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连云港港口跨越发展、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连云港港口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多种叠加的发展机遇,开拓创新,强势推进业务拓展、港口建设、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和谐构建等各项工作,为建设东方强港、构筑和谐家园,昂起沿海开发龙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要求加快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壮大港口实力,提升服务功能,发挥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桥梁作用,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中进一步支持连云港港建设,明确提出,加快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规划建设原油码头、矿石等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大力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以连云港港为核心……建设沿海港口群,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增强为中西部服务的能力,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
坚定沉着,奋力开拓
5年里,在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港航市场波动起伏的形势面前,连云港港口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动权,外拓市场,内抓增效,一举实现了货物吞吐总量翻番、资产规模成倍增长的飞跃,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十一五”全港累计完成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1300万标箱、陆桥过境运输31万标箱,分别是“十五”的2.5倍、5.7倍、9倍,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0.5%、52.1%。2010年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1.35亿吨、集装箱387万标箱、外贸吞吐量7300万吨,分别增长18.4%、27.7%;完成海铁联运23万标箱,位列全国第三,其中新亚欧大陆桥过境集装箱8.5万标箱,同比增长46.2%,居全国首位;中韩客货班轮航线累计运营402个航次,完成集装箱运输8.3万标箱、客运量13.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3%,17.9%。5年来,以集装箱、铁矿石、煤炭、焦炭和出口杂货为代表的大宗货源不断壮大,钢铁、木薯干、机械设备、水泥熟料等为代表的新兴货源深入挖掘,彰显了“百花齐放”的特色,有效规避了市场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加速了区港联动步伐。在拓展装卸业务的基础上,港口通过招商引资、改革重组等手段,强势拓展现代物流、建设开发、临港产业等业务板块,形成了“主业做大、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极大增强了集团公司的总体实力。截止2010年底,港口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至45亿元,资产规模从51亿元增至183亿元,净资产从26亿元增至75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翻番。
攻坚克难,跨越发展
5年里,在日益激烈的港际竞争环境中,连云港港口掀起了大开发大建设热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港口硬件设施不断升级换代,功能优势不断放大凸显,以顺应航道深水化、码头专业化、装备现代化、集疏网络化、应用信息化的大趋势,进一步增强口岸综合服务能力,为港口加速腾飞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全港累计完成各类投入230亿元,建成15万吨级双向通航航道和江苏最大的30万吨级散货码头和第六代集装箱码头等12个生产性泊位,新增设计能力5200万吨和200万标箱,是“十五”的6.5倍和3.2倍,超过建港以来72年的总和;泊位能力等级散货从15万吨级升至30万吨级、集装箱从7万吨级升至10万吨级;建成超过150万平米的物流园区、集疏运园区、木材物流园、保税园区及仓库等,一次性堆存能力可达1000万吨,仓储保税、贸易加工等功能进一步健全;更新添置装载机、装卸桥、大马力拖轮、高速引航艇、耙吸船、挖泥船组、打桩船等上千套机械设备,生产建设保障得到明显改善;建成通车南疏港公路,贯通东疏港高速公路全线,快速推进北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东陇海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连盐铁路,建成通车连临高速公路连云港段,加快建设204、226、242国省道等外围公路,初步构建金港湾国际物流园区骨干路网,建成通航疏港航道,海河联运体系基本搭建;新开30余条集装箱航线和6条杂货班轮航线及1条客货班轮航线,港口拥有国际国内航线60多条,月航班达300班次,基本形成了内外贸并举、近远洋互补的良好局面;新开通至莫斯科、侯马、西宁、阜阳、蚌埠、无锡等集装箱“五定”班列8条,真正实现亚欧大陆桥贯通,并形成了日均2500车装卸车能力;完成8个内陆场站的布设、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初具了运输“门到门”直通、货物“点到点”对接、信息“桌到桌”交换的运行条件;全力推进30万吨级航道、旗台防波堤和氧化铝、散化肥、液体散货等泊位及徐圩、赣榆港区6个起步泊位的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55#—57#泊位、大堤集装箱码头一期等一批项目的论证储备及启动,“航道深水化、码头专业化、装备现代化、集疏网络化、应用信息化、港区组合化”的大港蓝图日渐清晰,为港口抢占市场竞争和长远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2010年港口新增12.3列直达方案列车,新开11条班轮航线,高端推介港口,30万吨级矿石码头、庙三突堤集装箱码头试投产,氧化铝散化肥泊位水工完工,液体散货水工开工,东疏港道路贯通,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疏港航道及内河码头投产,木材物流园区开业,旗台防波堤抛填过半,30万吨级航道试挖顺利,庙岭山隧道即将打通,港口的产业支撑能力愈加强劲。
合作共赢,成果丰硕
5年里,连云港港口坚持“产业资产化、资产资源化、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迈出了对外投资新步伐,“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日臻成熟,加速从生产经营型企业向资源开发型、投资收益型、资本运作型企业转变。
“十一五”成功上市“连云港”股票并实现滚动融资,接连激活金海岸、新苏港、金港湾等投融资平台,为业务发展与持续融资提供了广阔空间;继续深化银企合作,赢得了超百亿元的授信和46亿元各类债券的发行及商品质押等产品的引入,上报设备、信息、物流、岸电等技改或创新项目获得80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为资金需求与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与40多家国内外企业升华或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成或推进了20多个涉及码头、物流、工业等项目,累计吸纳外资、内资分别到账1.9亿美元和45.2亿元,比“十五”增长58%和221%,为资源利用与多元经营创造了叠加优势;对外投资实现零的突破,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布设8个内陆场站,赣榆港区开发建设取得主导权,闯出了市场抢占与效益增长的又一新路。2010年,港口共发行债券20亿元,引进内资8亿元、外资4200万美元,投资3个内陆场站,负责赣榆港区起步码头和航道建设等,要素聚集通道进一步拓宽,资源创效显著提高。
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5年里,连云港港口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高举创新升级大旗,围绕建设亿吨大港、亿吨强港主题,积极探索港口科学发展模式,在强力推进结构改革工作中,企业经营理念进一步转变,管理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行业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十一五”港口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控制”和“效益”为主线的管理模式,使港口向经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道路上迈进。一是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章程,优化子、分公司设置,修订和重制精细化管理制度,加强股权运营管理,建立控参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集团化企业集成管控平台,集团管控体系日益健全。二是改革建设开发板块,整合现代物流板块,盘活闲置资源,剥离社会(事业)职能,扶持集体企业,以及强化经济活动分析,构建长效督查机制,配套相关政策激励,基层经营活力快速增强。三是设计控制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财务、权限、信息等控制以及战略、计划、预算、业绩等管理,经营运作活动更加高效。四是狠抓“三个文明”建设,打造特色云港文化,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完善薪酬增长机制,内生动力得到充分调动。
科技驱动,创新发展
5年里,连云港港口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港口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活动,在降低单位生产能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港口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增强。
一是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统领科技进步工作,强化推进科技创新,深入开展“油改电”、油气回收等技术项目的研发,应用节油、节电、节水等操作与控制技术,特别是船舶岸电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唯一代表交通运输部参加2010“绿博会”的节能减排项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引起了国内外港航界的强烈反响。二是积极推广利用“爆破挤淤”、“真空预压”、“砂桩砂被”、“围堤吹填”等先进施工技术,大大降低港口建设成本,实现了“成本低、质量优、资源增、环保好”的效果。三是大力开发和集成生产、办公、通关、贸易等信息系统,加速推进数字化港口建设,其中,“网上营业大厅管理系统”实现了调度、财务、商务管理信息共享,分析、决策、授权三位一体,在全国沿海港口处于领先地位,“件杂货码头业务管理系统”获得中国港口协会“200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港口成为江苏省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之一。四是按照国家环评、环境监理和海洋生态保护等要求,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加大港区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加强港区环境美化、绿化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5年里,连云港港口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云港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效实施各项惠民举措,积极推进平安港口创建,进一步优化了港口发展软环境,为港口创新升级营造了良好和谐氛围。
“十一五”港口以保障职工切身利益为根本,突出企业文化引领,重点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港口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一是着力抓好职工民生改善,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年金制度、离岗休养职工生活保障机制,启动了职工住房补贴发放工作,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保障体系更加完备,关爱举措更加到位,广大职工群众已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5年来,职工收入年均增幅超过12.5%。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开展“名师带高徒”、“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等活动,选树新时期的劳模典型,制定并实施了班组长三年培训规划,成立了班组协会,广大员工爱港爱企、敬岗敬业的热忱高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体育示范单位”、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人本管理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三是以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契机,以维护发展大局为抓手,全面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执行力、控制力,发挥全港一盘棋作用,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港内各单位、部门讲奉献、比贡献,服从大局、服务发展的气氛日益浓厚。四是以服务区域发展为使命,不断密切港口与地方、区域经济关系,开展平安生态港口创建活动,加强港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交通、消防安全工作,加大污染控制治理力度,配合口岸查验单位推进配套设施建设,赢得了国家、省、市、口岸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港口崛起振兴的有利环境加速形成。
“十二五”连云港港发展总体要求
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规划为依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连云港港南融长三角、北接渤海湾、东临东北亚、西通中亚欧的区位优势,以推动陆桥沿线地区、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为宗旨,以加快港口功能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扩大港口发展空间,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连云港港向功能不断创新的第三代港口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效港口、生态港口、和谐港口,加快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十二五”连云港港发展主要任务
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利用港口建设、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的综合优势,在港口功能提升、扩量增效、资本运营、两翼拓展等方面攀新高,在江苏沿海开发中逐步发展成为以码头经营为依托、现代物流为支撑、产权关系为纽带、资本运作为手段、投资收益为保障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连云港港加快由货物吞吐港向要素聚集港、产业支撑港、发展带动港转变,助推连云港市区域性航运、物流、商务、金融、信息、旅游“六个中心”建设,服务江苏沿海开发乃至陆桥沿线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保值与增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十二五”连云港港发展目标
港口功能趋于完善,港区布局趋于合理,改革创新趋于深化,业务板块趋于集中,集团管控趋于科学,经营质量趋于提高,企业文化趋于彰显,力争港口通过能力、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营业收入、利润、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实现五年翻一番,建设东方强港、构筑和谐家园迈出新步伐,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国际知名的码头运营商、物流提供商和港口开发商。
“十二五”连云港港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围绕港口转型升级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优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有成长性的业务集中、向具有全局性的项目集中这三个原则,通过深化改革、资本运作等手段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布局优化工作,做大港口装卸板块,提升现代物流板块,做强建设开发板块,拓展临港产业板块,完善综合服务板块,初步形成以港口装卸业为基础,业务范围涉及国际物流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逐渐形成向港口装卸业上下游产业链不断拓展的多元发展格局,通过规模化建设有力带动规模化经营,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连云港港发展主要措施
1、多方合作建设港口
一是以深水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为方向,新建码头设施和老码头改造相结合,扩大港口能力、完善港口布局。加快建成连云港区大堤作业区一期工程、墟沟作业区、旗台作业区、徐圩港区、赣榆港区一、二期工程等28个泊位。加快改造马腰作业区、庙岭作业区、墟沟作业区等15个泊位。力争在2015年以前开工建设大堤作业区二期工程、徐圩港区二三期工程和赣榆港区三期工程。
二是建设连云港区墟沟作业区10万吨级航道扩建及延伸工程;加强码头及后方场地配套铁路专用线建设,开工建成建设5条铁路专用线,改造延长港区既有铁路装车线,满足5000吨大列装车条件,积极对接铁路直通运输;加快东疏港通道沿线货场及物流园区建设,满足生产需要;建成港口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电力调度指挥中心。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港口融资机制,实现国有、民营、外资以及自由资金的多渠道投入,包括:大力吸引国际上知名的码头经营商、船公司、货主来连建设和管理港口,走国际化强港之路;进一步发挥港口股份公司特有的证券融资平台作用,实现持续滚动发展;深化金港湾公司与集团的融合发展,发挥好金港湾公司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融资平台作用;强化与商业银行的银企合作关系,借助商业贷款、短期融资券、中长期票据、企业债等融资手段为港口建设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2、物流发展牵引港口
利用连云港港优越的区位优势,强化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建立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坚持专业化物流园区和综合性物流园区并举,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以港口物流园区产业集群做大市场,以放大物流效应做强功能,确定连云港港口物流园区战略布局。通过形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以港口物流自身货源促进港口上量,实现大物流促进大港口的战略目标。
二是突出集装箱优先发展战略,做强海铁联运品牌,加快建设集装箱干线港。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船公司的战略合作,以快速发展的远洋干线为重点,以密集的近洋航线、内贸中转为特色,不断优化航线布局和航班结构。
三是完善腹地场站布局,拓展物流服务。从生产力布局、货物种类、流量、流向等基础条件上考虑,注重与铁路、水路运输方式的衔接,推进腹地综合物流场站布局,依托现有港口业务发展,打造各式业务载体,推进多式联运。
四是完善保税功能,优化港口物流链。加强同国内外知名保税物流企业合作交流,争取吸引多家企业落户保税物流中心,开展出口保税监管业务,拓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配送及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功能,加快成为区域性的国际采购中心、国际分拨中心及国际配送中心。
3、 转型升级促进港口
按照“打造国际航运、物流、商务、金融、信息、旅游六大区域性中心”的发展目标,在增强传统的装卸、仓储、转运等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商贸、物流、航运综合服务等第三代港口功能。
一是增强装卸仓储传统功能。引进功能先进的装卸设备,采用先进装卸工艺,及时淘汰吨位小、维护成本高的旧设备,用科技手段改造提升泊位等级;加快物流场站工程和集装箱中转站工程建设,提高仓储转运能力;推进冷藏库、立体仓库先进仓储技术应用,提高库场利用率;制定集装箱、散货、油品、粮食等货物作业规范,优化作业组织流程。
二是拓展商贸服务功能。依托金港湾物流园区构建以专业化商贸市场为特色的临港商贸中心;整合培育3~5家大型临港商贸企业;搭建面向国际贸易服务的港口商贸、展销、商务一体化平台,设立服务于陇海兰新地区的技术交易市场。
三是拓展金融服务功能。成立运作担保公司、财务公司,大力发展融资物流,吸引物流向港口汇聚。到2015年,基本形成支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港口经济发展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体系。
4、科技创新支撑港口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港口转型升级,采取科技重点攻关、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进行自主创新,重视科技人才培育和激励,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在建设“两型”港口和实现低碳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
一是建立完善港口综合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推动港口经营管理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建立航道、泊位、堆场、设备、集疏运等港口生产作业能力模型,建设港口生产业务计算机辅助决策平台,研发应用港口智能物流调度平台;完善集团化管控体系及相关信息平台。建立港口一站式网上电子商务与客户服务、区域性口岸大通关、港口物流商贸等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多式联运EDI应用。建设内陆“无水港”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交换平台;统筹主体港区和两翼港区通信网络、信息系统、电子监管等信息化建设发展。
二是提高港口生产建设科技含量。顺应“数字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大现有设备自动化改造力度,大力推进“油改电”工作。重点改进木薯干、镍矿、大件、木材、粉尘物料等货种的作业工艺,做好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设备选型,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协会聚集科技人才的作用,力争再出一批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的自主创新成果,促进连云港港口加快从技术输入型向技术输出型转变。
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积极推广码头船用供电系统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实施绞吸船绞头变频电力驱动改造、木薯干卸船工艺防尘改造、焦炭专业化泊位系统线改造、龙门吊油改电节能改造以及矿石码头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等工程;在港口辅助区全面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治理高次谐波,提高港区电网供电质量。改造和新建港区污水管网和处理厂;建设船舶垃圾接收站,改造船舶垃圾处理设施。完善港区CCTV监视监控系统,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健全港口环境监测体系。实施港区绿化美化工程,积极采取新技术,解决粉尘及噪音污染问题;改善优化道路配套设施,减少道路抛洒和粘带;调整港口布局,合理配置堆场,优化水环境及周边生态,提高港区环保水平。
5、管理提升经营港口
“十二五”是港口业务快速扩张、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强集团化管控体系建设,做到有“收”有“放”,既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又确保集团控制力,防范经营风险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经营效果。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出集团作为全局谋划与战略决策中心、生产调度与商务统筹中心、资本运营与资源配置中心、组织协调与服务指导中心、体制机制构建中心、企业文化培育中心的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集团总部机构设置,划清并理顺部门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确保规则清晰、权责一致。同时,按照港口装卸、现代物流、建设开发、临港产业四大板块的总体布局,科学界定各业务板块企业范围,健全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各业务板块企业互补发展,错位竞争。
二是全面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并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推行过程考核、事故否决的考核评价制度;修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点管理为立足点,加强应急管理,完善预案,加大投入,强化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和安全监控体系建设,提高全员安全风险辨析与防范能力。
三是完善业绩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等控制以及战略、计划、预算、业绩等管理,确保运作过程与结果的有效控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收入、利润等指标协调联动、权重相宜的业绩考核体系,探索长效督查落实机制构建,严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确保执行到位、内控有力、监督有效。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多种途径培养和吸纳物流运作、港航建设、资本运作等专业人才,重点是港口生产建设亟需的技术工人队伍,进一步加大熟练工种人员转岗培训工作力度,推进优秀劳务人员技术工种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建立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完善技术职务津贴制度,培育更多的知识技能型、创新型、复合技能型优秀技术工人,加快形成适应港口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储备。
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位”为目标,建设桥头堡文化体系,强化“完善文化理念定位、提高制度文化效能、强化品牌文化意识”等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建设,开展企业文化、班组文化、民主管理、工人先锋号、和谐单位等示范点创建活动,创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切实变文化力为生产力,为港口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6、两翼开发拓展港口
紧紧抓住两翼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工程建设项目上赢得一席之地、在码头经营上主导、在配套物流土地开发上参与,全方位介入赣榆、徐圩港区建设经营,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赣榆港区以服务后方精细化工、加工工业等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为后方临港工业和腹地经济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以液体散货和散、杂货运输为主,预留发展集装箱运输。“十二五”期间,加快进港航道建设,2012年建成5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10万吨级航道;同步建设码头一期、二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和1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品泊位,2012年底实现简易投产,争取口岸开放;配套开发港口物流园区,申报省级物流园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等相关政策。
徐圩港区依托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以干散货、液体散货和散、杂货运输为主,并预留远期发展集装箱运输功能。港区及后方环境容量较大,主要发展石油、钢铁、煤炭等工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港口与工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带。“十二五”期间,配合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和2000万吨钢铁、1000万吨钢管、8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开工建设,坚持航道、防波堤建设为先导,2012年建成10万吨级航道,2014年建成30万吨级航道;把握产业发展情况,推进产业码头建设,建成一期工程10万吨级煤炭、矿石2个泊位,开工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工程15万吨级2个通用散货泊位。
杨开林 张炜炜 潘学信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