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届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主席,银瑞达董事会主席雅各布·沃伦伯格在发言中称:“上海今后发展的重要领域包括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以及产业链发展等。”在他看来,企业家们来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就是要尽可能地为上海这座城市出谋划策,使其在今后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果然,在10月10日的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洋高参”们纷纷建言献策,为上海“转型”之路和“十二五”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美国最年轻市长带来“三大法宝”
“上海和匹兹堡两个城市在不同的时空都面临着转型,相信两个城市可以携手共进。”美国最年轻的市长——匹兹堡市市长卢克·雷文斯塔尔带来了匹兹堡转型的经验,他认为,一个城市不能依赖某个单一产业的发展而获得成功,而应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匹兹堡的城市经济转型及多元发展有赖于三大法宝。第一,利用传统优势。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制造业、金融业和能源业,但是这些行业必须进行变革来适应全球新的竞争格局。第二,通过投资教育来创造新型的产业和业态。他们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投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鼓励创新、创业。第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优质的居住环境。
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博伊索对中国的转型表示肯定。谈到上海的转型,博伊索教授和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一任主席莫利斯·格林伯格不约而同提到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格林伯格表示,“上海在发展中最令我叹为观止的就是金融的快速崛起。”博伊索进一步建议“提高透明度,减少复杂性,并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创新也是本次会议中常被提及的关键词。上海市长咨询会历任主席、沃达丰集团公司董事长庞约翰爵士指出,所谓创新就是见人所未见,并且很快把想法变为现实。“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期待创新的城市都可以考虑设立一些奖项,比如说年度创新大奖等,用来鼓励、推广创新。”他说,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有创新就意味着有更高的GDP和GNP增长,有创新国家就可以从价值链的低端往价值链的高端移动,政府本身也可以在公共服务方面进行创新。
WPP首席执行官苏铭天建议,上海要好好了解一下那些领先城市在城市形象宣传上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我们惊叹于上海的飞速发展,但那些没有亲眼见过上海的人,并不了解一个真正的上海。他强调,城市形象对于上海成为创新中心十分重要。
“要创造创新之城,就需要建立一套非常好的税制体系和模型。”普华永道董事长戴瑞礼给出的提议更为具体。他说,打造一个上海版硅谷,需要创新的环境、思维,特别是在税收安排方面,“税收激励对于吸引投资非常重要。”
创新与人才,以及培养人才分不开。对于目前上海的创新环境,很多企业家都认为创新基础良好,但还需要吸引更多人才,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格林伯格认为,教育是创新的基石,上海应该有一个充满弹性的继续教育系统。汇丰集团主席斯蒂芬·葛霖表示,人才对上海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支撑和补充,把这件事情做好,上海的发展可以步入一
个新高度。
可持续发展须降低对环境影响
巴西淡水河谷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杰·安乃利是本次会议上出现的“新面孔”,第一次参加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安乃利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上海的喜爱。“上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次我来到上海就是为了能对这座城市的人和文化有更多了解。我很希望我们公司能为上海发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安乃利透露淡水河谷正在上海建造一艘载重达40万吨的大型矿石运输船,他们还采购了上海企业生产的钢结构产品。“我们希望能帮助中国降低能源消耗,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开发创新方面合作,淡水河谷愿意与中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英国保诚集团董事长韩伟民也希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与上海合作的意愿。他指出,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要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效益的平衡。
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将继续
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谈到了上海政府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全球化的进程对上海判断今后如何发展至关重要,“‘十二五’期间,全球化的步伐会否减缓?”针对这一问题,与会嘉宾展开了热烈讨论。
“全球化肯定将继续,短期可能会放缓。但即便放缓,也不会太慢,因为新兴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葛霖认为,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也将继续。现在新兴市场占到了世界增长的绝大部分,亚洲占到了60%左右。未来十年,亚洲的表现仍会超过北美、欧洲。中国经济会更加发达。苏铭天也持同样看法,他同时提醒要考虑保护主义的威胁。葛霖说,除了保护主义,没有办法实现成功的金融改革也是全球化继续深化的另一大风险。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4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