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玉龙县“十一五”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9/2010 11:10:00

  一、“十五”水利水电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我县修复水毁工程1088处,加高加固堤防工程94.1km,清淤疏竣河道120.6km,新建小型塘坝灌溉面积0.007万亩,年节水量1.601万m3,新增除涝面积1.9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98万亩,解决饮水困难2.37万人,共计投资3958.36万元(含群众集资)

  1、水源工程建设情况。先后完成了玉龙水库、玉湖水库、北高寨水库扩建、拉市隧洞震后整治、金沙江河谷提灌工程泵站部分、吉子水库除险加固和培良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项目。

  2、小流域治理工程。共完成治理面积50.21km2;基本农田治理4.14km2;坡改梯17亩;水保林113.83 km2;经济林41.04 km2;封禁治理188.86km2;保土耕作2.29km2;种草3.33 km2;土石方量70.52万m3;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02件;总投工54.12万个工日,完成投资146.2万元。

  3、防洪减灾工程。完成玉龙县县城的防洪工程—护城河的建设,投资3900万元。

  4、水电建设情况。十五”期间,先后实施三期农村电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完成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完成了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5、水利体制改革与创新。一是我县积极按照水利部的指导思想及省厅的要求,探索建立防洪、排涝、供水、节水、水污染治理一体化管理的新型水务管理体制,于2002年挂牌成立了玉龙县水务局;二是积极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三是积极实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水利投资来源多元化。 

  6、水资源保护体系及水利法规体系建设情况。1991--1996年期间,原丽江县水利电力局在县司法局、县法院、县公安局、县检察院等机关的配合协助下,先后起草制定了5个地方性法规文件,即《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水利工程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实施方法》、《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关于丽江县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的通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规定》、《关于震后水资源征收有关问题的通告》以上有关水资元保护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保护我县水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顺利开展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丽江撤地设市和区、县分设,以上法规已不够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和补充完善,从而建立一个符合玉龙县的有关水行政执法的健全的地方性法规体系。

  二、水利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利化程度低。玉龙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社会发育程度低,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加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水系网络不完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突出。

  2、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受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全县降雨量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人均占有量少。加上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水利工程建设严重滞后,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求。

  3、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194.3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0.56%。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66.89平方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6%。生态环境脆弱,多数水利设施因缺乏修复和管养资金,老化和水毁现象严重,失去了正常供、排水功能,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4、防洪形势严峻。我县境内的江河,防洪能力差,洪涝灾害十分频繁。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5、水环境变化呈恶化态势。近年来,随着我县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崛起,城市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增多,这些废水9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河、泉、湖库等水体,农村因农药、化肥用量的增加,更加剧了水资源污染。

  6、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现状

  我县河流分属于金沙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其中金沙江在我县境内有二十条较大的支流。集水面积在100--1000Km2的支流有陇巴河,新主河、金庄河、冲江河、漾弓江、黑白水河等河流。集水面积 50--100 Km2之间的支流有洛固河、后箐沟、格子河、星明河、大沟头河、太各河、腊汝河、南溪河共十条。集水总面积7016.6Km2占全县幅员面积94.5%。属澜沧江水系的九河、螳螂河、和源河三条,集水面积408.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5%。

  根据1983年水资源调查资料,经分析玉龙县年产水量21.296亿m3,径流深314.077mm,其中金沙江流域产水量28.04亿m3,占96%,澜沧江流域产水量1.11亿m3,占4%,全县各地径流深在100—600mm之间,径流系数为0.41,其分布特点是:

  1、山区大河谷及坝子小,西部高山及玉龙雪山为高值区,年径流深达500—600mm之间,金沙江河谷为低值区,仅100—200mm。

  2、河川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10月,冲江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05亿m3,其中5—10月径流量为3.47亿m3,占年径流量的85.68%,其余只有0.58亿m3,仅占14.3%。

  3、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分为多水年、平水年、少水年。我县河流切割较深,金沙江三面切割形成最低侵蚀基准面,大部分地下水由河道天然露头渲泄,且以泉水为主要排泄方式。因此河川径流实际包括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我县浅层地下水为拉市海径流区及三思河径流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0.80609亿m3,面积为621.3Km2(集水面积)。径流区内出露泉水点有17处,总出流量为1.66m3/s,年水量0.5亿m3,其中三思河径流区出露泉水共有13处,出流量0.6 m3/s。据2000年抽查,地表水供水量10250万m3,地下水供水量4.84万m3,其它水源供水量9.85万m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我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河道比降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可开发利用程度高。具有发展农业灌溉和发展水电工业的优异条件,但由于山高坡陡,金沙江河流深切,水流排泄条件好,加之地形条件的限制,水量可调节性差,汛期降雨很快就流到金沙江去,因而水资源的现有可利用率比较低,只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5.5%,其中农业用水占全县可利用水资源量的91.4%。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匀,洪枯流量变化很大,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8%,由于历史上毁林开荒,致使森林资源的减少和水土流失的加重。

  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县境内拉市海径流区及三思河径流区内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以泉水出露为主要排泄方式。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和改善灌溉条件,其中生活取水4.16万m3。另外,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有些泉水出露点除了作为生活用水外,还被开发为旅游景观用水点,成为景观用水。如三思河径流区内的玉水山寨、姐妹湖、玉柱擎天等旅游景点,还有拉市海内开发的美泉虹尊鱼养殖基地和三思河径流区内玉柱擎天虹尊鱼养殖观赏地。

  2、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县境内地表水丰富,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其次也有部分高山冰雪融水,但可利用率比较低。拉市海径流区及三思河径流区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6592亿m3,平均年径流深406.7mm,其中拉市海径流区内的吉子水库作为我县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其总库容为1580万m3,主要用于灌溉拉市坝区2.53万亩农田,其下泄水量最终归入拉市海。拉市海的最大下泄流量为8 m3/s,年最大下泄水量为18185.32万m3,其下泄水量的85%作为古城景观水,经北干渠流至古城区水系中,从而使古城始终保持小桥流水人家。下泄水量则通过南干渠流入西干河及东界河中,成为农业灌溉用水,最终归入漾弓江。三思河径流区内平均泄流量为1.1m3/s,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用水及生活饮用水水源。三思河有效灌溉面积为1.737万亩,农业灌溉用水339.89万m3,生活饮用水则由自来水厂直接取用,作为城市生活用水水源。拉市海径流区及三思河径流区受诸多因素影响,其水资源利用在总体上还比较低。

  3、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县位于金沙江中上游,全县国土面积属金沙江流域的占95%,其余5%属澜沧江水系,金沙江流经我县境内364公里,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开发价值较高,根据2002年4月,通过国家审查的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规划报告中,在玉龙县境内的有上虎跳电站、下虎跳电站、梨园电站、阿海电站四个大型梯级水电工程,总装机规模1150万kw;除金沙江水能资源外,全县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河流众多,天然来水量充沛,落差大,十分有利于发展中小水电。据统计全县径流面积在50km2以上河段有19条,多年平均流量大于10 m3/S的河流有两条,全县中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7.1万kw,水力资源总的技术可开发量9.147万kw ,占理论蕴藏量的19.4%,目前已经开发1.436万kw,正在开发0.59万k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22.1%,全县水能资源开发程度偏低,可开发潜力较大。

  四、水资源需求长期态势

  (一)生活需水分析

  1、城市供水

  玉龙县县城人口:

  现状人口规模(2002年)  0.51万人

  近期人口规模(2005年)  1.5万人

  水源:规划区用水来自市政给水管网。由新扩建的自来水厂供水。新建自来水厂的供水量已达6万立方米/日,供水水压达0.4-0.6Mpa,向玉龙新县城及古城等其他地区供水,供水水质、水量、水压满足规划新县城的用水要求。

  用水量:规划区用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公建用水、工业用水及绿化浇洒用水等。

  用水人口按65000人计,人均最高日用水量标准取180升/人.日,生活用水量为11700 m3/日;

  公建用水按公建面积取用水量标准0.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日),规划片区公建面积为272.7公顷,其水量为5460m3/日;

  绿化用水量标准取1.0升/平方米.日,按50%的浇洒面积计,规划区绿化面积109公顷,绿化用水量545m3/日;

  浇洒道路和广场用水标准取0.5升/平方米.次,每日两次,按50%的浇洒面积计,规划区道路广场面积189.2公顷,浇洒用水量为946 m3/日;

  以上指标水量中包括了不可预见水量。

  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26470m3/日。

  消防水量由市政储备消防水量统一供给。

  2、农村供水

  在我县农村现有供水工程172处,受益人口6.43万人,日供水规模为1.418m3/日。全县平均人均耗水22升/日,年耗水量180万m3。在今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到2010年农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将达到60升和70升,则我县生活需水量将达到560万m3;到2020年生活需水总量将达到640万m3。

  (二)工业需水分析

  我县在南口新建的高新生物加工工业区主要以发展可观光的无污染生物技术一类工业为主,该区工业用水按工业面积取用水量标准0.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日),规划片区工业面积为156.20公顷,其水量为7810m3/日;

  (三)农业需水分析

  农业用水主要包括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用水和牲畜用水。2003年我县农业用水总量为13885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3080万m3,林渔用水300万m3,牲畜用水505万m3。

  2003年,P=75%频率对全县农田综合灌溉定额为304m3/亩。农田灌溉需水量13080万m3。预计随着节水措施的加强和节水型农作物推广,灌溉水利用系数逐步提高,未来我县灌溉定额将会逐步下降。预计2010年我县农田灌溉需水量达到17335万m3,比现状增加3450万m3,到2020年农田灌溉需水量预计达到20785万m3,比现状增加6900万m3。

  农业需水中林牧渔业用水量和牲畜用水将持续有所增加,全县林牧渔用水需水量预计2010年达到900万m3,到2020年达到2200万m3。牲畜用水需水量预计2010年达到1200万m3,到2020年达到2400万m3。

  (四)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需求

  在生态环境已引起世界瞩目的今天,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起了重视,特别是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县作为一个地处长江上游的山区县,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好我县境内的生物种类和植物群落,为此生存提供必需的水源也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承担着保护和修复长江下游的天然植被的需水要求。由于我县已处于建设之中,在未来的几年中,对林草植被建设用水也会有较大的需求。而且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愈加注重,我县在未来水平年中对生态环境需水量将有较大的增长。

  在水土保持治理,生态环境用水方面,坚持更加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重建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坚持树立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充分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我县水土保持治理用水将逐步向生态环境用水转变。我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金沙江和漾弓江,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境内的金沙江流域在冲沙、冲淤保港、保护河湖湿地等生态用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目标和任务

  到2010年,在完成“十五”计划基础上,新增蓄水库容7762万m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达到24.35万亩;有效灌溉程度达到70%;新增年供水560m3 以上,基本保障城镇和工业发展需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3平方公里;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建成城镇防洪体系;水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六、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实施的项目

  (一)饮水安全工程

  1、新建饮水解困工程。我县在“十一五”期间新建饮水解困工程150处,解决5.6万人饮水安全困难问题,工程主要分布在巨甸镇、塔城乡、九河乡、宝山乡、太安乡、石鼓镇等全县18个乡镇境内,主要解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超标问题、细菌学超标、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导致饮水不安全问题产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其他部分饮水十分困难人口的饮水问题。工程预计投资2280万元。

  2、改建饮水工程。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改建饮水工程60处,改善2.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工程主要分布在拉市乡、金庄乡、龙蟠乡、白沙乡、大具乡、石头乡、鲁乡、奉科乡等全县18个乡镇境内,主要改建已建供水工程中水质不达标等饮水安全不达标工程,工程投资588万元。

  (二)防洪减灾工程

  1、堤防工程。主要实施漾弓江东山河段建浆砌石堤防10km,投资1044万元;青龙河新建浆砌石堤防5km,投资444万元;冲江河沙庙村—高古段新建浆砌石堤防20km,投资702万元;高古—石鼓段建浆砌石堤防10km,投资1453万元;新主河古渡—巨甸新建浆砌石堤防10km,投资492万元;其它护堤新建浆砌石10km,投资419万元;“十一五”期间新建堤防65km,保护人口5.8人,保护耕地5.01万亩,保护范围40km2;

  2、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实施东山河清挖10km,青龙河清挖50km,投资70万元;冲江河治理沙庙至石鼓段,清挖15km,平均挖深0.5m,河宽30m,开挖土方22.5km3,截弯改直800m,投资330万元;新主河治理古渡至巨甸段,清挖5km,挖深1.1m,河宽11m,截弯改直120m,投资50万元;其它流域治理5km,截弯改直1km,投资80万元。

  (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文笔水库。文笔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的中型水库,该水库存在严重病害,2004年被鉴定为三类坝,而水库下游是玉龙县的主要经济区和人中聚居区,是玉龙县县城头上的一盆水,故水库一旦失事,将使下游4万人,4 万亩良田造成巨大损失,现拟定在2005-2006年对该水库作除险加固工作。工程预计投资1300万元;

  2、白汉场水库。白汉场水库位于玉龙县九河乡,总库容438万m3,是玉龙县九河乡境内农业灌溉的最大水源,有效灌溉面积7245亩。水库正常供水是该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水库坝体、坝基、输水隧洞等都存在严重病害,2004年被鉴定为三类坝,故对该水库除险加固势在必行,工程投资330万元,拟在200-200进行;

  3、小(二)型水库。玉龙县小(二)型列入省级防洪工程建设规划的共18件,总投资762.36万元。

  (四)治涝工程

  “十一五”期间新建黄山乡排涝沟40km,投资210万元,排涝面积7万亩。

  (五)水土保持工程

  在“十一五”期间对冲江河流域、新主河流域、金庄河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主要工程量:水保林4800亩,经果林2900亩,封禁治理255000亩,堤防工程量22.06万m3,投资8173万元

  (六)水源工程

  1、扩建拉市海水库。拉市海位于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境内,距丽江市中心仅8公里,1993年拉市引水隧洞工程贯通,拉市海承担着丽江坝和七河坝的部分农业灌溉和原丽江县的工业及城镇部分用水任务,随着玉龙新县城的建设,丽江城市规模逐年扩大,城市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增加,同时为响应国家退田还湖号召,保护高原湿地,拉市水库的扩建势在必行。拉市海扩容工程投资1.6748亿元,其中工程投资0.3368亿元,淹没处理1.3880亿元,扩大原蓄水容量至6932万m3,新建堤防长度0.9公里,加高加固长度0.78公里,新建泄洪隧洞,工期三年,(2003---2010年)。每年具有供水效应574万元,灌溉效益816万元,发电效益180万元,防洪效益260万元,其它效益71.5万元;

  2、新建文海水库。文海水库主要受益区是丽江坝,农业种植条件好具有圈套发展潜力的地区,但是由于缺乏骨干性水利工程,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文海水库水质好,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预计每年具有供效益0.14亿元,灌溉效益0.04亿元,发电效益0.045亿元。文海水库建设工程投资0.46亿元,总库容1400万m3,坝高16米,坝长752米,工期为三年,列入2006年拟建项目;

  3、新建杵峰水库。杵峰水库建设工程投资0.47亿元,总库容1250万m3,坝高35米,坝长85米,工期三年,列入2008年拟建项目。杵峰水库建成后将有效调节下游金庄河三级电站、四级站及三级站枯水期发电用水,每年增加发电量1880万kw.h,产生发电效益564万元;解决金庄乡农村人饮6050人;新增灌溉面积500亩;改善灌溉面积10500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金庄河的防洪功能。

  (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1、第一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修复工程。2005-2008年,完成玉龙、文海、海南三条小流域,建设期限三年,其中:玉龙小流域投资250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18Km2,文海小流域投资320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22Km2,海南小流域投资360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21 Km2;

  2、第二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修复工程。2007-2009年,完成海东、仁河、九河三条小流域,治理期限三年,其中:海东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 Km2,总投资源丰富380万元;仁河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 Km2,总投资410万元;九河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 Km2,总投资460万元;

  3、第三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修复工程。2008-2010年,完成奉科、黎明、石头三条小流域,治理期限三年,其中:奉科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 Km2,总投资源丰富480万元;黎明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 Km2,总投资420万元;石头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Km2,总投资390万元。

  (八)节水灌溉工程

  “十一五”期间,玉龙县要加大对以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的投入。

  1、白沙灌区。玉龙县白沙乡白沙灌区地处丽江坝北部,是丽江坝区主要水源地及地下水补给区,灌区面积近万亩,但是由于白沙乡境内多为砂砾土层,渠道建设未能完善,因此渠道渗漏严重,而且担负了丽江坝城区的部分城市用水的供水任务,致使农业用水严重不足,农田只能轮流耕作,大部分农田因此闲置荒废,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白沙境内主要渠道有三束河、哥吉河、开美河,“十一五”期间,将对这三条主要灌渠21.4Km进行三面光处理,预计投资300万左右;

  2、县内其它主要灌渠治理。玉龙县其它乡镇的主要灌渠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进行分段治理工程,逐步解决主灌渠的隐患问题及各乡镇灌区的渠道配套节水工程的逐步实施完善,提高各乡镇农业灌溉供水能力,促进各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

  (九)电力扶贫无电村通电工程

  “十一五”期间,结合电力扶贫无电村通电工程建设,集中解决8个乡,涉及39个村民小组,通电1090户解决通电人口4469人。



来源地址:http://lj.xxgk.yn.gov.cn/canton_model17/newsview.aspx?id=69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