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企业家咨询会议高参献计“上海创新”
( 2010年10月11日 )
对于上海这样面临经济转型关键时刻的国际城市,创新到底意味着什么?昨天,参加第22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高参聚集在上海世博中心,为上海出谋献计。
WPP董事长苏铭天的演讲,引起全场的共鸣,他引用了一位英国记者几年前参加市长咨询会议时的发言,“创新不是灵光闪现,相反创新是一个由小及大,不断积累的过程。”上海,在培育创新氛围、夯实创新基础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从国际的眼光来思考,从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上海的创新绝不会一蹴而就,厚积薄发才会后来居上。国际企业家的建议值得深思。
从“浓烟滚滚”到宜居城市
美国匹兹堡市市长卢克的发言从一张老照片说起。“我记得80年前我们匹兹堡市的一张照片,空气当中弥漫着从钢铁中冒的黑烟,办公室的白领不得不带一件白色的衬衫上班。和上海一样,匹兹堡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使匹兹堡市成为美国最宜居和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卢克介绍匹兹堡有三大“法宝”:第一点,利用传统优势。其次,投资教育,以人为本,来创造新型的产业和业态。第三,和上海一样,不断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认为,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之间并不矛盾。法国和德国专家正在研究“如何超越GDP发展”的理念。超越GDP这个问题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城市来说也一样重要。我们至少要谈三个概念。第一,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性;第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三,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三点都是可持续发展。在一系列的指标系统中,法德专家小组建议法德政府至少要追踪15-20个指标,这些指标都远远超过GDP对经济描述的有效性。
上海可多渠道大力扶持创新
苏铭天说,把上海打造成一个创新的中心,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值得我们钦佩的城市目标。在看待创新的组成部分的时候,既要看硬件,包括基础设施的投资——交通、通信、物流、房产,也要看柔性的方面,市民的情感因素,包括教育、文化、福利、开放度。上海应该打造自己的框架,来评估自己在创意中心发展当中做得怎么样。而且上海每年应该对照自己设计的目标进行评估。
沃达丰集团董事长庞约翰爵士说,上海政府推动创新,可以去创造一些奖项,比如说年度创新奖,这样可以让大家都知道这一年谁在创新,大家以他为楷模进行学习。在这方面,作为上海来说,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城市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才。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礼认为,创新国家大部分都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税制环境。首先总体税率会比较低,而且有针对具体行业的低税率有一些免税期;有一些对R&D的税收奖励,会有对知识产权、或者是版税方面的税收优惠;会鼓励资本投资,包括在投资方面可以享受一些投资的税费抵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税收鼓励方式也不一样,比如说发展阶段,税收会鼓励资本性的投资,而进入中期会鼓励研发的机制,而成熟之后会注重研发的产出。
发展智能社区建设环保城市
东芝公司最高顾问冈村正说,城市要真正实现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创造新的需求,不断推动就业增长。城市也要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应对各种环境影响,包括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上海要建立智能城市电网和智能社区。目前我们的电力是通过电站进行输送和消费。智能电网不仅能够通过超导输电设施提高输电效率,同时可以把太阳能以及其他的新能源综合在一起使用,此外使用蓄电池储存电力,用智能的电表监督和管理能源使用,能够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省成本,不再是目前的单向的输电模式,而是双向的,消费者也可以向公用电力公司卖电,这是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途径。
智能电网可以支持智能社区、城市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要建立和应用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机场、港口等等,这些都是打造可持续生活环境所必须的。世博会鼓励智能电网项目的开展,要把这些成果转化为现实,就必须要在上海的智能社区战略当中得到明确。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北山祯介说,上海应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成为一个高度环保的城市,制定以现有城市状况为基础的低碳、减排政策。在公共事业发展方面,建议上海要进行生物能源的使用。这些生物能源来自包括废水、废弃物处理。
全球化竞争中人才第一
安永会计事务所全球主席特黎说,城市的创新,如何做到使投资者愿意来、让创业的人愿意来,越来越吸引世界上城市领导者的注意力。全球化在城市之间加剧了竞争,因为无论是人、企业,流动性比以往更强了。全球化速度肯定会加快,会进一步加深,城市应该是从内部打造一个宜人的环境,因为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了。城市应该更加主动吸引人才,从而在国际竞争当中占有领先的地位。我们列出了三个标准,一个是绩效,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平衡。要做到这三点,城市的领导人要保证在城市、企业、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上,都要保证能够共同协力,吸引到这些人才。
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认为,要将全球的市场作为自己的市场,要将全球的资源作为自己的资源,要将全球的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要将全球的发展机遇作为自己的发展机遇。上海完全可以成为新一代创业者的热土。当世界各地的人才涌现在上海创业和工作的时候,上海必将激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4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