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上海光源”解析“发烧分子”结构 有助于设计抗炎、退烧新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30日
  在人体中,有一类著名的“发烧分子”白介素-1。只要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它就会促使体温升高,直到炎症消退才退烧。可惜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无人解答它到底如何引起发烧,又如何适时退烧的。 

  8月30日凌晨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刊登了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王新泉教授的最新成果:利用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他和同事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解析出了白介素-1与其受体分子所组成的复合物的结构,同时还初步了解了这个“发烧分子”的工作流程。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白介素-1也不例外,无论是引发高烧还是退烧,它从不“单打独斗”。当细菌、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的生力军巨噬细胞就会穿过血管,奔赴“战场”,同时就大量分泌出白介素-1。此时,白介素-1会与自己的受体1结合,再拉上自己的受体辅助分子,共同在各处拉响警报——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把信息传递给别的“战友”一起投入“消炎大战”等等。不过,等战斗接近尾声时,白介素-1又会与另一种受体2结合,同样在受体辅助分子的帮助下,一起“鸣金收兵”。 

  王新泉教授告诉记者,白介素-1拉上两个“帮手”的做法,最终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元复合物结构,借助高强度的同步辐射光,终于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白介素-1受体1好像一个大大的问号,而白介素-1则像一个小球,嵌在“问号”的“大耳朵”里。两者结合之后,又把另一个“问号”——白介素-1受体辅助分子也拉过来,让它凹面对外,执行任务。 

  如此大费周章,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这一发现对人类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抗炎、退烧新药十分有用。杂志编辑如是评价:“这个发现找到了新的靶点,为寻找新的抗炎、退烧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3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