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企业 创新驱动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试点方案》要点摘编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需求,抓住上海世博会以及“后世博”的发展机遇,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本市日前制定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试点方案》,得到国家科技部的批复同意。《试点方案》具体内容涉及以下六方面:
培育500家创新型企业
聚焦国家战略任务需求和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到2012年,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上海市级创新型企业的总数达到500家。
开展上海市创新型企业评价命名。支持创新型企业实施“企业加速创新计划”,支持企业应用“专利地图”等工具,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九大重点领域中的优势企业以各种形式建立研发机构。优先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
增强国有企业创新动力。引导国有企业承担关系国家命脉的战略性技术创新任务。强化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创新绩效考核,对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负责人和重要技术骨干,可以延长任期。
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设立“创业苗圃”,提供“准创业”公共服务。建设科技创业孵化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加大政府资助力度。建立“创业导师”队伍,提高科技创业成功率。
支持企业“走出去”。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购并海外研发团队、品牌和技术型公司提供融资渠道和担保支持。支持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再创新。吸引外资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入驻。
构建6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根据国家战略任务需求,围绕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以行业龙头或骨干创新型企业为重要依托,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各类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及相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战略层面上有效结合,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到2012年,在大飞机、半导体照明、激光显示、电子标签、下一代广电网、新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抗体药物、医疗器械等领域构建6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动联盟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围绕九大领域技术创新的重大关键问题,逐步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共同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更好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
推动联盟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联盟单位间的知识产权及成果的保护、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的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共享。
推动联盟单位联合培养人才。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强联盟成员之间人员的交流互动,聘请高水平的海外专家与联盟开展合作研究。
推动联盟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选择九大领域中的若干优势领域,共同研究联盟创新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图。积极实施技术转移,加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建设和完善15个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围绕九大领域产业化对技术创新提出的服务需求,立足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通过优化布局、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到2012年,建设15个国家级及上海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优化研发基地布局。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强各类研发基地的统筹布局,明确其功能定位,科学评估、动态调整,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
深化应用型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对条件较好的应用型科研院所探索实施整建制改革,鼓励其围绕九大重点领域,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加速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
加强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整合。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探索建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奖励机制,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积极促进职工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鼓励企业技术人才赴高校、科研院所接受继续教育、参加研究工作,或兼职教学。
引导科研人员服务投身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研制创新产品。
强化人才的引进与激励。以实施“千人计划”为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吸引海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落实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技术入股等政策,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职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组织职工开展各类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
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融合
抓住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机遇,密切科技与金融互动,破解制约技术创新的投融资瓶颈,构建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价值实现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速提高技术创新效益。
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鼓励企业或私人资本投资“天使基金”。简化国有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和退出审核程序,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
鼓励股权投资发展。研究制定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研究拓宽外资股权投资企业的发展空间。
加强和改善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商业银行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信贷专营服务机构。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探索开展投贷结合的融资服务。
建设柜台交易市场。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以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人的非公开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柜台交易市场。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推进金融创新服务。研究制定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扶持政策,加快推广科技保险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发展担保机构。建立担保机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型城区
聚焦九大重点领域,以上海张江高新区的建设为重点,以杨浦创新型城区试点为突破,强化市区联动,加快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型城区。
创新上海张江高新区管理体制,提升创新能级。制定并执行张江高新区考核评估实施方案,引导和鼓励各分园错位发展,把张江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加快杨浦创新型城区建设试点。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的试点工作,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热土。
实施“创新热点”计划。支持企业间开展合作交流和购并重组,完善产业链,培育和壮大创新集群。加强市区联动,结合区县基础条件和优势资源,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
相关链接 何谓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2009年6月,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组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并出台了总体实施方案。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撑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
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实现调结构、上水平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行动。抓好这项工程,对于促进科学技术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背景
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81%,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我国有928万户注册企业,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与此同时,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这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
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核心是聚焦企业。工程将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在主体、要素、机制和服务四方面下工夫、见成效。
第一、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鲜明导向。
第二、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第三、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
第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
主要任务
未来两三年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将集中力量抓好三个“一批”,即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形成新的技术创新布局;建立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形成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支撑和服务系统;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还将纳入“十二五”科技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规划中。
阶段目标(2012年)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社会创新意识显著提升,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保持在70%左右。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百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45件,上海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32%左右。
▲高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提升,高技术产业产值11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增至30%左右。
战略目标(2020年)
▲上海的知识竞争力名列亚洲前列并进入世界先进地区第二集团,成为亚太地区的研发中心之一。
▲若干科技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知识密集产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29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