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设一支适应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舟山市定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当前我区人才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我区人才工作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三个环节,积极构建海洋经济人才阵地,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全区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渐趋合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人才队伍总量持续增长。到2005年底,全区拥有各类人才24079人。其中党政人才229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253人;专业技术人才9507人;技能人才5354人;农渔村实用人才1673人。
人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全区人才队伍中拥有博士学历2人,硕士研究生32人,本科学历2319人,大专学历5439人,本科和大专学历人数分别比2001年末增长63.9%和5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287人,中级职称3380人,中高级职称人才数量比2001年末增长一倍。
人才集聚能力明显增强。集聚海洋经济人才已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绿色通道”正趋于畅通,人才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人才引进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集聚速度进一步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区引进各类人才近2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8人,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近200人。
人才工作政策不断完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规定。2002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2004年制定了《舟山市定海区2004-2007年人才工作实施意见》、《舟山市定海区优秀专业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等,逐步建立了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
围绕实现定海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十五”期间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利用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现象,主要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均、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不够健全等,这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快发展。
二、今后五年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区,打造海岛和谐社会,建设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目标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方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突出“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不断增强人才实力,激发人才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现人才队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努力打造一支与我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目标任务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选拔培养一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较强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方面有创新意识,能独立解决关键性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与定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着力打造一批农渔村勤劳致富带头人和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实用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和人才服务机制,优化人才的生活和创业环境。
1.人才总量目标。到2010年底,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6000人,年均增长近10%,人才拥有量力争达到全市平均偏上水平。其中,党政干部队伍数量略有增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1000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4000人,年均增长10%;技能人才增加到9000人左右,年均递增12%;农渔村实用人才数稳中有升。
2.人才质量目标。到2010年底,“三支队伍”(指: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力争从现有的44.5%提高到70%以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100人以上;人才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45周岁以下中青年人才比重明显提高。
3.人才培养目标。“十一五”期间,每年招考录用一批公务员充实党政人才队伍,逐年扩展企业经营人才队伍,每年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700人,每年培养、培训船舶修造、机械制造等紧缺技能型人才不少于600人,农渔村实用人才逐渐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类集聚。新增就业人员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人员的比例达到90%以上。
4.人才引进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区引进各类紧缺人才2500人,年平均引进500人。重点引进发展海洋经济尤其是临港产业所急需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其中中高级人才比例达到40%。
三、实现人才发展目标的对策与措施
(一)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1.加强人才培训的组织实施。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注重结合实际,制定党政干部队伍培训、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高级专家及学术带头人培训、高技能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计划,并做好各类教育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2.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运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与浙江海洋学院人才培养的合作优势,形成浙江海洋学院重点培养中高级人才、定海区培训中心培养初级人才、各成校培养农渔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专业学科建设,重点发展与我区主导产业相配套的专业,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3.加强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区优秀专业人才的评选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区优秀专业人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学习研修。
4.加强党政人才的培养。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从经常性的理论学习考核和实践锻炼两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党政人才提高综合素质的长效机制,形成积极进取、提升自我能力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奋发有为的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
5.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发。拓展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企业名师带徒”、“职业技能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等有效载体,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充分发挥现有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使各类从事基础性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提高技术等级,成为行业或单位的技术骨干。
6.加强农渔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进一步推广“暖人心、促发展”工程和农村“三培养”活动的成功经验,加强农渔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的培养和培训,促进一大批具有现代农渔业知识、适应农渔村发展需要的勤劳致富带头人和实用人才的快速成长。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1.畅通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低门槛”准入制度,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立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人事代理作用,逐步取消对户口、学历、专业、职称、年龄限制,消除人才流动政策性障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人才自由市场。
2.探索人才智力柔性引进办法。把引才和引智有机结合起来,尝试采用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定海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对拥有科学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掌握高新技术及紧缺专业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一人一策、特事特办”的原则,灵活有效地引进人才和智力。
3.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重点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引进适合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船舶设计与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管理、机械加工制造人才;引进有自主创新能力及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高级技能专业技术人才。
4.积极创新招才引智有效载体。重点做好区属高新企业同国内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搭建技术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展项目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实施大学生进社区计划,从2006年起,每年公开选拔一批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到2008年,全区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一名高校毕业生。
(三)完善人才使用机制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按照《浙江省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若干规定》精神,建立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扩大企事业单位收入内部分配自主权,确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原则。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分配办法。
2.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大评聘分离力度,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强化竞争意识,突出职称评审申报为经济、为基层、为主导产业服务力度。结合全区主导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大企业在职技术工人的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力度。积极做好广大农渔村转移劳动力和社会各类有培训鉴定意向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力争全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质的提高。
3.完善人才使用办法。加大公务员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从上到下体现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原则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体系,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选拔及考录办法,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技术工人岗位成长激励机制,推行首席工人、技术能手等制度。
4.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业绩考核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出台非公经济组织技能人才和农渔村实用人才价值测评标准。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争取形成党政人才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重在市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测评机制。坚持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逐步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四)构建人才配置机制
1.建立和培育人才市场。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创造条件培育人才市场要素,建设专业化、现代化的人才市场体系,把区人才市场建设成为一个既符合我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经济建设需要,又符合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经济规律;既有鲜明地区特色,又能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社会化配套服务的立足本区、辐射周边、面向全市的现代化、专业化的人才市场。
2.促进人才队伍合理布局。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宏观调控力度,指导人才资源在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产业间合理流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加强人才结构调整,分流富余人员,促进人才合理布局,优化人才结构。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才流动的开放性和有序性。
3.推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全面开展人事代理,完善人才辞职辞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打破人才单位所有,把“单位人才”变成“社会人才”。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建立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人才市场体系。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人才流动基本在人才市场实现。
4.加强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化建设。建立区级人才资源数据库,对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实行入库管理,实现各部门之间人才信息的共享。进一步加强人才网络建设,形成内容丰富、服务完善、面向社会的人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梳理现有人才政策,对不完善的加以修订,对行之有效的予以认真落实。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时研究制定人才开发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人才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促进人才队伍快速成长发展。
2.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加强人文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降低人才的居住和生活成本,对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尽力帮助解决,使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安心干事业。
3.创设宽松的创业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积极构建人才服务平台和发展载体,支持、帮助人才干成、干好事业,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四、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一)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区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认真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二)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宣传部门和各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围绕人才强区战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广泛宣传我区的人才政策,提高社会各界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要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树立优秀人才典型,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为我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建立保障督查机制。各部门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对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分阶段抓好落实。人才工作主管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建立人才工作督查机制、考核办法,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切实加强规划的实施性和操作性。
(四)加大人才开发投入。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和优秀人才奖励等,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同步增加人才工作经费。用人单位要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化投入的观念,不断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合理分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