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8月3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70位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入选专家带着家人,来到北戴河休假。他们中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专家;有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显著效益的创业专家……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这次邀请“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到北戴河休假,是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组织的一次重要活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时,更对他们寄予了殷切期望。
是荣誉更是激励
——“党和国家爱才、惜才之情,让人感动”
“我们没想到,欢迎晚宴结束后,不是我们送领导离开,而是领导把我们先送走。”虽然已经过去多日,但新奥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首席科学家甘中学仍难抑激动——
7月28日,北戴河国海宾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前来看望休假的专家及家属,与他们共进晚餐。晚宴结束之际,刘延东与李源潮等在餐厅出口处停住了脚步,请专家们先行离开,并一一与专家及家属握手告别。这样的礼遇,令许多专家感怀不已。
2008年以来,经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旨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预计用5到10年时间,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两年来,已分四批引进82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千人计划’实施近两年来,推动了新兴产业,提升了科研水平,带动了人才回流,促进了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环境建设,显示出良好的效应”“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更好地发挥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的作用”……
在与专家座谈时,习近平勉励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坚持报国为民的志气,在国家发展的宏图大业中找到位置、作出贡献;坚持不懈进取的勇气,克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奋勇拼搏、勇往直前;坚持勇攀高峰的锐气,以国际一流作为工作目标和奋斗方向,努力创造出一流业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由衷地说,“‘千人计划’使国家引进人才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是机遇更是使命
——“游子归乡,只为了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
在7月27日专家报到当天,中央组织部领导看望参加休假的“千人计划”入选专家代表。一名专家提出希望能在休假期间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得到在场专家一致认同。中央组织部有关领导当即表示将紧急协调、予以安排。
清凉怡人的北戴河,见证了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对党、对人民的一往情深,也见证了他们立志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
“很多朋友和同事对我回国不理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回国的动机再简单不过:游子归乡,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报答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现任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医学院副院长的施一公教授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辞职,也放弃了额外享受的5年共计1000万美元的研究资助。
施一公,曾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正教授。他道出了不少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共同的心声——“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
“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中央领导的铿锵话语,已化为政策与行动,给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提供了创新与创业的肥沃土壤——
在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燕文看来,正是国家的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才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让他能回来做那些在国外做不了的事情。
安徽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屹2008年回到家乡安徽池州创新创业。为了帮助他度过创业之初的艰难时期,当地政府为他免费提供办公用房和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
是责任更是动力
——“如果我们能提出对国家有价值的建议,休假就值了”
“对不起,我插一句”、“我还想再补充一点”……7月31日下午,20多位专家围坐一桌,开始了一场特殊的“精神会餐”。
为了让专家得到充分休息,这次北戴河休假活动总体以自由活动为主,只安排了两次外出参观活动。但生物医药与新能源等领域的专家却纷纷自发组织起沙龙、论坛等活动,交流行业内的最新信息,为国家新兴产业的战略发展出谋划策。
为了确保每位专家都有发言机会,会议组织者要求每位专家将发言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这让大家不由得都加快了语速。在讨论环节,专家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不时引来频频点头和阵阵掌声。
“这是一种智慧的碰撞,如果我们能在休假期间对国家的科研体制、战略产业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有助于国家发展,这次休假就值了。”30岁出头的青年归国创业者张雷直抒胸臆。
在许多专家们眼中,休假活动不仅是一个休息放松的机会,还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密切联系的平台——
餐厅里,只见生物专家、金融专家、光伏专家等纷纷围成一桌。基础科研,材料制造,终端产品……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仿佛聚成一条新兴产业的“产业链”。
专家们平日里都是极为珍惜时间的人。休假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但在他们的一生中,这几天的假期却又是那么难得而珍贵。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3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