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成都市武侯区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十一五规划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1/2010 22:45:00

  为了贯彻落实《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2003-2010)》,进一步推进“科技强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成都市武侯区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我区科技、人才等区位优势,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一手抓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奋斗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促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产业的规模在全区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有显著提高,力争使我区成为全国科技强区。

  (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搞好技术创新的同时,要搞好体制创新工作。积极推进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的有效结合,切实落实“官产学研金”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依托以重点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主体的科研体系,不断强化社会化、网络化的技术服务和传播体系以及相应政策、法规、金融等支撑体系,以形成合理的布局和资源配置。

  (二)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和产业化。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围绕我区重点发展的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环保与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引进、培育、扶持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项目和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并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设备,为现代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经济增长从依靠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到201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达到100亿元,利税超过10亿元。

  (四)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到2010年,逐步培育形成一支包括法律、会计、投资策划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实现社会化、网络化的以科技政策、科技动态、科技企业、专家、项目申报、成果鉴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程中介服务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科技产业成为全区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是提高我区经济实力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十一五”期间,我区将重点扶持和发展四大高新技术产业。

  1、电子信息。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电脑配件为基础,以成都科技一条街为载体,加强系统设计及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电子实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相关产业。要抓好联想(成都)有限公司、成都神州数码有限公司、成都康特网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到2010年,培植10家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骨干企业。

  2、生物与医药。以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技术为支撑,以中成药、化学药保健品为基础,重点扶持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三勒浆药业集团四川华美制药有限公司等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并积极支持生物与医药创新机构的发展,形成科研开发的共性技术平台。到2010年,全区形成5-8家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

  3、环保与新材料。以三废治理、节能、节水、清洁排放技术为重点,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以发展品种、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为中心,重点发展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大力抓好成都东方凯特瑞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四川德美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府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君臣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到 2010年,形成5-8家技术、工艺、设备属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群。

  4、光机电一体化。以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化技术为支撑,改造机械设备,嫁接机电产品。重点支持成都市利君实业有限公司、成都九安自控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研究开发及合作。到2010年,形成5家技术含量高、效益好、优势明显的产业龙头。

  (二)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充分利用我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的技术转移中心,大力引进科技成果,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突出科技“自主创新、产业化”;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参与我区企业的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探索鼓励企业参与科研单位原创性研究、共享知识产权、优先就地转化的新机制;积极引导企业与国内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及其管理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地促使科技成果在我区的转化。到2010年,争取在我区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15项,省、市级科技计划50项,并全部实现转化。

  (三)加速推进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1、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武侯科技园是我区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也是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各街道和区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围绕我区重点发展的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着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同时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多元化投资的理念配套建设科技孵化楼和标准厂房,到2010年,全区要建成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使武侯科技园与国际接轨、与现代化接轨,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建设的新区、培养造就现代化企业管理人才和科技开发人才的基地。到2010年,力争把武侯科技园建成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的聚焦点、全区财政税收的支撑点、武侯形象的新亮点。

  2、其它基地建设。在加强以武侯科技园为龙头的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成都武侯高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都国际企业孵化器”、“四川咨询产业大厦”、“四川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及孵化、培育功能,使之成为我区初创型企业创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以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为主要载体,以加快建设为工作的着力点,在提高鞋业、家具等传统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同时,重点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应用,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培植5-10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居全国一流水平,拥有国内知名品牌的重点骨干企业。

  (五)不断繁荣信息产业专业市场

  要以科技一条街为载体,加快推进信息产业专业市场的建设。要把握住科技一条街被省委省政府纳入“西部硅谷”计划总体部署以及被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确定为数字娱乐体验交易中心的机会,办好“中国成都国际电脑节”及“成都国际数字娱乐周”,发挥科技一条街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在发展以电子信息应用为核心、以电脑为支柱、集科工贸于一体的专业市场的同时,还要发展包括软件及数字娱乐产品、数码产品、现代办公设备、现代通讯产品等为主的专业市场,以丰富专业市场的内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营造“科技强区”的良好环境

  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增强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科技产业发展工作真正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党政一把手要抓“第一生产力”,真正使科技产业发展成为实现区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的坚实基础。

  (二)切实制定科技产业发展的近期计划和分步实施规划,并纳入目标考核

  全区各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要加大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力度,制定科技工作年度和分步实施计划,真抓实干,拓宽科技产业发展空间,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目标管理部门要根据目标任务的要求,认真督查、实时监控。

  (三)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经费,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对科技的投入

  到2010年,区本级安排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要保持占区本级财政支出的1.2%以上,各街道办事处对科技的投入要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科技型企业对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投入要达到占销售收入的3%,高新技术企业对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投入要达到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充分发挥金融、投资机构的融资功能,积极利用国家、省、市科技风险基金;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科技资金的立项支持,对获得立项的项目和企业,按照国家级计划匹配30%、省市级计划匹配50%的比例进行配套,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四)制定和执行积极的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全心全意为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服务,要及时宣传和执行国家、省、市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要根据武侯区的特点,制定一系列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财政扶持政策;区政府将每两年颁布一次科学技术奖,对实施产业化的优秀项目和依靠科技进步,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

  (五)大力加强区内人才库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1、大力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储备。要围绕人才和项目的储备、引进,通过感情投入、资金资助等方式,切实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拥有项目、成果的专家学者的联系。从2006年开始全区每年引进带项目的高级人才10名。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养懂科技、懂生产、懂管理的人才,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社会机构的培训功能,造就和培养一支具有现代科技意识和经营理念的企业家队伍。2010年,培养高素质、懂管理的优秀企业家100名。

  3、建立一支适应我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队伍。以实现我区“1·1·1”工程(到2010年,全区要确保有100名高级、1000名中级、10000名初级的技术人才队伍)的奋斗目标,要重点加强民营企业科技人才的再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科技队伍。

  (六)加强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

   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利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普及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媒介,加大对科技知识、科技成果的宣传报导,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科学意识。



来源地址:http://www.chengdu.gov.cn/GovInfoOpens2/detail_allpurpose.jsp?id=bJU6wpnyHsVZcc3QtG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