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三水区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2日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业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战略部署,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建立现代农业生态园区为先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为途径,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保障,大力发展现代化都市型生态农业,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业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把我区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农业园区经营体制创新源地,以及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和全国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具体指标为:

  (1)农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生产能力。到201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2.7亿元,年均递增4.5%;农民人均收入8700元,年均递增5%。

  (2)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到2010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万吨左右;蔬菜总产量为60万吨,肉类总产量为12.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为12.5万吨。

  (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0年,农田耕整机械化水平达到90%,机电排灌机械化水平达到60%。

  (4)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和改善。农田基本建设实现标准化,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占45%以上;森林覆盖率16%。

  (5)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重要的经营形式,参加农民专业协会或者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农户达15%。建立起功能齐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文化技术素质显著提高,80%以上的农业劳动力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掌握一门以上的农业技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二、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种植业

  1、粮食: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从三水的区位特点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方面考虑,保持粮食种植面积。“十一五”期末,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2万亩左右。

  2、蔬菜:“十一五”期末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左右,全面实行农业园区和基地化生产,形成大塘、迳口等相对集中的区域布局,满足周边大城市菜篮子的需要。

  3、花卉:“十一五”期末全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重点发展西南街道西部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基本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4、水果:“十一五”期末全区水果种植面积2万亩,发展以 迳口、大塘为中心的优质水果产业带,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

  (二)畜牧业

  肉猪、家禽上市量 “十一五”期末分别达到75万头、5000万只。基本实现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生产,规模场产出占总数的95%以上。规划期间争取全区增建种猪良种繁育场20个,种鸡繁育场5个,种鹅繁育场20个,种鸭繁育场15个,重点推广以“杜大长”三元杂种猪为主的瘦肉型猪,以“三水白鸭”为主的优质白鸭,以“粤黄鸡”为主的优质肉鸡。以“乌鬃鹅”为主的肉鹅繁养,全面实施品种改良措施,实现良种化生产,并推行禽畜区域性、主题化布局,在西南街道青岐片和芦苞镇西河片实行“猪?D鱼”,在大塘镇和芦苞镇东河片实行“鸭(鹅)?D鱼”,在大塘镇六和片和迳口区实行“林?D鸡”的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禽畜业整体质量。

  (三)水产业

  淡水养殖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其中,鱼塘面积14万亩。充分发挥本区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重点建设西南青岐、乐平南边和芦苞水产养殖基地,“十一五”期末通过无公害认证的水产基地面积达7万亩。积极引进、开发、推广水产名优新品种,如:斑点叉尾?t、美国红鱼、加洲鲈、胭脂鱼、淡水白鲳、中华鳖、长吻危,逐步提高优质鱼的养殖比例,2010年达到35%以上(按产量计)。不断完善渔牧立体养殖模式和探索江河网箱养殖,运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等技术,积极发展观赏鱼养殖,提高水产业的整体效益。

  (四)林业

  林业用地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林地绿化栽植率达95%以上,绿化率达85%以上。建设生态公益林和1-2个县级森林公园。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大力推进以营造阔叶混交林为主要内容的林相改造,基本完成全区9.6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改造任务;重点建设大南山生态公益林示范区1万亩、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示范、保护区范围;做好防护林、景观林的改造,并把改造重点转到山脚、主干道两旁和风景名胜区,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50公里,发挥防火屏障作用。

  (五)农业产业化与标准化

  以建设农业园区为基础,以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和流通业为突破口,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形成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绿色品牌,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结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实行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全区建设1-2家规模较大的蔬菜、水果加工企业和2-3家禽畜肉类、水产品类加工企业,并重点进行培育;争取到规划期末,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要有省、市级5-6家。“十一五”期间,在现有“范湖韭菜心” 注册商标的基础上新增发展三水白鸭、南边西瓜、大塘蔬菜、乌鬃鹅等5-7个名牌产品,争取到规划期末全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无公害化。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2007年全区全面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

  (六)生态旅游农业

  “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三水荷花世界、三水森林公园、侨鑫生态园、芦苞民俗组团和北部立体农业观光线路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青岐“三江并流”、迳口低山林地、芦苞涌两岸、六和大南山和荷花世界等观光农业基地,形成北部人字型板块和南部C字型板块两条旅游线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并以此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七)农业机械化

  以落实省人大农机建设议案为契机,以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为中心,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期间,重点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经济效益显著、适应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需要及大力发展工业型、城郊型、生态型农业所需的新机具、新技术,加速向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过渡。

  三、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措施

  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佛山市委、市政府“农村五十条”决定和相关配套文件,明确“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的目标,把我区农业发展水平推上一个新的水平。

  (一)加强领导,统筹考虑,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把农业农村工作置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局中进行考虑,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为指导,继续大力推进“三化”建设,集中力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氛围和环境,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切实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财政投入到位,坚持做到农业发展要有新思路、农村改革要有新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开创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二)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三水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各镇(街道)要因地制宜,立足市场,根据各自的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一镇一主业、一村一主品”的原则,大力发展主导产品,逐步开发主导产业。重点要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确立我区农业发展定位,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农产品覆盖率,抓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种植业方面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步减少粮食面积,扩大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和传统经济作物产品的生产和规模,引进名优新产品,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水产方面要大力发展优质高值鱼类,引进、推广优质、高值新品种,改造整治低产鱼塘、建设高标准鱼塘,推广多品种混养、鱼畜结合的养殖模式,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畜牧业方面要增加优质瘦肉型猪和优质家禽养殖,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三)加快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集约发展。

  根据《三水区农业产业和农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区政府《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实施意见》(三府[2004]105号文件附件之一),确定全区农业园区的总体布局,到2010年全区规划建设农业园区总面积7万亩;每个镇(街道)要结合本地的农业生产实际和产业结构特点,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在2010年以前各规划建设2-3个具本地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园区。农业园区要符合市、区的总体规划,市级农业园区建设总规模要求连片5000亩以上,首期建设面积要在3000亩以上;区级农业园区建设总规模要求连片3000亩以上,首期建设面积要在1500亩以上。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2005~2010年区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配套经市政府批准建设的农业园区和补贴经区政府批准建设的农业园区。各镇(街道、经济区)要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市级农业园区按照市、区、镇1:1:1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区级农业园区按照区、镇1:1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其中,区重点建设大塘镇农业现代化园区(市级)和迳口、青岐、南边农业园区,以此带动、辐射全区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要瞄准国内外先进又适宜我区资源条件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要重点建设和不断完善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镇(街道、经济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和机制。加快建立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引入技术力量,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工作。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建立起有效的推广机制,鼓励和引导农科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知识)型的企业和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科协和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要增加技术推广培训的投入,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班,加快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和政策法规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掌握、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国内、国际标准化接轨,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同时,认真落实《佛山市三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三府[2005]30号),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五)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是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三府[2004]105号附件之一),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经济实力和带动力强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联结千家万户进行产业化经营。要做好承接佛山、南海、顺德等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的转移,招商引资发展外来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企业,也是我区的薄弱环节。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龙头企业的重点给予扶持;要通过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出口创汇能力,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农产品增值;要努力创立优质品牌、绿色品牌,建立加工、销售与优势农产品生产一体化的联结机制,形成产业化生产、加工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农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搞活农产品销售流通。要加强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市场的信息和服务配套功能,继续发展和完善城乡集贸市场、连锁店等农产品零售市场,开拓农产品定单交易和网上交易。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争取到2010年,区要建成一批农产品综合市场,因地制宜并结合农业园区建设建立健全物流网络体系。同时,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将农产品进出口公司引入农业园区,不断扩大对港澳地区和国际市场的出口,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六)大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高标准连片整治鱼塘工作的决定》(三委发[2001]6号)和《关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三委发[2004]10号),针对目前我区大部分耕地还是中低产田,不同程度存在耕作条件差,农田基础设施老化、排灌不畅等问题,道路不相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区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的问题,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和整治低产鱼塘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做好组织协调、宣传发动、资金筹集、项目审查和工程验收工作。计划按照每年5-6万米的进度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规划期末,耕地基本实现排灌沟渠硬底化。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工业、生活及农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对耕地和水资源环境造成的污染,严格限制重污染型项目的上马,加大治理现有污染企业的执法力度。同时,加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要依法加强耕地的保护和建设,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确保生态、经济齐增长。进一步加强林政管理,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严格控制林转非建设用地,消除林权纠纷不稳定因素,维持林区稳定。继续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营造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七)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促进农业的发展

  要建立政府、农民、外资、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导的力度,带动社会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外资投资农业。市、镇财政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投入机制,配套制定相应的农业投入政策,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确保财政按省规定安排农业事业费和支农资金 12%?D15%比例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科研及技术、农业标准化和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等,积极争取区政府适当延长高标准连片整治鱼塘的政策和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延续到“十一五”期末,确保农业规划目标的实现,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八)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深化农村改革,是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生产关系,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确保农村稳定的重要措施。在深化农村改革中,要抓好以下几方面: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二要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的、规范的、严密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防止资产流失,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三要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实施电算化管理,加快农村管理信息化步伐,把农村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四要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错误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五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退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合作医疗等问题。六要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工作,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扶贫政策,重点加大对经济欠发达村、户的帮扶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办区府办《关于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的实施意见》(三委办发[2004]75号),力争早日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构筑和谐农村社会。

  (九)继续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营造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继续加强农业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执法队伍,切实做到依法治农,以规范农业行业和领域管理为重点,强化农业执法、林政、畜牧防疫检疫、渔政执法等工作,为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来源地址:http://www.ss.gov.cn/main/dwzw/fzgh/wngh/20071124280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