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期间工业发展情况
“十五”计划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实施以来,我区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实施外向带动、科技推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增创了体制、开放、产业、科技四大优势,不断提高了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
(一)工业经济保持有效增长
2005年,工业实现增加值497.1亿元,年均增长20.3%;完成工业总产值2019亿元,比2000年增长187.1%,年均递增23.5%,增长速度大大超出“十五”规划预定的目标。
(二)工业企业规模化发展
工业企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十五”时期新增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00余家,超10亿元企业6家,超100亿元企业3家,已有6个镇(街道)工业产值超100亿元。规模企业谋求跨越式增长布局,美的集团实现了企业的迅速扩张,在家电主业上先有与日本东芝开利合作的压缩机和空调制冷项目,再而收购了荣事达、华凌股份,强势进入洗衣机和做大冰箱领域,并形成了顺德、芜湖和武汉三大空调制造基地,产能跻身世界三强,还进入了汽车、房产和金融等新领域。科龙集团以国际营销策略抢占市场,其外销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50%,其产品凭借价格、质量和高技术含量销往全球75个国家及地区,吸引了通用电器、惠而浦、伊莱克斯和美泰克等国际名牌企业的批量采购。格兰仕作为世界微波炉的制造基地,品种多达2000多个,全球市场占有率近40%。通过在法国巴黎举办产品推介会,扩大产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微波炉、光波炉以自有品牌销往欧洲,空调也进入了欧洲市场的主流营销通道。
(三)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一方面在存量工业进行结构优化,“十五”计划明确了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目标,通过实施《顺德区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做大做强工业产业的工作意见》,在保持家电、家具等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电子通讯、机械装备、精细化工、医药保健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家用电器、电子通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医药保健、包装印刷、家具等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尤其以家电制造业发展迅猛,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家电生产名城,被誉为“家电王国”。以电子信息技术、新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产业化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工业化,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以八大支柱和特色产业为核心内容的工业结构调整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产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加紧落实。另一方面,以工业园为载体,发展新型工业,在增量上优化工业结构。顺德工业园区、容桂高新园区、杏坛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启动和整合力度加大,对我区的工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初步形成了高档家用电器、电子通信、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支柱行业,并引入和发展的汽配行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产业国际化水平提高
工业企业积极开展与国际企业合作,通过外资的引入,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十五”期间,共有542家民营企业获进出口经营资格,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之前的不到40家相比,是一巨大的历史性转变。2005年,出口总额8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5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9%,外贸出口是拉动我区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五)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目前,我区拥有6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40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和5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由于名牌效应有利于拓展和占领市场,我区充分利用名牌产品众多的优势,极大地带动了各个产业、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品质上新台阶。
(六)配套生产能力强
顺德工业的产业链比较完善,围绕主导产业和规模骨干企业,聚集了一大批配套中小企业,形成了一大批上下游集群产业,具有较强的配套生产能力。尤其是在众多知名家电企业的带动下,顺德家电配件业已成为家电零部件生产供应基地,从家电产品的“大脑”——计算机智能控制芯片到简单的五金配件,已形成了一整条规模庞大、品类齐全的家电配件产业链。据初步统计,顺德家电产品和配件产值之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七)企业研发能力增强
顺德企业十分注重技术开发,大多数企业建立了科研开发机构,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全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37家,企业技术开发机构350个;国家人事部分别在广东美的企业集团、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鸿昌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伟雄集团有限公司、申菱空调、科达机电、德美化工、华润涂料设立了9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占全省78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九分之一强。另外,全国工程界最高的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在顺德设立了中国工程院(顺德)院士活动中心,定期开展技术咨询活动,并与有关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合作,为全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八)存在问题
1.行业集中度过高
我区的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工业总量的61%,家电及其配件业总量占工业总量的50%多,这既是我区工业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最大的隐忧。其竞争最激烈,利润普遍低下,科技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弱化。过于依赖家电行业的局面有待改善。而通讯电子、光机电一体化、化工、医药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不足,形成工业发展的承接力和支撑力不强。
2.产品技术结构不合理
我区工业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制造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尚未形成行业规模。
3.反倾销威胁越来越大
家电产品出口价格持续走低,容易引起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近年来,顺德企业微波炉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出口量从2001年的589万台逐年增至2003年的1470万台,两年间增长了1.5倍;而出口均价却逐年快速下跌,由2001年的48.6美元/台降至37.4美元/台,两年间降幅达23%。入世后,外国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调查越来越多,我区涉及反倾销调查的案件不断发生,美国对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案也对我区家具企业带来一定影响。
4.企业发展面临资金、土地等资源瓶颈
大多数中小企业依赖自有资金创办,当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扩大规模时,靠企业自有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在融资渠道有限,主要是银行贷款,但大部分企业申请到的银行贷款也不多,无法解决的资金紧缺的问题。土地资源紧缺,目前,各镇(街道)工业用地比较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后劲。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顺德发展面临较大的优势,一是家电、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八大支柱行业升级转型加快,汽车配件和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初具规模,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高,政府职能规范清晰,调控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能力强;三是民间资本充裕,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四是基础设施、市政设施配套完善,投资环境良好;五是交通便利,随着珠三角区域性重点交通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顺德将成为珠三角交通枢纽之一;六是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稳定增长,国际产业转移持续进行,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等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一五”期间,亦存在困难和制约因素,一是目前顺德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家电等传统产业以及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的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滞后,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有待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力度不足,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顺德竞争优势有所弱化,尤其是昆山、江阴以及周边一些发达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增幅均超过顺德,对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构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三是土地供求矛盾突出,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仍将持续,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和熟练技工比较紧缺。
(二)指导思想
“十一五”工业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工业立区为导向,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做大做强企业、提升企业质素为重点,建立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经济的主要目标
坚持工业立区,做大做强工业产业。到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要达到4500亿元,年均增幅17.39%。
三、“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及对策
(一)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
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促进工业产业提升发展,重点扶持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业、机械装备模具汽配及家具制造业、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业等支柱行业,每个支柱行业重点扶持三家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形成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业并举”,超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梯度发展,工业重镇、产业强镇、行业名镇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降低经济发展风险,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措施
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市场、金融、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中小企业发展载体建设;鼓励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支持区级行业商会主办或承办服务于本地中小企业的专业展览会,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和申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拓宽直、间接融资渠道,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引进、培训、招聘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人才载体、公共人才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商会的服务功能。
(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推动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力度,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加快产业调整升级;着眼长远,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力促汽配、机械模具产业迅速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引入和发展电子通信行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充实现有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大力挖掘行业潜在资源,促成新的投资热点。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中级工业化进程,努力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大力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起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国际标准跟踪平台、技术标准研制平台和效率促进平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标准化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机结合。通过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由“顺德制造”向“顺德创造”转化。
(五)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
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创新,推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启动利用资本市场和扶持企业上市的工作,落实各项相关政策;推动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引导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产权置换等方式嫁接外资,使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有机结合,推动企业与国际经济接轨。
(六)推动民资和外资的投入,提升发展后劲
充分运用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推动产业结构增量调整,发挥招商引资对于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积极作用。一是大力吸引国际资本,嫁接国际先进技术,坚持引进与吸收相结合,走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创新、发展的路子,通过对接外资加强与国际品牌合作,增强自主品牌的生命力;二是对民营资本投资领域从姿态性开放转向实质性开放,激活民间投资,研究民间闲置资金向直接投资转化的可行性。
(七)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强化产业服务体系的核心研发环节,启动华南家电研究院、顺德机械装备及模具研发中心、嵌入式软件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顺德家用电器产业基地、国家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和省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产业核心研发区,建立新的技术创新合作体系,继续巩固和发展区、镇、企业三级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发展水平。
(八)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顺德民间资本雄厚,但土地资源稀缺,部分企业向外投资成为必然趋势。在鼓励企业扩大本地投资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以公司法人的名义向外投资,引导企业将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将品牌扩张与增加本地税收贡献相结合。强化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商务功能,为发展总部经济奠定基础。引导制造业的公司总部或营销服务中心向中心城区聚集。
(九)加大企业国际化步伐,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
推动工业企业与国际技术先进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推动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走出国门,利用好国际资源;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扩大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推进联合国采购基地建设工作;密切研究国际非关税壁垒设置及对策,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十)推行品牌战略
引导品牌战略向多行业、多领域渗透,着力打造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是进一步树立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加大顺德区域整体形象宣传力度,打造区域名片,提高顺德的国际知名度。在各镇已经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专业镇格局的基础上,争创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区域特色品牌和行业品牌。通过扶持各行业创办专业展览和集体联动参展,树立区域和行业对外的整体形象,扩大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加快“顺德家电”品牌注册和国际推广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