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看不见、摸不着,终年藏匿于地下1000多米的盐层中;它造型奇特,梨状体形的打造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它“鼓足气”后,大大缓解下游“气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这就是为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设立的地下储气罐。最近,文汇报记者跟随西气东输公司的专家,实地走访了位于江苏省金坛市的地下储气库。这个全国首个建设的盐穴储气库,为上海和江苏地区的用气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保险箱”选址千里挑一
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的“寄存箱”,更是“保险箱”。它藏匿于地下深处,梨状的造型以及双重阀门的设计,让天然气储藏做到万无一失。专家透露,即使遭遇地质灾害、外力袭击,它仍然可以安然无恙。
目前,世界上地下储气库一共有四种类型:废弃油气藏储气库、盐穴储气库、地下含水层储气库和废弃矿坑储气库。2005年,金坛储气库开工建设,盐穴储气库建设在国内尚属首次。盐穴储气库特点在于储藏能力强、工作气量比例高,工作气量是总库容的65%,而其他储气库的比重为30%左右。
找个地方安置天然气“保险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金坛算得上是“千里挑一”。专家介绍,盐穴储气库的建设对于地质环境和位置选择要求颇高。既要地下盐层断裂少,盐层厚度大、夹层少,又要靠近西气东输管道,靠近下游市场,把气“存”到用户家门前。
地下千米盐层“走一遭”
走进金坛储气库建设现场,四个巨型“罐子”映入眼帘,水溶造穴的秘密就在这里。
据技术人员介绍,两个罐子是淡水罐,另两个是卤水罐,四个大罐子体态圆润、身形一致,有3000立方米的容积,外侧和底部都连通有管道。淡水顺着管道开始地下1000米“盐层之旅”,与盐相遇后,难分难舍,变身“盐水”(卤水)后沿着管道回到卤水罐。就是依靠着淡水前赴后继的“盐层之旅”,逐渐将盐层瓦解,最终形成“盐穴”。而完成使命的卤水,功成身退后进入制盐厂造福更多人。
为确保地下储气的安全和稳定,这个天然气地下“保险箱”的造型可不能百变,而必须保证清一色梨状的容器。因此,在利用水溶方式造穴时必须时刻控制它的形状,防止“走样”,而这一切全凭相距1000多米地面上的24小时的“远程操控”,工艺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未来将再建新的储气库
目前,金坛储气库总储气量约为1.12亿立方米。遇到用气高峰时,每天可输送3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可供上海和江苏地区半个月的“削峰填谷”的使用。2012年金坛储气库可调用的气量将达到5亿立方米,10年后达到17亿立方米,成为西气东输重要的储气地,用气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不过,专家介绍,参考俄罗斯这样地下储气量较大的国家,中国的储气量应在90-145亿立方米左右,但中国的实际工作气量还在30亿立方米以内。下一步,除了正在建设中的金坛储气库,另三个储气库也已选址完毕,分别位于河南平顶山、湖北云应,以及江西某地,部分区域已进入勘测或开工,届时西气东输一、二线的调峰能力也会相应加强。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21ai46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