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规划继续“二重奏” 一手兼并重组一手节能减排
近日,市场有消息称,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初稿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要向企业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预计很快就将正式发布。
另据权威知情人士透露,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仍将着重于两大主线:鼓励兼并重组和优化产业布局,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
其中,在联合重组方面,“十二五”期内将形成若干个5000万至6000万吨级以上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国内排名前10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比例达60%以上;而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则变得更加严格,标准有所提高。
重点布局两大结构调整 不少钢企已提前占位
对于目前流传的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初稿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两大结构调整。”1月28日,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向本报记者表示,“一是组织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再就是布局结构调整——钢铁产业向沿海沿江地带转移。”
据前述权威人士表示,在联合重组方面,“十二五”期内将形成5000万至6000万吨级以上的特大型钢铁企业,以及若干家1000万至3000万吨级以上大型钢铁企业,“其中重点企业包括宝钢、鞍钢、武钢、河北钢铁(000709)集团、沙钢、山东钢铁集团、首钢、渤海钢铁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而在产业布局方面,据该人士透露,将推进钢铁工业向沿海沿江转移,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在“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加快湛江、防城港、曹妃甸、山东沿海大型钢铁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成福建、江苏沿海的钢铁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事实上,虽然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还未正式发布,但不少钢企已开始提前“占位”。如此前河北钢铁集团兼并重组省内民营钢企,山东钢铁集团重组再启动,鞍钢集团意欲通过收购三钢集团“圈地”福建以及最近的华菱钢铁(000932)重启定向增发以推进华菱集团整体上市。
山西证券(002500)在此前发布的2011年钢铁行业投资策略中亦指出:2010年钢铁行业重组整合开始加速,宝钢集团、大鞍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沙钢集团等大企业集团开始初具规模。可以预期,钢铁业的重组整合将继续成为贯穿 2011年行业发展全过程,并将呈现出诸多亮点。
“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十二五”要求将更为严格
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另一条主线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目前来看要求和标准将比“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收紧。
1月27日,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下降幅度有望超过6%,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其中,钢铁、水泥、焦炭等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
朱宏任同时表示,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2011年的节能减排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与“十一五”相比,节能减排的目标还要增加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等约束性的控制指标,这些指标的提出将对工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据悉,这部分要求也已体现在了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初稿之中。同据前述知情人士称,“规划”初稿中,要求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和30吨及以下转炉;在节能减排标准方面,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得超过580千克标准煤。而此前,2010年底前要求的标准仅为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淘汰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
“到“十二五”末期,2000 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很可能是政策调控的目标。”对此,湘财证券分析师王坦分析预测道。他同时指出,目前,我国2000立方米的高炉产能近 1.82 亿吨,1000-1999立方米高炉的产能约1亿吨,400-999立方米高炉的产能约1.3亿吨,小于400立方米高炉的产能近5000万吨。这意味着在未来5-10年碳约束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我们共有约4亿吨产能面临着升级改造,行业的淘汰标准将越来越严格。
新材料规划尚处内部讨论阶段 拥有核心技术上市公司潜力大
据悉,工信部日前召开的全国原材料工业座谈会上指出,新材料产业等“十二五”发展规划均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各规划对新材料包括在内的原材料工业重点行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政策措施等作了部署和安排。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向工信部了解,目前有关于新材料的相关规划尚在内部讨论阶段,未进入征求各界意见流程。
新材料产业规划启动 目前处于内部讨论阶段
会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着力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布局优化和资源保障,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
此前有媒体指出,新材料产业等“十二五”发展规划均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
但工信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目前还未对外正式公布完成初稿,还在内部讨论阶段,如果进入到征求各界意见流程,会及时发布公示。”
发改委能源所所长韩文科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目前有关规划内容还在商榷之中。”
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提高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亟需的关键材料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据了解, 新材料产业对于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新材料产业重点积极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材料升级换代。
此次规划明确,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新材料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带动产业链 将迎来快速扩张期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发展重点将围绕五个方向进行,分别是现代交通运输方向;高效清洁能源方向;环境资源方向;民生产业方向以及国防领域方向。
具体而言,应用于建筑与设备节能、设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新材料市场早已启动。
用于节能环保领域的新材料在节能环保化工领域,碳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将得到国家的大力推进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交通、汽车、医疗等领域,
当前我国国家级新材料园区、产业基地已经超过50个,新材料子行业包括:纳米材料、稀土新材料、电池新材料、光电新材料等。
相关规划草案显示,到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及配套的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将形成2600亿产值的体系,届时化工新材料满足率争取达65%。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拥有关键技术的上市公司市场空间将大幅提升。
其中,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包括永太科技(002326)、诚志股份(000990)、福晶科技(002222)、亨通光电(600487)等,新能源材料领域包括中材科技(002080)、特变电工(600089)、嘉宝集团(600622)等;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领域包括当升科技(300073)、新宙邦(300037)、杉杉股份(600884)、中钜高新等;稀土材料领域包括包钢稀土(600111)、厦门钨业(600549)、中科三环(000970)、横店东磁(002056)等;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包括西藏矿业(000762)、东方钽业(000962);新型钢铁材料领域包括钢研高纳(300034)、斯米克(002162)、瑞泰科技(002066);新型化工材料领域包括硅宝科技(300019)、烟台氨纶(002254)等企业,其外还有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领域相关上市企业。
国际贸易和化工新材料双业务的江苏国泰(002091)负责人表示:“规划指出新材料领域的广阔空间,公司正积极布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据了解,新材料产业的下游产业涉及广泛,包括汽车、航空设备、通讯设备、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新材料投资空间广阔,制造业物质基础的新材料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未来几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的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资金介入胜算较大,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快速扩张期。”
中科电气(300035)董秘黄雄军告诉记者:“新材料规划具有指导作用,主要钢铁行业全面升级,产品创新、技术改造有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业绩增长。”
高端钢铁新材料领域内的上市公司常宝股份(002478)相关人士也表示:“公司在动力、资金和业绩上都做足了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政策监管将逐步完善,市场竞争也将加剧。
新规划为有色业定产能“天花板” “新兴产业”给力相关公司价值看涨
回顾2010年的经济脉络不难发现,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领域,有色金属都是牵动经济运行的敏感元素。以2759.57点收官、全年下行517.57点的上证指数,却曾在“煤飞色舞”的概念推动下走出过两波小高潮。而以“稀土保卫战”为代表的“有色”之争则为我国在经济博弈中带来了“有声”的话语权。
遗憾的是,举足轻重的有色行业却与高污染的原罪相生相伴,在节能减排的战略地位被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即将正式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会将有色金属引入怎样的发展路径?
整体规划现雏形
在工信部日前召开的全国原材料工业座谈会上,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及新材料等产业的十二五规划草案被提交讨论。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目前有色金属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均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计划在十二五规划末期,我国的有色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总体实力得以跃升至世界前列,行业整体由大到强的转变更进一步。
据悉,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的重心将落在严格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鼓励煤、电、铝跨行业重组上。而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等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将成为重点开发的对象。
同时,相关部门将协调、鼓励在优势地区打造一批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一批再生有色金属示范工程公司,以发展精深加工,加强再生金属回收,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
4100万吨或成产量红线
严格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为何被圈定成有色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重心?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0年1—10月,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2613.77万吨,同比增长23.89%。而同期间内的有色金属工业(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0.89亿元,比09年同期增长37.54%,增幅较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13.14个百分点。以此计算,2010年我国有色产量超过了3100万吨,可如果按照这个增速发展下去,我国2015年有色产量可能将达六七千万吨。而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测算结果,彼时十种有色金属的表观消费量仅能达到为4380万吨(其中精炼铜 830万吨、铝2400万吨、铅500万吨、锌650万吨)。因而,产能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的相对缓慢增长已经成为了监管层的敏感神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也表示,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为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所做的建议,到2015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应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粗铜冶炼控制在500万吨以内,电解铜控制在650万—700万吨之间;氧化铝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电解铝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铅控制在550万吨以内;锌冶炼控制在670万吨以内,并按照产业技术政策淘汰全部落后生产能力。
“小金属”有序开发市场 价值有望再创新高
虽然按照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的标准控制数量,未来5年内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产能扩张空间将相当有限,但淘汰落后产能、结构调整并非十二五规划对有色行业的主基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表示,十二五规划对于钨、钼、锡、锑、稀土五种稀有金属品种将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节约使用资源,继续推进企业兼并整合。
以此前被炒的轰轰烈烈稀土资源为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对稀土实行包括生产总量与出口总量控制。而除了对开采和出口环节进行控制外,业内还会考虑对处于中间环节的冶炼加工与流通贸易逐步实行控制。而此前我国的稀土定价中资源成本和环保成本考虑不足,今后这两个因素都将被逐步合理纳入稀土的定价体系中,而稀土价格无疑将会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尚福山也表示,对于以小金属为代表的我国的优势资源,在进行总量控制的同时,还要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下游深加工企业的扶植和发展。让企业认识到只有体现出这些金属的稀有,而市场会在价格上对减产进行补偿的。
在有色行业有望获得新的价值上涨空间的同时,日前广受追捧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节能环保等7个新兴产业概念,也为有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精深的思路。毕竟在新能源的触角不断扩张的同时,高性能的铜、铝、镁、钨、钼、钽、铌等合金材料、稀土材料、超导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石化业规划有望4月出台 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是亮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和修改中。
工信部日前在长春市召开全国原材料工业座谈会透露,目前,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等“十二五”发展规划均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正广泛征求各界意见。
中国石油(601857)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也在近日称,石化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将以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将作为主线。规划初步定在4月份出台,各个石化子行业的专项规划也将陆续推出,规划的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
“十二五”是石化行业的产业转型期,大部分传统化工品面临调整,整个行业也因此面临巨大的任务。
依靠结构调整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分解到全国各地的发展指标几乎都顺利的超额完成了,唯有五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成了全社会人人头疼的“拦路虎”。“十一五”的指标不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各地就纷纷使出拉闸限电的招数,难度便可略窥一斑。而按照计划,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降低40%~45%。也就是说,“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更艰巨。
李寿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产业调整方面,落后产能的淘汰,促进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将成为规划的重点内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节能减排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与“十一五”相比,节能减排的目标还要增加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等约束性的控制指标,这些指标的提出对工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国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石化行业也不例外,作为能源生产行业,石化产业的节能减排压力之重可见一斑。”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首先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保障国内能源供应的情况下,积极布局新兴能源产业;其次,要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技术改革,通过技术变革来提高企业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能力;最后,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在安全环保以及节约能源上面的能力,加快促进企业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
技术创新促结构调整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年回顾与2011年市场预测》,2010年,我国化学工业产值首次跨上5万亿元台阶,达5.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6%,约合7700亿美元,超越美国的7340亿美元,化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该《报告》还预计,2011年化工行业总产值约6.19万亿元,同比增19.2%;利润总额约3600亿元,增长18.5%。
近几年,石化行业发展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仍旧是石化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但也是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的时候。
周修杰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仍旧有很多的问题。第一,资源瓶颈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在不断提高,并且还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因而原油缺口直接制约着行业的向前发展;第二,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随着我国石化企业不断的走出去,与国际石化巨头纷纷进驻我国石化市场,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应对经验丰富的国际石化巨头的挑战是石化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第三就是如何实现行业与区域经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石化行业的集聚效应已经相当明显,国内的石化基地分布开始呈现集群式发展,如何处理好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是石化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他还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要进一步优化原料供应结构,保障油源气源的稳定供应,也就是说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尽量走出去,参与到国际原油的开发中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将目前石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发扬光大,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的石化产业集聚度;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突出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更多更具环保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新产品,增强自身竞争力。
此外,要加快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在资源供应有限的情况下,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缓解我国“油荒”、“气荒”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对于石油等资源的依赖,使用新能源替代部分需求,来达到解决供需关系紧张局面的目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李勇武曾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仍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把技术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要选择能够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并进行大力推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stock.jrj.com.cn/invest/2011/02/100652914953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