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上海创新人才使用、引进、培养机制 “以用为本”建国际人才高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9/2010 09:14:35
  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33米层“低碳行动”展区,有一个特别的太阳能利用装置:数百块闪亮的镜片安装在金字塔形的支架上,借助巧妙设计,它们能始终把光反射聚焦于一个中心,最大限度地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再转化为电能。这个名为“模块定日阵”的聚焦光热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装置之一。这项专利成果属于上海引进人才、科学家项晓东领衔的益科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来,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在上海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中瓜熟蒂落,而引进像项晓东这样的人才,则成就了上海科技创新的一个强大推进器。记者昨天从市委组织部获悉,随着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上海近年来努力构建国际人才高地,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人才是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为了像磁石一样吸引、聚集人才,上海遵循“以用为本”理念,不断改革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环境。
  用人:让人才有职、有责、有权、有团队
  2004年以来,先后有7位“海外院长”接受了上海财经大学的聘用,他们被赋予人、财、物实权,且不需全年在国内服务——这打破了国内高校一直以来的聘用规则。上海财经大学还打破陈规,参照北美著名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对聘任的海外教师实行“常任轨”制度,并按照国际学术标准对他们进行考核、管理和使用。
  在人才与招聘方的双向选择中,决定性因素是人才有没有机会充分发挥。过去一些人不愿意来,怕的就是才能不被善用。如今为用对、用好人才,上海各方不断改革常规的用人机制,为人才开辟发挥才能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创造施展空间。随着用人方式的改变,非常规“举贤”已渐成常态。
  中国商飞公司是首批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单位,去年在张江高科技园建立设计研发中心,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一流的创业平台。公司对引进的海外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破格提拔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担任总设计师助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型号项目负责人、副总飞行师等重要职务,让他们有职、有责、有权、有团队,在最适合的岗位上施展才华。
  上海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释放的最大诚意,在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相投相融的“气场”。
  引进:抢速度,抢时机,提供“点对点”服务
  主动适应人才需求,上海的“创新”之举同样体现在引进环节:站在人才的角度考虑,争速度、争时机。
  早在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前夕,上海就已成立“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办公室”,在海外建了9个联络处,作为海外引才工作的窗口。据统计,从2003到2007年,全市共引进海外人才21944名,源源不断的海外人才引进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海外金融人才对上海的向往之情大增,上海也适时而动,利用各种机遇集聚人才。全球遭遇金融海啸冲击之后,上海分别在2008年、2009年两次组织招聘团,赴美国纽约、芝加哥,英国伦敦等国际金融城市招聘,共吸引了120多名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来沪工作,其中已有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是中央有关部委启动实施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为配合计划实施,上海动足脑筋。在市级层面,在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专项办公室,开展政策咨询、服务培训工作。同时对引进人才实施“点对点”服务,重点在人才落户、出入境、子女就读、医疗照顾等方面,设立服务专窗,将十几个职能部门提供的生活待遇政策在此“集中落地”,变“跑多家”为“走一家”。
  培训:满足人才发展需求,“比人才更懂人才”
  引进人才之后还要留住人才,要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也是为了上海的未来。
  从构建人才梯队着眼,上海正努力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建立“国家队”、“地方队”、“后备队”相互衔接的领军人才队伍;同时建立专业领域全覆盖、层次清晰、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对于新近回国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初级科研工作者,实施诸如“浦江人才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医苑新星计划”等培养计划,为人才独立开展科研和创业提供支持。
  要促进人才的发展,应有“比人才更懂人才”的超前思路。上海在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同时,十分重视对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培训,各用人单位纷纷从自家内部挖掘人才潜力,培养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
  近些年来,市金融工作党委一直有重点、有计划地选送有发展潜力的金融人才到海外学习、培训,5年来共组织近300人次到美国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培训;太保集团等企业每年选派业务骨干赴海外接受北美精算师、特许金融分析师等国际公认的高层次执业资质培训认证;在金融国际交流合作中,各金融机构选派人员赴国际著名金融企业培训,学习产品开发、风险管理、金融工程、信息技术等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上海证券交易所2009年与境外同行开展双向人员互派交流学习,共派出23名员工到6个国家的8家交易所培训。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3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