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海汽轮机厂燃机车间的数台燃机专用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年底即可投产。明年一季度,这里将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的燃气轮机,并在临港4号发电机组上投用。
传统的火力发电所使用的汽轮机,工作温度最高不过600℃;而直接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工作温度至少1000℃,一般高达1350℃—1500℃。如此高温,寻常钢铁都要融化,而燃气轮机叶片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工作,却没有变成一根根“钢铁面条”甩出去!难怪燃气轮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制造的机械装备,又称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摘取这颗“皇冠明珠”,是全球电力装备制造业竞争焦点之一。有着50多年历史的上海火电汽轮机,制造,技术能力和市场份额一直在国内领先,日子过得不错。可是,在当前全球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趋饱和的背景下,固守传统的火电机组,不创新、不提升,未来就可能落伍。要知道,当今最先进的汽轮机发电效率约45%,而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发电效率能达到60%。
为寻找新的增长点,上海汽轮机厂积极转型研发燃气轮机。总经理张光耀打了个比方:“如果说汽轮机是普通轿车,那么燃气轮机就是顶级跑车。要造顶级跑车,就要求在技术研发、人员技能、制造文化和管理水平上同步提高。”
与汽轮机相比,造燃气轮机简直像雕琢一件工艺品。汽轮机叶片材料是钢铁,做坏了还能补救;但燃气轮机叶片的表面有一层陶瓷涂层,一旦损坏无法弥补。张光耀说:“一片燃气轮机的叶片,成本相当于一辆宝马轿车。我们就是要把燃气轮机当成陶瓷艺术品一样加工、吊运、摆放。”
走进燃机车间,记者感觉就像走进一间大温室,室温始终保持在18℃—20℃。技术人员介绍,这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影响产品精度。燃气轮机的生产要求非常高,关键部位的误差如果超过一根头发丝的几分之一,就得报废;有些地方的倾角要求像刀刃一样锋利,否则就属于次品……
大幅度提高燃气轮机的国产化率,是上海汽轮机厂迈出的重要一步。他们专门成立燃气轮机研发团队,先后派驻大批技术、管理及操作人员赴西门子参加培训。本月中旬,西门子公司将2台F级燃气轮机项目交给上海汽轮机厂生产,这在西门子公司还是第一次。这也意味着,上海汽轮机厂的燃机生产能力被国际认可。
“调结构”的一大要义
上海汽轮机厂的这个报道,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千万不能忽视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提升。
上海要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的产业结构,决不是不要制造业,更不搞制造产业的“空洞化”。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抓转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要并驾齐驱,两翼齐飞,缺一不可;二是传统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和壁垒。传统制造业也可以“先进”,也可以是一流的。我们切不可以为一讲转方式,就不要传统制造业了。
上海工业中,传统制造业成分不少,基础也不错。我们不可能丢掉这一大块,完全另起炉灶。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关键是传统制造业要引进技术改造和产业改造,大幅度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能级。在这个问题上,同样要下大决心,下大狠心,这同样是上海转型发展的一个要义,题中应有之义。
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要靠创新。不但技术要创新,理念、模式、生产经营方式也要创新。要多一点“一招鲜”,要尽可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最先进的技术,甚至要把握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只有这样,这个“大盘子”才能做强,才能占据高端。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6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