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各方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电力工业规划的轮廓就变得越发清晰。分析人士预计,“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特高压和新能源建设将成为拉动电力设备行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新增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33.7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19.2亿千伏安,以满足新增3.8亿千瓦装机的接入和送出、跨区输送2.5亿千瓦电力和1.15万亿千瓦时电量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日前表示。
大电网、配电网建设力度加大
近日,在中电联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长会议上,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表示,“十二五”将是我国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世界范围的新一轮能源变革,对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和电力发展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我国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进入了加快开发建设的新阶段,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和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二是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在“十二五”时期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对电力发展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并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是“十二五”期间电力科技创新将取得重大突破,大容量高参数低损耗火电机组、高效洁净燃煤发电、第三代核电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可再生能源发电、特高压与智能电网等技术将得到全面发展,对转变电力发展方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也将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似乎也从另一方面契合了上述观点。资料显示,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电网建设思路是转变电网发展方式,通过大力建设电网线路来加大输电比重,并争取到2020年将输电比例提升20%以上。
不仅如此,国家电网未来5年还将重点发展大电网和目前的薄弱点——配电网。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我国电力建设一贯奉行“重发、轻供、不管用”方针,电网配电能力滞后问题存在多年,要想凭借“十二五”时期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大难度。但国家电网“十二五”加强对配电端建设,首先受益的无疑是配电端电力设备制造厂商。
此外,国家电网“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大力转变电网发展方式。通过加强电网线路建设来提升输电占整个能源输送方式中的比重。目前我国能源输送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其中铁路运输量的50%都是在输煤,输煤输电比例明显失衡。数据显示,2006年,“三西”地区的输煤与输电比例高达20:1,输电比例不足5%。
舒印彪表示,预计到2020年,通过建设输煤输电并举的综合运输体系,使“三西”地区的输煤输电比例达到4:1。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的重要阶段,到2015年“三华”地区(华北、华东、华中)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的特高压交流电网,全国还将建成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特高压总投资将高达4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将达到2500亿元左右。
光大证券[14.98 0.00%]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王海生预计,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高端电网(特高压+超高压)的投资将达到7500亿元,全国电网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大幅增长,且增量部分完全来自特高压建设投资,超高压因需要提供对特高压的配套,并因西北网架的加力架设,投资并不会比“十一五”期间减少,围绕高端网架建设,未来5年电力设备产业面临最大的发展机遇。
农电技术标准将再提升
此前,国家能源局披露农网改造2010年将投入120亿元资本金。分析人士表示,这部分资本金将按照比例分到两大电网以及部分地方电网,加上电网主体自有资金投资和银行贷款,共计将带动全年约600亿元的资金投入,国家电网的电网投资总额因此扩容。
未来5年,国家电网或将继续提高农村电网的建设标准,尤其是提高抗灾能力。舒印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实施五大工程,即: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升级工程、农电管理创新工程、农电队伍职业化工程、供电服务品牌建设工程。重点是解决目前农村用户的电量增长过快、电能质量不高、可靠性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据了解,国家电网日前制定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办法》以及技术导则,对农村电网建设的设备技术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除了新增建设任务之外,还有不少现有的农网相关设备需要更新换代,这意味着农村电网所需的电力设备市场将大幅扩容;另一方面,标准也将明显提升,技术过硬的设备企业有望获得更稳定的订单。
智能电网:二次设备市场争夺战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是电力“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中所提的智能电网概念是指广泛意义的电力系统智能化,而不仅仅局限在电网智能化领域。
毋庸置疑,智能电网这块蛋糕足够诱人,目前众多企业及研发机构正在积极对标国际标准,着力攻克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如发展柔性直流电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大容量储能技术、新能源并网控制技术等。
据媒体此前披露,未来10年,智能电网预计年均投资约3000亿元。而在业内专家看来,国家电网的投入资金将拉动十倍乃至百倍的资金跟进。未来10年,一个因智能电网而带动的宏大产业链条正徐徐展开。
分析人士称,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以及国家电网招标情况看,目前电网建设的关注焦点仍集中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发展:特高压输电网预计在2012~2015年迎来建设高峰;智能电网建设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预计在未来5年迎来建设投资高峰,将带来超过6200亿元的电力设备需求。
智能电网建设将提高一次设备的资产利用率,传统电力设备特别是一次设备的市场容量中长期将受到负面影响。中金公司分析人士预测,传统一次设备市场将会相应萎缩,年复合增长率仅有3%。
与之对应的是,二次设备市场越来越重要。2010年9月底,国家电网对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所需的二次设备进行首次招标。国家电网同时表示,电网投资的领域和结构将会出现微调,智能电网二次设备的投资比重将提升。中金公司预计,二次设备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占电网设备投资的比重将由目前的5%提升至未来10年合计的11%。
在此过程中,数字化变电站将快速推广,电子互感器需求将大幅增长: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是建设坚强统一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成熟,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将全面铺开。电子互感器作为数字化变电站中过程层的基础设备,将逐步取代传统互感器。因此电子互感器市场将成为二次设备企业争夺的重点之一。
新能源有望继续领跑“十二五”
新能源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另一亮点。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透露,按照“十二五”能源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推进水电、核电建设,积极有序做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4.4%,水电和核电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1.5%,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1.8%。届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有望达11%以上。
此外,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还将投资4万亿元重点支持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和制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等9个行业的发展,标志着在“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多财税金融等政策的支持。
具体就核电发展而言,“十二五”时期新的核电规划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进行了大幅调整。根据规划,到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到2020年,核电装机规划将提高到8600万千瓦,占届时总装机的5%左右,在建规模4000万千瓦。
银河证券认为,核电具有回报稳定、效益好等特点,是目前可行的、对煤炭资源具有替代能力的能源。正是基于这些特点,国家在发展核电态度上已经从“积极发展”转变到“尽可能发展”。从投资逻辑上看,将核电、太阳能发电、风电进行横向比较,核电产业的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链受益最为明显。
同时,相对于2008年以前二十几年才建设11个核电站,我国核电站建设已经进入加速成长周期,2010年以后将迎来核电建设高潮,给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将大幅提高,核电主设备制造商分享大额投资,而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将使细分子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
有分析人士指出,按照核电单位投资为13000元/千瓦计算,2011~2015年间核电投资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2011~2020年间核电投资有望达到1.2万亿元。从核电投资的构成上看,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55%,设备制造商有望分享盛宴。
与此同时,我国水电或将一扫此前发展停滞的阴霾,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我国水电‘十二五’规划初步确定了到2015年新增6300万千瓦的常规水电装机,新增120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装机。预计到2015年,我国常规水电装机将从2010年的2.07亿千瓦提升到2.7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将从1800万千瓦提升到3000万千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规划处主任魏小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水电“十二五”规划中也比较突出了水电集中开发的思路。而对于抽水蓄能而言,到2020年将达到8000万千瓦至1.1亿千瓦,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内,抽水蓄能装机将增加5000万~7000万千瓦。由于建设抽水蓄能很大程度上为了满足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调峰需要,据测算,到2020年,抽水蓄能建设规模对应的风电消纳规模将达到1.2亿~2亿千瓦。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我国水电开发速度加快,所需要的水能发电机、水泵水轮机、阀门、启闭设备等市场容量都将大幅提升。
但值得警惕的是,新能源产业却又始终伴随着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此前风电过剩论的余波未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呼吁警惕核电发展速度过快带来的隐忧。
据悉,目前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5台、装机容量为2773万千瓦。“我们恨不得列入2020年的规划项目明年都开工,现在各个地方很有这种劲头,这是不可能的,列入规划的也不是说明年都要开工。”张国宝强调。
英大证券研究员卢小兵介绍,目前中国大型电力设备集团不过百余家。但是,生产整体电力设备的企业却是前者的200倍,即2000余家,而与核电设备相关的企业则不低于40万家。
当前全国许多地区和企业,发展核电的积极性很高,跑马圈场、抢占核电设备,过早过快地开展前期工作等问题都比较突出。专家指出,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将极大地干扰国家关于核电规划的总体部署,并且给核电事业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此外,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弱、重复引进国外落后技术、设备,又缺乏消化吸收能力等问题也一直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政府应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科学确定其发展目标及战略地位和作用,对于新能源技术及规模进行科学规划,从资源、成本、市场、环境和所处发展阶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gkong.com/html/news/2010/12/5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