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天下”。粮食油料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油生产的安全事关社会安宁、政治稳定和国民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新世纪,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高度与政治高度十分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安全与持续稳定发展,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城乡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随着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镇化建设在不断推进,耕地在不断减少,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畜牧、水产养殖及加工等业发展迅速,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求矛盾日渐突出,粮食生产已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战略任务。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保护和利用好有限的耕地,充分发挥区位、自然、农业和科技等资源优势,合理制定我市2006-2010年粮油业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实施优势粮油生产区域化布局,有利于加速我市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突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做大做强特色粮油产业,发挥优势农产品和品牌的强力带动作用,建设一大批无公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面提升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特制定《永川市十一﹒五粮油业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
一、永川社会经济及粮油业生产概况
(一)自然资源
永川市位于重庆西部,长江上游北岸,幅员面积1575km2,地处成渝两大城市之间,是渝西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全市人口104万,农村人口80万,农村劳动力40余万,辖22个镇、街道办事处,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县级)。境内基础设施完善,网络健全,交通业运输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是渝西地区重要的粮(油)生产大县(市)之一。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性气候特点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早霜期短,夏热多伏旱,冬短少严寒,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1050mm,年日照1350h,无霜期长达317天;海拔286-1204米之间,90%的耕地地处海拔286-350米之间;地形上属典型的浅陵或低山区,土质肥沃,宜耕性广,适合发展多种优质、特色粮油生产和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水资源丰富。境内溪河众多,拥有大小水库189座,塘、堰8614口(处),有效蓄水量1.7亿m3,有较强的农业灌溉能力,有效保灌面积46.7万亩,占总耕地的58.4%。
永川粮油品种富有多样性。拥有农耕地近75万亩,其中田60万亩,旱坡地15万亩,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耕地复种率达190%;粮食种植面积110万亩左右,油料面积7-8万亩,且多熟连(轮)作。小春粮油作物有小麦、油菜、胡(豌)豆、春洋芋等;大春粮油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红苕、花生、大豆(含冬大豆)、红(绿)杂豆等;晚秋作物有再生稻、再生高粱、秋玉米、秋洋芋、秋大豆等
(二)永川粮油业生产现状
1、粮食:2004年全市粮食净播种面积109.33万亩,粮食总产48.66万吨,取得了多年来粮食恢复性增长。其中:小春粮食播栽面积20.13万亩、总产5.05万吨;大春粮食播栽面积89.2万亩,产量43.61万吨。分品种:水稻61.78万亩、产量32.6万;玉米9.91万亩、产量4.57万吨;红苕11.06万亩、产量5.38万吨。晚秋粮食以再生稻、再生高粱和秋马铃薯为主,面积33.5万亩,秋粮总产4.72万吨,其中再生稻20.34万亩,产再生稻谷1.52万吨。
2、油料:2004年全市油料播栽面积7.41万亩、产量9107吨。其中油菜籽6.23万亩、产量6788吨。
3、2004年全市粮食单位生产能力445.1公斤/亩,比2003年提高5.1公斤/亩,提高1.15%。
4、2004年全市人均粮食占有量481公斤,比2003年增加34公斤,增7.61%。
(三)永川粮油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粮油业生产紧紧围绕“优质、高产、高效”,大力实施产业结构和品质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促进粮油业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满足市场有效供给,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推进粮油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1、主要粮油作物生产面积基本稳定,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逐年提高
2004年全市实际粮食播(栽)总面积109.33万亩,比97年减少14.65万亩,减11.72%;比2003年增加7.3万亩,增6.15%。但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分别增加为28.5公斤/亩、5.1公斤/亩,呈逐年稳定增长势态。
2004年油料生产面积7.41万亩,比97年增加2.55万亩,增52.47%;比2003年增加0.42万亩,增6.01%。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分别增加12.5公斤/亩、3公斤/亩,稳定增长。
2、主要粮油品种结构日趋优质化,农产品商品率进一步提高
通过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先后引进优质高产良种100余个,尤其是再生力强的优质专用稻种、专用优质麦、黄籽油菜、优质高产玉米、酿酒杂交再生高粱及粮菜兼用加工型马铃薯等高产良种的引进、推广,为我市粮油业生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优质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专用麦、酿酒高粱优质率分别达到30%和70%;主要粮油产品商品率达40%以上,促进了我市粮油产业的快速发展。
3、粮油产业化和优质粮油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随着20万亩优质中稻及再生稻、10万亩优质饲料玉米、5万亩优质专用麦、5万亩优质黄籽油菜、3万亩优质酿酒杂交再生高粱、2万亩菜用优质马铃薯等一批优质粮油商品生产基地的相继建成,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粮油产业化发展进程。
4、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层出不穷,有力地保障了我市粮油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近五年全市农业系统累计推广粮油新成果、新技术60余项(次),尤其是农田保护性耕作栽培、水稻旱育抛秧、玉米地膜覆盖、测土平衡配方施肥、无公害优质中稻—再生稻保优高产栽培、油菜秋发高产栽培并增施硼肥、优质麦小窝疏株密植、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实施,为我市粮油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科技动力,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粮油业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粮油业发展后劲得到巩固与增强
全市农业科技人才750余人,22个镇(街)政府拥有农业科技人员300余名,农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信息网络平台业已建成,各级财政已开始实施种粮直补政策,以工支农、以工补农,增强了粮油业生产的发展后劲。
(四)我市粮油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种植比较效益低,对农业基础地位的意识淡漠,尤其是对粮油业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基础设施条件差,抗灾能力弱,粮油业生产水平受限。
3、城乡一体化,农村工业化,人口的增加,其它耗粮业的发展,加之耕地资源有限,加重了粮油业生产的负载能力。
4、各级财政和粮油生产者自身投入仍然不足,粮油业生产发展缺乏坚强的后劲。
5、粮油品种结构不尽合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等现象十分普遍;农产品产业化开发和区域规模化程度低,专业加工滞后,品牌缺乏带动效应,标准化生产和组织化程度仍较低,难于应对WTO的挑战。
6、农技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还比较脆弱,基层农技推广人力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新技术、新成果推广难度大,覆盖面不广。
7、部分种田农民科技意识不强,素质低,生产手段和生产能力差。
二、永川“十一五”粮油产业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
(一)发展定位
根据《永川市“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给合全市粮食(油)发展与供求的需要: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1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50万吨左右;油料逐步发展到12万亩,总产1.5万吨。力争通过两年努力使永川进入重庆市排名前十位的重点产粮大县(区、市);同时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把永川粮食总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稳定粮油产业占永川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二十的比重。保持永川粮油自给性生产,保证供求基本平衡。
(二)规划期限
1、2006-2010年;2020年远景展望。
(三)目标任务
1、粮食:2006—2010年粮食总产量从2004年的48.66万吨增加到2010年55万吨,年递增1万吨,平均递增2%左右;2011—2020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年粮食总产量55万吨。
2、油料:2006—2010年,油料面积从2005年的8.5万亩扩大到11.5万亩(其中油菜9.5万亩,花生2万亩),年均扩大0.6万亩,年增7.1%,油料总产量从9100吨提高到1.5万吨,年增加1180吨,年均增长13%;2011—2020年油料生产面积稳定在12万亩,总产量1.5万吨。
(四)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方针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重庆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和永川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突出粮油生产的基础产业作用,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增产增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紧扣重庆市“十百千万”行动计划,以实施“百万工程”为载体,以结构调整(品种、品质)为主线,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为手段,加快永川“15511”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步伐,构建优质、高产、高效的特色粮油产业基地;同时加快科技兴粮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提高粮油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用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市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切实做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调优品质、产业发展、增加效益”的粮油发展方针。
(四)工作重心
“稳水稻玉米,减小麦红苕,扩油菜杂粮”,大力推进粮油生产优质化、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着力建设一大批特色粮油商品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突出晚秋、冬闲田两大资源开发,扩大复种,保持粮食总量水平,做大做强粮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全面推进粮油产业提质增效。
三、永川粮油产业的区域布局规划与发展方向
(一)总体布局
根据永川各镇街的地理环境和温光水热资源优势,粮油业生产的总体布局是:南、中、北部和五条低山区建设成四个区域性特色粮油经济生产区;努力打造从南大街—双竹—五间—何埂—朱沱、双竹—仙龙—吉安的“人字形结构”10万亩标准化粮油核心示范区建设。
1、南部浅丘平坝区:朱沱、何埂、松既、仙龙、五间等南部镇街,重点发展无公害优质中稻、优质再生稻、优质酿酒再生高粱。
2、中部丘陵区:来苏、宝峰、吉安、双竹、临江、陈食、青峰、胜利路、中山路、南大街等中部镇街,重点发展无公害优质中稻、优质再生稻、优质饲料玉米、优质麦、优质油菜籽。
3、北部丘陵低山区:三教、板桥、大安、金龙、双石、红炉、永荣等北部镇街,重点发展无公害优质中稻、优质饲料玉米、优质油菜籽、优质麦、优质杂粮。
4、黄瓜山、阴山、云雾山、东岳山和箕山五条低山区:利用其立体生态气候特点,重点发展无公害高档优质稻、优质麦、优质杂粮。
(二)特色粮油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区域性布局)
1、优质中稻生产基地。朱沱、何埂、仙龙、五间、临江、双竹、来苏、陈食、大安、金龙、三教、板桥、青峰、双石、中山路、胜利路、南大街等17个镇街,在2005年20万亩的基础上, 2010年建成40万亩,2015年建成50万亩,远期2020年优质率达到95%以上;并逐步建成为无公害绿色优质稻或有机稻生产基地。
2、20万亩优质再生稻生产基地。朱沱、松既、何埂 、仙龙、五间、双竹、临江、陈食、来苏、青峰、南大街等11个南、中部镇街,再生稻蓄留面积稳定在20万亩,并在南部及中南部地区建成10万亩的优质再生稻高产生产区。
3、15万亩优质专用麦生产基地。三教、板桥、大安、金龙、双石、青峰、永荣、胜利路、中山路等9个中、北部镇街,在2005年5万亩的基础上,2010年10万亩,2015年以后建成15万亩。
4、10万亩优质高产玉米生产基地。朱沱、松既、何埂、仙龙、五间、吉安、临江、双竹、陈食、大安、金龙、板桥、三教、双石、永荣、青峰、来苏、中山路、胜利路、南大街等20个镇街,要求使用高蛋白、高淀粉、高赖氨酸或高含油的优质高产专用或加工)型玉米品种,2006年1万亩,2010年5万亩,2015年以后10万亩。
5、10万亩优质油菜籽生产基地。大安、金龙、三教、板桥、来苏、宝峰、胜利路、南大街、中山路、双石、永荣等11个中、北部镇街,2006年建成优质油菜7.5万亩,其中双低油菜0.5万亩;2010年达到9.5万亩,其中双低油菜5万亩;2015年以后稳定在10万亩,其中双低油菜8万亩;到2020年全市油菜最终被双低油菜品种所取缔。
6、3万亩优质酿酒杂交再生高粱生产基地。朱沱、何埂、松既、仙龙、五间、临江、双竹、陈食、宝峰、来苏等10个南、中部镇街,从2006年起稳定建成3万亩优质杂交再生高粱生产基地。
7、2万亩优质洋芋生产基地。青峰、板桥、胜利路、中山路、朱沱等5个城郊及乡村比较大的镇街,从2006年起稳定地建成2万亩地膜早市洋芋和稻草覆盖秋洋芋无公害化生产基地。
(三)主要粮油作物生产的主攻方向
1、水稻
水稻是我市最大宗的粮食作物,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0%,其主攻方向是优质高产、发展加工、创立品牌、增加效益。重点抓好优质中稻、优质再生稻和几条低山区的绿色优质高档精品稻三个层次的发展。
(1)优质中稻:永川全市境内22个镇(街)广大区域均适宜发展优质中稻生产,主推优质、高产兼顾的优良品种,在稳定和提高中稻单产、总产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和提高稻米品质,力争五年以内全部稻米品质达国际三级以上。
(2)、优质再生稻:永川常年蓄留面积达20万亩左右,尤其是朱沱、来苏、临江、仙龙、何埂、松既、五间等南、中部镇(街)更是再生稻的最佳适宜生产区域和高产区,发展再生稻生产意义十分重大(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5-8%)。随着再生稻高产典型的不断涌现,再生稻生产潜力还十分巨大,因此全市再生稻生产应主攻:保头季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大力引进、筛选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再生力强、抗逆性广、优质高产的再生稻专用型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措施的落实,促进再生稻生产再创新的辉煌。
( 3)、低山区绿色优质高档精品稻:境内黄瓜山、阴山、云雾山、东岳山和箕山等五条低山区,海拔在500-1200米之间,充分利用其立体生态气候特点和面源污染小的优势,重点发展绿色优质高档精品稻,以杂交优质稻为主,适当搭配种植高产的优质常规稻,努力提高产量和米品质量,达到国标二级以上,创立地方名品。
2、玉米
玉米是畜牧业、水产和食品加工业的主要原料,占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0%,面临缺口大、供应紧张的矛盾,其主攻方向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发展专用、提高效益。在城效和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区,大力发展早市、反季节鲜食玉米,其它区域以发展高淀粉饲用玉米及高油、高赖氨酸加工专用型玉米品种。
3、小麦
小麦产量仅占全市全年粮食产量的7-8%,虽然不是优势作物,但目前尚无效益更好的耕制作物替代,因此适当调减小麦生产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增加效益是其主攻方向。重点是推广应用重庆面包麦等优质强筋高产专用型品种,落实配套技术,提高单产和加工水平,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4、高粱
主攻方向是发展专用优质酿酒杂交再生高粱,扩大面积和生产规模,提高单产和增加总产,满足酿酒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5、薯类
(1)、红苕:红苕是重要的饲料用粮,占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的10-12%,对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因此其主攻方向是发展专用、提高单产、加工增值、开发特用,重点推广高淀粉类品种,适当发展蔓尖(叶)菜用、水果型和色素型特色品种,提高红苕加工增值。
(2)、马铃薯:主攻方向是繁殖推广应用抗病脱毒优质高产品种,大力发展地膜早市马铃薯和稻草覆盖秋马铃薯,提高单产,提高商品率,满足市场供给,解决城乡居民夏、秋“淡”菜供应。
6、油菜
油菜生产主要问题是优质高产品种覆盖率低,种植分散粗放,单、总产量较低,其主攻方向是改良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发展高油“双低”油菜品种,促进加工增值。
(四)粮食增产的着力点
1、提高水稻平衡增产能力。目前永川中稻平均单产为525公斤/亩左右,但镇(街)、村、社、户间水稻生产水平极不平衡,产量悬殊在50-150公斤/亩之间,实施标准化生产,努力消除区域界限,提高平衡增产潜力,将水稻平均产量提高到550公斤/亩,则水稻可望实现年增产能力1万吨左右。
2、狠攻旱粮特别是玉米的增产潜力。旱粮单产水平低,仅340公斤/亩左右,主要着力点在于大力提高玉米产量,由于播期迟,夹二行种植面积大,共生期长,常年因苗架差和受春、夏旱威胁导致产量极不稳定,只要抓住玉米,结合抓好小麦、红苕、豆类杂粮等其他作物品种,单位增产能力提高30-50公斤/亩不是问题,仅此一年可增加粮食产量1万吨以上。
3、增加复种,扩大“一年多熟多收”种植面积。实践证明在永川推行一年多熟的轮、间、套、混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扩大粮食生产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努力把目前复种指数由190%提高到230%的水平,粮食总产可望增加3万吨。
4、立足晚秋大做文章,特别是发展再生稻生产。晚秋生产潜力巨大,应作为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抓住抓牢,特别是发展再生稻生产,目前永川适宜再生稻蓄留面积25-30万亩,实际蓄留面积不足20万亩,平均单产75公斤/亩左右,若能将单产水平提高到120-150公斤/亩,同时再生高粱、秋玉米、秋苕、秋豆等多种晚秋作物一起上,晚秋粮食的增产潜力可挖掘1-1.5万吨。
总之,永川近期内粮食总产量还有6-6.5万吨的潜力可挖,若能实现这一目标,全市粮食总产可增长10-15%。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重视粮油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建设和发展粮油产业的重大意义认识,增强发展粮油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粮油生产极具基础性且具量大面广的复杂性,粮油生产既要面对市场经济的选择性,更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性职能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行政组织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大扶持和保护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切实做到以工支农、以工补农,保护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面提高全市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供需平衡,确保粮食安全。
2、建立严格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组织管理手段。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粮油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把科技兴粮战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建立严格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作配合,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积极参与粮油生产攻坚战,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确保科技兴粮战略取得实效。
(二)政策保障措施
1、强化基本农田管理,保护和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坚决落实《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依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保持耕地的动态平衡,切实把耕地的年均递减速率控制在0.35%(2500亩)以内,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特别是稻田要坚持用于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同时要正确处理建设用地、经济作物及其它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用地的关系,粮经比例要恰当、合理和协调,逐步到位,防止粮食生产在短期内急剧滑坡。珍惜有限的耕地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秋冬闲置耕地和自然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耕地的有效承载能力。
2、加强新时期农技服务体系和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增强技术部门的服务能力;同时加速粮油生产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强化科技推广手段,扩大技术覆盖率,提高和保护粮油产业的防灾、减灾和抗灾能力。
3、工商、农业、技监和公安等相关执法职能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和查处力度,净化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三)技术保障措施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严格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按照永川南北区域分制的特点,科学规划布局,狠抓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力争特色粮油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优质、高产、高效;改变粗放经营模式,实施集约化经营。
2、创新粮油生产技术,提高粮油生产能力
(1)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积极引进、试验、筛选、推广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优良品种,强化良种储备。
(2)推广和普及绿色粮油生产技术,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栽培,保护和提高耕地的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3)强化粮油新技术攻关,加速成果的转化应用,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微电子信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加速多学科、多专业复合型技术在粮油产业中的应用,尤其是水稻、高粱的再生技术,农田(土)秸杆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投入保障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科技兴粮措施的顺利实施。健全投入机制,健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和统一的“粮食发展专项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科技兴粮措施的顺利实施,促进粮油生产力的发展。
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在当前粮油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的情况下,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综合产出水平。
3、整合重庆永川两级的项目、资金、技术资源优势,集中力量,以临江河、来苏河、小安溪河等自然水系为依托,以上游水库、关门山水库、卫星湖水库等灌区为重点,重点打造优质中稻、再生稻等特色粮油产业基地建设。
(五)市场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1、强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广大粮农的生产积极性。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强化粮食流通市场监管,建立规范有力的粮食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粮食风险基金,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保护广大农民的种粮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2、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发展。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围绕特色粮油生产基地建设,搞好引导与服务,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多方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推动订单农业和产业化发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