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顺德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2/2010 20:49:00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和《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的精神,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和谐顺德,构筑结构优化、优质均衡、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指导全区和各镇(街道)2005~2010年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2001年顺德区委、区政府发出《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决定》,确定了2005年顺德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二是改革办学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优化结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五是进一步强化科研兴教工作;六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七是大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围绕上述目标,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确保了顺德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快速发展。
  2001--2005年,全区教育总投入61.0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27%,同比增长47.3%。五年来校舍建设投入12.11亿元,合计新建学校36所、扩(改)建学校103所,新增占地面积3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教育投入的有效增长,确保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各项指标按规划顺利完成。2005年统计全区“六率”为:入学率幼儿99.53%、小学100%、初中100%;各级学校年巩固率均达到100%;毕业率小学100%、初中99.84%、高中99.89%;升学率小学100%、初中97.41%、高中93.49%。教师工资待遇不断提高,收入逐年增长,2005年全区教师人均收入为小学36000元、初中40000元、高中48000元,与2000年平均增长了55%。全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初中升高中考试总分合格率和总分优秀率分别为70.85%、23.08%。全区人口素质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实现新的突破,2005年全区普通高考和高职类高考招生11481人,合计全年高等教育在校生38127人(含普通高校、自考、成人等),同龄人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5%,比2000年翻了一番。各项发展指标均超过“教育现代化”标准,2002年顺德成为首批广东省教育强市(区),2004年全区十个镇(街道)100%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在全省居于领先位置。
  二、顺德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确保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营造全员办教育的社会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提升教育的综合实力,为顺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体系。
  1.总体目标。
  顺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区教育资源充分优化,结构布局科学合理,教育种类齐全、体系完善、优质均衡。办学形式实现多元化,公民办教育协调规范,国际化合作日趋成熟。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全面迈入享受教育的时代。
  2.具体目标。
  ——大力发展托幼教育。2010年,全区托儿入托率70%以上,幼儿入幼率99.5%以上。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十二年基础教育。2010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
  ——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2010年,高中毕业考上大专以上人数达到15500人以上,其中普通类本科上线人数占考生人数的比例达5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
  ——教育质量全面提高。2010年,全区中小学德育考核优良率95%以上,违法率低于万分之一;小学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95%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90%以上,高中毕业会考全科合格率90%以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评定标准合格率98.5%以上。中小学技术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取得良好实效,各类学术竞赛获全国和省奖的学校数、学生数逐年增多。
  ——布局科学调整,资源充分优化。2010年,全区完成12班以下小学、18班以下初中的撤并改造,实现完全中学初、高中分离,推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高效益。
  ——打造名优学校,拓展优质资源。2010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建成规范化学校,完全中学100%建成省一级学校;职业技术学校100%建成省级以上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其中国家重点达9--10所;顺德一中、李兆基中学、郑裕彤中学、华侨中学创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推进3--4所镇(街道)完全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4所职业技术学校成为省级以上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广东省20所高职优秀院校之一,10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部成为“广东省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2010年,全区民办教育在发展模式与办学层次上有新突破,各镇(街道)在现有基础上再创办1--2所新型的民办学校,民办教育在校生占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的比例由现有的15%发展到20%以上,社会力量投资占全区教育总投资的比例由现在的12.5%提高到20%以上。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10年,全区教师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配置,教师学历百分百达标,形成学前和小学教师专科化,中学教师本科化,且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硕士学历占15%,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新入职教师具备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学历和学位结构体系。学校有一定比例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名家和骨干教师,造就一批新型、学者型的名师。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人才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保护、配置流动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信息化为平台,开展教学改革和试验,以研强校,以改促教,努力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重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场室和名牌专业。
  ——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大选派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的力度。探索与国外名校和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新路子,妥善解决外商子女和到顺德工作的外籍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加快社区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协调各职能部门,完善社区教育设施,提高社区教育的普及程度,形成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型社会。
  三、顺德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与任务
  “十一五”是顺德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增创新优势,开拓新局面、实现新发展”,是顺德教育的必然选择。配合建设和谐顺德的战略部署,顺德教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和谐、均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教育工程:
  (一)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程。
  1.坚持“一级规划、二级管理”的原则,配合城市化建设进程,科学制定优化整合方案,确保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2.结合学校改造的扫尾工作,推进全区60所薄弱学校的撤并整合,重点支持薄弱初中的发展与建设,建设现代化规范化校舍,实现中小学校舍的全面改貌。
  3.落实“以区为主”的办学投资体制,各级政府要安排好资金,全力推进。“十一五”期间,教育重点建设项目57个,计划总投资56.677亿元。区财政要解决22.89亿元,镇(街道)财政解决18.737亿元,吸纳社会建校资金需15.05亿元。而资源整合的扫尾工程,需投入建校资金5.39亿元,分三年推进,区财政补贴要解决8334万元,镇(街道)财政要解决4.56亿元。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办学责任,确保资源优化整合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民办教育促进工程。
  1.把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给予管理指导。根据不同阶段教育的情况,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托幼教育,初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重点发展优质民办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普通型民办学校,实现办学的多元化。
  2.落实鼓励民办教育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民办学校的招生纳入教育部门的招生规划;允许民办学校根据生均培养成本确定收费标准;对承担学区范围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给予补贴;民办学校和民办教师,享有与公办学校和公办教师的同等权利;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土地使用、金融信贷等优惠;允许投资办学者在合理收益中逐步回收办学成本;政府及职能部门发挥杠杆和导向作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设立“顺德区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表彰对民办教育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以及扶持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投资办学。
  3.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的规章制度,规范准入条件,完善财务审计、办学水平评估、招生广告备案制度,确保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三)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造诣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拓宽继续教育渠道,培养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
  2.深化人事制度,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合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长、教师聘任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促进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建立公民学校与民办学校教师有序流动机制,盘活教师资源。
  3.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建立教师申诉制度,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机制,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扩大实施校长年薪制的范围,加大推行骨干教师政府津贴力度,稳定教师队伍。
  (四)教育信息化工程。
  1.强化区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统筹管理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职能,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到2010年,全区95%以上的中小学建成校园网,80%以上的教室建成教学平台,完善顺德教育城域网,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2.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程度,规范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使用。加快中小学的计算机配备工作。中小学生与实际可用计算机比率7:1,专任教师人机比率达到1:1。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9岁以上的学生能正确使用电脑,10岁以上的学生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3.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管理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课时覆盖率达到85%以上,实现通信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数据电子化、资源数字化,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撑。
  4.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规范信息行为,净化网络信息,营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和谐教育建设工程。
  1.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章治校,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公民依法受教”的教育法治环境。
  2.加快教育招生考试改革,推进就近入学,努力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读书问题。推动教育硬件与软件建设的优质均衡,确保接受教育的公平。
  3.加大贫困助学力度,按照先欠发达镇(街道),后发达镇(街道);先农村,后城市;先困难家庭,后普通家庭的原则,逐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4.全方位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学校和安全部门的联系,完善安全教育工作的网络。规范安全教育工作管理,完善安全的设备、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顺德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党政发展教育的领导机制,为教育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健全政府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要对教育现代化建设负总责,解决财政投入、教师地位、校舍土地使用等问题,把履行发展教育责任纳入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各职能部门和办学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调动和协调各方力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确保教育管理责任全面落实。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多元投入体制,为教育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教育投入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每年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每年增长。
  鼓励和支持拓宽筹措教育经费的渠道,大力鼓励热心市民、社会团体、港澳台同胞捐资办学。支持职业技术学校开拓教育培训服务,科技开发转让等途径筹措教育经费。
  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建立审计监督机制,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全面投入的“三保”,即保工资、保运作、保发展。
  (三)加强教育督导和评估,为教育发展提供评价保障。
强化督政,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提升顺德教育的综合实力。深化督学,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设立中介性专业教育评估机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评估专家队伍,规范教育评估行为。
  (四)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的要求,加强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建立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德风尚。加大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力度,增加办学透明度。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来源地址:http://www.lrn.cn/basicdata/elseplan/200706/t20070606_64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