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上海“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五场专题报告会方星海实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26日
   9月21日,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五场上海“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报告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报告会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主讲。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出席会议,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亚培主持报告会。  
   以下是上海“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五场专题报告会的实录(内容部分有删减):  

  方星海:各位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的领导和会员,今天很高兴来做这样一个讲座。服务业对我们上海来说,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
  现代服务业范围很广,我讲两个方面,一个是讲金融行业发展的情况,也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第二就是讲金融如何为航运、贸易、文化产业服务,这也是服务业的三个主要的内容。我想从具体的案例着手为大家介绍一下金融如何为这三个领域服务。最后结合我的工作情况谈一点服务业要进一步发展上去,咱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政策、体制等方面的障碍。
  今天在座各位都是服务业各个方面的专家,很多人也有这方面长期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在讲的过程当中,也欢迎大家随时提出问题,我们有一个讨论,这样我也可以从大家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先讲金融的情况。
  简单回顾一下这几年来金融发展以及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况,这样给我们讲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背景。现在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经历了很多年,最初从92年开始的,再往前91年年初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来。包括这么多年来大家一起工作,特别是去年国务院19号文出来之后,我们目前面临一个比较好的势头,现在也有一定的基础,我给大家说几个数字,比如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我们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上海聚集了中国主要的金融市场,以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我们和北京等其他城市也不矛盾,因为金融机构聚集的话,北京比我们还多,所以我们定位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这一方面和别的城市不竞争,另一方面也是上海服务全国很好的抓手,我们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不是说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而搞,也是为了全国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好处是说它的辐射范围是全国的,没有一个金融市场说只是在上海开展业务,无论是黄金、期货、证券、外汇都是直接辐射全国。之后我们国家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之后,他还是辐射全球的。所以我们抓金融市场。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目前世界上有的金融市场种类,我们上海都有了。包括证券、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现货、黄金衍生品、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长期企业债券、金融债、国债)这些都有。我们场外的,针对汇率、汇率远期,企业给银行之间一对一,利率的一些互换,我们都有。所以我们各种市场类型是全了。像这么全的城市在全球也不多,我看了一下可能就是纽约、伦敦和新加坡,连香港也不是很全,因为他的商品期货没有做起来。新加坡反而是全的,但是新加坡的市场规模比较小。
  全了之后,人家说你到底有多大呢?如果说都是一点点,那也没什么太大意思。我们可以说不经意间,咱们的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全球前列了。比如说去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三,当然去年人家下来一点,但是08年的上升势头也非常好,估计以后全球前几名都没有问题。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合约交易量位居全球商品期货交易所的第二位,具体的像铜、天然胶的交易量我们都是全球第一的。上海黄金交易所,这个主要是现货交易,在全球排名第一。我们的债券市场的余额,大家都知道中国好象债券市场发展的不是很好,而实际上我们发展也是非常快的,我们现在余额是17万亿,现在在亚洲是仅次于日本,居亚洲第二。我们的金融期货交易所刚刚推出,现在只有股指期货,而且只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我们这么几个月下来,现在是全球第三名了。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再加上金融化深化程度不断的提升,以及今后像国际板的推出。随着这样的趋势发展,相信我们总体的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提升,而且这个提升速度相当快,因为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相当快,我预计到“十二五”末的时候,上海金融市场的总体规模可以进入世界前三,就是跟纽约、伦敦平起平坐。当然个别市场我们可能不如他们大,比如说外汇,伦敦远远超过世界其它地方,因为全球外汇交易40%在伦敦。但是总体综合起来的规模把外汇、债券、股票都加在一起,我们估计可以到世界前三。所以抓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这件事情我们是做对了。可以说我们从80年代中期,上海就有很多的创新,第一只股票,第一只国债的二级交易市场,第一只B股等等,当时有一系列上海金融市场的创新。我想今后也会有一些新的金融市场类型涌现。有一点我们是非常明确的,无论有什么新的市场出来,我们上海肯定是要把这个市场抓过来,然后让它在上海好好发展。当然搞金融市场其他的城市我们也不要忽略,他们也很积极,比如说天津有股权交易所,也有金融资产交易所。
  金融市场的建设也有一些挑战,因为市场没有机构也不行,而且机构产生的税收比市场多,市场的影响力大,从市场来说需要机构的参与,如果说不聚集一大批机构的话,这个市场发展也是受到制约的。应该说上海的金融机构是非常多的,现在总量已经超过1000家了。我们05年年底的时候是600家,我们最近五年之间增加了400家。机构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大型的国有金融机构大部分都在北京,这也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其实我们在座的各位,年长一点同志都知道,现在在北京的很多金融机构是从上海搬过去的,比如说中国银行、中国人寿,老人保,当时大部分的业务和人员也是上海解放初的时候搬过去的,包括像太平人寿,也是1929年上海首家成立的一个民族品牌的保险公司。
  我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吸引机构的思路。因为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大部分是国有的,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最近又派生了一些小的金融机构,比如说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下面又有信托公司,又有基金公司,有一部分他们把总部放在上海,但是大部分都是放在北京。而且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是中央监管的体系,他把总部设在北京,他也有很多的优势。我们很多基金管理公司总部在上海,但是他必须在北京设一个非常大的办公室,一方面有证监会监管方面的联系,另一方面他服务的客户,比如说全国社保基金,还有大型的国有企业总部,像中移动、中石化总部等等,他们也把很大一部分的力量安排在北京。面临这样的一种形式我们怎么办,我们如何吸引这些金融机构呢?我们有几个措施,一个是金融人才奖,我们上海通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例,专门把人才奖这个事情规定下来。我们推出这个措施,长远的考虑也是说随着我们国家进一步的开放,今后新加坡和香港也会对我们形成很大的竞争,因为他们的税收非常低,只有15%左右。今后别的城市可能也会学,北京也可以做。我们现在有国务院的文件,上面专门说要建立吸引金融人才的条例,我们有人大立法。今年我们有1700人可以获得这个奖,有一些奖还是很厉害的,一些基金管理公司老总,个别人可以奖到两三百万。这一项措施我们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不断的进行更改,我希望有机会扩大覆盖面,现在我们是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老总,接下来希望到交易部门、投行部门的业务骨干,这样的话,吸引力就更大了。
  另外一个吸引机构的办法,我们跟北京的监管部门也说我们避开竞争,跟市场相关的功能性机构还是希望可以建在上海,特别是新设的和市场相关功能机构,比如说去年成立的清算所,央行很支持就放在上海,最近还有证券的融资融券公司,这个我们也一直想把他拉到上海。我们感觉既然为市场交易服务,做融资,做股票的融券服务这个理所当然放在上海,而且我们黄浦区也说好了,你来就给你一幢沿江的老楼。另外我们希望一些准金融机构可以放在上海,比如说VC、PE投资机构,还有一些担保公司,这样的一些机构我们想更多吸引到上海来。PE、VC我们这方面的势头还不错。这也是一个思路。
  再一个思路就是外资金融机构吸引到上海来。这一点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全国随着金融开放的进一步增强,外资金融机构,不仅仅是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包括今后的一些券商,当然这方面也有一些挑战,我们想把他们吸引到上海来。总而言之在吸引金融机构方面,上海会面临非常强有力的北京竞争,这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不断的去做宣传,做游说,特别是一些新成立的机构,我们尽早的抓住信息进行营销,我们还是会把相当大一部分的金融机构吸引到上海来了。
  外资金融机构愿意到上海来,有一些当然是历史形成的原因,上海毕竟是咱们国家最开放的城市,历史上是远东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外资金融机构比较愿意聚集在上海。我们在上海的21家外资法人银行占到全国的85%,我们国家的财产险公司允许外资独资,现在全国大概有10家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上海有7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上海有21家,占全国的62%。合资的人寿险公司,也占了全国的差不多一半。上海在聚集外资金融机构方面我们有一些优势。当然了现在全国各地也都在拼命竞争,最近美洲银行在国内要设立外资法人银行,再过两个星期,美洲银行要有一个团过来考察上海和北京,我们也做好准备,把他吸引到上海来。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比较难的地方是外资投资银行现在大部分是在北京,因为我国大型的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总部都在北京,因为这些都是外资投资银行的客户,所以他们把总部放在北京,比如说高盛、UBS、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JP摩根这五家现在都在北京。我们抓外资金融机构,使得上海成为国内最开放的国际金融城市,这样的策略是不会变的,我们有信心把这个做好,确保上海是国内最开放的金融城市,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到中国开展业务的主要聚集地。最近我们和台湾的合作在加快,四家台湾银行在大陆设立分行的两家在上海,两家在江苏。我们接下来,今后台湾这些银行在大陆设分行的一半以上会在上海。
  现在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想“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非常好的机遇,总体来说,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们从市场规模来说,可以进入到国际前三,还要进一步加大他的国际影响力。“十二五”期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跨越。
  从面临的形势来看,有几个事情对我们非常有利。一个是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世界的经济金融力量对比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点就是经济重心在向亚洲转移,向亚洲转移主要是向大中华地区转移,全球金融机构配置资源的时候也向亚洲倾斜。经济金融力量的体系发生变化对我们很有利。第二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危机之后金融监管都会大大的加强,你管的越严,越不愿意到你那里开展业务。有相当一部分的业务会到中国来。我觉得这对我们是非常有利地方。国内改革开放也要进一步的深化,我们国家的金融实力在增加,金融总体规模也在增加,这个规模增加相当多。我们这么看,现在GDP32万亿,其中60%的GDP是证券化了。比较成熟一点的市场,这个可以达到150%。你想想看这个地方可以加一倍。再过五年我们的GDP还可以增长50%,又可以加一倍的话,差不多就可以增加两倍了。现在我们市值是全球第六,五年内的增长至少可以翻一倍或者是两倍的速度,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可能有的。所以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大家一直在讨论,但是一直没有做。金融危机爆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央行抓住了这个很好的机会,最近一年我们试下来,我们发现从央行的角度,外国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银行,他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一个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愿望,这种积极性比我们预想的要高。大家普遍感到对美元的贬值是担心的。因为美国的赤字这么大,对贬值比较担心。另外金融危机过程当中,大家看到,如果全球金融体系,都以美元作为主要的结算货币也有很多的风险。所以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亚洲的还是欧洲的,像俄国,还是美洲的,比如说阿根廷、智利、巴西,他们的央行都非常愿意持有人民币作为他的储备货币之一。周边的国家像缅甸、泰国,本来边贸人民币就用得很广。人民币国际化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最大的机遇,任何一个国家要真正建成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定要趁着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快车,迅速提升自己的实力,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说我们一家大型的银行,像工商银行,他要到国际上去提供金融服务,成为一家国际银行,如果说媒介一直是美元的话,你很难做过汇丰、摩根大通这样的银行,如果说是以人民币的话,这个我们就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一个货币国际化的过程,确实是一个国家,无论是整个经济实力还是金融实力扩展的一个过程。那些国家的货币可以真正的成为国际性货币,日本花了很大的力气他没有成功,全球也就是美国成功的,以前有英镑,那是英国很强大的时候,现在英镑也很难说了,当然还有欧元,欧元是因为他政治上的原因,他毕竟是若干个国家合在一起的。今后环观全球也就是人民币有这样的可能。当然印度货币也有可能,如果说他进一步发展还是有这样的实力,但是总体来说和中国比还是差一些。如果说我们的工作做好的话,非常有可能在5-10年内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有相当使用范围的国际货币。那样的话,我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会大大的提升。当然我们能不能把人民币国际化做成功,和我们能不能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货币国际化不仅仅是贸易结算,今后还有全球人民币如何回流投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的越好,越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做的越好越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总体来说,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制订“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指导思想是说我们要有一个大干快上的态势。而且随着我们各个方面的政策到位,比如说我们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奖,我们市场创新的步伐逐渐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我们多年做的准备工作,在“十二五”期间都有可能发挥一个协同效应。所以“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瞄准一流的金融中心,加快推进,在市场规模上进入世界前三,在国际影响力上有一个相当的提升。在服务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方面的能力上,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
  这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些情况。最近有几件具体工作跟大家说一下。第一个,我们最近正在做外资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就是PE方面。PE这件事情,大家知道天津开了一个好头,05年就开始推出PE这些,我们是08年开始做这件事,PE现在在国内发展得比较快,但是面临一个什么障碍呢?PE的投资特色,他基本上钱放进去可能要呆5-8年才可以把钱取出来。我们国家钱很多,中国储蓄率很高,资金不少。但是能够在一个基金当中可以呆5-8年的钱很少,中国的钱都是短期的钱,这是一个矛盾。特别是这些大型国际性的PE管理公司,像凯莱、TPJ、黑石这样机构,他在上海都设立管理机构,但是他去募集资金的时候就很难募集到5-10年人民币资金。我们02年开始推出QFII,他在投资理念上,深刻地影响了国内机构投资者,使得国内机构投资者这几年得到超常规的发展。PE也是一样的概念,我们把国外长期的基金比如说保险公司的基金,大学的基金会等,给他一个额度,让他投到在国内组建的人民币PE上来,以此带动国内的PE发展。上海一开始提出这么一个建议在上海试点,国家能够批准这样的一个事情,在上海建立一个试点,然后给我们一个额度,比如说上海三年100亿美元这样的额度,然后我们正规的推出。我们这一次外资股权投资给了我们30亿美元的额度这些PE进来之后他的投资范围是全国,上海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就出去了,这比吸引一家银行分行好的多,你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他只能在上海做业务,你别看大,但是他的辐射力很小。但是我这个PE可以面向全国开展业务,我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吸引一批非常大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进入到上海,我可以带动国内一大批的投资者队伍的成长,今后也会形成一批完全是国内管理的PE机构。
  我们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上海本地的股权登记托管中心。我们总体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也好,总体来说都是管的太严太死。这有若干原因,一个是投资队伍没有做好,就有一个保护投资者的问题,上市公司要审查,有的时候还是没有把好关,但是还是要审查,避免造成普通股民卖股票之后股票大跌。我们实际情况是大量中小企业想上市上不了市。我们希望在地方建立一个股权登记托管交易中心。通俗来说,就是上海自己管的一个证券市场,我们在投资者上做控制,普通股民不能做投资,限制在机构投资者的范围之内。
  接下来我讲一下金融怎么样为贸易、航运、文化三个产业服务。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上海要重点发展的行业,文化产业也是上海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因为今天是服务业,所以我想主要谈谈这三个产业。金融怎么样为轻资产的行业服务呢?
  我先谈谈航运,航运这个也是很早就提出来的事情,我们叫航运金融,这里面有几个工作在做,国务院文件出来之后,我们在里面装了一点东西,就是说所有为航运提供保险服务的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这个做起来了,效果非常好。因为航运是全球性的业务,我们国家不同的地方,保费收入因为他是个金融服务,他要征收5%的营业税。无论是船舶还是货物的保险。香港、新加坡,全球都没有营业税的,我了解了一下,好象只有中国有。这5%就加在了我们的成本上,所以很多的货物保险,包括船舶保险都在香港和新加坡这些地方做。所以国务院在制订这个文件的时候我们和有关部门说明,航运是一个天然的国际竞争市场,他不存在地方性的市场,他是全球化的必须要按照全球的规范来做。国务院也非常的认同,上海在航运保险上免征营业税,这个已经做起来了,效果非常好,一下子为上海吸引了很多做航运保险的机构,外资保险公司不用说,因为我刚刚说了,七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这件事情国税总局也非常的支持。另外我们做的比较大的就是SPV,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船舶和飞机很大的特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来做的。因为他的成本比较高,航运中心自己完全掏钱去买一条船很少。他都是租赁,但是租赁公司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的费用,比如说租金收入要缴营业税、公司要有所得税,我们的所得税25%,还有个人所得税。香港和新加坡,尤其是新加坡,他在做船舶、飞机融资租赁的时候,他的税费就特别低。他首先没有营业税,公司所得税是10%。所以大家看,全球大的飞机和船舶租赁公司很多是在新加坡,包括中国银行买的飞机租赁公司总部也是在新加坡。所以中国很多公司租赁的话,很多都是新加坡的一家公司租赁给他的。而且因为飞机租赁行业的特点,很多都是单船单机公司,一个飞机就注册一家融资租赁公司,这家公司就一架飞机的资产,然后租给航空公司,最后租金收完了,公司就注销。他不是说大的租赁公司,租完了之后,大的租赁公司还在。他做SPV之后,他在税收方面,就会有一些特殊处理,比较低。最后导致一个结果,中国大部分的航空公司和船运公司都是在海外租船和飞机。最近我们国家也开始做,上海也开始做。银监会也有一个创新,允许我们金融租赁公司开设单船单机公司,他是设在保税区之内,免了进出口税,要在我们这里做的话,你在税收方面要跟海外有竞争力才行,否则由于你的税很高,租赁公司还是转嫁到航空公司和航运公司那边去。你和新加坡竞争马上面临营业税和公司所得税,如果说你都比人家高,人家还会在新加坡做。现在我们是先设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由综合保税区出面,把营业税先征后返,公司所得税40%在地方,地方40%先征后返,综合从25%减掉40%,跟新加坡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如果要长期这么做的话,还是要解决税的问题,就是这个负担怎么样进一步的降下来。国税总局这个层面还没有说,因为我要把业务拉回来所以把税降低下来,现在我们是在地方上加以解决。
  航运金融,最近也有人提出传播金融方面是不是有新的创新。有的人希望用离岸金融的方式做一些创新。航运金融方面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运价的指数。运价指数的衍生品,大家知道全球运价指数就是波罗的海的干散货运价指数,这个指数本身是可以作为一种衍生品。我们上海航运交易所也有一个,叫做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因为中国运量非常大,所以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但是要推出一个基于运价的衍生品非常不容易。国内银行在推这方面的衍生品也没有什么经验。我们的运价指数去年推出之后,第一笔的运费调期协议是在海外产生的,是摩根史丹利做的一个衍生品。因为大家知道运价变动非常大,很多的货运公司,包括一些客户都面临一些运价方面的风险,运价方面的衍生品是非常重要的。
  贸易融资方面,最近我们在做非常重要的事。为离岸贸易提供更好的结算和融资服务。希望通过离岸贸易的发展推动上海贸易中心建设,提高贸易的实力。简单来说,离岸贸易是什么呢?主要是两种形态,一种是外进外出,比如说贸易公司在上海,货的上家在日本,下家可能是给越南的,我贸易公司在这里,越南这家公司向上海这家贸易公司有一个定单,比如说多少台电视机,我向日本公司要货,货要来之后,货从日本直接到越南,不经过上海,但是钱经过上海,上海这家贸易公司,在贸易方面起到一个中间商增值的作用。这样的业务是一种类型。还有一种的离岸贸易是什么样的呢?比如说西门子,他在中国有一家西门子国际贸易公司,我们国家现在有很多在非洲承包项目,比如说上海建工承包了一个南非的体育场。这个当中可能需要各种各样的设备,这个设备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这个设备是在德国生产的,但是西门子贸易公司作为上海建工的设备的总承包商,他要把设备从德国运到非洲,但是钱是从上海建工给西门子国际贸易,然后西门子国际贸易中国公司再把钱给西门子在德国的生产公司。所谓的离岸贸易,他的本质特征就是货物流和资金流是分离的。我们国家原先的贸易,货物流和资金流都是一起走的。外汇结算方面的管理原则就是说,比如说你要款给外方,外管部门要看你有没有货进来,货物流和资金流要连接。你要出口,出口有一个结汇,你要有一个报关单,你出了货了才可以收钱。他为什么一对一的进行管理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资本帐户没有完全的自由化,我们国家是经常帐户可兑换,贸易的钱进进出出,如果说确认是贸易的话,这个量是没有限制的。比如说做投资,并不是说我想做多少就做多少,每一项投资都要批的。如果说贸易管不住的话,投资也管不住,很多投资以贸易为借口就进来了。所以为了管住投资,我们就要把贸易管的很死。而这样的话,就限制了离岸贸易的进行。比如说西门子的例子,我们要把钱汇到德国去的时候,外管局说没有进口单,西门子说我没有,货是直接从德国到非洲的,这样的话,这个单就做不成了。最近我们和外管局商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是选择了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八家外资贸易公司,都是一些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公司,因为上海是国际贸易中心,所以这个必须要匹配。选了8家之后,我们为他们专门设定了贸易结算帐户,这个帐户上进出的资金不需要海关报关单。只要有贸易合同就可以。比如说西门子这个例子,只要西门子国际贸易公司跟西门子在德国的供货商,有合同就可以把钱汇到德国去,而不需要报关单,这样的话,业务就可以做起来了。就是资金流和定单是合一的,资金流货物流可以分开。当然就是诚信,你这8家企业我同意你这样做国际贸易,但是你要年检,并不是说我每一笔都要检一次,你们做我半年查一次,如果说查到违法我就取消掉。所以这八家是外管局认为诚信比较好的八家,如果说试点成功的话,对国内的其他贸易企业也提供贸易帐户。
  这样的一种离岸贸易模式发展起来之后,也会有其他的金融贸易服务会跟上。比如说三角贸易,从日本到上海到越南这样的一个贸易,我们进一步做强的话,我们的公司可以给越南这家公司一些融资,你拿货的时候未必要先交钱,我先把钱支付给日本公司,我货到了之后,越南公司再把钱给我。贸易公司往往可能是钱先出去再收到,这就有资本金的问题,他也有融资的业务。另外因为多种货币,汇率的管理方面也有一些服务,也可以跟上。这些我们现在都可以提供。汇率管理方面,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汇率远期已经有这样的业务。通过设立帐户的方法,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文化方面,本质上就是轻资产的问题。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90%是银行体系。资产在银行当中,银行做贷款,银行要有担保,另一方面要有抵押,没有担保没有抵押贷款很难。大部分的文化创意类的企业,特别是刚刚开始的没有什么资产,净资产的波动也很大。原则上这样的企业不应该在银行融资,更多应该是股权融资的角度融资。成长到一定程度后通过银行融资。这里面我们在做这样的几件事情。一个想法是说,我们怎么样可以改变我们商业银行的融资模式,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服务方式也可以适合文化创意类产业的行业特点。硅谷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为什么?银行不愿意给成长性的企业服务了,他面临的风险是很大的。我借你100块钱,你成功了你还我一点利息,如果你做不好的话,我的100块钱就没了。他是不合算的,关键是你要为银行提供一些手段,让他感觉到收益和风险是匹配的。硅谷银行是说如果说这家公司很成功的话,我可以有10%的钱作为股权。这并不是说一个非常高深的学问,但是我们国家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允许持有客户的股权,你就是做贷款,贷款不行的话,我们就做核销。现在想上海能不能做试点来变通一下,比如说你贷款做了之后,10%的贷款可以作为股权,但是不是一个纯粹的股权,就是认股权证,我们多长时间就卖掉,我们不持有。我们可以推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我们干脆成立一个担保公司。总而言之有很多的办法可以解决。怎么样可以专业化经营呢?当然我们有一些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至少上海的三家市属银行在中心当中配备一些专门的人才,这样的话,专业人才队伍会推进的更好。在一家公司当中,他的激励机制和其他人不一样,有时候是很难的,专门的一家机构会好弄一些。这个是银行文化创意类企业提供方向,你要朝着这个方向亲近。从PE、VC角度来说,首先有很多的PE进入了文化产业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特别对一些中早期的文化创意类企业做VC、PE投资的时候,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PE、VC的投资年限比较短。跟我们国家的问题是相关的。我们真正可以投5-8年的投资者比较少。很多的PE、VC都是投后期的,都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这一块,政府可能还要多花一些力气,财政支出类的资金能不能更多的进入早期的VC,真正做早期的VC这样的资金当中,市政府现在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最近我也从硅谷介绍了几家完全做早期VC的管理公司给我们发改委的同志,我们上海有一个大学生创业基金,科委领导做法非常好,政府给了他5亿资金,每年大概产生2000万利息,然后他拿这个钱去做投资,他投资进去占用了股本,两三年之后如果说这家公司成功了,你可以把股本买回去,我可以退出,退出我只要本金不要利息。这个就非常好,等于说给企业增加了资金又没有增加他的融资成本。也就是说我成功了我把本金还给你,不成功就这个钱就亏进去了。这几年他已经投资了1000多家企业,有几家也是非常成功,有一家浙江那边过来的银行,就是对他支持的稍微有一些成功的企业,这家银行给他们贷款。那么他如何给这些企业做贷款融资了?他说我不用抵押,因为我知道你这些企业没有资产,但是我要求有担保,这些企业通过行业的关系,上下家的关系,或者是亲戚朋友的关系,银行给他们100-150万的贷款。我觉得大学生创意基金是非常好的模式。
  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因为大家也是为了“十二五”规划做一些调研。我感觉“十二五”期间服务业要进一步发展,恐怕是三个方面的更高层次的问题我提出来跟大家思考。第一部分就是国家层面的一些体制制约,这个从我刚刚举的几个例子当中大家都可以看到。比如说我说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方面,我们国家整个金融业对外开放还是不够的,你看我们吸引了那么多的外资和法人银行,全国所有外资银行加在一起,占我们国家银行业的资产只有2%。证券行业开放少,保险行业稍微多一些。这些是上海进一步发展服务业面临很多方面的制约。
  还有一些就是说比如说税制方面的,营业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比较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当然我们说个人所得税从人才奖这一块解决了一部分,公司营业税这一块,希望更多改成增值税,我们正在做一些调研,看看能不能推进。因为本身营业税不是很合理的税,征税有一个原则,我征税的税基一定是增值的部分,营业税包含了很多的成本,而不是增值的部分。当然我们国家增值税从制造业来看是17%,这个又太高,放在服务业算下来比营业税还高。总体来说,我们碰到的一些制约,比如说QDLP,监管部门之间很难一下子形成统一意见,我觉得这些事情也是事在人为,我们自己也要想的更加透彻,不断和监管部门沟通,而且我们自己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我们在合法经营、规范经营这方面,上海市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有很好的基础,我们进一步做好。最后做到什么程度呢?让中央管理部门感到,某一项创新,某一项工作在上海先做他们感到放心,一方面我们有人可以做好,一方面上海有很好的传统,他不乱来,这一点上中央有关部门对我们上海还是比较放心的。
  还有是我们自身的制约,我们自身的制约也不少。当然很多人都会碰到一个工商登记注册方面的问题。就是说执照上经营范围应该怎么写。我们国家管理企业要把范围尽可能的描述清晰。服务业的业态变化很快,有的时候一个老的公司做新的业务是不是要更改,新的公司做业务的时候,发现现有的描述没有一个符合他们的业态,工商局说我们不能为你创立一个业态,国家目录上没有,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税收上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说到底,我们真正要在服务业方面上一个大的层次,使得上海成为各类服务业的中心,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产生国际影响力,在国际布局分工当中上海占有比较大的份额的话,我们的政策研究,政策制订、执行这些部门自身的素质能力还要进一步的提高。这方面因为上海各个方面公务员素质在全国是最高的。关键是说我们面临很多新情况。解决老问题我们没有问题,如何解决新的问题,怎么样找到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跟国际惯例比较接轨的方式,来解决在中国土壤上涌现出来的问题,同时又要和整个国家的方针不能发生短期的剧烈的冲突,我们做的事情又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几年后可以得到认可,甚至成为范例进行推广。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