内外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和先进管理方式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企业自主管理和政府创造环境与服务相结合,积极探索政府指导企业加强管理的新路子,为企业加强和改进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6.全市企业管理的目标是,经过5-10年的努力,全市多数企业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大企业战略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基础管理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不断规范;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生产安全事故大幅下降;节能减排全面推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管理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7.确保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监控报警和自动保护装置,确保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8.制订和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各类企业都要从安全生产的高度出发,结合本行业技术经济特点和企业生产实际,以仓储运输、生产过程、作业现场、产品质量、原材料及能源消耗等环节为重点,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制订完善的、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全面系统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切实做到各类人员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9.进一步加强岗位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生产经营单位所有从业人员特别是新招入或转岗的职工必须进行岗位技能和安全培训,经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按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实现安全生产。
10.切实加强现场管理、安全巡查和远程监控,发现操作不当立即纠正。强化设备管理,加强设备检修和保养,严禁带“病”运行,一旦发现运行不正常或事故隐患,必须立即停产检修。
11.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督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及时编制和修订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认真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节能管理和成本管理,努力降本增效
12.各类企业都要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把节能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13. 切实加强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实行倒逼成本法,对各个车间、班组和工作岗位,建立起能源消耗定额体系,建立定额管理责任制,采取定期考核或定额包干等办法,节奖超罚。
14. 加强节能管理技术进步,搞好资源综合利用。认真执行国家及省各项节能标准,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的技术工艺及装备,搞好余热、余压、废气、废水废液、废渣的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技术、工艺和设备。企业技术中心要积极开发能源节约、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15. 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制定企业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对工艺流程、生产进度、过程质量、物质消耗、生产成本、库存与在制品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产品率,降低生产要素消耗和成本水平。加强物流管理,推进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降低物流运作与管理成本,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积极推广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对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财务成本。
五、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16.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把市场机制融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打破传统的开发模式,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起技术创新与企业效益、个人收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17. 整合科技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强化车间、班组等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社会资源,深化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公司和企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提高合作创新能力。
18. 坚持高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广大企业要积极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加快建立以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原材料和外购件入厂质量检验,严格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杜绝生产不合格产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19. 实施品牌战略,创建知名品牌。各类企业不论大小,都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把品牌战略作为建立百年企业的基本战略,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全售后服务质量体系,努力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水平,大力培育和塑造产品和企业的良好形象,积极创建知名品牌,走质量效益型的名牌发展之路。
六、积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20. 企业要对照国际国内同行业管理先进水平找差距,积极引进、借鉴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方法,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
21. 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2.推进企业战略管理,避免企业发展的盲目性。大型企业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和市场形势,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依据自身条件,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搞好战略规划。带头推进信息化,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带头发展与本行业有关的物流、服务产业,带头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全市工业企业,各级经贸部门要组织专家逐户帮助其把握好发展定位,抓好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进一步精干主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做强、做大主业上。
23加强企业管理咨询,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管理的学习、咨询、诊断、考察、对口交流等活动,帮助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引导企业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研究国际国内行业发展现状,把握市场需求信息、技术及设备发展趋势,制订好行业发展规划,推动行业有序竞争;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行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搞好行业运行分析,提出前瞻性、指导性、实践性强的对策措施。
24. 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企业要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新《企业财务通则》,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合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加快不实资产处置进度,健全各项风险准备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责任追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资信、财务、劳工、环保、安全、产品服务等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坚持诚实守信经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搞好指导服务
25.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凡能由行业协会承办的事情,逐步交由行业协会办理。政府项目审批机关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安全评价、节能评估、新产品鉴定等方面,应征求各行业协会的意见。
26. 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作用,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成为政府和企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研究制订行业技术工艺标准,规范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布局;制定和修订行业安全标准规范,开展“责任关怀”等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依法接受有关部门委托负责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研究制订企业管理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基本规范.
八、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27、企业的兴衰在老板,不在于老板是不是内行,是不是掌握大量知识,而在于老板是否聘请到足够的人才,是否发挥人才的作用。
一个企业应具备四种人才,即:企业家型的人才、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最后一类人员是最基层的、最具体的操作人员,包括辅助人员、工人等。这四种人才,一是聘请,二是培养,或二者兼而有之。还可以与大学、研究机构、管理咨询公司联系,找到解决技术、管理上难题的人才。
九、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组织领导
28. 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经贸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组织领导、指导和服务。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解决制约企业管理上水平的各种障碍,总结典型经验,发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聪明才智,不断开创企业管理新局面。
29. 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者适时进行表彰,鼓励企业对管理创新优秀成果的主创人员等进行奖励;对现代化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引进和推广;对管理信息化项目进行补助;支持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和队伍为中小企业搞好咨询服务。
30. .抓好典型培养和推广。及时发掘企业管理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市大力推广。继续搞好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成果及优秀应用成果的评选推广,为全面提高我市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先进的管理方法;要大力开展管理创新优秀企业活动,使全市企业学有榜样,赶有先进。
3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培养,突出加强职业经理队伍建设,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胆聘用职业经理,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改革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实行年薪制、期权制,建立既能实现经营者自身价值,又能保证所有者权益的激励约束机制。
32. .加强舆论宣传和导向。各新闻单位要采取开辟专栏、组织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宣传,特别是要宣传报道管理水平较高、具有示范效应企业的管理理念、经验、模式、方法和手段。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重视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管理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lyii.0437.gov.cn/A/?C-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