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局按照《江都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十一五”以来开放型经济运行情况,对 “十二五”期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思路、重点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形成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多渠道利用外资,多形式拓展国际市场,多层次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各项指标有序推进,开放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利用外资情况
“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利用外资目标为:“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年平均递增率30%,引进3000-5000万美元项目10个以上
(二)外贸出口情况
“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对外贸易目标为:“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自营出口总额达18亿美元以上,年平均递增率为41%,其中规模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0家,20家以上出口企业及产品获得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省出品名牌产品。(三)外经合作情况
“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对外经济合作目标为:“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外经营业额达17500万美元,年平均递增率10.66%。 二、“十一五”以来开放型经济主要做法和运行特点
(一)量质并举,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升
1、拓展引资领域,利用外资规模快速扩张。我市坚持一、二、三产业齐抓,大、中、小项目齐上,“十一五”以来,全市共新批外资项目165个,其中来自台、港、澳地区投资者105个,占总数的64%;日、韩、欧、美地区投资者29个,占总数的18%;一产项目19个,二产项目123个,三产项目23个,共到账外资7.66亿美元,占规划目标的84%,是“十五”期间的2.04倍。新批项目平均规模达790万美元,比“十五”期间多182万美元。新批规模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引进的15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账2.18亿美元,到账率达85%,开工率达90%以上。
2、突出主攻方向,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放大。坚持以车船制造及配套件、特钢生产加工、机械电子三大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先后编制了三大产业投资指南及发展规划,举办了产业发展论坛,并多次在境内外重点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十一五”以来,共引进产业链项目92个,累计到账外资3.8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到账项目和金额的50%以上,较“十五”期间有了重大突破。特别是随着鼎衡、神海、海润等一批优质造船企业的落户,支柱产业的集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现。
3、强化载体建设,开发区及重点镇成招商主力军。着力突出开发区及重点镇的园区建设,以优势资源招引优势项目。“十一五”以来,开发区共引进外资3.18亿美元,占全市到账外资总额的41.5%,仙女镇引进外资2.26亿美元,占全市到账外资总额30%。近几年,我市引进的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大部分落户在沿江开发区和外资工业园,开发区和仙女镇承载、集聚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
(二)服务与扶持并举,外贸出口质态明显提升
1、壮大自营队伍,外贸总量快速扩张。通过服务和指导,“十一五”以来,我市新增自营出口实绩企业59家,至目前自营出口实绩企业达149家。累计实现自营出口18.65亿美元,占规划目标的101.9%,是“十五”期间的2.97倍。出口规模企业进一步增多,至2008年底,出口500万美元以上企业28家,其中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1家,比“十五”期末增加8家。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自营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
2、加大扶持力度,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积极上争政策增添企业后劲,重点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前景好的企业在政策、资金、信息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出口结构明显优化。“十一五”以来,共为158家企业申报国家及省级各类扶持项目301个,获国家扶持资金1640.3万元。出口行业由轻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行业向船舶、电子、冶金、机械、医药化工等重点主导行业转变。至2008年底,机电、高新产品出口份额分别占到全市出口总额的72.6%和56.5%,较“十五”期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出口市场由欧美、日本、香港扩展至非洲、欧盟、东盟、巴西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
3、注重树牌创牌,出口品牌建设有序推进。在鼓励企业加大技改研发力度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品牌建设步伐。2007年组织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成功申报了2007-2008年“扬州市出口名牌”,成为扬州市首批出口名牌企业。在2009-2010年的品牌评选活动中,我市又有7家企业获得出口品牌,其中1家企业获江苏省出口品牌,6家企业获扬州市出口名牌。
(三)监管与培育并举,外经合作层次明显提升
1、坚持齐抓共管,外经市场整治取得实效。“十一五”期间,市外经、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出台《规范外派劳务经营、中介行为的八项规定》,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规范操作。开展外派劳务市场经营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3次,清理整顿违规经营企业20多家,其中关停9家,依法查处6家,限期整改5家。同时,严格经营资格核准和项目备案制度,完善企业年审制度,帮助中介公司建立健全外派劳务资料库,对企业经营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排除多起隐患。
2、坚持协调指导,境外投资企业逐步增加。将有相当规模、有一定出口实绩、有意向“走出去”的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登记造册,上门服务,宣讲政策,协助办理各项报批业务,并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活动,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搭建平台。通过引导和服务,“十一五”以来,江都建设、扬州斯普莱、恒远机械、江苏诚德、舜天工具、凯通塑业、福克斯减震器、江苏瑞凯9家企业,分别在阿联酋、美国、安哥拉等8个国家设立公司或办事处12个。
3、坚持项目带动劳务,外经合作方式实现新的突破。帮助机械、水泥生产设备、建筑等重点企业,积极申报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获取承揽境外工程的“通行证”。“十一五”以来,全市新增获权企业2家,获权企业总数达4家,先后签约外经项目61个,其中工程分包项目52个,总包项目4个,外派劳务项目5个,累计外派劳务1.24万人,实现外经合同额2.5亿美元,外经营业额2.12亿美元,营业额占规划目标的121.6%,是“十五”期间的2.5倍,提前19个月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总包项目中江都建设2006年承建的加纳库马西援外项目,实现了我市境外工程总承包零的突破;恒远机械2007年以来签约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赛瑞、叙利亚等国水泥制造安装工程项目,累计出口机械设备5250万美元,自派管理人员及安装工人494人,成为我市工程承包带动产品出口及劳务输出的成功典范。
三、“十一五”以来开放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分析来看,“十一五”以来,我市开放型经济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大幅波动的持续影响,我市开放型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推进速度明显放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制约因素增多,项目推进难度加大。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减速下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依然偏紧,能源、资源、环保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加大,导致外商投资信心减弱,决策周期延长,项目推进速度放缓。已注册的大项目不多,到账率、开工率不足,个别项目注册后,没有实质性进展。
2、引资领域不宽,项目结构不够合理。“十一五”以来,我市引进的项目以特钢制造、船舶制造、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等行业为主,对码头、岸线、铁矿石等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能耗较高,配套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科技含量不够高。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落户项目少,整体发展不快。
3、重点产品出口受阻,出口总额持续下滑。今年以来部分外贸企业由于产品定位、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因而陷入发展困境,出现订单不足、开工不足。全市外贸出口除1月份小幅增长外,连续10个月下降。钢管受美国、加拿大反倾销影响,出口同比下降56.5%,导致全市出口总额整体下滑。
4、外经合作亮点不多,“走出去”层次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外派劳务仍以建筑、食品、缝纫等体力型居多,技术型、管理型劳务偏少。由低收入国家、低收入行业、低素质劳务向高收入国家、高收入行业、高素质劳务转型的任务仍很艰巨。另外,受市场风险、合作信息、企业人才等因素制约,对外工程承包仍以参与分包为主,直接签约项目较少。
四、“十二五”期间我市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从“十一五”期间特别后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十二五”期间,我市开放型经济既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以及不确定因素,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1、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挑战。从国际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在延续,外部环境依然严峻,跨国公司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降低,投资步伐放缓,世界经济进入新的调整期。从国内形势看,沿海大开发、大流通给沿江开发带来较大冲击,沿江发展面临新一轮挑战。随着苏南苏北联动加强,沪通及苏通大桥通车,大项目、大产业向核心地区转移的态势明显加快,我们的产业优势将有所削弱,竞争优势将越来越小。我市的沿江开发目前尚处于开发、建设、开放初级阶段,而苏南发达地区已进入良性产出期;苏中如皋、靖江等县市已相继打破地域天堑,跨江联动,逐步融入苏南;苏北地区借助省委、省政府扶持发展政策,呈现出后发优势和咄咄逼人态势。从我市实际情况看,2009年以来,在手、在建项目推进速度明显放缓,后续项目储备缺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快,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制造业中传统工业和低端产业比重仍然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主导产业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产业链条还不够长、自我配套能力还不够强。
2、发展蕴藏的有利因素和机遇。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势头仍在延续,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国际背景看,由于主要经济大国纷纷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紧张状态有所缓解,实体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世界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好,为我们更好地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国内形势看,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总体宽松,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发展向好趋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目前,江苏经济正积极布局“后危机时代”。从我市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开放型经济已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基本具备了承载大产业、大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条件。特别是阿海法、日清纺、日本电装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中海造船、诚德二期、海昌物流等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以及智能电网、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的精心培育,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沿江开发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开发区业务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已达400亿元,形成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产业集聚。与此同时,苏中江都机场、淮扬镇铁路、五峰山过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即将开工建设,我市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承载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能力更加突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将面临着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jiangdu.gov.cn/zwgk/xxgkinfo.asp?syh=KS038-C0100-20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