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陆续发布区域规划,拼接着中国“十二五”规划版图。随着最后两块拼图——长三角和京冀区域规划推出和即将推出,中国“十二五”规划区域战略布局和未来发展走向,正在显露出全部轮廓。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作为中国现在和未来三大增长极,已经引领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快速前行。
摒弃各自为战,盲目发展,“诸侯割据”,用区域发展空间约束,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国家意志落实为区域规划顶层发展战略。遵照这一战略宗旨,陆续获批区域发展规划,以国家意志,聚区域力量,为中国未来发展承担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重任,谋划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一页。
这从相继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可以看出端倪。受国家发改委举众力编制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影响,各地区纷纷扛起区域经济大旗,寄望以区域规划整体诉求,获得国家层面认可,进而争取或多或少一些优惠或者支持政策措施。所以,从北部湾区域规划开始,“十一五”以来,十余个区域规划浮出水面,还有一些带有规划性质综合试验区。这一方面可以起到引导区域科学合理发展效果,但另一方面也难脱谋求超国民待遇、扰乱经济发展正常秩序之嫌。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空间开发无序现象十分严重。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以过度占用土地、矿产、水等资源和环境损害为代价,不同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盲目开发现象。本该解决这一问题区域规划,如果只是冲着特殊优惠而来,就大有跑偏之虞,就有可能出现在一些资源环境条件欠佳或脆弱地区,在行政区经济大环境下,一味追求GDP增长,致使资源更加匮乏,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而在一些已经发展充分地区,本来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已经呈现日益下降趋势,结果依然凭借“关照”而更加“超载”,使区域规划空间管制和区域调控职能落空,对形成合理国家区域政策体系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制定随意性和自由度较大,与各地谈判和公关能力密切相关,自然会诱发地方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攻关和游说,跑“部”前进。
要谋求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变,要开“十二五”和未来发展新局,需要全力保证国家顶层区域发展战略“落地”,合力开创区域规划之“新”。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瞭望》文章:长三角城市群咬定世界级
长三角规划落地,意味着中国经济1/5终于定位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黄深钢李荣刘巍巍
考察“长三角”从一个地域概念到一个经济概念前世今生,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断突围过程。
“长三角区域规划,经过这么多年努力,终于落地了。这说明长三角在中国发展中地位太重要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负责人胡雅龙在得知国务院正式批准长三角规划消息后,感慨地对记者说。
5月24日,国家发改委传出消息,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区域战略定位和8个方面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长三角将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示范区、改革创新引领区、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国际化发展先导区。
天生一个长三角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
北宋词人柳永年少时,从家乡福建崇安到开封应试。在杭州勾留些许时日,曾挥笔写下这阙《望海潮》。宋代文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说,因为柳永在词里描写了富裕繁华江南,而引起金主完颜亮对宋朝觊觎。“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此说,尚难有史实佐证,只可聊备一说。但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华也会遭人觊觎,则史之凿凿,古今皆然。
长三角城市群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来。据历史学家考证,早在商代末期,长三角作为断发文身之地出现了第一座城市,城址在如今江苏省常熟市。令今人百思不得其解是,不知为何,在当时中原地区人看来,这里是蛮夷之地。收录在《尚书》中《禹贡》,大概是我国现存最早一篇土壤学专著。在这篇仅有1193字文章中,将长三角片区国土列为下下等,在整个国家土壤中肥力最差。
而纵然是“下下等”土地,仍不断有新城市在长三角这块土地上产生。从战国时期起算,此后大约经过1000年,到公元400年宁波筑城,加上之前苏州、扬州、越城(南京),长三角城市群最初格局大体形成。
城市群是城市现代发展意义上概念,主要是伴随科学技术进步,工业文明兴盛,经济活动联系度越来越紧密而自然产生。通常来说,在一定区域内,有一个或数个中心城市,围绕这些城市在空间上分布着相当密度中小城市,规模巨大,产业集聚度极高,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社会活动联系密切,能优势互补。在交通节点上具有无与伦比区位优势。
上海在所有长三角城市中,由于天赐优良区域位置,是当之无愧皇冠上明珠。它地理位置恰好处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点,长江出海口,在“T”形交叉点上。一横是海岸线,一竖正是长江。因为江,它可以迅速深入中国广袤腹地。因为海,它能迅速与世界建立联系。作为枢纽上海,在承传起合之间,渐成珠玉。
上海如是,长三角何尝不如是?
“星期日工程师”——最初经济辐射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候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邓小平
一些专家认为,长三角从一个纯地域概念跃升为区域经济体,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上海经济区和山西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通知》,决定由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等10个城市组成上海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地域范围为长江三角洲,成为以地理空间为特征长三角经济区概念最早雏形。
1985年2月,中央、国务院批转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指出,“应该开放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进而陆续开放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北起大连港,南至北海市,构成一个对外开放经济地带。”长江三角洲自此正式辟为经济开放区。
但仅过了3年,国家计委发出“计办厅(1988)120号”文件,通知“撤销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勃兴,市场经济在长三角地区已经深得民心,沪苏浙地区民间经济合作已非一纸文件所能束缚。民间不断出现了多种形式联营,乡镇企业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突破,地方活力得到释放。
“星期日工程师”正是彼时一个独特现象。在上海、南京和杭州大型国有工厂里工程师,纷纷利用周末放假时间到乡镇企业传授技术,顺便挣取“外快”。这些“星期日工程师”中,有是普通技术人员,有还是技术工人。他们中一些人在大城市厂里并不显得如何重要,可是一到联营厂就成了抢手人才。联营厂把他们当财神供着、敬着,原因就是长三角各地乡镇联营厂多达2000多家。这么多乡镇联营厂,有无数技术问题等待他们参与解决。
“我们公司能有今天,离不开当年‘星期日工程师’。”杭州萧山亚太机电集团董事长黄来兴告诉记者。在去年,亚太集团麾下亚太股份(002284)成功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在黄来兴看来,当年类似亚太这样联营厂和工程师到底有多少,确切数据现在已很难统计,也不可能统计。但纵然时过境迁,“星期日工程师”独特贡献却长久地印刻在这一代企业家脑海里。
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经济最初辐射。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中国经济五分之一终于定位了”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世界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长三角经济在中国经济总量中占到20%左右,是国内其他任何区域都无法比拟。长三角规划落地,意味着中国经济1/5终于定位了。“而且,这还不是单单数量上意义,是国家总体战略中一个重要战略步骤终于迈出去了。”
1990年,中央决定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使长三角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拉开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序幕。2008年9月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世界级城市群,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对长三角经济区提出了全新任务和目标。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自此跃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意志体现。
此次批准规划明确: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地区之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据上海市发改委人士说,长三角以全国2.1%陆地面积、11%人口,创造了全国21.7%国内生产总值、24.5%财政收入、47.2%进出口总额。
在不少专家眼中,长三角规划落地,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版面”完成“拼接”重要一步。从去年到现在,国家已陆续出台了10多个区域规划,中国将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互动为主要格局发展新阶段。
“这已是一个很明显趋势。”用郁鸿胜话说,中国新一轮区域合作与发展将由“点对点、城市与城市、以增长极为核心‘集化发展’向“泛化发展”延伸。“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沿海区域都将在战略规划中互动,并与内陆区域形成更紧密联系”。
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等一些先后参与过规划编制过程专家学者说,此次规划最值得注意是,在“一核六带”等长三角区域发展布局上,改变过去比较“泛”规划特征,更注重区域性优势资源禀赋条件,对于沿太湖、沿杭州湾等不同地带都进行了比较准确定位。
“只有定位准,才有差异化政策引导。”郁鸿胜等专家说。此次规划中,有“比较丰富笔墨”涉及区域经济制度合作及框架。对于环保、资源等区域内公共性问题,此次突出了协调性政策,这些政策将由区域内各方共同制订、共同执行。政策引导将体现差异化,沿江、沿海、沿路、沿湾等条件、目标、定位都不同地带,土地、环保等不同政策都将有差异化“更为精准”落实途径。一些以生态为主地带,肯定不会与重点产业发展地带实施同样开发性土地供给政策,但在生态补偿上将会有充分考虑。
从目前已公布规划内容来看,国家对长三角在改革创新及转变发展方式上起率先示范作用,期望较大。这也成了规划主要“亮点”和新意所在。
相关人士表示,长三角发展较快,所以也较早面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任务,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此次提出长三角要成为全球重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这是一个较新提法”,对长三角期望更高了。据专家估算,到2020年,长三角将出现以服务业为主产业结构。如按长三角经济每年增长10%、主导行业要占经济总量51%以上计算,到2020年,长三角服务业就应该超过7万亿元规模,“这个发展量是非常大。”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多远
“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前提下,必须扩大一点地方权力,给地方更多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事情。”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在一些专家看来,长三角号称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城市群与世界城市群相比,落差还很大。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相比,美国大纽约、五大湖等三大城市群占美国经济总量67%。日本大东京等三大城市群占整个日本经济总量70%以上。而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只占整个中国经济总量40%。其中,长三角占22%左右。在城市首位度方面,纽约占美国经济22%以上,东京占日本经济24%以上,而长三角城市群中首位城市上海仅占全国经济5%。“大城市不凸起,中小城市上不来,城市群就没有竞争力。”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沈玉芳指出,世界级城市群通常有着高效统筹协调机制。如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由芝加哥市在2002年牵头成立了“五湖联盟”,每年聚会一次,就产业竞争、污染治理、气候应对等重大问题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实现共赢。分工明确产业协作体系,以发挥城市间互补性。如大东京地区港口分工明确、各展所长,千叶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
“虽然,长三角各地也形成了一些协作机制,但由于整体规划一直没有出台,各自为政、产业同构、同质竞争问题一直存在。”沈玉芳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三角16城市中选择电子信息业为产业发展重点有12个城市,选择汽车业有11个,选择石化有9个。同时,在产业转型方向上也往往“不谋而合”,比如提出创意经济后,长三角城市群内共建设了11个国家级动漫基地。沈玉芳表示,《规划》出台后,这些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
此外,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中,粗放型经济仍占有较大比重,各城市经济增长仍基本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生态环境脆弱、水体污染、土壤破坏和固体废弃物堆积等问题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挺进世界级城市群步伐。
“杭州到上海高速公路上至今有两个收费口,而杭州到南京就只有一个,”卓勇良说,缩减高速收费口并不存在机制或者技术上难题,这一问题他呼吁了7年,至今仍然存在。“放在长三角合作这个大范围里来看,这说明有部门里,有人对城际合作还有惰性,或者说是惊人地冷漠。”卓勇良直言。
此间一些专家建议,随着《规划》出台,下一步重点应该是自上而下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就目前长三角而言,土地制约瓶颈性问题能否打破、财税政策能否更趋于激活地方政府和企业活力,都是值得关注热点。
“从历史来看,长三角具有与中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历史传统。从现实来看,中国需要一个在国土范围内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火车头’。”卓勇良说,作为有较好发展基础长三角地区,应担当起历史责任和中央重托。
《瞭望》文章:区域规划谋新
陆续发布区域规划,拼接着中国“十二五”规划版图。随着最后两块拼图——长三角和京冀区域规划推出和即将推出,中国“十二五”规划区域战略布局和未来发展走向,正在显露出全部轮廓。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作为中国现在和未来三大增长极,已经引领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快速前行。
摒弃各自为战,盲目发展,“诸侯割据”,用区域发展空间约束,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国家意志落实为区域规划顶层发展战略。遵照这一战略宗旨,陆续获批区域发展规划,以国家意志,聚区域力量,为中国未来发展承担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重任,谋划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一页。
这从相继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可以看出端倪。受国家发改委举众力编制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影响,各地区纷纷扛起区域经济大旗,寄望以区域规划整体诉求,获得国家层面认可,进而争取或多或少一些优惠或者支持政策措施。所以,从北部湾区域规划开始,“十一五”以来,十余个区域规划浮出水面,还有一些带有规划性质综合试验区。这一方面可以起到引导区域科学合理发展效果,但另一方面也难脱谋求超国民待遇、扰乱经济发展正常秩序之嫌。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空间开发无序现象十分严重。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以过度占用土地、矿产、水等资源和环境损害为代价,不同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盲目开发现象。本该解决这一问题区域规划,如果只是冲着特殊优惠而来,就大有跑偏之虞,就有可能出现在一些资源环境条件欠佳或脆弱地区,在行政区经济大环境下,一味追求GDP增长,致使资源更加匮乏,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而在一些已经发展充分地区,本来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已经呈现日益下降趋势,结果依然凭借“关照”而更加“超载”,使区域规划空间管制和区域调控职能落空,对形成合理国家区域政策体系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制定随意性和自由度较大,与各地谈判和公关能力密切相关,自然会诱发地方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攻关和游说,跑“部”前进。
要谋求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变,要开“十二五”和未来发展新局,需要全力保证国家顶层区域发展战略“落地”,合力开创区域规划之“新”。(文/唐敏)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瞭望》文章:京津冀都市圈双核驱动
先进特大城市、落后腹地,是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布局必须解决重大问题之一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舒孙晓胜
曹妃甸,渤海湾一个沉寂千年荒凉小岛,涨潮时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却被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蓝图。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透露,《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年内出台。
记者驱车来到唐山曹妃甸,强劲海风中,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填滩造地已基本成型,施工车辆穿梭往来,30万吨级港口已经建成,载有数十万吨铁矿石巨型船频繁进港,一座年产千万吨钢现代化钢厂即将投产,石油码头建设紧锣密鼓……一个310平方公里工业区呼之欲出。
而就在3年前,记者脚下站立这片土地还是汪洋大海,甚至就在今天,汽车GPS导航系统上仍然显示我们行驶在海平面上。
从北京开车到曹妃甸,不到3个小时。高速铁路修通后,仅需50分钟,属于典型“一小时经济圈”。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中,按照“8+2”模式,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一小时能到达城市包括:河北省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意见》,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同时批准其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年,国务院批准了京津两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北京不再强调“经济中心”,而将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天津则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经过7年之久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已形成较为完整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极”。可以预见是,这个新都市圈崛起,将对提升国家竞争力产生震撼性影响。
京津冀都市圈重新定义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策层认为北京应该承载更多生产功能,要建设成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于是在北京布局了首钢、焦化厂、棉纺等工业企业。而具有雄厚工业基础天津却难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河北更是由于两大城市“空吸现象”,而形成大面积贫困带。
从北京、天津两市开车出去,只需两个小时,就能走到一些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国社科院发布《2006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京津周围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人。由于历史原因,京津冀地区生产要素向两大中心城市过度聚集,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反观长三角,上海地区生产总值与苏、锡、常等周边城市差距并不明显。
经过数十年发展,北京不堪环境污染、交通阻塞困扰,并日益受到水土资源和能源制约,人口压力不断增加。而京、津、冀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各城市间经济联系淡薄,产业同构、无序竞争问题突出,不但降低了区域整体竞争力,而且各城市都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困境。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樊杰说:“有效解决方案是各地错位发展,合理分工,科学布局。”
真正转变发生在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同时保护古城风貌,鼓励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建立并完善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综合交通体系。
第二年,随着国务院先后批复北京、天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两市定位终于清晰。北京不再强调“经济中心”定位,天津则以恢复其在北方经济中心为发展方向。这是一个非常重大调整,因为它要扭转过去半个多世纪两市形成不合理格局。如此调整,最终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两地曾有互补格局,从而真正地在北方地区出现一个不受行政区划限制共同经济、社会、文化区域。
在这一历史性调整中,天津、河北是增,北京是减,因而调整过程对北京来说更艰难,北京面临挑战更大。京津两市及周边中小城市如何形成一种互补产业结构,乃至互补社会、文化空间结构,需要政府胆识智慧,也需要民间融合促进。
在新城市定位下,北京开始了以首钢、焦化厂外迁为代表产业转移,同时发挥历史文化优势,着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天津则承接了空中客车A320总装线、百万吨乙烯工程等重大项目;而周边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努力建设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承接地。
北京把经济中心让位给天津,把大量工业项目转移到京津冀腹地,会否给北京经济带来挑战?北京市发改委前副主任王海平回答是,没有挑战,只有机遇。
他认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北京和天津各自拥有得天独厚优势,也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经济格局。
“我们非常愿意看到天津能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王海平说。天津在中国北方发展中具有很大优势。天津发展,尤其是国务院批复建设滨海新区,对北京来说是机遇,将为两地合作提供更大空间,并将惠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北京定位正在经历“去经济化”。王海平说,北京将从实际出发,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大格局,积极参与环渤海地区发展。去年北京和河北首次签署了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确定双方将在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九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该协议被认为是区域协调发展破题之作。这意味着北京在与兄弟省市合谋发展方面进入到了新阶段。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第三极增长:破除“产业悬崖”
“先进特大城市、落后腹地,是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布局必须解决重大问题之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权威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分析说,长期以来,京津两大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在发展上相互脱节,彼此间空间联系松散、薄弱。周边中小城市特色不突出,产业承接能力不强,使得这一地区产业梯度落差过大,甚至形成“产业悬崖”。
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发展上各有所长给人们带来希望。北京拥有知识经济等优势,天津拥有加工制造业和海运等优势,河北则拥有重化工业和资源等优势,三方优势有着很强互补性。强化京津冀更深层次合作,将更有利于三方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这一认识,在三地引起强烈共鸣,并在高层取得高度共识。
可喜是,来自各方力量正在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加速融合。往返于京津冀三地间,记者看到已启动大规模城际轨道建设,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通车,只需半小时;第二条京津高速路已通车;北京到石家庄城际客运专线正在建设。这些交通设施建设,都将进一步把京津冀连为一体。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三省市正紧密协作,联手推进区域内海港、空港、公路、铁路多种运输能力建设,以现代化交通体系构筑京津冀紧密都市圈,合力启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引擎。不仅仅是交通,京津冀区域协作已经在旅游、生态、能源等领域出现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首钢结构调整方案,首钢与唐钢共同组建了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投资677亿元,在河北曹妃甸新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钢铁联合企业。来自首钢集团最新消息说,今年7月,京唐钢铁厂将全面投产,达到年产钢950万吨规模。天津一些产业也在逐步向河北延伸。
近两年来,北京CBD东扩、南城计划、通州国际新城等规划相继出台,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开始呈现出“东南飞”景象。紧邻北京河北廊坊市下辖三河、大厂、香河、固安等地也迅速出台对接措施。河北省委政研室研究员胡冬原说,到2020年,河北要推动环京津23个县、市绝大部分达到中等城市规模。涿州、大厂、三河,甚至唐山、保定等地都将会加速与京津对接。
在京津冀区域,以北京和天津为双核。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京津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双高地。北京主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将成为我国国际管理和控制中心型国际节点城市;天津以现代制造业和国际航运物流疏散枢纽为支撑,成为区域性节点城市。两大城市各以不同产业为主导,在产业融合上空间相当大。“不同梯度,协同竞争”,将是京津双核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主旋律。
陆大道认为,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最大区别在于,这里不是在白纸一张荒地上进行原始创业。现在要做是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区域内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壁垒仍待消除
尽管京津冀区域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有关官员和专家认为,京津冀一体化仍然存在着一些基础性缺陷,出现区域认同感不强,本位主义严重;产业结构雷同,产业链断裂明显;企业受行政干预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性差等问题,成为京津冀区域协作三道“樊篱”。
专家指出,在京津冀区域内,各地都表现出良好合作发展姿态,但在一些专项规划里,却还是自家打自家算盘,甚至是不顾资源等条件限制,追求“大而全”。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地处北京北部,作为京津水源地,是离北京最近国家级贫困县。全县95%以上人口是农民,境内潮河、滦河分别是北京和天津饮用水源。滦平县水务局副局长卢继俊认为,为了保证水质,当地限制了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同样,承德市水务局官员透露,仅潮白河流域先后禁止工业项目就达800多项,每年给承德造成利税损失就达10亿多元。同时承德平均每年还要投入2亿多元,用来治理承德山川。在张家口市怀来县城所在地沙城周边,到处都可以看见葡萄园,当地人说,种植玉米等作物,基本难有收成,干旱是这里特点。尽管离县城不到几公里地方就是官厅水库,但早在十几年前这里农民就被告知,他们不能用这些水,水库由北京市管理和使用。
河北省曾希望,京津冀一体化能从环境开始破题。河北方面提出了京津冀环境一体化体系概念,这一体系主要是指森林生态、水资源等外溢性、公益性资源共享共建,也就是用资源补偿形式让京津对河北进行经济辐射。但是,这一希望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
与此同时,京津冀之间许多地区尚未健全交通运输体系,还处于“对而不接、近而不通、通而不畅”状态,这直接影响相互之间分工合作。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份报告指出,环京津城市集群发展政策措施尚不完善,缺乏必要政策导向,河北与京津没有形成体制、政策等梯度差;与京津产业转移、交通对接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合作进展相对缓慢,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
事实上,京津作为区域内中心城市,其产业同构现象明显,相互间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动力。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同构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后可以发现,北京与天津制造业产业结构极其相似,相似系数全部在0.9以上,最高达到0.96。即使在目前情况下,京津产业合作格局也没有完全启动。以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例,这里分布着中关村(000931)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600717)保税区等6大园区,是京津两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所在。但从各开发区所开发现有产品类别、品种和发展规划上看,大都集中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几个大方向上。
类似现象在京津冀地区存在很多。一些人士担心,由于没有形成各自特色产业,各地抢项目、拉资金恶性竞争,将不可避免,从而大大影响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和综合竞争实力。
另一方面,企业受行政干预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性差,是京津冀区域协作又一道“樊篱”。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都市圈中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政府对企业控制力强,所带来后果就是,跨地区产业重组受到制约,影响产业集聚和整合,阻碍优势产业群形成。
另外,京津冀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其力量还不足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难以在区域市场内合理流动和配置。
专家建议,一方面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内交通网络建设,减少城市间要素流动所支付时间和交通费用,节约要素流动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另一方面,在人才管理、产品准入、企业跨地区重组等方面,建立相互承认和协商机制,促进区域性市场健康发展。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区域规划博弈国家意志
《瞭望》文章:区域规划博弈国家意志
以已审批区域规划为基础,进一步编制区域国土规划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区域发展战略构想和政策意图落实到国土空间,并通过一系列刚性土地管制手段予以实施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唐敏
历经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日前终获国务院批准破茧而出。
和仍在批准过程中京津冀城市圈规划一起,作为率先启动试点这两大区域规划,被外界形容为“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不是制定不出,而是难以推出”。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其难产过程正印证了之前普遍担心各行政区域之间利益协调难度。“这次规划也只是前进了一步,更大亮点在于明确了长三角定位。”
“中国国家竞争力提高,要依赖大都市经济区形成和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及新权力结构形成,客观上需要建设中国进入世界枢纽和世界进入中国门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长三角地区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优势和机遇。”
“这一跨省市规划制定得不易,落实起来更难”,参与规划制定过程专家们表示,规划并未涉及实施规划机构保障方面内容,国务院要求发改委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指导,“这能在多大程度上弥合各方诉求,还有待时间检验。”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到底会对区域内外产生什么样影响?又会对各地渐起区域规划产生什么样示范效应?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参与规划制定工作相关官员和专家学者。
真正区域规划是空间约束
走进陆大道院士办公室,他同事告知,陆老编著《2050:中国区域发展》销售告罄。
与这本探讨区域发展研究命题学术书热销相应,“十一五”以来,各地掀起了区域规划热潮。
尽管两个先行试点跨省市区域规划刚出和尚待推出,但北部湾地带、江苏沿海经济带、辽宁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关中天水、鄱阳湖生态区、图们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等,一些地区性区域规划已经“遍地开花”。
如此景象,作为国家级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专家组组长陆大道认为,这具有一定客观原因。
一是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各地在经济实力上,在发展经济权限上有了很大发展,在本地区发展决策方面能力和权限提高,“区域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不发展什么”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核心问题之一;而优化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先要知道怎么去发展,需要强调区域协调。
二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规模迅速提高,使得区域经济实力和各种区域经济体系开始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区域经济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地位愈来愈得到加强。各地区逐渐认识到,城市群要在全国有实力,必须要一体化。
三是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在客观上需要建设国家进入世界枢纽和世界进入中国门户,需要以国际性城市为核心城市群。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经济体量越来越强大,必须要有两三个城市群担当门户和枢纽,这客观上落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身上。国家发改委组织进行了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编制,各地区纷纷效仿,希望成为在这三极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第五极。
同样是上述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规划专家组成员肖金成研究员认为,应该对热闹纷繁各种规划、试验区等划清身份。在他看来,上述提及北部湾地带、江苏沿海经济带、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等八个规划加上珠三角和长三角规划才能算作区域规划,而天津滨海新区、浦东、武汉城市圈、成都重庆综合配套改革区、长株潭一体化应该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范畴,主要是对一些政策先行先试。
“另外,还有一类是促进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比如关于促进西藏、新疆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宁夏、海峡西岸经济区指导意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指导意见等”,肖金成认为,规划是制度性安排,是有明确范围,约束力强,而指导意见是不具约束力。”
“真正区域规划既不是发展也不是改革,应该是空间约束,明确规定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只是现在一些区域规划包含了一些改革内容。”肖金成说,“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国务院批准了一个规划,这个地区就成为重点发展地区,国家政策资金都会大力支持,可以批很多项目,将来发展可以不受限制,这纯粹是误读。”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瞄准“十二五”规划文本
在肖金成看来,编制区域规划是为了促进区域科学发展,吸取过去盲目发展,不受限制,村村冒烟,想在哪里发展就在哪里发展教训。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跨省区市区域规划应该由国家来编制。事实上,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其中一个内容明确表示加强区域规划编制,国家主要编制范围是“跨省区规划,重点城市群规划和重点生态保护区规划”。
“有人认为搞这么多规划,都是重点,不就没有重点了吗?实际规划既有发展内容,也有约束指标,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肖金成认为,“‘十二五’应继续推进区域规划,而且多比少好,最好是全覆盖。”
值得注意倾向是,“各地区在中央做‘工作’,都意在进入国家战略规划文本。”陆大道提醒说。
这其中原因在于“区域规划反映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各地希望这种要求可以通过规划经由国家审批之后,进入全国‘十二五’规划文本,成为所谓‘国家战略’一部分”。陆大道说。
“什么是国家战略?”陆大道说,“是这一地区发展在全国大范围内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包括大支撑作用。现在问题是,在各地区要求下,把不是国家战略地区也搞成国家战略地区了。”
“一些经济区域在地区有重要意义,但其产业规模、经济实力,在全国来说,谈不上有重要国家战略意义,比如长株潭地区、中原城市群、苏北沿海经济带等,应该说对本省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区域内一些产业比如石油化工、制造业在全国有意义,与国家战略地区产业有协作关系,但是不见得能发挥大范围引领作用”。在陆大道看来,“现在各地区提出国家战略区域,在各地区是重点,具有区域性战略意义,但是不具有全国性战略意义。”
“现在问题是,一些地区相互攀比,搞规划,通过沟通,做工作,希望发改委组织编制区域规划,再由国务院批准通过。有已经批了,有地区还在向中央政府要求编制区域规划,进入国家战略。”陆大道指出,“从全国来说,大家都是战略重点怎么行?战略重点应该是有标准。”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天津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曹妃甸工业区发展目标被纳入。“从‘十一五’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认为这是特别重要‘砝码’,所以提早筹划把发展目标凝炼形成规划,希望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以谋求有更大发展。”同时,陆大道认为,“发改委5年前就开始编制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对全国其他地区有一定示范效应。一些地方感觉纳入国家目标,地位就会上升。在这种背景下,怀揣着进入国家战略梦想区域规划就纷纷出炉了。”
“如果把上述规划都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文本,并列起来都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就显出较多不协调,不能准确而科学地体现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发展战略重点。”作为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陆大道认为,不宜将各地区已经得到批准或者正在组织编制规划区域都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利益博弈
如果说上述“战略地位”之争,来自区域外部,实际在区域内部更不平静。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上海要建设世界航运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宁波凭借优良深水港也要发展同样目标,而江苏沿海也在布局大量港口。竞争已经很激烈了。
正因为此,肖金成介绍,“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加强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要用五年时间而不是一年时间进行区域规划试点。当时提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东北四个跨省区区域规划试点。结果,东北因为在此之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部署了大量前期工作,而且在国务院东北办组织协调下,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则没有那么顺利。客观上利益有冲突,认识就很难一致。”
“我知道情况是,长三角和京津冀一直在紧锣密鼓地修改。”肖金成说,“实际上,京津冀地区由于经济基础、产业落差比较大,很难对接。比如北京服务业本可以覆盖河北,但由于要价高,河北要不起。另一方面,一些行业竞争大于合作,例如港口建设。各省市都不愿意放弃高端港口业务,同时低端也不愿意失去,所以我们看到,天津港不愿放手散货业务,黄骅港给自己定位为综合港,而且协调起来难度不小。”
“长三角地区由于经济基础雄厚,城镇体系完整,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实际上规划主要是合作和分工问题。明确上海功能,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功能以及产业布局;另一方面由于生态比较脆弱,面临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矛盾。
但是,陆大道认为,尽管在此之前长三角地区就有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但实际上很难具有协调作用。
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保障规划顺利实施,肖金成认为,从产业来看,更多地要靠市场、靠成本,比如土地成本。不能人为设置门槛壁垒,不能用行政手段阻断生产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
“规划如何落实,如何协调各方利益,这对区域规划来说是绕不开话题,也是难题,不可能在一个规划里制定得很详尽。”在肖金成看来,规划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各方统一认识,各自都让步;另一种就是规划虚化,体现出来就是比较多“大力加强”之类语言。
长三角区域规划权力结构调整涉及尚少,更大意义在于强调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地位。陆大道说,“从中央政府来看,也不愿意为了规划实施设置一个专门机构。会强调行业协调,中央各部门协调。”
陆大道希望是,“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各有关城市需要逐步进行(基础设施行业)管理权限调整。可以考虑由两省一市有关部门组成一个协调咨询委员会,下设统一管理机构。”但是,陆大道担心,一些中央部门可能会认为此举削弱了他们权力。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认为,区域规划产生弥补了行政区规划不足,可以有效解决诸如地域经济分工与协作、基础设施共享资源等要素合理流动、环境保护合作等问题,防止产业同构、重复建设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外部性问题。但由于区域规划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撇开流域水利规划不论,规划编制和实施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需要创新规划实施工具,包括体制机制手段等。
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区域规划实施属于府际合作重要内容,董祚继介绍: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由上级政府出面,组建专门区域规划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组织实施;
二是由区域内同级政府之间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保障规划实施;
三是由上级政府通过投资税收补助等手段,结合立法、行政管制检测评估等措施,推进规划实施。
在董祚继看来,就我国最近出台区域规划来说,目前第一和第二种方式未见考虑,第三种方式还需要各种配套措施跟进,否则规划实际效果就要打折扣。
土地硬约束
由于目前出台包括长三角在内区域规划,主要定位在发展战略和政策规划层面,因此,与区域内各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还只在战略和政策层面。董祚继建议,以已审批区域规划为基础,进一步编制区域国土规划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区域发展战略构想和政策意图落实到国土空间,并通过一系列刚性土地管制手段予以实施。
区域内行政区发展规划,不像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硬约束,更多具有指导性,在现行规划体制、财政体制、政治体制下,很难贯彻执行。董祚继认为,由于土地利用规划规定下一层次规划必须服从上一级,所以下一步如果能够编制土地区域利用总体规划话,首先衔接发展规划,其次,在区域土地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征求各行政区意见,统筹协调各行政区各类土地利用,再次是在区域土地规划控制和指导下,编制行政区土地规划,确保二者衔接一致。土地审批以行政区土地规划为依据。这样做不违反现行土地管理法律规定,有利于发挥行政管理效率优势。
具体到长三角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董祚继表示,会先做资源环境生产能力评价。比如环太湖区域那些项目不能上,港口码头合理精确布局等。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来看,会有差别化政策,对东部集约利用要求高,通过控制供应量来提高土地成本。对重点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用地规模严格控制,会更严格一些,但是增减挂钩指标会适当多一些,促进结构调整,内涵式发展。
随着区域规划逐渐编制,肖金成认为,“十二五”期间,应该是把跨省区规划作为重点,和国土规划结合起来编制。
在“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时候,专家们就提出“十二五”应该加强国土规划。但是,肖金成指出,由于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应该是什么关系,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又如何协调,谁领导谁,谁是依据等问题没有解决而进展缓慢。
据董祚继介绍,目前国土规划正在改变编制方式,由发改委和国土部共同牵头,环保部、住建部、财政部等参与,明年全国国土规划大纲即可出台。对国家层面重点区域,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衔接基础上作出区域国土规划,构成全国最高国土规划。在此之下是大区域国土规划,省区市规划,一些内部重点区域国土规划。再之下就是土地利用规划,这时土地利用规划依据会更充分。“而目前,我们是一级级往下分解,被诟病为分指标规划。”董祚继说。
对于“十一五”期间倍受关注主体功能区规划,陆大道认为,在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缺失情况下,功能区规划是非常必要。但全国功能区划分及其全体功能确定在开始阶段应该是框架性。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将划分指标体系制定得十分完善,操作起来依靠计算机就自动进行区域划分和进行生态补偿,短期内会难以做出方案并得到有效实施。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
5月31日,山西太原多云间晴,微风和煦,宜远行。
这一天,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不但要远赴安徽,连身份也要从此改变成安徽省委书记。而就在当天上午,张刚刚以亲历者身份在山西省人大会议上最后一次解读山西,他称,山西实现转型发展需"浴火重生"。耐人寻味是,"重生"正先从他这个主将开始了。
同一天,王金山因年满65岁去职安徽省委书记,陕西省长袁纯清则赴任山西,接棒张宝顺。
最近两周来,还有更多省级大员进行了调动,包括甘肃省长徐守盛履新湖南,河北省委副书记车俊调任新疆等。加上4月份从湖南入疆张春贤,中央集中"遣将"意图明显,从时间点上分析,恰与眼下炙手可热区域经济规划完全吻合。
谋事在人。随着长三角规划出台,新疆、成渝等区域规划呼之欲出,中西部区域规划布局正渐次升级。
“晋官”履新
"晋官"难当,张宝顺一当就是9年。如今,他终于要告别山西远赴安徽,身后既有长长成绩单,也有深深困扰。
5月31日这天,注定是张宝顺最为忙碌一天。一位山西卫视同行6月3日对《华夏时报》记者回忆起了那天张宝顺行程:上午先开省里会,紧接着就是有组织部官员参加告别会,然后则是马不停蹄地赶赴安徽参加履新交接。
张宝顺在告别讲话中用词满含热情:"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太行吕梁、汾水桑干永远是我牵挂地方。"他所谓牵挂显然有着更深层次意味。
2008年9月,主政山西仅377天山西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之际,《华夏时报》第一时间以《山西之惑:省长最难当?》为题追问山西,从此留下了外界对山西不到400天就有三位省长走马换位思考,坊间更是直言"晋官"难当。彼时,张宝顺正任山西省委书记。
事实上,从公开表述中可以看到,每迎来一任省长,张宝顺期许都很美好,表示要做"黄金搭档",但这些期许总是被频发矿难改写。
不仅仅是搭档,张宝顺属下各级官员同样更换频繁,经常或被问责,或被罢免。煤炭大市临汾在张宝顺任省委书记期间换了四任市长。其中临汾市委书记一职,因无合适人选,曾出现长达199天空缺。
"多年来,山西最累是张宝顺。"和省政府打交道颇多山西鼎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昱6月3日对《华夏时报》记者感叹。
于幼军说,政声人去后。历数过去,从张宝顺担任山西代省长不足一个月开始,矿难就接踵而至,迎头就是临汾两起均有数十人死亡事故。这直接促使山西启动了改革,原本属于国家和集体采矿权,首次大规模转移给矿业公司和煤老板。
但这一改革效果却未如人愿。2007年临汾洪洞再次发生特大矿难造成105人死亡,直接导致山西于2008年9月开始了那场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煤炭资源整合,争议也随之而来。
面对改革走回头路质疑,张宝顺称是"壮士断腕"。随着山西煤改深入,2009年内,山西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四成,省安全生产形势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程昱称,张宝顺至少可以欣慰了。而张宝顺想得则更远,他并未过多介意在全国倒着数GDP,5月31日临行前解读山西时依然坚信,"山西只能要绿色GDP。"
绝非巧合,"绿色"就真来了。接棒张宝顺原陕西省长袁纯清多年来就是将陕西定位为"绿色"。而半年前,关于袁纯清一篇报道就表示"陕西要有往东看志气",有意思是,袁纯清本人很快就"向东跨了一步"。
中央集中“遣将”
和张宝顺、袁纯清几乎同一时间履新省级大员还有很多。
6月2日,徐守盛到任湖南第一个工作日,即到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他在此前离任甘肃省长之际,专门写下致甘肃网友公开信委托人民网发表,深情作别陇原大地:"十年来,在甘肃这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热土上,倾注了我心血。我将铭记这段难忘时光。"徐守盛新岗位是湖南省委副书记,并被提名为省长人选。
6月2日,原河北省委副书记车俊调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接替聂卫国。同一天,陕西省委副书记赵正永任陕西省代省长搭班小袁纯清5岁赵乐际。
5月22日,中央批准:刘玉浦同志不再担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常委职务。再加上之前4月份张春贤从湖南省委书记任上突然入疆,省长周强接任湖南省委书记。一系列省级大员集中调动,中央"遣将"意图越来越清晰。
香港《大公报》最近报道称,此次调整一大看点是,共青团在培养高官方面"摇篮"作用再次凸显。湖南、安徽、山西三省新书记周强、张宝顺、袁纯清三人,都曾在团中央工作过数十年。
不仅如此,张宝顺、袁纯清、徐守盛分别出生于1950年、1952年和1953年。"50后"省级大员被重用更为明显。而之前内蒙古、吉林和湖南3地,已经出现了3位"60后"书记。
据统计,此次调整后,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党政一把手中,1950年后出生"共和国一代"已达41人,"共和国一代"已全面走上党政主要领导一线。
香港《文汇报》6月1日刊文《内地人事调整重视"边区"干部》。文章引述分析指出,近期人事调整显现出对于曾在西部和边远地区工作过官员重视。
布子区域规划
从山西到安徽,从太行山到黄山,对于张宝顺来说,一样美景却是不一样感受。
6月2日上午,在刚刚上任第二个工作日,张宝顺就到六安金寨调研。张在谈起六安经济情况时,数据脱口而出:在去年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下,六安在全省经济发展位次仍排在第六,接近600亿经济总量、50多个亿财政收入。
程昱称,张宝顺已对新岗位做足了功课,"对于在矿难事故大省做惯了领导张书记,来到中部崛起重要增长极安徽,有更大空间施展拳脚。"
而新入晋袁纯清其个人魅力更是被指为"山西而生",从法律学士到管理学博士再到经济学博士后,其知识结构被评价为"非常完备"。在媒体报道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宝通眼里,袁纯清善于宏观思维,能谋划,有想法,这正是山西最需要。
一向在开放上颇有口碑袁纯清曾把陕西与台商合作关系带到了佳境,还把香港国际化引入成了西安模板。袁纯清此前曾撰写了广为流传《和谐与共生》一书,致力研究共生理论,而这恰与山西煤炭资源与煤矿安全属同一范畴。
除了个人特点和新岗位吻合,《华夏时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中央此次集中在中西部"遣将"意在契合重点布局中西部区域规划升级。
张春贤入疆被公认为是中央重视新疆发展。满月后,张春贤首次提出发展新疆整体思路。在此前后,陆续展开长三角规划、成渝经济区、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等既能辐射中西部,又能直接启动西部开发区域构想正逐渐成熟。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恰逢西部大开发十周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发出了深入促进西部大开发信号。
人民网强国博主云中岳分析称,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关键时期,这次人事调整重点显然是西部地区。
据统计,仅2009年一年,国家就批准了11个区域发展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总和。进入2010年,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继续遍地开花,背后则彰显了国家战略思路调整。
"国家在经济发展布局上,已经从过去'重点扶持'区域政策,转向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普惠制'区域政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员魏书华称。
张宝顺履新感言印证了这一分析:今年1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目前安徽,正站在一个新历史起点上,要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战略机遇。此时,长三角规划刚刚公布,直接受益泛长三角安徽需要正是一位迎难而上主将。而在张到任后第三天,就推开了皖江城市带招商新战略。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瞭望》文章:建立健全区域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
通过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地方经济利益再分配,从根本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高跨区域合作稳定性和长效性
文/韩保江 窦勇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致力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积极探索。从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到成渝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再到长株潭城市群、中原都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圈”、“带”、“群”纷纷涌现。
随着区域整合不断深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以城市或行政区为单位、封闭、自成一体经济发展格局逐渐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以往协调各方利益主要手段——计划和行政命令渐渐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因此,当前国家相继出台一些区域发展规划,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建立起一套能够充分协调跨行政区各方利益新机制。
作为“理性人”,市场经济中诸多主体都有着自己利益诉求。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地域广阔,要素禀赋差异大,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利益追求难以协调一致,这就注定要形成区域发展利益多元化格局。这样,如何协调跨行政区各方利益,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就成为跨地区经济合作亟待解决重要问题。
建立健全区域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也有着现实考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发展奇迹”,但当前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其一,区域差距不断拉大。从全国范围来看,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50.3%、29.06%和20.63%,到2007年分别变为59.27%、23.36%和17.37%。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东部地区比重上升,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并且经济发展区域差距还在扩大。
其二,行政和计划手段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合作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使得以往地区合作由政府通过计划或行政命令自上而下推动逐渐演变为自发、由下而上市场行为。计划经济时代,区域间合作只是简单物资流通,而如今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信息共享、能源共享、生态共治全面铺开;合作内容进一步深化,简单货物交流已让位于全面资本、人才大规模流动;合作组织蓬勃发展,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长株潭等不同定位区域合作模式纷纷涌现。区域合作形式与内容快速发展相应地也对管理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简单行政命令难以适应形势发展。
其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重要路径。当前中国经济总量日益庞大,传统以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模式已渐显疲态。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转变发展方式,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创新,建立健全区域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基础行政管理体制,仍是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大障碍,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甚至损害区域整体利益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要进一步拓宽区域经济一体化广度和深度,就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以利益为导向,建立健全区域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
一是要积极引导地方广泛参与,以利益协调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政策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化解问题,解决争端。在传统行政体制下,特别是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投资和扩张冲动往往导致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同时,为了维护本地区利益,也会限制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这些都严重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要积极倡导区域经济发展中“竞合”精神,既竞争又合作。使各地经济发展形成合力,在平等、互利、协作基础上促进各地区共同进步。
二是要着眼于区域整体利益,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主体功能定位上差异必然导致地方收入差距。特别是产业在区域内转移、能源资源转移以及环境保护治理都会改变各地成本和收益。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地方经济利益再分配,从而实现各方共赢。一个运转良好利益分享机制和补偿机制,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高跨区域合作稳定性和长效性。
三是完善跨行政区区域合作组织,妥善解决规划、监督、资金分配等问题。地方政府作为市场博弈行为主体,关注都是自己现实和未来利益,因此在面对事关全局重大问题时,难免表现出局限性。因此,要强化跨行政区域合作组织来统筹处理事关全局重大问题。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将出 相关受益股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透露,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一个重要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 2"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石家庄、
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但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极"。
地区范围:北京、天津和河北八市。
发展方向: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对北京、天津和河北八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北京重点发展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为代表现代服务业。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临港重化工业。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投资机会:目前注册地在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共有174家,其中北京111家,天津28家,河北35家。
东兴证券交通行业研究员认为,天津港(600717)是京津冀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重要节点和对外贸易主要口岸,是华北、西北地区能源物资和原材料运输主要中转港,是北方地区集装箱干线港和发展现代物流重要港口。天津港(600717)对外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随着腹地经济发展,天津港应具备运输组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口岸商贸、保税加工及配送、航运及市场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并将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文明环保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另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现已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一个阻碍,构建京津冀都市圈"三小时"交通经济圈在城市规划中,该地区港口建设和物流产业发展前景很好。
国都证券分析师表示,京津冀都市区发展潜力巨大。唐山曹妃甸由于北京一些重化工业外迁(首钢东迁),将为该地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机会,该地区经济得到显著地提升。首钢搬迁到河北省唐山市,在渤海之滨新建了一座中国现代化钢铁企业,并与唐山其他钢铁企业一起,形成了中国最大钢铁工业生产基地。南堡大油田勘探开发,吸引了中国三大石化集团投资,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这都将带动该地区其他产业发展。其中,唐山企业三友化工(600409)(600409)发展前景值得关注。同时,天津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化工基地,其化工产业发展依旧被看好。如今滨海新区建设,又将为天津金融业以及飞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而有机构按照经济发展侧重,划分特色产业区来寻找投资机会,具体为:环京津装备制造区新兴铸管(000778)(000778)、河北宣工(000923)(000923)、鼎盛天工(600335)(600335)、经纬纺机(000666)(000666)、天威保变(600550)(600550)等;渤海湾重化产业区一汽夏利(000927)(000927)、海油工程(600583)(600583)、中海油服(601808)(601808)等;冀中南轻工商贸产业区渤海物流(000889)(000889)、晶源电子(002049)(002049)、宝石A(000413)、常山股份(000158)(000158)、三友化工(600409)、沧州大化(600230)(600230)、乐凯胶片(600135)(600135)等;张承环京生态经济区承德露露(000848)(000848)、北京旅游(000802)(000802)、王府井(600859)(600859)、首旅股份(600258)(600258)等。(证券日报)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实力券商区域主题投资策略大全(荐股名单)
1.《沈阳经济区全国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多年区域发展战略。据我们2009年底与沈阳市发改委沟通结果,沈阳经济区规划是以沈阳为中心,辐射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等八个城市,形成联系紧密"区域经济共同体"。其发展定位是,把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试验区、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区和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区;发展目标为实施区域创新和经济一体化战略,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以2005年为基期年,以五年为一个阶段,沈阳经济区发展步骤分三个阶段。到2020年,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此项规划力求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相关规划形成互补,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全国重要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东北地区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中心。
3.就我们获取资料来看,沈阳经济区区域经济实力较强(2009年生产总值9984.7亿元,占全省66.3%,占东北三省3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1亿元,占全省59.49%,占东北三省33.9%),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地区之一(城市化率达到65%),工业经济基础较为雄厚(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主导产业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优势),但老工业基地遗留结构性、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产业转型与替代、升级问题依然严峻。
4.因此,我们对《沈阳经济区全国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初期发展持谨慎态度。但考虑到该区域上市公司经过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内部整合、自我造血功能大都得已恢复,尤其是具有创新型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我们认为该区域仍有较好交易性机会。
5.重点关注该区域行业龙头企业:沈阳机床(000410)(000410)、出版传媒(601999)(601999)、东软集团(600718)(600718)、金山股份(600396)(600396)、沈阳化工(000698)(000698)、辽通化工(000059)(000059)、金杯汽车(600609)、红阳能源(600758)(600758)、营口港(600317)(600317);
6.关注大消费企业:中兴商业(000715)(000715)、商业城(600306)(600306)、银基发展(000511)(000511)、联美控股(600167)(600167);
7.关注创新型成长企业:机器人(300024)(300024)、荣信股份(002123)(002123)、奥维通信(002231)(002231);
8.关注区域重组企业:*ST东电(000585)、ST惠天(000692)、*ST百科(600077)(600077)、ST松辽(600715)(600715);
9.重点关注:沈阳机床(000410)、沈阳化工(000698)、辽通化工(000059)、东软集团(600718)、金山股份(600396)、出版传媒(601999)、荣信股份(002123)。(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广发证券:珠三角规划中投资机会(荐股名单)
在已经推出区域规划板块中,珠三角整体表现落后,我们认为珠三角规划带来投资机会未被市场挖掘,近期看。国资委下属企业集团并购重组,以及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港口资源整合、空港城连接、物联网、三网合并、能源储备、电力核电等建设将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较大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支持理由如下:
(1)珠三角在中国经济版图内占据重要地位,除了地缘优势,它是中国高科技生产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世界工厂"、中国唯一国际金融高地,也是中国最早进入全球十大经济版图区域,在全国新一轮经济规划之中作用和地位未减,区域经济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
(2)从规划本身看,珠三角战略定位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经济中心"。战略实施路径分六大分支进行--产业升级、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基础设施现代化、区域分工协调、粤港澳合作、创新能力,明确定位和配套实施路径,无疑将给区域经济带来新增长动力。
(3)从长期看,珠三角地区投资看点将是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专业能力提升以及区域协同效应带来经济增长能力提升。中短期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相关领域业绩增速有望超出平均水平,同时企业并购重组、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将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较大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
配置建议
综合考虑基本面、盈利增长、估值水平、重组可能,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该区域中装备制造业、医药、精细化工、高技术产业、物流、会展、旅游、信息科技服务、金融。推荐投资组合如下:星湖科技(600866)、佛塑股份(000973)、粤电力A(000539)、穗恒运A(000531)、广州浪奇(000523)、东方宾馆(000524)、广钢股份(600894)、锦龙股份(000712)、粤富华(000507)、莱宝高科(002106)、深天马A(000050)、农产品(000061)。(广发证券)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华泰联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点评(荐股)
1.《规划》明确指出,在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前提下,按照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思路,先期重点建设一区四园,依托青藏铁路、敦格铁路沿线构建以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工业园区为主两大"工业走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龙头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示范核心企业,辐射带动都兰、天峻、冷湖、茫崖地区资源开发,加快推进试验区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2.《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包括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掩护化工循环型产业,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金属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油漆化工循环型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前提煤炭综合利用产业,以及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体系。该地区资源品种多、组合好,有利于区域性大规模整体开发、多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特别适合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3.对于青海省柴达木循经济试验区推进,国家给予了充分政策支持,《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提出了国家对加快试验区发展十大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在不降低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前提下,对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延伸产业链配套项目,可适当地放宽准入条件。事实上,规划早就已经提出,部分项目已经早在运行之中,青海省也对规划给予强力支持,青海省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加大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力度,组织召开四届试验区项目推介会,引资近千亿元。
4.我们认为,《规划》实施,将为青海省资本市场发展打开空间,而作为资本市场重要部分上市公司群体无疑长期受益。就短期而言,盐湖集团(000578)(000578)、盐湖钾肥(000792)(000792)、青海明胶(000606)(000606)直接受益,西宁特钢(600117)(600117)、西部矿业(601168)(601168)、三普药业(600869)(600869)、青海华鼎(600243)(600243)也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体系中受益。此外,对ST金瑞(600714)(600714)、ST贤成(600381)(600381)重组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5.建议重点关注:盐湖集团(000578)、盐湖钾肥(000792)、青海明胶(000606),西宁特钢(600117)、西部矿业(601168)。(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中信金通:湖北板块有潜力成为区域主题投资板块之一(荐股)
湖北综合经济竞争力位列中部省份榜首,相比中部其他省份具有优越交通及地理位置,随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以及武汉市国资委上市"壳资源"再造,我们认为湖北板块有潜力成为区域主题投资板块之一。
1、地理位置优越。湖北省省会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说法,目前联接珠三角高铁已经建成,联接长三角专线铁路也已建成,再加上长江水道出海,以及航空,大大拉近了武汉到珠三角及长三角距离。
2、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批复。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600133)区是继北京中关村之后国务院批准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适用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政策措施。
国务院批复还支持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府积极利用政府采购政策,在东湖高新区通过首购、订购、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等措施,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创新体制机制,支持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机构。
3、上市"壳资源"将重组再造。本月初,武汉市国资委透露,将对国有资产控股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大重组,将集中优势资源,把武汉重工集团、武商联集团、商贸控股、港务集团等,打造成武汉市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产业"龙头",首批目标是武汉重工集团和武商联集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针对"差钱"这一国有企业面临困境,武汉将通过扩大企业债、中期票据、融资租赁等缓解融资难,而上市公司"壳资源"将成为重要融资方式。目前,武汉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共有7家。武汉市国资委将对具备融资资格但长期未融资闲置"壳资源"进行重组,对丧失融资功能"壳资源",借鉴其他城市作法探索实施"壳资源"再造。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湖北板块有潜力成为区域主题投资板块之一,建议重点关注:祥龙电业、福星股份(000926)、武汉控股(600168)、武汉塑料(000665)、武汉中商(000785)、人福科技等个股。(中信金通投资研究部)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华泰联合:3只个股直接受益重庆保税区(名单)
1、重庆保税区建设一直在快马加鞭,2年前,国务院以国函[2008]100号文件日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2008年12月22日,重庆保税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2月15日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并2010年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
2、对比全国其它8个综合保税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具有审批速度最快、面积全国最大、见效将最快、经济规模最大、审批模式最新等5大特征。据悉,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采取不是"筑巢引凤",而"引凤配巢"新模式,在保税区建设过程中,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世界500强IT企业均已成功入驻。到2015年,有望形成5000亿产能,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近100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重庆进出口额10倍。届时,重庆将与上海、苏州、深圳一起组成全球电脑制造基地,并将改变重庆30年改革开放所形成汽车、摩托车为主导制造业体系。
3、今年重庆信贷计划突破2000亿,重点支持消费与支柱产业,加大对新兴汽车产业、电子芯片、软件外包、信息家电、新型装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信贷支持。我们预期,重庆今年"贷款增速为20%、比全国平均增速高3%到4%",将加快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建设,助推重庆建成中西部第一大加工贸易基地,也必将促使整个重庆产业结构将得到大幅度调整、优化,从而拉动整个重庆经济发展。
4、受益企业:渝开发(000514)、重庆路桥(600106)、重庆港九(600279)、中国嘉陵(600877)、ST重实(000736)、重庆钢铁(601005)。建议继续关注我们2009年9月以来,反复在主题报告、简报、简评中重点推荐:渝开发、重庆路桥、重庆港九。(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
相关专题:
区域发展政策从“重点扶持”转向“普惠制”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第18页:国泰君安:天津滨海新区三大投资主线(荐股名单)
申银万国: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
在"区域振兴"转变为"全国振兴"背景下,哪些区域将迎来更快发展,哪些上市公司具有更大投资机会,是值得重点研究问题。我们认为,内生增长源动力强劲区域更具发展优势,获得政策重点扶持区域内优势产业和上市公司更有投资价值。成渝经济区是少有具备以上两大资质区域。
内生增长动力强劲:从资本角度看,成渝经济区正成为内外资集聚和产业转移热点地区;从劳动力角度看,作为过往劳动力主要输出地成渝经济区,拥有大量熟练技能劳动力是一个明显优势;从资源禀赋角度看,川渝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传统工业生产以中上游产品为主,有利于下游转入产业原材料就地采购以实现成本优势。
政策扶持密集推出:川渝地区拥有良好工业基础、丰富人力资源以及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具有成为新经济增长极极大潜质;此外,艰巨灾后重建任务也亟需四川地区能培养出内生经济增长点以加快经济复苏进程。因此,近年来中央对川渝地区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高,将成渝打造成中国西部经济核心政策意图已愈加明显。
投资成渝契机--主题切换格局已确立,全年有反复表现机会:2010年以来市场特征表明,区域板块正替代新能源板块成为新主题性投资热点,而且我们认为在事件性催化剂密集推出预期下,区域概念主题投资机会极有可能以区域轮动形式贯穿全年。成渝经济区板块已从1月底接过区域板块轮动接力棒,从过往区域轮动情况来看,该热点可能持续1-2个月时间(目前已持续了1个月),并且在全年都会有反复表现机会,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投资者可择机介入。
三大主题精选个股:我们提出三大投资主题:1)从成渝经济区产业转移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角度出发,推荐直接受益基建地产行业个股;2)我们推荐了一批受益于川渝地区国资、民企资产重组公司组合;3)川渝地区区域性蓝筹股将享受最大力度政策支持,还将受益于地方城镇化加速带来消费升级,也彰显了极大投资价值。
成渝经济区十大金股:我们精选出受益于成渝经济区概念十大金股,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重庆路桥、四川成渝(601107)、渝开发、五粮液(000858)、四川长虹(600839)、重庆百货(600729)、四川路桥(600039)、重庆港九、太极集团(600129)、渝三峡A(000565)。(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stock.gucheng.com/201006/2343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