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至五年,区财政将投入近10亿元,用于各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这是记者昨天从嘉定区人才工作会议上获得的信息。根据规划,嘉定将投入3亿元,用于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投入50万元和100万元,分别用于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投入2亿元用于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投入4.5亿元,筹措30万平方米住房用于加强优秀人才住房保障。
与以往不同,此次人才工作的重点已从传统的人才队伍,向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转移。区委书记金建忠说,要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基础软件、文化信息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引进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特需的人才。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嘉定全区人才总量已由2005年的8.7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6万人,先后吸引外籍及海归人才1万多名,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2万多名,年均增长率30%以上。但嘉定又派人专门考察苏州、无锡等地的做法,寻找自身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不足。比如,在需要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业人才紧缺,人才储备不足;科技人员在高校、科研院所多,在企业创新一线少,人才结构分布与产业转型不匹配等。
针对这些情况,区政府在制订“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时更为有的放矢,确定了未来嘉定重点引进的四种人才:掌握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拥有较强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来嘉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城市规划、教育、卫生、农业、文化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高校中推动科研成果就地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
如何帮助高层次人才克服创业初期的“水土不服”?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基地建立“创业导师”制度,由企业家、投融资专家、市场营销专家和管理专家与创业企业签订辅导协议,为创业人才提供项目论证、决策参考等服务;同时推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投融资政策,探索采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法帮企业换取启动资金。基地还推出具有实效的中试基地扶持政策,将不同地域、不同科学领域的科研单位和人才联成“有机整体”,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
为了解除人才后顾之忧,此次嘉定区出台了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各项待遇的实施意见,制订了优秀人才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按市场价的一定比例优惠出售“人才保障房”,或者给优秀人才提供一定的住房补贴,形成“配售、配租、补贴”三位一体的优秀人才住房保障的“嘉定模式”。同时,还承诺对在本区注册创办企业的引进人才中的创业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创业资金,对引进人才创办的企业,在本区进行科研项目产业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经评估论证,可给予2年期最高200万元的信用贷款担保或2年期最高500万元贷款额度以内的贷款贴息,对引进人才回国后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国内研发项目,凡列入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的,区财政给予100万元配套资助等一系列鼓励机制。对创业人才团队、子女入学及配偶就业等问题,嘉定区也都做出了悉心的安排。
来源地址:http://www.sh.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4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