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化组织日前正式将中国人研发的集装箱电子标签技术列为一项“准国际标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两年前中方代表第一次提交该提案时,曾遭拒绝。从最初碰壁到如今离正式国际标准仅差一步,中国“电子标签”是如何说服各方,夺得话语权的呢?
一把“电子锁”的革命
电子标签,就是给集装箱装上一把“电子锁”。
从外表看,电子标签就像一个小方盒子,装箱时用移动式读写设备往盒子里写入集装箱信息、货物信息和物流信息。集装箱在经过港区道口、码头桥吊时,信息会被自动读取,并显示在专用网站上,货主、船公司、港口方、政府监管部门都可以上网查询。如果集装箱中途被非法打开,网页还会立刻报警。
为何要给集装箱装“锁”?据项目负责人包起帆介绍,这是因为目前各行各业对提高物流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物流过程中集装箱自身不载有信息,其流向、流转和识别基本上还处于人工半人工状态,客户对物流信息掌控不对称。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不断发生偷渡、走私、失窃等犯罪行为,全球集装箱物流安全保障形势相当严峻。
因此,现代集装箱物流迫切需要一种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各种信息,并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实时在线监控。2005年,上海港开通了世界上首条装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航线,在该领域率先实现了突破,也实现了集装箱物流信息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根本变革。
被外国专家当“菜鸟”
掌握了标准制定,就等于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
在技术上获得突破的包起帆并没有过分欣喜,因为他知道技术是可以被复制的。于是,代表中国制定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国际标准,成为了“抓斗大王”新的目标。
然而,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非常严密的机构,制定一项国际标准又有相当复杂的程序和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国际标准制定委员会中都有一大批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代表着各个国家不同的利益群体,在讨论时各方力量相互制衡。这对从未在交通运输领域制定过国际标准的中国来说,是一项无比艰苦的工作。
2008年6月,由上海港起草的提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后代表中国提交至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按照规定,制定国际标准需要有该委员会一半成员国同意,并有5个以上国家愿意共同参与标准制定,而到了9月投票结果揭晓时,尽管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同意中国提案,但只有2个国家愿意共同参与,结果第一次提案失败了。包起帆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外国专家当时那倨傲的神情。“会议快结束了,才让我们上台介绍提案,结果很多专家根本就没有认真听。他们心里肯定把我们当作‘菜鸟’,认为我们来旁听他们的发言就足够了。”
现场会打动老外
包起帆没有就此死心,他决定要用事实征服老外。
2008年12月,包起帆和他的团队将委员会的全部专家请到上海,一连几天带着他们到外高桥码头考察,亲身感受电子标签的实际运用情况。这一招果真有效。望着一只只上了“保险”的集装箱,很多外国专家开始认真考虑中国的提案。
2009年2月,经过补充和修订,中国又提交了新的提案。这一次,ISO重新开启了“投票窗口”,要求全体成员对中国的新提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投票。5月10日,投票结果公布,包括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丹麦等在内的14个国家同意该提案,其中法国、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还表示愿意与中国一起参与标准的制定。5月27日—29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17次工作组会议上,中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获得通过,会议同时任命包起帆负责该标准的起草工作。
用认真征服严谨
成为了国际标准的起草者,并不意味着已经抓稳了“话筒”。
“记得第一次向委员会提交我们的草案,结果被外国专家批得体无完肤,几乎每句话老外都有意见,都要求修改。”全程参与电子标签研发工作的江霞如此回忆草案起草阶段的工作环境。事实上,这只是力量博弈的一个缩影。
老外想用“拖”字诀,延缓国际标准的制定步伐。怎么办?以严谨对严谨,以认真对认真,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包起帆想出的办法。自第一次会议后,包起帆每次开会都严格按照会议议程,要求所有专家在会上当场确定国际标准的修改意见,否则会议即使拖得再长也不结束。一开始,老外还很有兴趣与中方纠缠,提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一直说到口干舌燥,却发现中方代表依然很有耐心地进行探讨,而且一副不达成一致决不罢休的架势。久而久之,有些外国专家坚持不住了,更多的专家则被中方的诚意所打动,草案起草工作终于步入了“快车道”。
事实上,传统的国际标准制定过程十分漫长,一般一个国际标准从新提案提出到标准发布需要经历三至六年的时间。而这一次,ISO却主动建议中方先将电子标签技术作为国际公共规范发布,也就是成为“准国际标准”,同时对国际标准草案正式进行投票。
于是,中国电子标签仅用了3个月就成为国际规范。看到这一结果,美国Transcore公司副总裁夏耐柯先生惊叹道:这样的速度在ISO程序中几乎不可能,中国专家的精神太了不起了!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3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