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三场专题报告会
7月23日,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三场上海“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报告会在科学会堂举行,报告会由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 现任上海市咨询行业协会会长张祥主讲。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出席会议,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亚培主持报告会。
以下是上海市咨询行业协会会长张祥的发言:
张祥:
非常高兴今天来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现代服务业。全球化、知识化与服务经济。
我首先用自己的经历来谈一下,马绍尔群岛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有1000多个岛,都是由火山喷发造成的。那里是农业经济为主,我80年代去的,主要是以渔业为主,我去的时候感觉就是一个农业社会,他这个社会是一个母系社会,跟我谈判的财政部长精神不太好,后来他的秘书告诉我,他昨天晚上睡在车里,因为他的夫人把他给休了。因为这里是母系社会。这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的社会。
典型的工业经济国家是德国。我是79年到德国去的,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是完全封闭的,而且是计划经济的。而德国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器人控制的设备很多,那个时候就感到很惊讶,每天汽车生产量超过2万辆。那个时候我们的红旗是用人工敲出来。而这里的生产效率已经非常高了,他是典型的工业经济社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
发展服务业,真正的时间在理论上探讨也就是20年多一些。研究发展比较快的也就是近十几年。为什么服务经济发展这么快呢,我想从美国纽约谈起。大家对纽约充满好奇。问我纽约是什么?我说纽约是一个服务业的海洋,他是一个不以产品为工作对象,每个人都以其他人为工作对象的相互服务的超级村庄,这就是一个服务业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下纽约的经济结构,纽约市政府并没有产业结构的数据,只有就业结构,但是大概的数据来说,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差不多的。美国的第一产业只有1.1%,第三产业则是77%,我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27个人,后来127个人,后来又到300多人,他的服务业发展很快。我们再看一下上海和北京,上海第三产业是59.4%,北京是75.8%,为什么上海比北京低,一方面是大的央企总部在北京,另一方面是有一些大的银行。从纽约的就业结构来看,大量的就业人数都是在卫生健康、金融行业、商业专业服务业。
所有的服务业,以往我们认为主要是餐饮业、旅游业、商店、娱乐业等等。实际上服务业的分类很宽,WHO有WHO的,美国有美国的,OECD有OECD的分法。这是传统的服务业,这些生产型服务业,我们称之为现代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它表述了一个服务业发展本质性的问题。这里有技术含量高的,也有普通的,特别是我最近经常碰到很多外国朋友,他说中国的文秘水平比较差,很多人都跟我这样讲过,文秘也是专业的服务业。还有金融,金融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我都不觉得过分。基辛格在1972年的时候就讲过,你有了食物就控制了人民,你有了石油就控制了国家,到08年他说,你控制了整个金融的话,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大国的博弈核心是在金融上,所以金融的重要性是很厉害的。因为美国的很多总统,像林肯也讲过这样的话,他说我前面有两个敌人,一个敌人是南方的,再有一个就是金融集团。纽约金融经营的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纽约的金融衍生工具成交量和外汇交易量都是世界第一的。华尔街是一堵墙,是在17世纪荷兰人建立的一堵墙,只有540米长,宽只有11米。这么小的区域容纳的量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特别是金融业的产出有700多亿美元,控制全球几十万亿的美元资产,所以尽管华尔街只有540米长,11米宽,但是华尔街后来一方面是一个地理的概念,另一方面变成了财富的象征,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在华尔街那么小的地方,他的保卫工作做的就非常好,美国总统保卫队就是美国财政部保卫的,说明了他的保卫力量之强大。美国有一个金库,有很多的房间,当清算结束之后,他把所有门打开,他车子推过去,然后就进行交易。他安全的保卫,不仅是保险门,保险锁,指纹什么的,他最根本的是抽真空的,无论是小偷还是大盗,都是无法生存的。比如说中国有很多的美国外债,看起来好象是老板,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中国的金融力量不强,使得中国非常的无奈,非常的被动,所以金融是很复杂的事情。
再看一下纽约的航运服务业。航班直达全球130多个城市,两个国际机场,其中肯尼迪国际机场承担着全国50%的进出口货物空运业务和35%的国际客运业务。拥有世界上最长最快捷的地铁交通系统,地下铁道全长1000多公里。
再看一下纽约的文化事业,他的媒体产业被称之为无冕之王,他每年的营业收入超过540亿美元,从业人员大约21.5万,占纽约市就业劳动力总数6%,纽约拥有80多种有线新闻服务,至少25家有线电视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南集团,三大广播电视网总部都设在纽约。华尔街日报日发行量200万份,在美国有相当的影响力。
娱乐产业,每年百老汇剧院门票收入可以达到12亿美元,总体 收入超过50亿美元,观众突破1000万,各类访客2500万,纽约市政府甚至宣称纽约就是剧院,纽约就是百老汇。在他的鼎盛时期,仅仅是百老汇就有89个剧院。而上海最多也就是十几个剧院。这是百老汇演出的现场,这是《猫》剧的演出情况。英国伦敦的西部他是原创性的,演出效果比较好之后,美国酒吧西部的音乐剧拉到百老汇来。
体育方面,我是上海青少年篮球队的,也是全国大学生篮球队的。我到美国是非常兴奋的,美国NBA的比赛始终非常的精彩,不断的推出新人,他的规则也和中国不一样,就讲运球,中国是不能运球的,他们没有关系,第二他们是不打联防的,只打盯人,因此他培养出了非常多的明星,体育方面的发展,完全是辅助于商业的,他的收入也是非常高的。
再讲一下会展业,中国的会展业是很可怜的。纽约举办了六次世博会,现在我们还是第一次,效果很好,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美国有130家博物馆,最近放的一个电影,就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这是最出名的,博物馆作为一个产业来说,也是很大的产业。
纽约的零售业是500亿美元,在美国要吃个饭太容易了,特别是纽约的专业服务业,21人当中就有一名律师,还有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公共关系公司,纽约的这些人非常多,我总觉得氛围不一样,在纽约乡下的小城镇,大家感觉都很客气,但是在纽约的话,没有人说话,都匆匆忙忙擦肩而过。美国的专业队伍非常强,但是中国在这方面恰恰不够。认识纽约的话就认识了美国,也就认识世界,世界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我们也可以下这样的结论。
20世纪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什么?我们可以讲很多,但是第一个要讲的就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很单调乏味的,但是在研究过程当中,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发展才可以真正的做到心中有数。1952年美国白领人数就业首次超过蓝领。这说明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当中,在发生了变化。这张表我觉得很重要,服务业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拉动就业,我们看这是就业比重演变的过程,分别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来看,我们看到服务业的比重基本和他的就业比例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不用担心发展服务业之后会影响就业的问题。这是世界各国服务业占比的情况,这里面有两对例外,一个是日本、一个是德国,另外一对例外是苏联和中国。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情况。世界服务业增加的比重我们可以看看发达国家是72%,中等收入国家是55%,低收入国家是51%,而中国只有40%,中国现在是世界经济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大国,那么大的国家,他在服务业结构上只有40%,与低收入国家相比都少很多,更不要说发达国家了。这是世界银行06年的统计报告。
服务贸易的发展方面。大家知道贸易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货物贸易,第二是技术贸易,第三个就是服务贸易。也就是说买卖服务,服务贸易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很短的时间里,在1980年-2004年,服务贸易的增长是5.8倍,所以这个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根据WTO的解释,有四种表述,一种是跨境服务,比如说你在上海打电话到纽约,这就是跨境服务的一种。第二是境外消费服务,第三是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来实现,这实际上就是跨国投资了,这个所占比例达到了60%。跨国投资开始搞兼并收购,兼并收购的投资就比如说自然人流动提供服务。
时间的关系,我不想展开很多,但是给大家一个概念,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服务贸易的发展,最发达的是美国,美国是绝对顺差,顺差有1600多亿,所以美国从来不讲服务贸易,而是货物贸易。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文化娱乐美国是通过三片来影响的,第一个是好莱坞,好莱坞是电影大片。第二片是芯片,第三个片是土豆片。首先我们看它的电影,我们看宝钢,宝钢集团在上海有很大的比重,2009年利润145亿人民币,而美国《阿凡达》一个月的票房收入就是21亿美元。所以美国的影视业创造的价值要比美国航天工业创造价值高。再比如说《泰坦尼克号》,他的收入比机械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还要高。所以中央现在提出了要发展文化娱乐产业,但是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再比如说展览方面,到2006年年底,全世界共有1062个展览场地,而中国在这方面是很薄弱的。图书出版方面,2007年底,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出版公司的销售收入总额累加达到318.7亿美元,而中国也是很低的。
文化产业不仅是产业,而且文化产业成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还要大。日本的动画片相当厉害。
向服务经济转型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一次新的产业革命,也叫“服务革命”这是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战略方向。服务革命是从技术到产业组织、经营管理、商业模式全方位的变革。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的时代。
接下来我讲一个生日蛋糕的故事,这是美国两位经济学家讲的故事。在农业经济社会,妈妈给孩子过生日,她要到地里面去采粮食鸡蛋然后孩子做蛋糕,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大家打个电话到超市就可以买半成品,很简单一烤就可以给孩子过生日了。但是到了服务经济时代已经不需要这样了,到处都是婚庆公司,会务服务公司,一个电话他就可以给你组织一个生日party。这就是社会在不同经济时代发展的故事。
第二部分就是思考服务业。伯克这位政治家,他说骑士时代已经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天才的时代。这句话被萨谬尔森《经济学》作为开篇之句。服务经济是讲知识的,它的技术是外生到内生。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总结起来有六大规律,包括外部化、中间化、生命线、知识化、集聚化和离岸化。这些特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究竟如何理解它在经济学当中的作用?在84年、86年分别有两位经济学家讲,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是把他们粘合起来的灰泥。服务业是促进其它部门增长过程的产业,服务业是经济的粘合剂,是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就好象打球,你不能仅仅靠一个人,而是要靠整个团队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就像服务业,你要把所有技术融合在一起,大家粘合起来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服务业的分类方面,中间的需求我们称之为生产型服务,它是整个服务业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交通、物流、批发等。研发、设计、技术、咨询、会计、律师等都是公共服务。消费型的服务比如说娱乐休闲、文化艺术、饮食等等都是消费型服务。生产型服务方面,它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而且发展速度也快,它是产业的中间人,这是上中下游的物质生产链,这是生产型服务链,但是我们现在中国总体上来讲,法律、人力资源方面,会计制度、风险投资者应该说都是有欠缺的。有关的学者说,经济类的咨询工作,中国的失误率是30%,而美国咨询的失误率是5%。所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生产性服务业是资本的中间人。原来在整个生产链是你资本进去,生产出产品然后出来,现在仅仅是资金是不够的,现在是资金和知识的中间人,这当中需要加入生产性服务业。理论界老是讲两个70%,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占70%,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是整个服务业发展速度的70%。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接下来再讲创新。克林顿时代,美国把高速公路和高速计算机一结合就形成了互联网,日本人在发展电视机的时候,他最早走在前面他是搞模拟式的,美国后来干脆就放弃了,他搞了一个数字,他发展的就很快。现在奥巴马搞智慧地球或者是物联网。现在大家接触的比较多是互联网,将来他要搞物联网。比如说你是喝酒的人,喝酒的人开车危险,他在车门上有一个感应器,当你一坐回去之后,发现你如果有酒味的话,马上开门报警。创新,我以前有一个误区,觉得创新主要是在技术上,现在知道,创新首先是制度上的创新,然后是技术上的创新,再然后是模式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这个图我觉得讲的很有道理,ICT方面,我们说服务业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ICT技术好就产生了很多的服务业,这也是大家所知道的,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这方面的服务。技术和服务业的关系是循环的,相辅相成的。美国经济学家杰克说,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他强调了整个过程当中服务业的功能。
而创新是服务业的生命线,微软2005-2006年度,4000件专利获准,3300家新专利。讲到第三点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现在大量的人进行商业创新。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的老板提出的。OBM(品牌/服务)、ODM(研发)这两个都是在产业链高端的,而加工制造则是盈利最低的。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叫肥水不落外人田,现在GE公司85%的利润是GE Capital供应的,这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IBM把硬件和软件都打包成服务给送过去了。IBM当初是搞大型计算机的,现在转型了,他把基本上不赚钱的PC给联想了。而现在他是搞规划设计,设计之后把IBM的硬件也带过去,这样的话,他发展更快。
再比如说耐克,耐克只要品牌,连设计都不要了。谷歌,99%的收入都是靠一个创新的广告手法,一般你计算机的广告发一次就完了,而他不是这样的,他是搜索一次一个广告,搜索两次又是另外一个广告。这个创新使他赚了大钱。
制度的创新上,我这里举一个例子,美国农业服务业的制度创新。美国的农业很发达,比如说他把西红柿做成方的,这样有利于机器收割。美国的西瓜都是非常大的,他的品种如何,气侯如何,什么样的化肥,都是通过网络上,或者是电话来解决,农场的人都是很少的。1862年7月2日由美国总统签署了《莫里哀法》,也称之为增地学院法,该法案规定,拍卖各州一定面积的联邦公有土地来筹集资金,用于每州至少成立一所开设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州立学院,这个法案促进了农业教育服务的普及。1914年5月8日,威尔逊总统签署了《史密斯—利弗法》就是合作推广法,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经费来支持农业的发展。因为这些法制的支持,使美国农业发展得非常迅速。
第二个案例是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放松对金融、电信、邮政、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服务管制,服务业快速发展。而中国到现在电信还是垄断的。我们再看一下芬兰国家的创新战略,他的诺基亚,每三年发表未来发展优先度白皮书。这个我就不具体展开了。芬兰非常具体的表达了一个国家对服务业的重视,他有很多的条款。
服务业升级的知识化,这是传统的服务业,这是经营性服务业,他的发展速度就不一样。这里我就不展开了。我们看到7 eleven,他就是利用ICT技术实现了全球3.6万家便利店的管理和配送。还有UPS也是如此。另外服务经济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发展迅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新的特点。我们国家服务业之所以比例小,这跟我们国家的土地大,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农村有关。现在我们要增加消费,要发展宏观经济就要逐步的城市化。逐步城市化会大大促进城市的服务经济。
还有服务业拓展的离岸化。就是从原来的境内外包,也就是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外包给国内其他公司,拓展成为离岸外包,也就是说非核心辅助业务外包给国外其他的公司。服务业的跨国转移由制造业追随型向服务业自主扩张型转变。这是服务业的可贸易性。全球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制造转向服务业,这个速度是相当快的,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业1/4是直接投资,到20世纪90年代是1/2,而到现在已经是3/4了。这个发展是非常快的。我们从世界前50位的广告公司、律师和咨询业来看,我们看到前50位的咨询公司都在美国,律师是占了42家,广告是占了28家。
下面的这是专业服务业离岸发展强势扩张。法国阳狮,在非金融业跨国公司排行榜仅居97位,但是跨国化指数却达到了第8位,在全球50多个国家有连锁分支机构,每年控制约500亿美元的全球广告支出和购买。
我们再看一下Standard&poors,中国金融公司当初刚刚到海外上市的时候,给我们的评级都是BBB,这使07年的时候四大银行损失了7500亿。再加上其他银行的,Standard&poors给我们带来了1万亿美金的损失。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要研究金融。这是全球最大广告集团英国WPP在华的并购扩张,他的计划表很清楚,从2002-2008年,他用各种方式把我们的都兼并收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既碰到了世界形势动荡转折之后面临的新机遇,但是我们也要重视他所带来的挑战。机遇就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业发展模式,改变技术创新模式,改变企业经营模式,改变国际竞争地位,改变对外开放模式,挑战就是影响经济自主权,影响产业主导权,影响市场话语权。我们那么多的服务贸易真的要研究,我们要有自己的评级公司、培训等等。
总结一下,快速发展的三个方向和五个路径。包括制度改革、空间集聚、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国际竞争。服务业发展的三个纬度一个是服务业的广度就是离岸化全球化的程度,服务业的深度就是市场化和社会化,服务业的高度就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我们在这个图当中,英美的高度非常高,但是其他的方面我们可以做的非常好。我们从事服务业,要把这张三维的图拿出来思考一下。我总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改变发展方式,要改变产业结构,我觉得讲的多做的少,确实有很多的困难,但是认识不深刻,调研不充足,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先看看美国如何促进服务贸易出口,我也不说出口战略什么的,我先讲下他加强统计分析研究方面。他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有2000多人的团队。服务贸易补贴也是非常多的,商业补贴26%,运输补贴19%,旅游16%,金融服务15.3%,多哈会议老开不下去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世界各地都在想把给这些行业以补贴,但是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现在中国政府真正给我们这些需要发展的财务补贴有多少?我最近收到中国经济调查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美国、印度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比较和借鉴。我说要发展服务业的关键,应该是在政府,要真正的认识这个问题,首先是智库,理论界要提出这个问题。第二个很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就是协会的作用,上海现在比较好,我也担任一个小协会的会长。我这个协会是咨询协会,我们整个大的协会要真正把服务业搞好,协会的作用是很大的,方针政策的制订、调研,跟国外打交道,资历,现在很多国家都是民间的,没有政府在搞,政府在搞容易浪费很多的时间,周会长是上海市服务业的会长,你就是头,跟政府打交道你是代表,和国外打交道你是代表,你应该组织培训,组织项目。
关于优势、劣势、挑战、机遇方面我就不详细讲了。“十七大”的报告,胡锦涛同志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也说明了中央对服务业的重视。
中国服务贸易是长期逆差的,中国外汇储备78年刚刚开放的时候,外汇储备只有1.6亿,进出口额总量只有32亿美元,这都是很小的。这是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中国城市化现在进入到加速期,服务经济集聚发展具有后发优势。这个曲线是S形的,一开始的时候发展是比较平缓的,后期也是比较平缓的,只有在中间的时候,他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中国则正处于这样的时期。所以中国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结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向服务经济转型面临最大的瓶颈,是体制和观念。在1999年的时候商务部(当时的外经贸部)搞的出口产品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钢铁、鞋什么的,而发达国家技术产品出口是40%。附加值差的很远,当时李岚清讲,我们出口的附加值太低,我们出口一船的鞋,还不如人家一架波音飞机。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讲到这里。我们咨询协会在总会的领导下,发挥协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服务业,希望我们上海的服务业协会,在全国服务业发展上可以树立一个榜样,做出一些积极的方式方法,促使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谢谢各位。