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需要双驱动产业发展战略--关于促进八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19/2011 07:46: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摘要] 应对危机需要长短结合、修复经济创伤与动力再造相结合的双驱动战略。除了目前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战略外,还需要推出促进八大新兴产业战略规划。这八大新兴产业是旅游业、新能源、文化产业、中医药业、康体保健业、民间手工业、生物有机农业、职业培训业。这八大新兴产业,具有从结构上增加劳动收入、从供给上培育新消费的新功能。它们不仅属于技术密集型、文化型产业,更属于高就业产业,在八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包含了振兴西部的新思路,它们能够惠及农民,促进西部开发。
(中经评论·北京)根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订了物流业等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十大产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税源产业,对确保经济稳定增长、修复危机创伤具有重大作用。但这十大产业大部分属于传统产业与产能过剩的产业,所以振兴十大产业,主要解决的是中国经济的存量增长问题。处在重大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仅有确保稳定增长的存量战略还不够,还需要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增量战略。应对危机需要长短结合、修复经济创伤与动力再造相结合的双驱动战略。除了目前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战略外,还需要推出促进八大新兴产业战略规划。这八大新兴产业是旅游业、新能源、文化产业、中医药业、康体保健业、民间手工业、生物有机农业、职业培训业。
八大新兴产业将引领下一轮经济增长
从增长速度、市场潜力、发展前景看,这八大产业表现出传统产业所没有的高成长性。进入20世纪以来,除了职业教育、民间手工业缺乏数据外,其他六大产业的增长率普遍高于GDP增长5-8个百分点。据初步估算,目前这八大产业产值约有2.5万亿,占GDP的10%。中国人的消费方式开始从温饱型向追求质量的休闲型消费转变,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也将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快速发展。而上述八大新兴产业,正好适应以休闲保健、文化娱乐、绿色环保为理念的新兴消费结构。虽然这八大产业目前的规模还比较小,但由于他们均属于高成长型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这八大产业将会陆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产业。
旅游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5年旅游业收入将占到GDP的8%,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光伏发电、太阳能、风电等在近10年的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潜力巨大,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到2006 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2015年可达到15%。
文化创意产业。据专家估计,2010年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将达1万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市场潜力巨大。文化产业到2015年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以上,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医中药业。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营养药品的需求也正以每年70%的增长率递增。近20年来,我国中药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我国中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这与具有几千年传统的中药大国极不相称。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
生物有机农业。预计在今后10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3%,中国将成为第三大有机食品生产国和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国。
康体保健业。目前康体保健与美容保健业成为继住房、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近年来,中国的保健市场一直保持17%以上的年增长率。以中医按摩为特色的中国洗浴保健业、美容保健业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康体保健业将会成为未来城市服务业中的主体产业。
民间手工业。随着社会消费从物质消费向文化消费、绿色消费转型,有着5000年中国乡村文化积淀的中国民间手工业,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前景。
职业教育。全国每年因就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培训人数需求数量约3000万人次,职业教育市场潜力巨大,但因教育体制障碍,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市场的发展。只要消除职业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制度障碍,职业教育将会成为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融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
八大新兴产业具备应对危机的新功能
第一,它们能够培育新需求,增量解决就业。中国目前内需不足的深层原因之一,是2002年以来兴起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能源重化工),导致在初次分配中资本与劳动力分配的失衡。产业类型与供给结构是制约内需成长的两大重要原因。而这八大新兴产业,则具有从结构上增加劳动收入、从供给上培育新消费的新功能。它们不仅属于技术密集型、文化型产业,更属于高就业产业。如中国的旅游业创造了7200多万个工作岗位,旅游行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五到七个就业机会。到2015年预计中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目前仅美容保健、康体保健就为城市服务业提供了约2000万个就业机会。民间手工业、有机农业也是最有利于解决农民就业的产业。职业培训本身既是就业,也是解决结构型失业的产业。
目前消费弹性最大的是约占中国人口20%的中产阶层。在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后,中产阶层的消费将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消费力,如何培育和开发中产阶层的消费成为中国新增长力的关键问题。而以生态环保、文化休闲、健康保健为内容的八大新兴产业则属于满足新型消费的产业,可以承担这个职能。
第二,它们能够惠及农民,促进西部开发。在八大产业中,旅游业中的农家乐、生态旅游、有机农业、与中医中药关联的种植业、民间手工业、职业培训中农民工培训等都是惠及农村、农民的产业。
在八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包含了振兴西部的新思路。旅游业、新能源、民间手工业、文化产业都是最能发挥西部资源优势的产业。以产业为例,中国西部是世界上旅游资源密度最高、面积最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统计,西部六大类旅游资源俱全,74种资源中拥有73种,占全国资源的99%以上;中国西部12个省区市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已达8.6%,旅游业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具有后发优势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半数以上西部省区市的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10%,贵州达17.1%,云南达12.5%,陕西达9.6%,西部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第一,适应中国财富生产流程的新变化,树立新财富观,开拓财富创造新思路。制造业主导的财富生产流程,要向服务业、技术创新主导的财富流程转变。我们需要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从物质财富观向文化财富观、知识财富观、技术财富观转变。
第二,建议把对促进八大新兴产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长周期战略纳入政府决策的视野,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 在应对危机中,振兴十大传统产业的主要功能是创伤修复,而促进八大新兴产业则是增长动力再造。这两类产业发展都重要,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需要双驱动战略。
第三,推动知识产权的改革,在产业化、市场化中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国文化。在现代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仅仅通过文化遗产申报的途径还不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必需开辟,这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在这方面我们已经面临危机与挑战。如果我们的财富观、资源观不转变,仍然停留在物质经济管理的水平,可能会顾此失彼,使中国的文化资源大量流失。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更新产业管理思路,把八大新兴产业纳入政府战略管理的视野。具有成长性的八大新兴产业,是最需要政府扶持的产业。但这八大产业所处的现状,恰恰是有的被遗忘、尚未被发现,有的被边缘化,有的受到政府管理等多种约束。要促进八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政府审批制度、产业管理制度、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都需要一系列的改革。
( 中国经济时报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张孝德)
作者:张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