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日益开放,人们对物权关注与需求日趋多元化,政府如何适应这一新变化呢?小区物业管理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各类大大小小的矛盾不断增多又如何去化解?2007年,新华路街道通过深入调查,探索新路子,通过成立专业工作室的办法,缓解和化解物业管理中的各类矛盾,促进了社区稳定。
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蓉之林物业咨询工作室签订协议,为工作室提供办公场地、人员经费和业务指导;工作室则以第三方角色,免费为小区协调各类物业管理中出现的矛盾,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小区里出现物业矛盾、发生纠纷,业主们往往会去投诉,甚至诉诸法律。不过,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这些问题有一个新的解决途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组织“蓉之林”物业咨询工作室出面调解。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成立3年多来,共接待居民来访来电847次,协调处理群体性矛盾纠纷就有16起,开展各类人群的培训有23次,涉及1120人(次),被社区居民们称为“信得过的老娘舅”。
调解纠纷,蓉之林物业咨询工作室有着天然的优势:它既不是官方代表,也不与矛盾双方的利益相关,容易为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等各方所接受。而工作室运用专业法规知识和人性化的群众工作方式,也为大家所欢迎。
2007年工作室刚成立,就接到一桩棘手案例。一个小区业委会在换届中“难产”。工作室负责人上门了解后得知:在换届的当口,原业委会有人提出花几万元钱改造绿化,但是程序上有瑕疵;另外,居民们对选什么样的人当新一届业委会成员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觉得只要热心、没私心就有资格胜任,有的则提出要找高学历人士……问题虽然一大堆,但工作室负责人并没有退缩,找有关人员共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让大家了解业委会候选人标准、规范决定绿化改造的程序;又趁小区举办纳凉晚会之际,邀请被推荐的新一届业委会10多位候选人分别登台演讲“施政纲领”。最后,由全体业主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业主委员会。
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工作室从不“单打独斗”。在开展工作中,“蓉之林”主动依靠居民区党支部,建立起一支以党员和楼组骨干为核心的小区志愿者队伍,并邀请业主代表参与管理,让物业管理“亮”在阳光下。例如,一个小区在水管改造过程中,有居民对为什么请那家工程队来承包提出了疑问。工作室建议业委会书面答复居民,这位居民接着又提出了其他问题。对居民一而再、再而三提出异议,“蓉之林”的工作人员感到有业主关心参与是好事,立即向该小区业委会建议,动员小区业主共同来参与小区重大工程的决策和监督。于是,业委会聘请了有水暖工程专业知识背景的业主组成管理小组,共同参与小区水管改造工程。无论是材料的选择、封样,还是高层主管道的口径大小及走径等,都在大家的共同监管下。此外,业委会办公室还派专人值班,接待业主的来电来访。此举赢得了各方的认可,工程也因此得以顺利进行。
指导小区业委会的选举和运作;协调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之间发生的矛盾和纠纷;接受各居民区党组织的邀请,协助解决小区物业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开通服务热线,为居民提供专业咨询服务……这几年,“蓉之林”工作室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而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发现,许多矛盾是由于业主、业委会成员、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运作程序不了解、不熟悉,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边界不明晰引起的。于是,提前介入,开展各类培训成为工作室的又一项“重头戏”。这几天,虽说酷暑炎炎,但工作室负责人依旧忙着准备给社区居委干部、物业管理等人员开展培训、进行案例分析“预演”。听说此事后,其他区的居委会、小区也纷纷慕名而来,邀请“蓉之林”工作室也给他们上上课。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3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