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宝应县县域环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10/2010 19:44:00

宝应县县域环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

  前  言

  为策应沿江、沿河开发,充分发挥安大公路、盐金公路、老淮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界临沙(大金)公路等环路沿线交通网络的优势,合理布局宝应县域环路沿线产业,加快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促进环路沿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依据《扬州市市域环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等,编制《宝应县县域环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章 规划期限、范围与依据

  第一节 规划期限
  《规划》以2006年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规划至2010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

  第二节 规划范围
  县域环路,包括安大公路、盐金公路、老淮江公路、界临沙(大金)公路等,长度约155公里。具体范围,沿线所涉及的2个省级开发区和11个镇。主要包括江苏宝应经济开发区、江苏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夏集镇、柳堡镇、鲁垛镇、射阳湖镇、西安丰镇、望直港镇、安宜镇、范水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2006年乡镇总人口为78.64万人,耕地面积69.17万亩,分别占全县的85%和82.7%。

  第三节 规划依据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扬州市市域环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
  2、《宝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宝应县沿河开发规划》
  4、《宝应县城区总体规划(2002-2020)》
  5、宝应开发区及各镇“十一五”规划
  6、宝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第二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按照“强县强镇、三年倍增”、“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宝应”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个新突破”,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8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8%、19.4%和15.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7:46.9:31.4调整为19.4:49.3:31.3,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6%。实现财政收入14.7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23亿元,分别增长33%、37.8%。
  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种养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种植面积168.2万亩、增加26.5万亩,粮食产量77.1万吨、增长17.3%;水产养殖面积52万亩,水产品总量12.5万吨。建成高效农业面积36.8万亩,新增13.5万亩。启动建设高效农业园区56个、总面积9.1万亩;建成有机食品基地36个、总面积5.8万亩。
  3、工业经济全面增长。全部工业产值323亿元、开票销售182亿元,分别增长24.2%、25.9%;规模工业产销、利税分别增长25%以上。重点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30家重点企业销售、利税占规模工业总量的60%以上。以“两区四园”及“环城经济圈”建设为重点的园区开发整体推进。
  4、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1亿元,增长15.6%,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民资投入15.9亿元。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各类市场成交额27.2亿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5.4亿元,分别增长4%和16.1%。旅游业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5、外向型经济不断拓展。外资利用继续增加,新批外资项目40个,到帐外资5500万美元。对外贸易继续扩大,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6亿美元,森萨塔、阿斯塔、骏升科技等10家重点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70%以上。对外合作领域扩大,新派境外劳务860人次,实现境外投资项目零的突破。
  6、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规划布局逐步优化,先后完成台资工业园区用地布局规划,宝胜路两侧、城南片区、城北片区等控制性规划,以及供电、绿化、消防、防洪等专项规划。城市品位继续提升,旧城保护初见成效,房地产开发投入加大,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通过检查验收。
  7、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广转化先进科技成果80项,开发新产品150项。全面完成农村学校“四配套工程”,文体设施、卫生设施建设等工程顺利实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生态环保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民生工作不断加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宁杭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进程加快,为我县接受长三角经济圈辐射、产业梯度转移,参与分工协作提供新的机遇。“十一五”期间,省、市将继续规划、实施“沿江”开发、“沿河”开发战略,我县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园区建设及有机农业开发等将逐步融入省市规划布局,为加快我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
  1、发展条件。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淮江公路、丹宝明公路升级改造,淮扬铁路、安大公路、大运河水上高速,以及邻近的苏中机场的规划建设,将使我县公、铁、水等交通区位条件进一步提升。县城区及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使城乡面貌、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沿河”开发战略的规划实施,“两区四园”等载体建设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50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框架已经拉开,控制规划100平方公里的县城经济圈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以及各镇特色园区正在加快发展,为加速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产业基础。近几来,环路沿线优势逐渐凸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效应加大,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环路沿线各镇及县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32亿元,占全县总量的比重89.1%;三次产业均有较快发展,比例结构继续改善(24.2:47.7:32.1)。实现工业总产值231.57亿元,占全县89.1%;农村社会总产值227.73亿元, 占全县83.5%,其中农业总产值38.59亿元, 占80.8%(参见附表1)。
农业方面。沿线区镇耕地面积占全县的82.7%;农业增加值25.19亿元,占全县83%。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2007年)左右,占全县的90%以上;沿线有农业龙头企业省市级11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家,并初步形成一批特色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批发交易基地。
  工业方面。沿线地区通过园区载体建设和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批企业先后入驻园区并陆续投产,沿路工业主导产业逐步壮大,经济规模不断提升。2006年沿线各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31.57亿元,占全县总量的89.1%。一大批骨干企业已经具有较大规模,且发展势头强劲,其中宝胜集团产销突破80亿元。
服务业方面。沿路现代商业(含批发零售市场)、现代物流业、现代旅游业等发展势头良好。宝胜物流中心、宝应港口物流中心、宝应湖粮食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江苏正润生态园一期已建成,宝应湖湿地公园(省级,扬州市第二家)等一批旅游度假地和生态观光景点正在建设之中。
环保方面。宝应是首批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近年来,全社会环保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县级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及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生态县创建取得突破,建成了一批生态工程。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
尽管宝应沿线环路地区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面临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拥有跨越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发展基础,但同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的挑战。
一是基础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相对偏低。我县镇域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等重点经济指标与周边县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全县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阶段,多数镇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发展不够完善。2006年镇域工业开票销售过亿元的企业只有5家,2007年底10家。三是高效农业体量较小。高效农业基地相对分散且规模较小,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辐射带动不强,知名高效农产品品牌、有影响的专业性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多。
二是资源制约。重点是土地、人才、财力等制约。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招商项目落地及落地项目的金融支持。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依然偏少;本地劳动力存量有限,结构性矛盾突出,供求矛盾日益显现。财政收入不丰,特别是镇级财政保障能力不强,清还债务、保证运转、招商成本等压力较大,用于建设发展的资金更加紧缺。
三是平台制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不快。除县城集聚能力较强外,沿线11个镇中,绝大多数城镇人口不足1.5万人,城镇化率偏低。另一方面,园区发展不够均衡。环路沿线区域都规划建设了工业集中区,绝大部分建设时间较早,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产业;但仍有部分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进区项目数量不多,产业集聚度不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

  第三章 指导思想、开发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宝应”和“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致富百姓、做大财政两大主题,发挥沿线交通方便和资源特色优势,坚持高起点开发、有序性开发、保护性开发、联动开发和可持续开发,加快实施工业强县、城镇立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开放富县、生态建县六大战略,尽快形成环路沿线特色产业带、专业市场密集带、旅游观光带和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加速推进环路沿线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2、基本思路:充分把握发展新机遇,明确发展基本路径。路径上,坚持走“规划引领、产业集聚、园区支撑、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方式上,以片区、园区为抓手,由点到线,由线及面,沿路扩张,构筑沿路产业经济带。定位上,加快沿线工业主导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高效有机农业、农业产业化、生态观光旅游等五大增长极迅速崛起。重点上,以骨干道路为轴线,依据产业基础、城镇基础和交通条件,选择一批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重点集镇和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确定其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围绕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构筑沿路经济带,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聚集,培育壮大优势龙头企业,从而带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使沿线地区成为全县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和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节 开发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沿路产业带与实施城市化战略结合起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实现资源、环境等与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确保2012年、力争2011年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目标,结合“十一五”规划实施,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环路沿线产业发展实施规划。
(二)结合沿河,联动开发。积极策应沿河开发,努力争取省市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及省市专项,重点支持影响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产业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
(三)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根据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对本地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外作出合理安排,并列出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方向。建立县内临近镇域之间、宝应及临近县域之间、扬淮宿徐沿线各市之间的区域合作机制,在规划制定、项目实施、政策扶持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事关全局的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方面,应保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四)项目支撑,导向带动。强化项目支撑,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引导和投资拉动作用,及早编排未来3-5年,甚至5-10年重点建设项目,并加以重点实施,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近3-5年,我县将重点实施基础设施、生态农业、集群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六大发展工程、近400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入300亿元以上。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依据我县“十一五”规划和现有发展基础,按照“三年倍增、全面小康、五年跨越、十年翻三番”的要求,重点搞好沿线11个镇及开发区2010年发展规划,科学制定2015年、2020年远期目标。2007-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农村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2011—2015年、2016—2020年有关指标分别增长20%左右。

  1、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220亿元, 在2006年的基础上年均增长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8000元。
2015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30亿元、12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以上,分别占全县总量的92%、95%以上。
2、农村社会总产值:201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470亿元,占全县的85%左右。其中农业总产值56亿元,占全县的82%左右。
201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分别达1200亿元、100亿元;202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分别达3000亿元、175亿元。
3、全部工业产值: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倍增以上,力争冲刺60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比重达90%以上。
201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92%以;202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95%左右。
4、三次产业结构:2010年,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结构调整为16.8:50:33.2,二、三产业分别比2006年增加2.3个、1.1个百分点。
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4:54.7:34.9,二、三产业分别比2010年增加4.7个、1.7个百分点;2020年,分别再增2.9个、0.3个百分点。

  第四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空间布局
以界临沙(大金)公路、盐金公路为横线,以安大公路、老淮江公路为纵线,县境范围内构成“开”字型交通体系,我县县城、重点中心集镇、主要集镇基本上集中分布于沿线或邻近的边缘,县城经济圈、主要工业集中区,以及重点农产品生产区、加工区、批发交易市场等大致以公路沿线呈“开”字型分布格局。“十一五”期间,我县将重点打造“一圈、三沿”县域生产力布局。有关空间布局详见《宝应县县域环路沿线产业带规划》图表。
“一圈”即“县城经济圈”,为老淮江公路、盐金公路、京沪高公路交汇区域,主要包括开发区新区、意大利工业园、安宜工业园、耿耿工业园、台资工业园、城南工业园、城西工业园、黄塍工业园、迎浪工业园、汽配工业园等“一区九园”。按照我县生产力布局的主板块、开发开放的主战场、工业“三重”和新型产业的主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的目标来打造县城经济圈,对“一区九园”进行整体规划、联动开发、错位发展,通过二、三年努力,把这一区域打造成产业规模过500亿元,规模企业超400家,全县经济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优、发展活力最强的最大经济增长板块。
“三沿”就是沿安大公路产业带、沿淮江路(京沪高速、运河)产业带和沿宝应湖有机农业产业带。一是沿安大线产业带。主要包括西安丰、望直港、射阳湖、鲁垛、柳堡、夏集和邻近安大公路的广洋湖、小官庄等8个工业集中区及特色产业发展。二是沿淮江路(京沪高速、运河)产业带,主要涵盖夏集、范水和泾河三个镇的工业集中区和沿线的特色产业发展。三是沿宝应湖有机农业产业带,为有机农业发展的“基地”,将依托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宝应湖有机农业示范效应,以120平方公里的宝应湖农业开发区为核心,重点打造有机农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努力建成“生态优良、产品优质、风光优美”的“江苏绿谷”。

第二节 农业开发
立足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以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方向,以高效农业科研、生产、加工、流通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体系,拉长增粗产业链,加快开发“三沿”(沿安大路、沿淮江路、沿盐金路)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有机农业、荷藕两个产销5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建设有机食品、荷藕(水生蔬菜)、畜牧、林果、苗木、设施蔬菜、生态旅游等产业的产加销及检测基地33个、面积20万亩。建设高效农业园区100个,高效农业面积比重近期规划50%、远期80%。充分利用沿线丰富而优越的水面资源,重点发展宝应湖大闸蟹、仿野生中华鳖、地方特色小品种及小龙虾的养殖。力争2010年养殖面积55万亩、水产品总量15万吨;建设高效渔业面积22万亩,高效渔业面积比重近期规划60%、远期80%。总体布局为:  
安大线。突出有机四水、现代畜牧业。一是南部夏集、柳堡以生猪、肉禽规模养殖为重点,形成畜禽产业集中区。近期形成3亿元产销,远期形成5亿元产销的规模。二是中北部以有机藕、有机水稻为重点,形成广洋、射阳、安丰、望直、曹甸有机藕产业区;鲁垛、安丰、射阳有机米产业区。近期形成5亿元产销,远期形成10亿元产销的规模。三是以东荡水面为主体,形成西安丰、望直港、射阳湖、鲁垛、柳堡、夏集等镇水产养殖区,近期规划面积22.5万亩、远期规划面积24.6万亩。
淮江线。突出生态建设,建成有机食品产业区,配套建设有机食品交易中心、检测中心。近期规划面积2万亩、产销2亿元,远期规划4万亩、产销5亿元。
盐金线。突出蔬菜、花卉产业,建成高效设施农业、优质大闸蟹优势区域。安宜、山阳、望直港设施蔬菜,泾河设施西瓜近期建成面积2万亩、远期5万亩。安宜、山阳设施花卉近期建成面积4000亩、远期1万亩。山阳镇、安宜镇优质大闸蟹生产基地,近期规划5万亩、远期规划6万亩。
(一)沿安大路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
发挥安大公路交通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基础,建设现代畜牧、生态林果、有机农业、高效渔业四大产业体系。建设农林、畜牧生产基地15个,形成30万头生猪、800万只家禽、50万只肉兔的规模养殖,1万亩林果、1.5万亩旱地蔬菜规模种植,4.5万亩有机稻米、有机荷藕(水生蔬菜)的产业规模。建设高效渔业基地4个,形成水产养殖面积24.6万亩、水产品总量8.5万吨的养殖规模。
(1)畜禽养殖区。主要集中在夏集镇、柳堡镇、西安丰镇。积极推广畜禽新品种,逐年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坚持开发、扩大、利用、加工和种养结合,以种促养,近期发展300个畜禽规模化养殖户,增养生猪30万头,家禽800万只。
(2)水产养殖区。在西安丰、望直港、射阳湖、鲁垛、柳堡、夏集等镇,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配套建设优质水产苗种基地。近期目标:水产养殖面积22.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万吨;其中高效渔业12万亩、水产品总量6万吨(以养殖优质大闸蟹、中华鳖、龙虾及地方特色小品种为主)。远期目标:水产养殖面积24.6万亩、水产品总量8.5万吨,其中高效渔业15.6万亩、水产品总量6.5万吨。
(3)生态林果种植区。以生态林木、水果、蔬菜为重点,建设6个基地。
(4)有机农业种植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建设5个基地。

  (二)沿盐金路荷藕(水生蔬菜)产业带
主要分布在西安丰镇、射阳湖镇、望直港镇、安宜镇、山阳镇。发挥宝应“荷藕之乡”优势,推进荷藕及其它水生蔬菜生产和加工。科学开发运西宝应湖湿地和射阳湖温泉,建设射阳湖荷园和望直港荷藕示范园,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园区。稳步推进安宜、山阳两镇设施蔬菜和花卉苗木发展。力争水生蔬菜面积10万亩以上、花卉苗木面积1.5万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2万亩以上、大闸蟹养殖面积5万亩以上。
(1)水生蔬菜产业区。荷藕种植的重点区域为射阳湖、望直港、西安丰等镇,近期规划8万亩、远期规划10.6万亩;菱角为西安丰、山阳等镇,远期规划2.2万亩;芡实为山阳、望直港等镇,远期规划2万亩;水芹为西安丰等镇,远期规划1.2万亩。加快良种推广速度,力争良种的覆盖率达95%以上。加大对水生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资源整合,继续加快荷藕产业化进程。

  (2)生态观光旅游区。加强射阳湖镇、望直港镇、安宜镇、山阳镇沿盐金线公路绿化、生态防护林建设、形成绿色旅游走廊,并与县城旅游景点相呼应,重点建设东荡“望直荷园—水泗荷园—黄荡温泉—九龙口”一线和运西“正润园—森林湿地公园—水上餐厅---垂钓休闲”一线旅行景区。即:
扬州白鹿岛生态旅游区(正润生态园):建设有机农业、生态别墅、内湖休闲、沿湖风光、青少年素质教育、水上庆典、综合服务等七大功能区。重点建设万亩森林公园(四千亩森林、千亩梨园、千亩桃园、千亩葡萄园、千亩银杏园等)。
射阳湖镇黄荡温泉:建设水上度假、生态农庄、荷园观光、垂钓区、采莲区、、水上风光线、湿地植物观光区等。利用地热资源发展越冬种养殖基地5000亩。
射阳湖荷园:建成曲桥长廊、凉亭垂钓、鱼罾捕鱼、风车水车、天然泳池等景点和配套设施,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商务接待为一体的理想场所。
望直港荷园:建成集科技研发、荷藕生产、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现代科技示范园。
(3)花卉苗木集聚区。以安宜苗木园、山阳大叶圣兰生产基地为依托,重点建设2个基地。即:
安宜苗木园:围绕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重点建设安宜镇金玫瑰园、生态园扶郎花生产基地,打造新型高效花卉苗木集聚区。近期目标3000亩、远期规划10000亩。
山阳大叶圣兰生产基地:扩大基地规模,扩种新品种栽培,发展高效园林绿化苗木、花卉、乔灌木等精品苗木花卉基地。近期规划2000亩、远期发展5000亩。
(4)高效蔬菜种植区:大力引进发展蔬菜设施栽培、脱水、速冻、保鲜、贮藏、健康调料加工和物流配送,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种植以东(冬)瓜、西瓜、南瓜、北(白)瓜、苦瓜、甜瓜等瓜类蔬菜品种为主,重点建设西瓜、南瓜盆景区、特色西瓜观景区、瓜类蔬菜示范种植区、日光温室育苗房等,培育蔬菜育苗中心、新品种引进与示范中心、蔬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和千亩高效蔬菜产业园。

  (5)宝应湖大闸蟹养殖区:在沿盐金公路的山阳镇、安宜镇建设优质宝应湖大闸蟹生产基地,近期规划5万亩,远期规划6万亩。重点建设安宜有机蟹生产基地:分布于安宜镇渔场、金湖渔业村。近期规划面积2000亩,远期规划面积5000亩。
(三)沿淮江路有机农业产业带
发挥沿河的资源、生态优势,依托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宝应有机农业区建设,加快建设有机食品种植区、养殖区和生态观光区,发展立体循环农业和有机食品加工业,建成全国有机食品供应与示范基地。重点建设4万亩以上有机食品种植区,30万头生猪、300万只家禽生态养殖区,和有机食品交易中心、有机食品检测中心。
(1)有机食品种植区:在宝应沿运河西部,加快有机基地转换和有机食品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扩大有机产品市场,有机稻比重近期规划10%,远期规划20%左右。依托范水镇中宝德园有机农场,发展有机稻3万亩、有机蔬菜7000亩、有机梨3000亩。形成山阳、范水2个万亩有机稻示范基地和1个万亩有机果蔬基地。
(2)生态养殖区:在宝应运河西,重点依托兴泰农牧、瀛宝农牧、金鸡禽业等企业,形成生猪良种引繁中心、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基地和家禽养殖基地。近期养殖生猪20万头、家禽200万只,远期养殖生猪30万头、家禽300万只。
(3)有机食品物流区:建立有机食品交易中心、有机食品检测中心。有机食品交易中心规划用地为510亩,建设11万吨粮食储备库和年产6万吨大米、12万吨面粉生产线各一条,交易量20万吨粮食贸易区1个。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建成集有机食品以及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等多方面检测和有机认证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

  第三节 工业开发
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各类要素整合集聚,根据全县工业经济的区域特点和支柱、特色产业,围绕“一圈三沿”总体构想,强化规划引导,加快园区开发,促进产业集聚,打造区域工业板块和产业集聚地。(环路沿线工业产值发展目标参见附表9)
(一)县城经济圈工业板块。县城经济圈指县城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开发区、安宜镇、望直港镇、黄塍镇、山阳镇、泾河镇五镇一区,工业经济还包括县城内的部门工业。县城经济圈要按照“提升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明确各工业园区今后发展的产业定位:县开发区主要承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大型机械制造业项目;意大利工业园主要发展电工电器产业;宝胜材料工业园为新材料、环保设备的产业园区;望直港镇和耿耿工业园着重于车辆配件产业和玻璃水晶工艺产业;安宜工业园和城南工业园以轻工、纺织和一般机械加工业为发展重点;山阳镇及城西工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泾河镇及迎浪工业园为泵阀管道产业的集聚地。同时,鼓励、扶持目前尚在老城区内的工业企业按照产业类别“退城进园”,并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通过产业定位,促进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的产业集群。到2010年,力争建成500亿元的县城经济圈工业板块。

  (二)支柱及特色产业集群。全县确定“一主五特”重点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即电工电器支柱产业,食品加工、玻璃工艺、纺织服装、泵阀管道、新兴产业等特色产业。
电工电器产业。以宝胜集团为龙头,以普睿司曼、迅达电磁线、森萨塔、阿斯塔、菲达宝开公司等重点企业为骨干,以县城经济圈和柳堡、夏集为产业集聚地。电线电缆方面,重点发展高压和超高压交联电缆等,最终形成20亿元的产销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的高压电缆生产基地。电气控制设备方面,重点扩大变压器及控制柜的市场,产销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电器方面,森萨塔公司和电器厂继续引进热保护器生产线,形成系列化,建成全球最大系列热保护器生产基地。铜材方面,继续扩大铜加工量,全县铜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产销规模力争100亿元。到2010年,努力将电工电器产业打造成总规模30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100家的支柱板块。宝胜集团2008年总量确保过100亿元、向200亿元的目标迈进,迅达电磁线公司力争达20亿元,普睿司曼电缆有限公司、森萨塔公司等企业发展目标超10亿元。
玻璃(水晶)工艺产业。以县城经济圈、射阳湖镇、望直港镇、西安丰镇为重点,对沿路地区玻璃(水晶)工艺产业进行合理定位,西安丰镇打造水晶工艺品生产特色镇,射阳湖镇和望直港镇成为灯饰和玻璃制品特色镇,以安宜镇为代表的县城经济圈形成玻璃水晶生产集中区。强化产业招商,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产品品种和档次,做大玻璃水晶产业。力争到2010年,玻璃(水晶)工艺产业的总规模达5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数量达到70家以上。
纺织服装产业。以开发区、安宜镇、范水镇、山阳镇为重点,对纺织服装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效应。开发区依托布利杰针织公司,形成针织服装产业链;安宜镇扩大服装生产规模,创立自主服装品牌;山阳镇提高羽绒羊毛衫加工规模和产品档次,加大与国内大企业集团的联合;范水镇的纺纱织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力争到2010年,纺织服装产业的总规模达60亿元,规模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以上,其中,布利杰针织公司产销规模突破10亿元,银宝实业公司达5亿元以上。
泵阀管道产业。以开发区、安宜镇为发展重点,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改投入,发展泵阀、管件的上下游产业,接长产业链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育一批10亿元企业,打造泵阀管件产业基地,将泵阀管件产业做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力争到2010年,泵阀管道产业的总规模达3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数量达到40家以上,其中,兴洋管业公司产销力争突破10亿元,远洋管件公司5亿元以上。
食品加工产业。以安宜镇、山阳镇、射阳湖镇、望直港镇为发展重点,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和生态示范县、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品牌等优势,开发加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精制食品、水生动植物等产品。力争到2010年产业总规模突破75亿元,规模企业达40家以上,其中,永顺泰麦芽公司力争突破5亿元。重点抓好藕产品的深度开发,打响有机藕汁饮料品牌,力争2010年藕汁饮料产销规模1000万罐以上;扩大保健型白酒、高档白酒的生产能力,争创国家级名酒品牌;“双飞”牌麦芽继续扩大产销规模,力争形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
新兴产业。以开发区、意大利工业园、范水镇、安宜镇为发展重点,力争到2010年,新兴产业的产销总规模突破20亿元,规模企业20家以上,其中骏升科技、联德电子力争突破5亿元。以宝胜集团为龙头,发展数字传输器件,积极引进电脑闪存器、连接器系列产品等电脑器件生产企业,加大网络通信设备的生产及软件的研发。积极推进骏升科技公司三期工程的实施,努力打造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遥控器生产基地,引进线路板等配套企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等“三新产业”,围绕EMS公司复合金属材料、亚宝公司双轴定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赛尔达公司工程尼龙材料、韩国KEI集团LED光电、宏源照明公司LVD新光源等企业和产品,进一步拓展产品领域,提升产品层次,加快产业化进程。

  第四节 乡镇工业开发
按顺序排列,我县工业集中区主要有11家。分别是:
老淮江公路沿线(4家):范水工业集中区、安宜工业集中区、山阳工业集中区、泾河工业集中区;
盐金公路沿线(3家),望直港工业集中区、射阳湖工业集中区、黄塍工业集中区(安宜、山阳与淮江公路沿线交叉重复);
安大公路沿线(4家):西安丰工业集中区、鲁垛工业集中区、柳堡工业集中区、夏集工业集中区。
环路沿线11个镇工业集中区,力争2010年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2015年突破1300亿元,2020年突破3300亿元。 

  第五节 服务业开发
以沿河开发和招商引资为契机,根据宝应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城市定位,构筑服务业四大集聚区功能板块,即生态旅游板块、都市商贸板块、物流集散板块和综合服务板块。
(一)生态旅游板块
充分考虑与扬州大旅游进行衔接,将旅游景点纳入扬州线路,着力打造宝应“水乡之旅”,积极融入扬州旅游圈。重点打造全县“两区、一轴、一中心” 旅游景点格局:
1、宝应县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突出宝应,将其培育成为旅游体系结构的中心,把宝应城区建成旅游接待和集散中心。加强县城古城区历史遗存的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体现“古、文”特点,把城区历史遗存的人文景观变为旅游产品;做好文化古城旅游区保护与开发;适时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县)。
2、宝应水生态景观轴。以宝应京航大运河为水生态景观轴,包括扬州正润农业生态园、南水北调宝应站观光区以及运河文化带。展现正润农业生态园“依林傍水”的特点和宝应县运西生态核心区域的自然风光。开发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泵站-宝应站旅游观光工程,开发、完善沿线旅游景观带,形成互补联动的旅游景观体系。
3、柳堡水乡风情区。利用柳堡仁里荡的自然条件,以二妹子民兵班品牌、世界风车城和水乡景观为依托,连接南水北调宝应站观光区等,打造现代文明与生态观光结合的品牌风情区。
4、射阳湖生态度假区。以射阳的万亩荷塘、芦苇荡为主体,发展荷塘月色、水乡风情、采莲垂钓、观光度假等项目。开发温泉度假区,开辟以汉墓群为主的古迹游览区和以新四军兵工厂为主线的红色旅游区,并逐步配套完善服务设施。
(二)都市商贸板块
利用县城区的区位条件和服务业发展的良好优势,以老城区、开发区新区为主,规划、建设新城区,配套完善和提升老城区功能,重点规划建设和完善三大功能区域 :
1、亚细亚商贸金融区。位于苏中路两侧,西至运河路、东至邗沟路,南至南园路以南 、北至泰山路以北。以亚细亚商城为中心,苏果超市、商业广场、名店王朝、九九广场、大发商贸城 、各大银行及人民医院、中医院等构成集购物、餐饮、金融、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商贸金融中心区,远及宝丽莱广场、华联商厦、中大街等商贸小区。以此为基础,打造主城区商业中心。
2、白田路商贸科教区。位于白田路两侧,西至邗沟路、东至淮江路,南至南园路以南 、北至泰山路以北。以时代广场为中心,翔宇教育集团、安宜高级中学及其邻近的商贸、娱乐设施等,构成购物、休闲、科技服务及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商贸科教中心区。以此为基础,打造新城区商业中心。
3、开发区综合服务区。位于开发区宝应大道及邻近区域,西到淮江公路,东至京沪高 速公路及邻近地段,南至开发区新区边缘地段。以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及四星级宾馆等区域为中心,以及苏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苏中装饰装潢建材市场以及建设中的宝胜物流中心、亿丰国际商贸港、宝应汽车客运中心、规划建设的铁路客货站等,共同构建集批发贸易、现代物流及行政服务等为一体的城东综合服务中心。同时,重点打造4个专业市场:
(1)华东有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以苏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为依托,发挥专业市场在信息收集、品牌培育方面的作用,建成华东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市场和集散中心。
(2)苏中机电产品市场。以电工电器等机电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建成集产品展示、商品交易、仓储配送、信息管理、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
(3)苏中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以原物回公司为载体,建设若干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基地、规范化专业市场,建成综合性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4)苏中装饰装潢市场。立足改造扩建,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建成苏中一流的装饰装潢市场。
(三)物流集散板块
坚持以区域经济和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物流企业为主体,重点建设完善宝胜物流园区、宝应港物流园区、宝应湖粮食物流园区、亿丰国际商贸港四大物流园区:
1、宝胜物流园区。位于京沪高速公路内侧区域的综合性物流园区。主要提供货代、货物集散、货物中转、社会仓储、流通加工、商品交易和信息服务。服务层次近期为区域物流,远期为国际物流配套服务。
2、宝应港物流园区。位于宝应船闸以南(新建宝应港区)的综合性物流园区。主要提供公水联运、货物集散和中转、专业仓储和信息服务,同时作为能源物资和建筑材料的专业集散区。服务层次为区域物流。
3、宝应湖粮食物流园区。位于运河二桥东侧的专业性物流园区。主要提供公水联运、粮食集散和中转、专业仓储和信息服务。服务层次为区域性粮食物流。
4、亿丰国际商贸港。临近京沪高速公路宝应道口的综合性物流园区。主要为玻璃水晶、建筑材料批发交易等提供场地及配套服务。服务层次为区域物流。
(四)综合服务板块
重点加快建设生态居住区、公用服务设施:
生态型居住区。按节能省地、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打造以白田路为主轴线的生态 居住走廊,同时加快开发城南老城区居住集中区,改善老城区环境条件,改造提升桃园新村、泰山东村居住集中区,规划建设开发区城市河南片居住集中区。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妥善做好拆迁安置户的安置工作。与宝应县休闲旅游区的空间布局相配套,在西部宝应湖旅游区和东部射阳湖旅游区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生态人居区。适当建筑高档住宅和度假别墅,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
公用服务设施。进一步发展完善电信通讯、广播电视,建成统一的宽带区域信息网络,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信息服务业交叉和服务企业的发展。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城市公交和区域交通。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进程,带动各行业信息化发展。加强公众交换网,宽带传送网、全光纤接入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工程、电子政务工程、智能社区工程、社会保障工程,重点建设安宜电子城、苏中软件园、企业电子商务工程。

  第五章 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城镇建设
依据《宝应县城区总体规划》,县域高等级道路沿线11个城镇(含县城所在地安宜镇)的建设,突出宝应县城建设为核心,大力培育范水镇、射阳湖镇、柳堡镇、夏集镇等4个省、市重点镇,形成“一主四辅六点”的沿路城镇等级结构。主要目标是:至2010年,县域高等级道路沿线城镇人口约44万人,区域城镇化水平达58%,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城镇规划建设用地约48平方公里;至2020年,县域高等级道路沿线城镇人口约61.5万人,区域城镇化水平达68%以上,超过县域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城镇规划建设用地70平方公里。
突出城区建设。将县城定性为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工贸城市,着力打造“水文化、古文化、绿文化”城市名片。至2010年,规划人口达3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至2020年,规划人口达4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区发展为东移南扩北延西伸,以“一区九园”为主要载体,着力构建“县城经济圈”。
强化重点镇建设。以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为重点,加快重点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提升重点镇的辐射和集聚能力,推动城镇化的进程。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使范水镇镇区人口达到6万人以上;射阳湖镇、夏集镇、柳堡镇等3个镇镇区人口均达到2.5万人以上。其中力争使范水镇发展为小城市,进一步配套完善城镇功能,发挥县域南片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作用。(见附表11)
提升城镇综合功能。完善城镇功能布局,重点做好其内部功能分区、道路系统和集中居住区、工业集中区和商贸集散区的布局规划,通过规划严格控制城镇跨主要公路的发展,引导城镇健康有序建设,并为城镇的产业集聚、人口集聚预留好发展空间。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提高设施建设的品位和档次,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大力实施区域供水和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清洁河道、清洁家园、绿化美化环境,绿化城镇综合管理,建立综合执法队伍,着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强城镇吸引力和辐射能力。
强化城镇特色塑造。按照“田园村镇、工业园地、生态社区”的理念和“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切实保护、挖掘村镇的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等资源,特别对射阳湖镇、柳堡镇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充分发掘,进一步强化城镇的特色塑造。发挥各镇的特色产业优势,强化要素整合和资源集聚,依据各类园区,做大做强各镇特色产业。认真搞好城镇规划设计,努力塑造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环境优美、风情浓郁的新型“田园城镇”,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第二节 加快新农村建设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以“一调整、两改善、三提高”为着力点,以“三村”联创为抓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的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县域镇村布局规划,认真做好县域环路沿线近572个规划保留村庄编制工作,对规模较大、历史遗存丰厚的村庄和近期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点),以及一般规划保留村庄,分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和平面布局规划。着重解决如何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和彰显特色等问题,合理布局农民住宅,合理确定村庄建设和整治项目。

  稳步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通过政策和建设引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将县域环路沿线1841个零散的自然村庄逐步撤并调整到近572个规划村庄。通过先期的集中示范点的建设引导,至2010年前后启动30个左右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将新建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成为设施配套齐全、乡土气息浓厚、自然生态优良、生活环境幽雅的农村新社区。
大力开展农地整理和村庄整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加大农地整理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发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积极实施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工作,撤并零星分散的庄台,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水平。
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以实施“136”工程为抓手,突出“整乱治脏”,深入开展以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河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重点抓好“四清四改一绿”活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以营造特色为重点,在县城环路沿线选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和条件的村庄,实施村庄建设与改造,建设成为特色示范村庄。

  第六章 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交通建设
市域环路沿线产业带经过我县安大公路、盐金公路、淮江公路及界临沙公路。为了带动沿线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拟对安大公路、盐金公路、淮江公路及界临沙公路进行升级改造。
安大公路:全长40.5公里,途经夏集镇、柳堡镇、鲁垛镇、望直港镇、射阳湖镇、曹甸镇、西安丰镇。该路南起与高邮市临泽镇交界处,北与淮安市楚州区流均相连,现为土路,规划二级,2008年破土动工,计划2009年完工。
盐金公路:全长54公里,途经射阳湖镇、望直港镇、宝应县经济开发区、安宜镇、山阳镇。该路东与建湖县连接,西与金湖县相接,现为二级公路,规划一级,实施期限为2015年-2020年。
淮江公路:全长42公里,途经泾河镇、安宜镇、宝应县经济开发区、范水镇、夏集镇。该路北与淮安市楚州区施河相接壤,南与高邮市界首镇,现为二级,规划一级,2008年开始实施宝应县临城段,从2009年向南、北延伸建设,计划2009年完成。
界临沙公路:全长17.8公里(金宝南线东),穿越夏集镇。该路东与高邮市临泽镇相连,西与淮江公路相接,现为二级,规划一级,实施期限2013年—2018年。
淮扬铁路:全长约42公里,途经夏集镇、柳堡镇、鲁垛镇、望直港镇、黄塍镇、泾河镇等。该路南起与高邮市交界处,北与淮安市楚州区相连,力争“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并完工。
客运站:为了更好地服务沿线的经济发展,拟在安大公路、盐金公路、淮江公路、界临沙公路沿线建设客运站,夏集镇道口客运站,夏集镇、鲁垛镇、望直港镇、范水镇客运站,以及县长途汽车客运站。
宝应港口:拟在淮江公路西侧安宜镇三团建京杭大运河千吨级宝应港1座。

  第二节 水务建设
加快运东圩区治理。加大营沙河、宝射河、涧沟河等骨干引排河道疏浚整治的力度,逐年实施县域环线两侧病险圩口闸更新改造工程项目。加强防洪除涝规划和工程建设,拟每年新建15-20座排涝泵站和更新改造15座圩口闸。
加大水源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宝应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逐年整治总干支渠,维修改造引排水建筑物,以保证沿运地区工农业用水。

  大力改善农村水环境。继续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环线两侧每年疏浚农村河道土方不少于300万方,增加农村河道水体容量,树立生态河道理念,建立长效管护体制。
加快推进农村区域集中供水。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依据镇村规划,合理配置和调整农村供水布局,“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沿线乡镇区域供水,努力使沿线农民饮水达到安全标准。按照《扬州市市域环路产业带发展规划》的要求,重点解决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对环线两侧新建的工业集中区,一律实行集中供水,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着力保护地下水资源。

  第三节 能源电网建设
重点抓好煤、电、油、气、热等能源生产供应,确保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配套完善协鑫热电厂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开发利用黄荡地热资源;建设完善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点;配套建设管道煤气、天燃气、液化气泵站及输气管道;继续新建、扩容改造输变电站、供电线路,重点推进第二个220KV变电所、环城区110KV主网架建设;搞好宝应(徐州)拾屯煤矿生产和宝应(贵州)旭东煤矿建设。

  第四节 信息化建设
力争2010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总产值年均递增20%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50%以上。进一步完善邮政服务网络,建设射阳湖、范水、夏集、山阳、西安丰等5个二级邮区中心支局,建成综合性客户服务中心10处、电子化网点20处。重点建设六大工程:
苏中软件园工程。利用开发区的优势,采取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优秀IT人才和大学生到园区创业,逐步建成区域性的软件产业研发基地和软件产品生产基地。2010年,力争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进园企业过10家。
安宜电子城工程。在开发区行政中心附近建设安宜电子城,吸引省内外电子企业及新的投资项目,建成1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将安宜电子城建成信息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区域中心,与苏中软件园相呼应,辐射和带动区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工程。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框架,建设企业和消费者信用库及服务系统,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积极推进企业上网、网上交易,促进企业、个人电子商务规模化。
电子政务工程。完善政务信息网,"十一五"前期建设政务信息网二期工程,后期建设政务网三期工程,实现省、市、县与镇、村互联互通,全面建成政务信息网联网工程。
智能社区工程。推进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智能社区。应用信息技术增强社区户籍、市政、物业、治安、环境等管理和服务的效能。建立社区网上学校、网上教育、网上医疗咨询服务系统,加快发展社区网上文化娱乐业,推进发展家庭上网。
社会保障工程。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健全县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制度运作网络化,在养老、失业、医疗等领域实现高效便捷的服务。

  第七章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第一节 规划目标
2010年总目标: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全面提高,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开始修复,经济、环境、社会各项指标满足小康指标要求,全县环境质量良好。
2020年总目标:全县工业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城区和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小康社会和生态县的要求,初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规划实施后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产业带发展规划中关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内容,结合宝应县环境质量现状,该规划实施后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有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生活质量等。具体环境因子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土地资源、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人工绿地、国民经济、物质资源、农业、商业贸易、生活质量、人群健康等。预测产业带发展和相关设施建设,将不可避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但通过城市和乡镇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可减轻或消除负面影响。

  第三节 主要对策措施
1、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我县环路沿线11个集镇全部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其中:望直港、夏集、柳堡、鲁垛、射阳湖、范水、曹甸、泾河、西安丰、山阳等镇建设10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县城扩建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2.5万吨/日),县经济开发区和安宜镇生活污水全部接入仙荷污水处理厂处理。从而使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75%,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65%(参见附表14)。

  垃圾处理厂建设。根据乡镇垃圾“村镇转运、县城处理”的原则,2020年环路沿线的望直港、柳堡、鲁垛、射阳湖、范水、西安丰等5个集镇全部建成规模约20吨/日的垃圾处理场,县城建成300吨/日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安宜镇、开发区生活垃圾全部在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力争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5%以上。规划设置的相对集中的集镇垃圾处理场除满足本镇生活垃圾填埋的需要,基本可覆盖周边集镇。
2、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
环境容量控制。①环境空气容量:我县空气环境质量一直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加之近年来,协鑫热电联供项目的实施,通过拆除小型锅炉,实现集中供热,使我县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我县SO2仍有一定环境容量,但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加大,建筑扬尘增多,TSP年日均值浓度较高,基本没有环境容量。②水环境容量:规划区域内涉及到了我县县域范围内主要水体,由于城区污水截流管网没有全部到位,加之集镇污水处理厂未建成,沿线生产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导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环境容量有限。
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了确保大气和水环境全面达到或优于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根据市政府与我县签订的目标任务书,“十一五”期间我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须在2005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8.3%和15.6%,分别控制在6338吨、2718吨以内。到2020年,我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须在“十一五”末基础上分别削减10%和8.5%,
总量控制管理。进一步在重点行业、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淘汰落后生产力、实施环保工程,促进环境保护宏观控制。规范开发区和各类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扰民严重、污染物超标排放的工业项目实行治理、搬迁,新上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保证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使单位GDP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达到上级部门规划规定的要求。
强化环保和生态。对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安宜、望直港、夏集、柳堡、范水、山阳)、5个县级工业集中区(鲁垛、射阳湖、泾河、黄塍、西安丰),坚持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升种养业集约经营水平,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到2010年,“沿线产业带”所辖集镇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率达50%,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达3家,创建绿色园区1家以上,通过ISO14000环境论证企业20家。到2020年,各集镇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率达75%,全面开展循环经济,重点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论证率达20%。
加大环保投入。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和“谁投资、谁爱益”的原则,拓宽环保投资渠道,调动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切实按规划目标和工程项目的要求,将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科研等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监督执法经费、仪器设备购置运行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年度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大于2.5%。
3、重要生态保护区与管理
我县环路沿线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总面积为314.06公里,占规划国土面积22.4%。依法保护与管理禁止、限制开发区域,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在禁止开发区内禁止一切开发利用活动;限制开发区内在不影响主导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建设项目,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及建筑物组织清理,取缔所有排污口。严格控制水源二级保护区工业开发项目建设,并不得新建污染性工业项目,增设排污口。

  第八章 空间管制

  第一节 城镇用地
首先,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应优先考虑绿化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严格控制城镇建设规模。
其次,非农业建设用地内部优先安排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内涵挖潜为主,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二节 工业园区
各镇工业集中区空间管制措施,依据不同情况制定。

  
第三节 高效农业园区
高效农业园区主要集中发展无污染、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包括水生蔬菜、特经特粮、林果花卉、畜禽、优质稻米等,近期发展高效农业园区60个,发展面积10万亩。远期发展高效农业园区100个,发展面积20万亩。园区内不进行房地产、工业等开发建设,用于农业生产、加工、贸易的服务性建设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之比不大于5%。

  第四节 生态功能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为生态敏感性较强的地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支持和维护作用。首先,饮用水取水口上下游相应范围为禁止开发区,应予以绝对保护,禁止一切开发建设;其次,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水源保护区、有机食品基地等特殊产业区,以生态自然保护和恢复为主导,分层次进行开发:①保护和保存现有运西自然保护区和射阳湖湿地保护区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保护、保育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证南水北调清水通道的水质和河道的疏通;②在现有有机食品基地等特殊产业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有机农业园区,发展高效绿色的有机农产品;③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建设运西万亩森林公园,改善区域小环境。

  第九章 推进沿线开发的保障措施

  以规划为“龙头”,科学制定产业带发展规划,引导和推动产业带建设。切实加强环路沿线产业带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强势推进招商引资、资本运作,奋力推进大投入、大开发,走以路生财、以带生财的发展之路。
(一)强化规划引导。
广泛进行环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宣传,力争全社会了解规划、关心规划,自觉地参与规划实施和监督。将环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逐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部门、镇和开发区,强化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以年度计划执行来推动规划实施,以部门、镇目标任务的完成来保证总体规划的推进。同时,及时组织中期评估,重点评估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滚动修订建议,组织阶段性目标调整,确保长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组织协调。
沿线开发涉及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产业开发、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各地、县有关部门要对沿线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重要资源使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和协调管理。同时发挥专家决策咨询作用,加强对沿线开发重大项目、重大问题的咨询论证,提高开发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三)强化政策扶持。
沿线地区要用规划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向大企业集聚。县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和发展县域环路沿线的产业经济;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三大合作,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出台政策,开展组合招商,促进沿线乡镇工业向园区集中,实行产业集聚发展和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强对沿线规划建设的重点中心镇和居民集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集中居住。
(四)强化投入支撑。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沿线地区的有效信贷投入,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沿线地区要在充分用信贷资金、政府资金的同时,加大对外资、民资及其它各类社会资本的招引力度。同时按照“谁开发、谁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正常投资回报机制,广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沿线路、桥、水、电、气等重大基础设施,形成多元化的投入建设机制。
(五)强化产业集聚。
鼓励沿线企业与跨国公司、外资企业配套协作,加快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高度重视技术引进,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鼓励乡镇联动开发,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跨区开展产业配套与生产协作,延伸产业链。认真贯彻落实“四全”政策,鼓励沿线居民自主创业,支持个私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造、改组和改制;支持个私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与政府资本合作发展;支持发展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民营企业;在税收、用地、贷款贴息、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个私经济国民待遇。
(六)强化环境保障。
沿线地区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管理,充分发挥县政务服务中心、各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加强对县域环路沿线产业发展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服务和指导,形成城镇、村庄体系的合理布局。规范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和中介市场,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园区招商、外商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服务机构,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专业化的创业服务。

  
附件:《宝应县县域环路沿线产业带规划》

  1、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
2、“一圈三沿”布局规划图;
3、县城经济圈布局规划图;
4、城镇及工业布局规划图;
5、高效农业示范区布局规划图;
6、县域旅游布局规划图;
7、生态功能布局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