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校兼并弱校、特色校联合……合并学校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但合并后,往往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产生“排异反应”,影响学校发展。虹口区的广灵路第二小学和广灵路第三小学合并后,通过扶持教师纵向发展、鼓励团队发展等方式,不仅解决了“排异”问题,原来两所普通水平的学校也办成了区内的优质学校。
广灵路二小和广灵路三小均为虹口区中等规模的学校。几年前,由于生源变化、教育资源调整的需要,两校合并为广灵路二小,后改名广灵路小学,扩容至1500多名学生,成为该区最大的小学。然而,过去三小的氛围和管理方式相对宽松,并入二小后,不少老师对量化考评和末位淘汰等刚性管理模式不适应。合并后不仅没形成“合力”,反而产生不少矛盾,导致三小一些骨干老师提出调离。
“文化排异,是不少学校合并后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校长孙爱军接手后,首先化解两校老师的“比较”心态。“横向比,矛盾只会越来越多。我们提出,要跟自己纵向比,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上来。”学校重新制订了教师的绩效评价“菜单”,在个人追求、事业理想、专业基本功、教研能力等方面设定了指标。这个“菜单”相当于一个老师成长规划“网格”,每位老师先根据自我评估,在网格中自设“坐标”,并划定一年、二年后的前进“坐标”。标准划一,公开透明,绩效考核、优秀评选等也以此为基础,老师们再无异议。
鼓励教师团队协作、共同提高,成为广灵路小学“抗排异”的另一招。据介绍,该校的不少考核项目都是集体性的,比如,设置名师工作室,鼓励带教同事共同提高;同时鼓励老师之间自由组合,采取教学伙伴、师徒、搭档等多种方式。在团队的影响下,两校老师逐渐融合,形成合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该校已成为周边社区择校的热门。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5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