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上海“曙光计划”实施15载 照亮人才起跑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27日
  专门资助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的上海“曙光计划”实施15载,为729人提供了科研启动资金,惠及自然科学项目519个,人文社科项目210个;在历年入选的“曙光学者”中,如今已有院士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9人…… 

  在绿色化学农药和有机氟化工领域,钱旭红教授的科研成果已跻身国际先进;如今担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的他,始终不忘给了他最初帮助的“曙光计划”:“这是为青年学者成长构建的‘化学反应堆’。”正忙于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攻关的上海大学教授任忠鸣则说:“‘曙光计划’是推动我研究的‘叶片’。” 

  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倡议、出资并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实施的“曙光计划”,专门资助40岁以下、有相当科研基础,但缺乏研究资金支持的高校青年教师。这项计划实施15载,已为729人雪中送炭;超过7800万元的资助,惠及自然科学领域研究项目519个,人文社科领域项目210个;在历年入选的“曙光学者”中,如今已有院士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人…… 

  1994年,而立之年的王如竹被上海交通大学破格聘为教授,当时科研经费少得可怜,而他幸运地成了上海第一批19位“曙光学者”之一,2003年又获跟踪资助。他感慨道,获“曙光计划”资助十多年,我做了一些别人做不了的事。他在国内率先对吸附式制冷循环及其应用展开系统研究,写出了国际上第一部《吸附式制冷》专著;他的吸附式空调系统业已工程化应用。王如竹课题组还在闵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集太阳能空调、地板辐射采暖、强化自然通风于一体的复合能量楼宇系统。 

  尽管“曙光计划”的人均资助额并不多,一般每个项目10万元出头一点,但它有效“助燃”了青年学者们的科研热情。许多“曙光学者”的科研项目,应发展所急,适社会所需。复旦大学武利民、周树学团队开发的透明玻璃隔热涂料、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纳米结构功能建筑涂料等,申请专利39件,已获授权25件,60%以上专利通过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让实现了产业化。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担任上海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先后完成了世博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整体设计、9项室外场地设计、6大场馆设计导则、1套“生态世博建设控制导则”及6项支撑科研课题等。 

  为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沈锋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组织起国内9个单位的肝癌临床研究力量,获准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仅有的两项临床课题之一——“肝癌综合治疗规范化和新策略的系统性研究”。这是这一领域迄今为止国际上最大规模的系列临床研究。 

  “曙光学者”的不少研究成果进入了世界前列。1996年入选“曙光计划”的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药理研究中心主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马兰教授,近年发现了β抑制因子的核信使功能和阿片类药物调控基因功能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提示了药物作用的新途径;还发现GRK等蛋白激酶在阿片受体信号传导及药物成瘾中的关键作用并阐明了其分子机制,被同行称为“具有革命性”的成果。她在《细胞》、《PNAS》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1000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同济大学教授陈义汉在心律失常发生机制、诊断、干预策略与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还先后发现5个心律失常致病基因。上海交通大学研究院曾凡一以哺乳动物生殖与发育中重编程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为核心,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分子机理,建立了体内研究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哺乳动物模型和同体克隆技术,在《自然》、《PNAS》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研究成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曙光学者”们还数次组成科技咨询团走访长三角,帮助各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东方广播电台,他们编播了长达半年的科普系列节目“智慧之光”;还参与了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等公益活动。 

  许多“曙光学者”谨记教书育人的天职,在教学岗位上一样出色。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陈信元教授,1992年至今为国际会计专业学生讲授《高级财务会计》,每周四节课,始终如一。他主持的《会计学》课程获得了“全国精品课程”称号,本人连续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4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