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第三产业增速达18%,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2.6%提高到37%以上,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省发展改革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章,现予刊发,同时配发几篇经验材料,以飨读者。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提高发展水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省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服务业的较快发展。2008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服务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我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来新的契机。我们要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采取措施,促进我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
1、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等产业内部分离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是工业和服务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仍然包含在制造业等产业或者部门当中还没有外部化的非独立形态;另一种是已经从制造业等产业或者部门独立出来,实现外部化、市场化的服务业形态。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要大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2、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的日益深入,许多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呈现出“服务化”特征,经济重心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和突破口。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细化和深化专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均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正在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抢抓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加快我省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特点及优势
近年来,我省生产性服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发展速度加快。200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2255.52亿元,比上年提高346.92亿元,同比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占当年GDP增加值的32.9%。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008.94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31.4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4.7%。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服务业发展加快,增速达18%,占GDP比重的37%以上,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2、布局日趋合理。关中依靠其重要的战略区位和雄厚的科教实力,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良好基础。陕南和陕北依靠其资源禀赋,已经形成对农业服务业、能源化工基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充足需求。生产性服务业在我省已形成以关中为核心、陕南和陕北为两大辐射圈的布局。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快速起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的装备制造业服务平台、高新技术服务平台初具规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服务体系建设进展较快,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3、结构逐步优化。我省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业、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支撑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4、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我省城镇服务业完成投资269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完成投资744.95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投资的27.67%。今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投资1613.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提高1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研与技术服务等产业成为支撑投资规模增长的主要方向。
5、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省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780多家,参与服务外包管理的企业150多家,执行境外合同金额14450万美元,同比增长28%。西安市举办各类展览会111个,展会成交额765.9亿元,创造了64.38亿元的社会综合效益,会展业已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6、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级政府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招商引资,下大力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软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2009年我省重点建设项目中,骨干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项目34个,总投资4503.92亿元,年度投资494.57亿元;现代服务业及物流项目12个,总投资200.47亿元,年度投资32.37亿元。2009年重大前期项目中现代服务业及物流项目21个,总投资539.44亿元。
(二)问题及挑战
我省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相对较小。近两年来其占全省GDP的比重一直在35%左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40%的水平,更是低于北京、上海、广东等服务业发达地区。
二是内部结构亟需优化。我省服务业增加值中,传统服务业占比依然较高,现代服务业缺乏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生产性服务业增速缓慢。2008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9.95%,比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低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略有下降,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三是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总体竞争力不强。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进程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经营方式落后,产业集聚程度低。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的 《中国31个省区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报告》,将各省区市服务业的竞争力分为3个梯队,我省被列为第三梯队。
三、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目标
——抢抓机遇,扩大总量。“十二五”期间,我省服务业要抓住机遇、扩大总量,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的增速,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40%以上的目标。
——优化结构,提升地位。继续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培育大型龙头服务业企业,加强关中地区服务业的区域辐射作用,促进陕南、陕北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优化布局,加快发展。按照西咸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把西安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增长极,建设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以西安、咸阳为核心,支持宝鸡、铜川、渭南市尽快成为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次中心,形成资源共享、功能配套、相互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业、农村服务业等。陕北、陕南结合作为重要能源化工基地、水源保护地和生态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推动区域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科技信息服务、农业服务体系、环保及循环经济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业等,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二)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充分发挥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的作用,强化省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对外开放和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成果交流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2、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和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邮政和电信基础业务。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完善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电子商务认证服务系统。继续推进电子政务,整合网络资源,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运行效率。要按照陕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实施大物流、大交通战略,通过构建“物流网络和设施、物流公共信息、物流研发”三大平台,把我省早日建成全国承东启西、构通南北的重要物流集散地。关中地区要大力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产业园和宝鸡陈仓三大物流园区建设;陕北地区要加快建设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陕南地区要积极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建设绿色产品物流中心和一批交易市场。充分发挥西安作为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研究设立西安陆港型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内陆港口岸和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新格局。要加快资源整合和信息化进程,构建仓储、信息等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4、稳步发展现代金融业,增强金融实力。以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陕设立机构。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促使其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积极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鼓励金融制度和产品的创新,在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同时增加自身的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5、扶持发展农业服务业,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创新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缓慢等瓶颈问题,努力在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和市场化上实现突破发展。从良种服务、农资服务、农技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流通服务等方面着手,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优质服务。围绕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逐步实现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目标。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科技辐射作用,完善县乡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推广渭南市大荔县荔民农资销售(连锁)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农资服务“六统一”的连锁经营模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6、培育发展创意产业和服务外包业,拓展发展领域。以“创意设计”为重点,积极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等创意产业。顺应全球性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趋势,整合服务外包资源,以发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为重点,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骨干企业。依托西安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创业能力强、科技产业发达的ITO中心和拥有现代制造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的BPO中心。深化会展经济主体制度变革,实现公司化、规模化、分工化和新型组织化,提高主体创新能力、展品筹划策划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增强西安区域性会展中心的地位。
四、加快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提高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能够有效推动工业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加强组织和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作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产业规划协调,切实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扶助政策,加大在税费、财政、注册、土地、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支持企业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
(三)搞好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在全省树立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加速器,通过招商引资弥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突出科技创新,整合科技资源,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对成长性好的项目及时转入市场化开发,并建设孵化基地。
(四)促进兼并重组,推进集聚发展。改善产业配套条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兼并重组,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积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提高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五)实施项目带动,打造名牌产品。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政策机遇,建设一批带动力大、支撑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实力。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生产性服务业所需人才,构建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吸引和聘用国内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我省创业,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要针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