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画坛,与陈家泠、张桂铭并称为“三剑客”的杨正新,花样百出:从用右手画画到改用左手,从画花鸟到写山水、人体,年年有变化,其画“正新”。程十发曾说:“他掌握了传统,又不满足现状,像一支箭羽离弦向天空飞驰,好像射中了一朵彤云,散发出一束光芒。”这既说明杨正新勇于探索,又肯定了他的成就。他的山水、动物和人体作品,9月中旬将在上海中国画院展出。
杨正新的花鸟、静物画都是彩墨写意的,意象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画中的鱼和鸟则更抽象,尽力跳出前人提炼概括的成法,着意营造与众不同的图式,带有时尚的卡通趣味,也许这得益于他自由无拘、洒脱的气质。杨正新认为,画家越老,童心流露越是充分。画家看世界和一般人不一样,有独特的视角。如夏加尔的画中,人好像在空中飞,有一种梦的感觉;反之,如果没有趣味,只有绘画技法,画只能用精美来形容,但缺少大师气质。
画山水是近几年的事,杨正新说是因有感而写。他游历了三山五岳名山大川,穿越了意大利,凭吊了庞贝古城,有种想写的“真心情”,想画“胸中丘壑”、与生活有距离、远非真山实水的表象模拟的艺术山水。他的画虽然得自名山胜地的写生,丘壑布置延续传统,却大笔大墨,不取其质而取其势,“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简洁浑厚,磅礴而宁静,十足的大写意。他的丈二巨制《中华魂》,描绘“黄河在咆哮”的壮阔场景,那“咆哮”是地动山摇的震撼,如果没有气吞山河的笔力,无法成就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作。传统画以水墨为主,但现代审美趋向对色彩更敏感。杨正新以为,西方油画是色彩的诗,中国画是线的音乐,二者结合必定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因此,在近日的水墨山水画中,杨正新增添了青绿等颜色,营造了幽玄神秘、变幻莫测的混沌灵境。
花鸟也好,山水也罢,万变不离其宗。杨正新始终关注的是“线条”,追求一种有韵味、能表达自己心绪的线条。他说,中国的书法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蕴涵着表情和情感,绘画线条不仅使画中人物、山水有了骨架,也有了丰富的表情、内蕴和情感。他的山水画删繁就简,砍去了传统山水技法的枝枝蔓蔓,从自然形态中抽离出线条、墨块,用线条交代山体的结构走向,以钩为主,融入书法意味,寥寥数笔勾勒出巍巍山峦的劲挺耸立,随笔势带出皴点,一气呵成,充满功感。偶尔也采用较自由的淡墨方法,让画里有一种水分,有生命感。如《黄河》那幅画,似乎有水倾泻的感觉。
杨正新的人物画引人瞩目的是裸女。如果说他的山水画接近传统的简笔,那么他的裸女则更多引入西画,形象在写实与幻化之间。这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作?杨正新回答:非也,这只能算练笔加创作,画家不常常练笔,手也会生疏的。速写最能体现画家功力,中国画院定期组织画师写生,人体写生也是其中一个内容,这些就是他写生的“成绩”。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3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