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十二五”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对策研究》,在“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沅江市2009-2020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十一五”我市商贸流通规模、批发业、零售业和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和流通领域发展环境及商业业态等进行了回顾,并对“十二五”时期商贸流通形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就我市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在加快商贸流通设施建设,壮大商贸企业,发展生活服务业和现代流通产业,建立特种商品流通体系,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为制定“十二五”商贸流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十一五”奠定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以构建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为重点,强化设施建设,实施业态调整,各项工作取得进展,实现新突破,为“十二五”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流通规模扩张较快
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01亿元,“十一五”前四年平均增长19%,商业增加值2.54亿元,“十一五”前四年平均增长24.2%,商贸流通产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7%。累计完成“万村千乡”农家店销售额2.86亿元,完成家电汽摩下乡销售额0.98亿元,分别占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和2.7%。到2010年底,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就业人员达到2.4万人。商贸流通产业已成为吸纳下岗职工,社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批发业零售业和餐饮服务业迅速发展
2009年批发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87%,比2006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全市已有星级宾馆6家,一批餐饮大店在我市落户,美容美发、休闲茶楼等服务业硬件设施得到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餐饮业实现营业额收入3.7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6.5%上升到10%。
(三)对外经济贸易有实质性进展
全市外贸出口备案登记企业16家,“十一五”期间实际体现业绩7家,完成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2740万美元,年均增长17.3%(2009年金融危机下降26%)获批外派劳务基地1个,完成外派劳务104人。获批加工贸易承接县(市),完成加工贸易26万美元。
(四)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就
全市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实现了资产量化,依法破产改制、资产租赁,非国有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商贸流通产业中的比重达98%。
(五)流通领域发展环境继续改善
流通领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流通领域的监测与调控能力加强,诚信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连锁、配送、直销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态势良好,引进和培育九龙服饰、家润福、腾龙、国美电器、百姓、金沙、三河大药房等新型商业业态。2009年全市新型商业业态实现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
二、“十二五”时期商贸流通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方式、加速度、提质效、重民生,打造沅江城区商业中枢,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机遇和困难并存,总体上讲,机遇大于困难。
(一)宏观环境和有利条件分析
经济持续增长,沿海产业转移以及消费升级为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市场化与“三农”的充分互动为我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商贸流通产业及消费环境整体形势趋好
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转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从全市来看,沅江正处于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出效率,并以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得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预计在“十二五”末期,投资驱动力将有所减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年提高,呈现出稳定性较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上看,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服务业共同带动转变。
2、市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快,流通经济作用加强
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将成为城市竞争,区域竞争的核心领域和标志领域。沅江市域经济合作将更加紧密,为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抢占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高地,提高市域经济聚合辐射能力,充分发挥在洞庭湖地区和湖南中部重要区域的龙头作用和地位迫在眉睫。
3、流通功能及消费环境将大大强化和延伸
商贸流通与工业、农业以及其它产业间相互渗透与融合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快,以流通资本和流通企业为龙头的产、供、销一体化等模式出现的流通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将向生产领域进一步扩展、延伸,并因此促进商贸流通消费环境在传递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直至创造消费需求的主导功能加强。
4、规模与规范将是“十二五”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两大着力点
作为市域经济的中心城区,要满足本市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要满足快速增长的产业商流物流循环,流通规模必然并且必须有较大扩张。预计“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将以25%以上速度增长,将在“十一五”基础上有可能实现翻番。“十二五”期间,政府将对流通产业继续实施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规范管理与规范运行是流通消费环境的重中之重。改善市场流通秩序,规范市场主体,促进流通消费将是政府和部门监管的重点。建立健全市场监管网络,完善市场监管手段,加大市场执法力度,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将在更加规范化的环境中以规范化的方式运行。
5、效率与效能成为“十二五”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高度关注点
“十二五“时期,商贸流通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城区商业中枢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成为我市消费环境核心增长极,并将“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点面结合”带动商贸流通产业整体推进,提升其增长效率。现代流通方式继续快速发展,流通现代化程度将稳步提高。连锁经营大幅度增长,企业将加大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追求技术进步,优化流通流程。
6、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将更加强劲
——预计“十二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将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经济社会水平仍是益阳市范围内最好的区域之一,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与周边县市区比较,仍将处于领先地位。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强力支撑商贸流通及消费环境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末,沅江总人口将上升至76.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46.7%,城镇化率达到45.45%以上。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市内消费者结构将进一步改善,消费整体水平将迅速提升。同时,随着城区核心商圈建设步伐加快,城区聚集辐射能力不断增长,有利于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随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商条件不断改善,更有利于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二)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国内外竞争加剧、市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及农村商业基础的不足、流通领域的体制性障碍等一系列因素又给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还存在着对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商贸流通产业先导性未确立,商贸流通总规模与构成洞庭湖地区和湖南中部重要区域城市、商贸物流基地任重道远。聚集辐射作用发挥不够;流通产业基础相对较弱,流通基础设施落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商业设施闲置与有效运营设施不足矛盾并存;供应链体系尚未理顺,流通成本偏高,流通效率有待提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十二五”期间来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hunan.mofcom.gov.cn/aarticle/sjdixiansw/201005/2010050691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